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695|回复: 1

寒热并用浅议

[复制链接]

30

主题

0

积分

50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3-24 18: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临床上寒凉药或方与温热药或方并用比较常见,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疗效。经方中,如大黄附子汤、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应用准确皆是高效方。如何看待寒热并用,如何更好的大胆使用并取得更突出的临床疗效,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这方面资料浏览较少,梳理一丝体会聊以日后明验。
1、疾病本身存在寒热错杂,如上热下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中焦寒热夹杂的诸泻心汤、寒热虚实交错的乌梅丸、虚阳上浮的潜阳丹等,都存在某寒药及某热药的药证。六经病中以少阳及厥阴病常见,少阳乃一阳初升,又在半表半里,易寒易热,厥阴乃阴阳交接,厥热胜复,但仍然是遵循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临症合方或加减也应遵照此训。如黄师使用的三黄四逆汤,其指针是实热病兼虚寒体。把体质纳入指导寒热并用的使用,确让人耳目一新。寒药、热药同时进入体内,各行其是,相得益彰。然而它们成分之间如何化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2、药物治病首先看其主治功能,四气五味、升降出入理论是在长期大量临床用药基础上总结出的基本用药指导,理论的缺陷是必然的,它不可能放诸四海而皆准。事实上很多药物的主治非常广泛,理论不可能概括全要而不漏万一。《本经》中诸多药物功能繁杂,少论或根本不论寒热温凉。而且药物的罕见功能后世知之较少,甚至无人用过,尤其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草药。同理,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其化学成分决定的,且与个体相关,也不能简单的以寒热推论之。
3、所谓寒热互制,其实就是因为药物主治太多,取其主治而制其不良为我所用。正如黄师所言,处方的结构决定处方的疗效,经方是天然浑成的最佳药物组合,为什么是最佳呢?就是因为经方药味少,药物的主治和不良反应容易搞明白,三五味药以合适的计量组合在一起,主治明确,各自的不良反应通过组合减少到最小,所以其功效卓然。这也不是用简单的寒热互制能解释的。
4、寒热并用的讨论主要是针对那些极少数所谓大辛大热、大苦大寒之品,一般偏温偏凉之药可以忽略不计。寒热并用之疾,多是急病、难症或奇病为多,吾辈所常见的一般性疾病以及用量很小的并用似乎不在话下。
5、临床超大剂量用药也是着眼在突出功能主治上,寒热温凉虑及甚少,如大剂量附子、大剂量生地的使用,是各位医家长期大量临床的经验总结,而且往往留有防患于未然的后手,只是咱们不知罢了。
6、按照现代循证医学的观点,疾病的治疗疗程非常重要,治疗过程中如何选方、合方、守方、转方乃至寒热剂量的调整是中医治疗重大疑难疾病的深度功夫。中医对急性病的中病即止,对慢性病的药疗不如食疗等观点非常正确。不论是寒热温凉并用,还是酸苦甘辛咸杂陈,掌握适宜的疗程和度是重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15 收起 理由
zhiban + 15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天虚子古传中医说荣卫津神
下一篇:伤寒为何尽愈诸病?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3-3-24 2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药方千金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7:57 , Processed in 0.07119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