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878|回复: 3

[推荐] 重视伤食研究 应对疾病谱变化(上)

[复制链接]

227

主题

2491

积分

93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491
发表于 2013-1-5 12: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重视伤食研究 应对疾病谱变化(上)
(刘红宁 何晓晖 王茂泓 江西中医学院)
     时代在变迁,医学需发展,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崇尚利用天然药物潮流的形成,老龄社会的到来及健康观的转变,使得中医药学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得以显现。应对现今疾病谱的变化,加强研究新出现的疾病如伤食等,是历史赋予中医学新的使命。

   
现代三大疾病与伤食密切相关


    近半个世纪以来,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病,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已取代了传染性疾病,成为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现代人所患疾病中大约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相关。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老年患者为主的慢性疾病现在已经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生活方式病也有人称之为“富裕病”、“文明病”,主要是由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如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和体力活动,心理压力紧张情绪等,而伤于饮食是生活方式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

    现代社会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和糖尿病,饮食不节是其最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吸烟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易患因素。半个多世纪以来,本病在欧美国家发病率逐渐明显增高,成为流行性常见病,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饮食结构从以素食为主向高热量饮食转变,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增加,现已跃居成为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许多恶性肿瘤与饮食有关,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癌饮食习惯食物污染密切相关,吸烟是肺癌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酗酒也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人,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多,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糖尿病虽是一个遗传倾向显著的疾病,但发病与饮食起居密切相关,过去我国民众生活比较清贫,人们以素食为主,糖尿病发病率较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用于增加膳食的开支也不断增加,摄取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减少,肥胖者增多,糖尿病患病率随之攀升。由此可见,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均与伤食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于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病和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目前缺乏治本之策,探索防治这些疾病的更有效手段和方法是人类健康事业的当务之急。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整体医学模式,“治未病”、“治病求本”、“三因制宜”、“药食同源”等治疗思想,对防治生活方式病显示出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学包涵着丰富的伤食理论和防治伤食病的经验,中药学蕴藏着逾万种天然药材和十万多首治疗验方,把中医药学术经验与当代人类健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探讨当前疾病谱变化的内在要素,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出新理论,探索新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新贡献,是中医药学“与时俱进”的历史责任。

   
伤食为百病之长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变化,传染性疾病已不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与饮食所伤关系密切的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已成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还有许许多多的疾病也由饮食失节所致,所以说“伤食为百病之长”。

    伤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伤食是指因饮食伤于胃肠而致食物不化的病证,如《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灵枢·小针解》说:“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狭义伤食临床症状显而易见,通过“问诊求因”、“审证求因”方法就能确立,治疗也较为容易。广义伤食是指因饮食不节所导致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各种病变,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素问·通评虚实论》说:“消瘅仆击,偏枯萎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广义的伤食多隐伏难明,变化多端,无处不到,可生痰、浊、湿、风、热、寒、燥等病邪,可致痛、痹、眩、悸、咳、喘、呕、隔、积、瘀、石、痒、痈等病症。广义伤食可以通过“辨证求因”和“实验检测”来确定,因为大多数是慢性疾患,故治疗也较为困难。

    许多疾病的发生与伤食相关,如消化系统的食管炎食管癌、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结肠炎结肠癌、急性胰腺炎、传染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等,与饥饱失常、进食习惯不良、饮食不洁、饮酒过度等关系密切;代谢性疾病中的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脂肪肝、低钙血症、低血糖症等,均与饮食失宜相关;营养性疾病中的营养不良症、维生素缺乏症、微量元素缺乏症等,多与食物营养缺乏或吸收不良所致;呼吸系统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与吸烟密切相关;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与进食甘肥厚味和食盐过多等有关;内分泌系统的性早熟、呆小病、缺碘性甲状腺肿等,造血系统的缺铁性贫血等,五官疾病的夜盲症、舌炎等,也多与饮食失常有关;过敏性疾病中的荨麻疹、过敏性肠炎等常由食物过敏引起。可以说,“饮食内伤,百病由生”。

   
伤食致病的新变化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味”,食物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机体化生水谷精微及气血精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但是,饮食失宜,又常常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当今存在着许多饮食导致的健康问题,如饮食结构失衡,饮食时间紊乱,食物烹调失度,食物严重污染,饮食文化误差,科普宣传混乱等。当前导致饮食所伤的主要原因大致分为三大类:

    一是
饮食失节、摄食过度
。以往饮食不节的主要问题是饥饱失常、摄食不足所导致的脾胃所伤。而当今社会进入了“饱食年代”,饮食不节的主要表现形式已是摄食过量、暴饮暴食和食无定时,如宴席、夜宵,日日肉饱酒醉,日久必损伤脾胃,不仅会出现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还可导致水谷精微和能量的转化、输布、化生、贮藏失常,如《脾胃论》所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摄食过量、运动减少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突出问题,营养过剩已成为一种“过饱”的新形式,已有2亿中国人体重超标,肥胖症成为很多疾病的发病温床,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正如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说:“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二是
膳食失衡、饮食偏嗜
。平衡膳食,是维持机体生命需求的保证。经济落后时期,因食品匮乏而造成营养不良,当今生活富裕,同样因不合理饮食而导致营养失衡,如独生子女偏食挑食,女子为了瘦身而过度节食,年轻人晚睡晚起不进早餐等,也常常导致营养偏乏。饮食偏嗜成为了伤食的又一突出原因。偏嗜肥甘厚味,最易酿生痰浊,变生他病,如肥胖、胸痹、肝癖、消渴等病证。

    食物五味和调,滋养五脏六腑,但五味偏嗜,则反会伤及脏腑气血,《灵枢·五味论》说:“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咸走血,多食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如食酸、辛太过易致胃肠损伤,食盐太过易致头痛眩晕。人们多喜甜食,过去糖是营养之品,食之滋补脏腑,但今日多食则令人生湿生痰,后患无穷。现今,偏嗜生冷成为伤食的又一重要原因,大人生吃鱼虾,小孩恣进冰饮,生冷伤脾胃,寒凉损肺肾,可致胃痛泄泻痰饮、痛痹、虚劳等。由于物质的丰富、文化的交流,人们不断追求饮食口味的变更,出现很多过度炙煎炸烤的食品,其性燥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热伤气”,“热伤皮毛”,燥热易伤阴、伤肺、伤皮毛,引发咳嗽鼻衄便秘痔疮痤疮等疾患。

    生活富足,烟、酒、茶更被人们所青睐,少量喝酒饮茶有益健康,但嗜酒酗酒,损伤肝心胃。过度嗜好浓茶、咖啡,同样有损心神,不利健康。吸烟是现代社会的白色瘟疫,烟雾中含有数千种有害物质,致癌物质达几十种,嗜烟最伤肺心,可引发咳喘、肺癌、胸痹等众多疾患。

    三是
食物污染、饮食不洁
。对饮食不洁的传统认识,是指食用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的食物。现今人们的卫生观念与卫生习惯转变,食品贮藏和保鲜设施的改善,显性食物中毒寄生虫病越来越少了。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人们生态观的偏误,现代饮食不洁的问题危害性更大,食品污染现象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如激素催生催长,农药、化肥残留,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调味剂、着色剂、稳定剂、防潮剂等广泛应用,化学包装,以及转基因食品等,如潜伏的杀手时时刻刻毒害着人类的生命,是许多肿瘤、免疫病、过敏病及内分泌疾病的罪魁祸首。《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不能随心所欲,生命活动也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到惩罚,非天然食品、转基因食品等乃饮食中的非正之气,过度食用必然有损健康。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zhiban + 5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攒竹一穴定呃逆
下一篇:辨象论
曲高和寡,君子失众;阳春白雪,小人朋党。

227

主题

2491

积分

93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491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2: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视伤食研究 应对疾病谱变化(下)
伤食病理机制的探讨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一般认为伤食是因饮食不节导致的脾胃损伤,病位在脾、胃、肠;病机是饮食不节,伤于胃肠,胃失和降,肠失化物,食滞不化;主要病症有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厌食纳呆、肠鸣矢气、泻下不爽、臭如败卵等,这是显性伤食,即狭义之伤食,采用消食化滞之法治疗,效果明显。而当今伤食之病,已远远超越了狭义伤食的范畴,病位涉及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气血经脉,病机有虚有实,生痰生瘀,夹寒夹热,化风化燥,错综复杂,可导致诸多疾病的发生。

    饮食所伤,可致实致虚,实证多以痰浊为患,虚证多以营亏为主。“脾为生痰之源”,食邪伤人,先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化,生痰生浊,无形之痰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引起许许多多的病证,如《杂病源流犀烛》所说:“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颠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痰阻心脉,血行瘀滞,则胸痹、怔忡、心痛;痰阻于肺,气道不利,则咳嗽、哮喘;痰蕴于肝,肝络瘀阻,则肝癖、肝积;痰扰头目,脑络失畅,则头痛、眩晕;痰窜四肢,经络痹阻,则痛风、肢痹。痰浊内蕴,亦可化热,生寒,生风,化燥,内扰脏腑,外犯体肤。反之,饮食所伤,脾胃虚弱,纳运失权,水谷精微生成不足,气、血、精、津液生化无源,脏腑失荣,机体失养,则发生消瘦、倦怠、头晕、健忘、肢麻、乏力、儿童五迟、成人早衰、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可见,食邪致病,病机错杂,变幻多端。

    创立“中医伤食学”意义重大

    随着社会的变迁,疾病谱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内伤病已取代了外感病成为人类最大的健康危害,而伤食是内伤病的主要病因,所以伤食已成为了“百病之长”。防治伤食引发的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中医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与重视。建立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化学紧密结合的“中医伤食学”,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术特色,战胜现代难治性疾病,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医伤食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障碍为切入点,以临床疗效为目的,以文献学、实验医学和循证医学为手段,从理论、临床和动物实验三个方面对伤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系统研究,包括伤食的基本概念、食物代谢的生理机制、伤食的病理机制、伤食的宏观和微观诊断、伤食的辨证论治等,并从中医阴阳学说、气化学说、体质学说、脾胃学说、经络学说等方面,深入对与伤食关系密切的难治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脂肪肝、高脂血症、痛风等的病因病机研究,并提出防治这些疾病的新理论、新思路、新对策。

    中医学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蕴含着大量的生命科学先进理念,如“人与天地相应”、“五脏一体”、“成败倚伏生乎动”、“生病起于过用”、“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病求本”、“正气为本”、“三因制宜”、“药食同源”等,这些是我们深入研究伤食病的坚实思想基础。如《灵枢·小针解》曰:“饮食不节,而疾生于肠胃”;《素问·太阳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膏梁之变,足生大丁”,等等,指出了饮食失节的致病作用。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特别强调饮食不洁的致病性,如“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肉中有朱点者,不可食之”等。李东垣在《脾胃论》说:“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则诸病之所由生也”,指出食伤脾胃的病理机制。后世医家进一步加深了对伤食的认识,已观察到伤食与噎膈、反胃、癥瘕等恶性疾病的因果关系,如《医学统旨》说:“酒面炙,黏滑难化之物,滞于中宫,损伤肠胃,渐成痞满吞酸,甚则噎膈反胃”,《医门法律》说:“滚酒从喉而入,…此所以多成膈症”,《济生方》说:“过餐五味,鱼腥乳酪,…久则积结为癥瘕。”

    对于饮食调摄及预防伤食,中医学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易经·颐卦》曰“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明确提出了节制饮食的养生观点。早在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了食医。对于饮食烹饪,也注意到五味调和,如《吕氏春秋·本味篇》云:“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多后少,其齐甚微,皆由自起。”《黄帝内经》提出了合理的饮食结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种饮食结构对现代的饮食观及膳食指南的制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孙思邈也在《千金要方》提出了不少健康的饮食观,如“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须知一日之忌,暮无饱食”等。

    中医药具有治疗伤食病证的丰富手段和方法,不仅对显性伤食具有药到病除的显著疗效,治疗隐性伤食所致的众多疾病也有独到之处。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方法治疗高血脂、脂肪肝、冠心病、肿瘤等已取得可喜的成绩,针灸、按摩、气功、足疗、药浴等特色疗法,对机体物质代谢平衡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历代医家的著作和民间大众中蕴藏着大量的防治伤食病的宝贵经验,药疗、食疗、针疗、灸疗、气功、推拿、按摩及民间丰富多彩的方法和手段,已在人们的日常健康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有中药材12800多种,医籍记载的方剂10万多首,目前生产的中成药达5000多种,还有全国东西南北中数不胜数、特色各异的药膳处方,这都是防治伤食病新药开发的巨大资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中医伤食学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术源泉,相信通过广大中西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中医药学能为战胜饮食所伤的难治性疾病,促进人类健康做出新贡献。
曲高和寡,君子失众;阳春白雪,小人朋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发表于 2013-1-6 00: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有点意思。不过,文中说,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传染性疾病已不是死亡率最高的,内伤的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是死亡率最好的疾病。甚至说,伤食为百病之长,而不是古人所说的风为百病之长了。这就未免扯了。
         就是再过一万年,风也是百病之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4

主题

2万

积分

5999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561
发表于 2013-1-6 18: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这句名谚俗语充分表现了生活当中和临床当中食积与寒凉的广泛意义,无论是生病的禁忌还是养生的保健,这两个因素都是。。。。。。
朋友!你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15:14 , Processed in 0.07325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