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593|回复: 6

探讨特色诊疗之一腹诊

[复制链接]

75

主题

1万

积分

142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385
发表于 2008-8-8 09: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腹诊是中医特色之一,经方研究更是将腹诊推广到了极致,故有必要一起讨论腹诊与用药关系。




上一篇:李翰卿先生舌诊心法
下一篇:探讨特色诊疗之二喉诊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guqiuzhi

75

主题

1万

积分

1428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385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09: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下痞,泻心汤类方
心下痛,陷胸汤
心下满痛,大柴胡汤
腹痛有时,小建中汤
腹痛不减,承气汤
少腹痛,桃仁承气汤……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guqiuzh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08-8-8 15: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腹诊自古以来,就是中医常用的诊断疾病的方法。早在《内经》、《难经》就有此类的记载。如“肤胀者,按之随手而起;水胀者,按之有凹,长久不去”。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发展了《内》、《难》的理论,书中不乏类似论述。
  黄煌老师,常在传统诊疗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腹诊,用以诊断疾病。 他认为腹部是手足三阴三阳经交汇的的地方。所以许多疾病都会在此有所反应。
  首先腹诊时姿势要放松,不可拘谨,否则会影响诊断的正确性。他要求病者要仰卧于自然光线明亮的诊疗床上。全身放松,首先结合望诊看看有无腹壁的肿块、斑疹、静脉曲张;然后结合病人的自觉症状,轻轻的按压腹部,一般常从胸肋开始渐渐向下,中脘、左右季肋、脐上、脐周、脐下,以至左右少腹、少腹等部位。
  另外,仲圣书中记述了许多颇具特征性的腹部反应,如“胸肋苦满”、“心下痞硬”、“心下痞坚”、“脐下动悸”等,这些都是腹诊的特定表现。
  所以黄老师在使用柴胡类方的时候,每每先用手触按双肋,看看是否有“胸肋苦满”、“胸肋痞硬”、“肋下满”的表现。这种表现有时是自觉证,也可以是他觉证。医者触按时,手下有紧张、拘急、抵抗等感觉。病者亦有疼痛、胀满、敏感、拒按等反应。如再兼“脐下动悸”、“气上冲心”等表现,则用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更为对证。腹肌痉挛较重,且“心下支结”时,运用柴胡桂枝汤比较合适。
  “心下痞”为理中汤、泻心汤、木防己汤等方剂的共有证,临证当仔细辨别,不可草率。另外,还须结合望、闻、问、切以及自觉症状综合来看。比如理中汤所适应的心下痞,是腹壁按之柔软,张力不大,患者自觉痞塞,喜温多唾,胸痹等。而生姜泻心汤则心下痞满,按之如有水气在其中一样,如果平常诊察不出,可令患者深吸一口气,屏气一会,再一下呼出,此时趁心下放松之际,用手紧扣一下胃脘部,就会听到水气流动的声音(震水音)。半夏泻心汤则常可于腹部发现痰包、软块,按之即无。木防己汤的心下痞坚,当然甚于以上痞结的反应。按之犹如触到硬木版一样,部位不单纯局限于“心下”,实际大约从剑突至脐下,旁及左右季肋处,都会有此种感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0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9-30 15: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医家的总结很好,还有各种腹诊绘图,形象生动,简洁明了
而中国的王琦在他的《腹诊》专著里 多是完全抄袭日本汉医之说,只加以些描述,累赘不堪,竟得以出版发行,烂书泛滥的年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0

积分

24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9-3-20 21: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了本<<腹证奇览>>日本人写的.黄煌主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911

积分

1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11
发表于 2009-3-21 07: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寺泽捷年1983年拟定的瘀血证的诊断标准 ,分17项,每项分数在2-10分之间
1.20分下者为正常;
2. 21分以上者为血瘀证
3.40分以上者为重症血瘀证


重症血瘀证药物用量要大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积分

8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8
QQ
发表于 2014-10-22 21: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雍乾2008-8-8 15:022
腹诊自古以来,就是中医常用的诊断疾病的方法。早在《内经》、《难经》就有此类的记载。如“肤胀者,按之随手而起;水胀者,按之有凹,长久不去”。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发展了《内》、《难》的理论,书中不乏类似论述。
  黄煌老师,常在传统诊疗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腹诊,用以诊断疾病。 他认为腹部是手足三阴三阳经交汇的的地方。所以许多疾病都会在此有所反应。
  首先腹诊时姿势要放松,不可拘谨,否则会影响诊断的正确性。他要求病者要仰卧于自然光线明亮的诊疗床上。全身放松,首先结合望诊看看有无腹壁的肿块、斑疹、静脉曲张;然后结合病人的自觉症状,轻轻的按压腹部,一般常从胸肋开始渐渐向下,中脘、左右季肋、脐上、脐周、脐下,以至左右少腹、少腹等部位。
  另外,仲圣书中记述了许多颇具特征性的腹部反应,如“胸肋苦满”、“心下痞硬”、“心下痞坚”、“脐下动悸”等,这些都是腹诊的特定表现。
  所以黄老师在使用柴胡类方的时候,每每先用手触按双肋,看看是否有“胸肋苦满”、“胸肋痞硬”、“肋下满”的表现。这种表现有时是自觉证,也可以是他觉证。医者触按时,手下有紧张、拘急、抵抗等感觉。病者亦有疼痛、胀满、敏感、拒按等反应。如再兼“脐下动悸”、“气上冲心”等表现,则用柴胡加桂枝龙骨牡蛎汤更为对证。腹肌痉挛较重,且“心下支结”时,运用柴胡桂枝汤比较合适。
  “心下痞”为理中汤、泻心汤、木防己汤等方剂的共有证,临证当仔细辨别,不可草率。另外,还须结合望、闻、问、切以及自觉症状综合来看。比如理中汤所适应的心下痞,是腹壁按之柔软,张力不大,患者自觉痞塞,喜温多唾,胸痹等。而生姜泻心汤则心下痞满,按之如有水气在其中一样,如果平常诊察不出,可令患者深吸一口气,屏气一会,再一下呼出,此时趁心下放松之际,用手紧扣一下胃脘部,就会听到水气流动的声音(震水音)。半夏泻心汤则常可于腹部发现痰包、软块,按之即无。木防己汤的心下痞坚,当然甚于以上痞结的反应。按之犹如触到硬木版一样,部位不单纯局限于“心下”,实际大约从剑突至脐下,旁及左右
学无止境,乐在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1:37 , Processed in 0.07428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