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烦疼"一词见于<<伤寒论>>第146条.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伤寒注家对本条注解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在"烦疼"一词上.基本上有二种解释.一种是四肢关节烦疼就完了.第二种解释是:烦疼是疼痛的很厉害.主要有<<伤寒论语译>>(中研院编),<<伤寒论译释>>,<<伤寒论纵横>>等.尤其是<<伤寒论集成>>山田正珍解释为:"烦疼,谓之疼之甚,与烦渴烦惊之烦同."
这种解释与原文与临床均不相符(恕我直言,本文只作理论探讨,不是有意抵毁先贤,请谅解).本条全文中出现了二个"微"字,微恶寒,微呕,说明其邪气不盛,用小柴胡与桂枝各半合方也说明正虚邪微,僵持不下所致.如四肢关节疼痛的厉害,用柴桂各半汤恐怕难以四两拨千斤.
基于上述,把"烦疼"理解为"酸疼"更接近原文精神与临床.酸疼是肢体酸胀微疼,反复换位放置,不得舒适.曾多次见到"感染后低烧"的病人头痛微呕,微恶寒,四肢无力酸疼,用柴胡桂枝汤原方收功.
个人浅见,言语不周之处请各位先贤谅解. |
上一篇:张仲景用甘草心法管窥下一篇:关于附子退病反应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