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济川(1863—1960),汉族,四川内江人。他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肛肠病学专家,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创办人。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痔瘘治疗法》。 ■ 黄济川,中医痔瘘专家。四川内江人。我国著名中医肛肠病学专家、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创始人,首任院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1882年从师学医。后开业行医。行医七十余年。精于柘痔散和药线的制作与运用。善用肛瘘挂线法治疗痔瘘。在东南亚一带有一定的影响。著有《痔瘘治疗法》。1960年逝世,享年98岁。黄老一生淡泊名利,对医学事业孜孜以求,不仅完善了中医肛肠病的系统疗法,而且无私传授于后人,培养了新中国肛肠病学的许多知名专家,他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仍在肛肠病学的科研、教学与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黄老的追掉会上,国务院、省、市政府及海内外各界人士都敬送了挽联,寄托衷思,缅怀巨星陨落。 一、早年求学,潜心研究。 黄济川,原名黄锡正, 1863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县一个贫苦的小贩家庭,少年时读过几年私塾,13岁开始学木匠,满师后挑担走街串乡,以此谋生。17岁时患严重肛瘘,起居不便,十分痛苦,四处求医问药拖延两年未愈。后遇富顺县民间医生龚心裕用挂线法经数月治愈。在治疗过程中,黄老随龚氏往来于资中、隆昌、富顺、自流井、泸州、重庆等地,为其挑运行李,寸步不离。黄老亲眼见到龚氏用自己的绝技为许多病人解除了痛苦,深感龚氏医术精湛,救人于危难之中,决心拜龚为师。龚氏见其忠厚朴实,不怕脏不怕累,遂教其治疗肛瘘,但尚留有治疗痔瘘方药未传。五年后,黄老学成回乡,誓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济世救人,故改名为黄济川。 几年后,龚氏途经内江,黄老闻讯拜谒,将龚氏接到家中奉养,一如当年事之以师。半月余,龚氏告别,黄老为师饯行。席间见一路人匆匆离去并遗失纸条,黄拣起视之为银票300两,迅即追回失主,当面归还。龚氏见黄老拾金不昧,大为感动,遂留下再教其治疗痔疮,并将痔瘘方药全部传授。龚氏离别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医乃仁术,救人危急,不以名利为务,吾亲生四子,均未传授,汝当牢记,慎之慎之。”黄老铭记恩师教诲,虚心好学,刻苦努力,悬壶济世数十年。对患者体贴入微,尽心尽力。特别对穷苦病人经常分文不取。黄老的声誉遍布内江周围几县。 二 、严谨治学,医术高超。 清朝末年(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黄老在四川省泸州市开设痔漏诊所,(1904年,光绪三十年),黄老到四川省成都市开办了“黄济川痔瘘诊所”,先在祠堂街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附近应诊。1907年迁至东华门南街6号马家院内,并租房10间,黄老一家都在诊所内居住,病人随到随治。他虽文化程度不高,但凭自己超人的记忆和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有的精神,使他不仅成为痔瘘专家,而且还擅长治疗其它中医外科疾病。为了完善“枯痔散”治疗方法,几次到重庆拜师访友;为了学习“水晶丹”、“连霉药水”等的制作,放下架子,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上世纪20年代,黄老已名扬国内,桃李遍及蜀中。 三、著书立说,造福人民。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提出的“团结中西医,充分发挥中医力量,正确地对待祖国医学遗产,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的中医政策感召下,黄老决心把过去赖以养家糊口的医术和秘方公诸于世,传之后人。1954年四川省中医代表会上,他毫无保留将自己的“枯痔散”、“药线”等秘方、秘法、痔瘘专科绝技献给了国家,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卫生部责成四川省卫生厅组成痔瘘专家小组赴北京,将黄老的“枯痔疗法”向全国汇报表演并在全国推广。黄老还将自己近80年来治疗痔瘘的丰富经验、方药撰写成《痔瘘治疗法》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新中国治疗痔瘘疾病的第一部中医专著,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赞扬,授予他“痔瘘专家”的荣誉称号。政府还拨出专款,将其诊所扩建。1956年5月1日经政府批准创建了“成都痔瘘专科医院”,他亲任院长。同年,95岁高龄的黄济川赴北京参加第十届中华医学会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对黄老说:“老中医经验丰富,要多带徒弟……”。他遵照总理的指示,除坚持临床第一线工作,还不辞辛劳应邀到西昌、雅安、乐山、内江等地讲学,培养了一大批痔瘘专业的骨干力量,为痔瘘学科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医德医术,世代传承。 1957年,黄老亲自题写的《勉后学者八大警语》:“诊断确定、医治彻底、胆大心细、体人如已、戒骄戒躁、勤钻互学、全心全意、尊党为民”。警语言简意赅,体现了黄老崇高的医德医风和思想境界。黄老身后直到现在成都肛肠专科医院将这八条警语作为医院的院训,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奋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