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199|回复: 2

[其他] 金元四大家的发扬与缺陷

  [复制链接]

16

主题

52

积分

1377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52
QQ
发表于 2022-10-13 10: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于金元四大家,众人的评价大都是以褒奖为主,虽然他们对中医发展的功绩不容置疑,但是他们对中医发展的阻碍我们同样不能忽视。
关于发扬继承
金元四大家提出的四种学说,其实均为中医的一部分,以伤寒论为例,金元四大家提出的四种创新学说均为伤寒论中的一部分。
刘元素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主张以寒凉治病,发扬的是白虎类方;张从正提出攻邪,发扬的是青龙、承气辈;李东垣提出以脾胃为中心,提出甘温除大热,创立补中益气汤,是发扬了桂枝汤、柴胡汤类。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强调滋阴,发扬的是炙甘草汤类。
由此可见,所谓其是并不算新,更多的是发扬与提高。下面以李东垣为例论其继承与发扬。
首先,甘温除大热、内伤发热从此而出,应是从桂枝汤。或论桂枝汤解表热而无补益,但桂枝汤在药味上仅加饴糖一味便成建中之方,我们总不能说小建中里的桂枝汤是为解表而存在吧!桂枝汤所主外感是体虚外感,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桂枝汤是补其中虚,人体依靠自身正气使患者恢复常态。常言桂枝汤双向调节,无论何种调节过程,若对该过程有双向调节作用,只有一种办法,即补充该调节过程的物质基础。东垣可谓深得之意,在众人均以桂枝汤驱风的观点中,他明确提出桂枝汤专主表虚的概念,用补中益气来治发热当受此启发。补中益气汤在桂枝汤的用意上又参小柴胡之法法,加参芪补气。补中益气的创立,真正奠定了内伤发热的基础,但我们应该明白它脱胎于曾经的桂枝汤、小柴胡。
所以,金元四大家的理论更倾向于发扬,以及在某些杂病中提出了一些常被忽视的证型。
缺陷
提完贡献,那么他们的缺陷又在哪儿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它们的发展过程
局方泛滥,刘完素、张元素、张从正便出现,提出用药要寒凉、要攻伐。等他们的时代过去,李东垣又提出用药应以脾胃为主,应以温药补中。东垣名躁一时后,朱丹溪便提出阳有余而阴不足。之后张景岳又提出,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结果又导致后人滥用熟地、见病便是左归、右归。《医贯》一书的出现更让此现象达到顶峰,在那个时代,医师只谈阴阳五行的漂亮话,处方用药更是简单随意。为此,徐灵胎又作《医贯贬》针贬时弊。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每一位医家看似是针贬时弊,他们的出现是对当下中医环境的纠正,然而,中医界出现的偏颇恰恰是上一位医家所造成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不否认有其它因素,但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影响也不小。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到,一个新学说的出现往往是在否认上一个学说的基础上。刘完素直接否认阴寒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六气皆从火化火热论;吴有性言数年间无一真阴证,治温疫数百人才治二三真伤寒,借此提出自己的戾气学说。那事实确如他们所言吗?并非如此。刘完素提出六气皆从化,治外感应主以辛凉,但所创防风通圣也不离麻黄。虽然他倡导辛凉甘寒解表,不遵仲景桂枝麻黄之法,可他在临床上遇见发热恶寒无汗的太阳病,还是使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从刘完素起有了伤寒宗仲景,热病从河间,后至明清又导致温病从伤寒分化来,再到晚清,畏辛温、喜辛凉成为社会时尚,世人用桂仅用几分,麻黄更是畏如虎狼,《伤寒论》被束之高阁。可是温病学派的吴鞠通、叶天士的医案对于麻黄汤等温药也是常用。吴鞠通用麻黄可达八钱,叶天士甚至在斑疹、温热和风温的治疗中也加入麻黄与桂枝。他们自身的做法与其理论并非完全符合,可是他们的学说却影响了中医界的众多人。他们学说的兴起使得中医的所谓病因越来越多,在温病里发挥到了极致,可这种兴起却使得《伤寒论》这种疾病总论的内容隐而不现,人们的用药没有规范。徐灵胎提出自宋以还,无非阴阳、气血、寒热、补泻诸肤笼之谈,某一病之主方,茫然不晓。我们很明显可以发现自他们以后对单个方剂、中药的扩展运用不再深究,仅停于表面,为了应付复杂多变的临床选择了新创立各种方剂。比如固阴煎、大补元煎、当归地黄饮、左归丸、右归丸等方剂均从肾气丸化生而来,而后世多留恋于此,对于肾气丸的理解便浮于表面。出现这种现象正是由于学说的偏颇,从而使得具有规范意义的伤寒论隐而不现。
除此之外,大量的这种理论学说使中医变得壅肿,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要明白,在这个时期的阴火等理论是由医家实践而来所提出的一种假说,它们是对事实的一种解释而非真理事实。但是医家本人以及后来者传承时,只强调理论而不重背后的事实,就导致了它们成为空中楼阁。人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阴火是什么中,而忽略了医家提出阴火这种理论的本意在哪儿。有人曾言,从宋以后,中医便开始走弯路了,章太炎更是发出吾道东矣的哀叹。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
阴火等理论的出现是因为当时的理论不能够很好涵概其背后的事实,它们的出现好似一个个补丁。如果一个体系对于不断出现的证伪实例只能用特设理论去做出修订,长此以往恐怕泯灭于历史之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奥卡母剃刀理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复杂是成功最大的敌人,成功必须不断抵制向复杂化发展的自然偏移倾向。中医学从历史中走来,我们应该精炼古人发现的临床诊疗规律,剔除理论演绎的华丽外衣。而不幸的是,这些理论假说被作为事实的情况比比皆是,以致于我们容易陷入某些虚空蹈距的空洞理论中。有人说中医历史太久,各种的理论充斥使其变得壅肿,也该吃点大黄泻一泻了。
我不应因为时代限制去苛求古人,同样地我们在吸收他们理念的同时也应当了解这一点以及他们的学说有矫枉过正的存在。我们不能理解他们就是攻下派、寒凉派、温补派、滋阴派,我们应该理解为他们善用攻下、善用温补。我们不能只是了解他们六气皆从火化的理论,我们应该结合他们的实践去理解他们想用这些理论表达什么,否则矛盾重重,有害无益。





上一篇:关于钟南山女儿是否2003年患非典由中医邓老治好问题的后...
下一篇:从预防天花看免疫学的的理论变化

2

主题

84

积分

88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4
发表于 2022-10-13 18: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杂病论是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22-10-14 07: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往一个倾向掩盖了另一个倾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1 16:40 , Processed in 0.196894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