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桂汤出于《伤寒论》,其文为“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 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系为治疗奔豚病而备。笔者根据方意,自1986年~1998年采用桂枝加桂汤治愈奔豚病及其变证20余例,临床上获 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寅时腹胀痛案
李某,男性,46岁,1987年3月26日初诊。患者自述腹部胀痛月余,近日加重,每日凌晨3时左右感腹部发胀,从小腹开始逐渐扩展,1小时后胀到胸下,全腹胀满,且疼痛欲爆,上下之 气不相连结,呼吸急促,心中烦乱,持续5~6min后逐渐缓解,5时左右胀消而腹 痛亦止。白天稍感困乏,余无不适。曾服消胀片、乳酶生等无效。纳食正常,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诊为肝郁气滞,投逍遥散加味效不显。笔者忆及《金匮要略》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患 者虽无气上冲证,但有“从少腹起,发作欲死,复还止”之证,乃投桂枝加桂汤助阳祛寒,平冲 降逆。方予桂枝30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枣6枚、生姜30g,每日1剂水煎服,嘱第1 次服药在病发前1小时,禁忌如桂枝汤法。2剂后患者病势明显减轻,腹胀痛持续半小时即消失, 效不更方,守方3剂而愈。半年后复发,再予上药3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午时头胀痛案
周某,女性,35岁,1989年4月2日初诊。患者头痛3个月,加重1周,每日中午12时左右即感胸部开始憋闷,继则咽喉堵塞,烦躁不安,头痛难忍,双眼发胀,持续数分钟后逐渐减 轻,4时左右痛自止,入暮则安。 曾服强痛定未能止痛。诊见患者面色润泽,目睛有神,舌淡红, 苔薄白,脉弦细。 病属阳虚阴盛,法 宜助阳散寒,平冲降逆,投桂枝加桂汤3剂:桂枝30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枣6枚、生姜30g,每日1剂水煎服,一煎在病发前服药。5日后二诊诉头痛愈,胸闷眼胀似失,但仍有咽部堵 闷不舒,咳吐无物,吞咽不下,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证属气滞痰郁,改用 加味四七汤,3剂后症状消失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奔豚案
邢某,女性,51岁,1996年12月24日初诊。患者自诉心痛3个月,从凌晨4点多心痛发作,心慌,自觉气从心下上冲至咽,或窜及两胁、肩背,心中恐惧,有濒死感,伴烦躁易怒,上胸腹 背部汗出或畏寒,持续10余分钟后缓解。曾服中西药物效果不佳。纳可 ,便溏,舌质暗,苔薄白润,脉弦细。辨为奔豚病(胸痹),拟以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治之,方用桂 枝加桂汤:桂枝30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枣6枚、生姜30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诸症 减轻,再服15剂,胸腹部温暖舒适,大便成形。此后曾有轻微发作,予桂 枝加桂汤出入,7剂后病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前后奔豚案
刘某,女性,31岁,1998年3月26日初诊。患者诉腰腹疼痛3年,近日发作频繁,每次发作必小腹左侧跳动,随即有气上冲撞动胃脘,恶心难忍,头汗出,全身懒动,发作数秒后从腰部 亦有气上冲至背下,持续10min后回降至腰部,如物压迫,喜揉按;或见腰部冲气先起,数秒 后少腹冲气亦起,上冲胃脘。3年来每月均发作十余日,近1年发作频繁,每日发作数次至二三十 次不等,曾服中西药物无效。伴月经先后不定期, 小便频数,大便不实,日二三行,舌淡苔白,脉弦。病属奔豚,拟助阳散寒,平冲降逆,方用桂枝加桂汤:桂枝30g、白芍15g、炙甘草10g、大枣6枚、生姜30g。服19剂而 奔豚止,病势已微,头汗止,二便调,加投调经之品 连续服19剂,气上冲已愈,月经已调。后曾 复发,继予桂枝加桂汤20余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体会
《金匮要略》中“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 ,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发汗后脐下悸者,欲 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之。”等条论述了奔豚病有由于肝气郁结,化热上冲所致者;有 由于阳虚阴盛,寒邪引动冲气者;有下焦素有水饮,汗后阳虚,水饮内动而欲作奔豚者。病机不同,治法各异。所论奔豚病,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或至心下为显著特征。本文所报告的4 例均属阳虚阴盛,寒邪引动冲气所致,故用桂枝加桂汤助阳而获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