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创]中医学的核心是阴阳平衡
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 罗鸿声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以代表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归纳药物的性能,并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但阴阳学说的核心则是用阴阳平衡以表示人体的健康状态,《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乖戾.疾病乃起”,这说明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标志,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若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发生疾病,中医一切医疗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持和恢复阴阳平衡。举凡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五行生化、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均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整体观念和天人相应主要反映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和人与天(自然界)的阴阳平衡;五行的生克制化是用以说明脏腑在维持阴阳平衡的过程中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关系;经络脏腑的活动是调节阴阳平衡的动力;营卫气血则是维持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辨证论治就是辨别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状态的诊断思维过程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扶正祛邪则是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脏腑、经络、气血等)的有机整体,而各个组成部之间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适应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人体中阴阳平衡也是多层次的,有整体的阴阳平衡,有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阴阳平衡,也有各个组成部分内部的阴阳平衡,各层次的阴阳平衡又是相互交叉与相互影响的,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阴阳平衡构成了人体整体的阴阳平衡,这就形成了中医人体自身的整体观念。人体各个层次的生阴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与健康的基本条件。此外,由于人是由天地阴阳之气交感而生,且生活在天地之间,与外界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人的生理活动、健康状况甚至心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因此,人与天也构成了一个整体,由此形成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人体只有在整体上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达到人天的阴阳平衡。
人体内维持阴阳平衡主要是通过经络的调脏腑、行血气,和营卫等功能来实现的,中医的气血包含着各种精微的调节物质,这些调节物质是由脏腑的活动所产生的,在某些状态下各具阴阳属性,但这种属性是变动不居的,可随机体状态的变化而转化。因此,经络的调节功能、脏腑的活动及其相互间的调节功能是维持阴阳平衡的动力,为了说明脏腑之间在维持阴阳平衡活动中的相互关系,中医引入了五行的生克制化来说明脏腑相互间的调节功能。
然而人体的阴阳平衡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由于阴阳具有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特性,决定了阴阳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之中,因此,人体的阴阳平衡是一种相对稳定动态的平衡,它可受内外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在一定层次和范围内的阴阳平衡发生变化,机体具有自动调节的作用,即所谓“阴阳自和”也。若某一层次阴阳平衡发生的变化超出机体的自动调节功能,则会逐级的影响不同层次的阴阳平衡,直致整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由于疾病的发生是内外环境中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而导致的不同层次的阴阳平衡失调,因此,人们必须通过医疗活动来恢复并维持人体内不同层次的阴阳平衡,中医的医疗活动主要是辨证论治,人体阴阳失衡发生疾病,必定有其病理变化及其外在的反映,病理变化是疾病的本质,乃中医证的基础,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即为中医的症(包括症状和体征),因此,所谓证,就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状态的反映,往往表现为一组特定的临床症候群。辨证即是通过对病人进行四诊(望、闻、问、切)所得的各种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疾病当前的本质作出判断的诊断思维过程,也就是辨别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状态属于什么证的过程。论治则是根据辨证所得出的结论,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的根本原则就是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扶正即激发或增强“阴阳自和”(机体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的能力,祛邪则是祛除作用于机体的外邪并清除由于外邪作用而导致机体阴阳失衡所产生的内邪。根据这一原则可采用针、灸、药等治疗方法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纠正阴阳的偏胜偏衰,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从以上可知,中医学的理论诸如整体观念、天人相应、五行生克制化、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都是以阴阳平衡为基础的,中医的一切医疗活动也都是围绕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而进行的,因此,中医学的核心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不但是中医学的核心和精华,也是中西医沟通的切入点。中医学所说的人体阴阳平衡与西医的稳态极为相似,中医的阴阳平衡是多层次的平衡,既有“天人相应”的阴阳平衡,也有人体自身整体的阴阳平衡,而人体中又有各组成部分(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之间的阴阳平衡,还有各个组成部分内部的阴阳平衡,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阴阳平衡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与健康状态。
西医所说的稳态,包括机体内部的稳定 (即内环境稳定)和机体与外界环境关系的稳定(即机体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适应),机体内部的稳定也包括多个层次,有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之间多层次的平衡,机体可通过自稳调节机制保持内环境的恒定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与健康状态。中医学的阴阳平衡与西医的稳态不但形式上相似,而且两者的调节机制也基本相同。
西医认为机体的这种稳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机制对全身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之间多层次的调节来维持的,所以又称自稳。机体通过自稳调节就可以保持内环境的恒定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现代生理学认为:人体是由诸多系统有机组合而成的结构和功能性整体。这些系统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执行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系统,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系统。执行机体的营养、代谢及生殖等基本生理功能。另一类是枢纽性调节系统,主要是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这三大系统存在着极其严密和精细的部调节机制,在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上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调节网络,即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这一网络调控着上述各系统的功能,以维持机体的自稳状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在体的分布和作用都非常广泛,在这一调节网络中,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的组织细胞都能分泌和释放各种调节因子(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细胞因子及各种酶类),这些调节物质是三个系统组织共同具有的.其相应受体也广泛分布于三个系统的组织细胞中。通常来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能分泌各种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或细胞因子经血液或组织液调节免疫系统,与免疫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并将信息传入细胞内,引起免疫细胞的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而免疫系统也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细胞本身可以产生和释放神经肽、激素及细胞因子作用于神经及内分泌系统。这三个系统之间不仅存在大的回路,而且彼此之间还可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三个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调节是通过各类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细胞因子来实现的。在正常情况下,各类理化、生物和心理因素的刺激信息均可直接或间接地由三个系统感受和传递。如神经系统感受和传递冷、热、触觉等刺激的信息和心理因素的刺激信息;内分泌系统感受和传递发自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各类待息:免疫系统则主要感受和传送生物性因子,如病毒或细菌感染的刺激信息。它们感受各类刺激信息后,并通过这些调节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机体内的基本生命活动以及内环境的稳定。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紊乱或失调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机体的自稳状态,导致疾病的发生。疾病是指机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引起的体内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改变的病理过程,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各种特定的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
中医认为对人体阴阳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经络的“调脏腑、行血气,和营卫”等功能来实现的,故《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经络的功能又是通过“经气”的作用来运行气血以调节阴阳的,《素问•离合真邪论》曰:“真气者,经气也,”《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说明真气是由先天之元气和后天之谷气结合而成,真气充养于经脉者,即为经气,宗气则是经气运行的推动力量,故也属经气的组成成分之一。谷气又包括营气和卫气,故经气包括元气、营气和卫气。元气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功能的作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营气具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功能,而卫气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即产生热量温养肌肤、调节汗液的排泄以及防御外邪的作用。因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经气应具有物质、能量及信息传递三方面的特性,不但包括各种体液性调节物质,而且还包括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是人体内免疫功能、代谢功能、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植物神经功能以及肌肉、肌腱、皮肤的信息传导功能的综合性反映,经气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物质,也是脏腑组织的功能表现。中医的经络与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在功能上非常相似。
综上所述,尽管中医西医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大不相同,但最终均认识到,在人体内存在着许多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两种物质能量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着机体内的基本生命活动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的稳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中医认为人体的这种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是阴阳平衡,阴阳平衡的维持主要是通过经络中的经气调节来实现的;而西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是稳态,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各类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细胞因子的调节来实现的,虽然说法不同,但认识上却殊途同归,因而中医的阴阳平衡和西医的稳态理论可以作为中西医沟通的切入点。 |
上一篇:婴儿亥时夜啼之撒米下一篇:如何清除人体多余的水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