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到本草学伤寒====桂枝去芍药汤(第五方)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本方出场一次。15条,下之后,气上冲者,桂枝汤。气上冲,说明仍有表邪。此条,脉促,胡老有形象比喻,犹如排队。不过我还是不理解。胸满====《素问·腹中论》,因风寒、热壅、停饮、气滞、血瘀等所致。
这一条,大家争议很多,解释更多。找来一位细心网友论述:对于这条, 我手头上有的三家注解, 有点不太一样。今天上班没带书, 凭记忆叙述一下。 胡希恕===芍药可以去腹满, 泄腹中气, 脉促胸满是气上逆,故不适宜,所以去之。五版教材====此为阳虚,所以去芍药以复阳。曹颖甫===气上冲者,阳有余而阴不足,芍药泄阴,故不适宜。=第二家我就认为是刘渡舟的了,此三家,解释有点不同。 不过看五版教材举了两个《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案例, 是寒热咳嗽,形寒咳嗽, 都是桂枝去芍药主治。叶天士这两个医案很是有点意思。 看过之后, 我觉得曹的注解比较合理。
不过又找来一份资料,反驳了这一观点:曹颖甫解释(汗下之后,病情未离肌腠,则仍宜桂枝汤。上节于汗后表阳虚者。则加附子以温之,本节则于下后阴虚及阴阳并虚者,更示人以加减之法也,下后气上冲,则脉促而胸满。气上冲者,阳有余而阴不足,芍药苦泻伤阴,非阴虚者所宜,故去之,若下后脉微,则里阴虚,所以知其为里阴虚者,以脉管中血液不足知之也,下后身寒,则表阳虚,所以知其为表阳虚者,以腠理血热不胜表寒知之也。阴虚故去芍药,此与“脉促胸满”同:阳虚故加熟附子一枚,此与”发汗后漏逐不止“同》学者于此,可以观其通矣)这里他说:气上冲者,阳有余而阴不足,芍药苦泻伤阴,非阴虚者所宜,故去之。这位网友提出了质疑:既然是阴不足更要加芍药,他说芍药苦泻伤阴,可是芍药加甘草明明是酸甘化阴的吗,怎么还伤阴,非阴虚者所宜,故去之,既然是阴虚这样更要加芍药了,所以我觉得曹颖甫说错了。这位网友查了《伤寒名医验案精选》,书中说(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本症为胸阳不振,邪馅胸中,但未与痰,水,淤相博,且正气仍能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故见胸满与脉促。桂枝汤中芍药酸寒阴柔,有碍胸满,是去之,则变阴阳调和之剂为辛温扶阳之方。若兼见脉微恶寒者,为阳气损伤较重,于上方中再加附子,以温复阳气。二方皆以振奋胸阳为能事,对胸阳不振,阴寒内盛之胸满,胸痛等证,有良效)这位网友认为,这里解释就对了,胸阳不振,邪馅胸中,芍药酸寒阴柔,有碍胸满,是去之。颇有见地。
哎,真是复杂,还是自己先浅显理解一番。这一条和15条,确实很有关系。都是下之后,一个是气上冲,一个是胸满。举一个例子,三个人同时挨打:
身强力壮的,当然不服气,但又只能打个平手,不分胜负,这个时候,稍微给点外力,则速胜之,一根稻草就可以压倒一匹骆驼,这个时候是桂枝汤。桂枝汤,我理解的简单===桂枝芍药负责了动脉经脉的血液流动,一推一拉,当然辅以生姜鼓动,邪从表出。
次之,挨了打,打不了,还不服气,依然怒目相视,颇似“气上冲”,这时候再辅以桂枝汤助阵,完胜无疑。
再次,挨了打,打不了,不服气,但是敢怒不敢言,只有心里窝囊气,啊哈哈,正好解释了胸满,我看胸闷更准确,这时候当然要给予帮助,但是最好拉偏架,只用桂枝推力,去掉芍药回拉之力,不当和事老,所以去芍药。
当然,下之后,变证很多,如微喘着===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汗出而喘者===麻杏石甘汤,以后在做归类。
有道是:
桂枝汤来本中庸,推拉循环力道同
如遇欺凌弱小者,去掉芍药立奇功。 |
上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加附子汤(第四方)下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第七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