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撇开杂乱无章的条文影响,将 113方,用填空的方式,准确地填入“六经”当中,从而倒推出“六经病”,继而还原《伤寒论》本来的面貌,清楚了解仲景编著的真实意图。
这是做,有必要,也是有意义的探索。
这样做,便于大家理解经方组方原理。
这样做,便于大家精准定位疾病,对针对地开展治疗。
本文在 “给《伤寒论》113方做选择填空” 贴子里持续有贴,太阳病已完成,现在是少阴病,欢迎大家讨论。不理解的,可以看我的其他贴子。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临床上加以实践运用,并提出宝贵意见。
少阴病方五
第62条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汤证: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62)
处方:桂枝 芍药 炙甘草 大枣 生姜
人参
接方四小建中汤,这一条是论述更虚的情况了。
发汗后,仍有身疼痛。如果是脉浮,是表不解,还可以用桂枝汤再发汗。但这个,从脉浮变成了沉迟脉了。说明是发汗太过了。
因为发汗太过,造成身体机能整体受到影响,体现的是阳虚阴性的寒象了。
发汗太过,仍有身疼痛,这不单单是有表证了,还可能是气血耗散太过,四肢百骸失养所致。
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用“新加”这个特别用词,可能是指后人,包括仲景本人,在前人所创桂枝汤的基础上,重用芍药、生姜,又加人参而成。
“加”,是指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人参,倍芍药可以补虚缓急,以益气生津。生姜用量也加大,是因其辛而外达,助力桂枝治身疼痛,同时,能鼓舞胃气,及时消化人参和芍药,防止出现过于滋补的情况。
与小建中汤一样,这也是桂枝加芍药汤的变化方。
区别于小建中汤加饴糖,也就麦芽糖,这个是加了人参。人参主要作用还是补虚,可见,症状上要比小建中的中气要弱一些,脾胃也要弱一些。
桂枝汤各药的变化,变化的道理,大家要仔细揣摩。要象掌握公式一样,会推导应用,不必学死方。
学《伤寒论》方,同样是学药物的使用。尽量发挥药物的作用,做到一药多用,不必过多备药在家。
临床上,患者是阴性寒象,又有表证,所以列为少阴病。
有人认为,用了人参和倍生姜,感觉这些药与胃肠有关,是胃阳、脾阳有点不足了,理解是转经到太阴了。个人认为,这个证也可以理解为是太阴表,但偏少阴一些。在药物上还是想驱邪出表。
在补虚上,不能见到热就是火旺,或是阴虚火旺,不用清热解毒,就是滋阴降火。见到怕冷就说是阳虚,动不动就用附子补火。
得认真辨析,有认为这个病,可以用桂枝加附子的?
这个是津液虚、血液虚,没有了体液,阳气无所依附啊。这个阴寒证是虚得厉害了,外形看起来,比阳虚更萎靡不振。
阴液虚的很,阳气可攀附的阴液少。
这时候加附子,阳气存不住,非得阳复上火不可。
按老中医的说法,邪胜的时候用补,容易将经络给堵死了。用补药的时候,一定是要邪处于颓势,或是退却了。补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健脾胃。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哪块虚,邪就往哪块去,你用下或者发汗,虚其胃了,其他身体脏器没有发生问题,没有病变,只是个能量不够了,仓库用空了。胃气一恢复,自然地化水谷布津液,人就回过气来了。
真正纯阴证,人参不能用。
因为阴无损,阳有损。只需要把阳抬起来就可以了,独增阴液无助于补。
人体阴阳平衡,自然就缓过来了。这就是阴病要用阳药的意思。
所以,复脉汤、通脉四逆汤、四逆汤都不用人参。
阴阳俱有不足,在救急的情况下,人参还要通过人体吸收来转化,仲景不用人参,而选择用猪胆汁和人尿入药,就是取其都是生物体的代谢物质,比草木的生津补液来得快,能最快和最直接就被人吸收,补充到体液里。
当然,不是那么急的情况下,人参附子同用,也是可以的。 |
上一篇:张仲景事状及《伤寒论》考(转载)下一篇:少阴病方六 桂枝加附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