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532|回复: 7

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未必量小

[复制链接]

11

主题

240

积分

10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40
发表于 2011-4-28 15: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旋覆代赭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太阳病篇,治疗“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初学时只知道此方是治疗胃气虚弱之痰气痞证。著名治痞的三泻心汤,为何弃而不用?这就要从分析此方的特殊性开始。
    从《伤寒论》160条说起,“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160条),接下来161条很明确地说出方药,也就是旋复代赭石汤。因为前面有发汗、若吐若下的治疗史,伤及脾胃之气,“谷入而胃不能散其精,则化而成痰;水入而脾不能输其气,则凝而为饮”。再者,土虚木侮,而成肝气犯胃、肝胃不和之证。所以此方证可以归结为胃气虚损,痰饮之邪与肝气上犯于胃,使中焦斡旋失司,枢机不利,气机痞塞而成心下痞硬。简言之,痰气、胃气、肝气上逆,热像并不明显。而三泻心汤寒热并用,虽然有固护中焦之品、化痰除饮之功,却无治肝降逆之药,故用之“噫气不除”,“方以法出,法随证立”,针对胃虚痰阻,肝气犯胃的病机,仲景选用了和胃化痰,镇肝降逆的旋覆代赭汤予以治疗,可窥仲景辩证之灵活。
方中生姜与代赭石用量之比为5:1,生姜重用至五两取其和胃化饮之功,值得关注。关于代赭石,原方用量独小(一两),伤寒大家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中明确指出:“仲景代赭旋复花汤,用之极少。后人昧其理而重用之,且赖之以镇纳诸气,皆荒经之过也!” 为何代赭石用量独轻?以现行七版方剂学为主的教材只是指出“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寒,故用量小”,笔者大胆猜测仲景此方代赭石用量独小原因有三:一、代赭石苦寒,还有点儿轻微腹泻的作用(刘渡舟语),量大使中阳更伤,胃气更虚。二、代赭石苦寒降逆,量大重镇降逆之力直达下焦,犯“病在中焦,治在下焦”之误。三、代赭石在方中与旋覆花同用,旋覆花“下气,消痰平喘,宣肺利水止呕”,以宣为主,代赭石镇肝降逆、凉血止血,以降为要。两药一“镇”一“利”,一“降”一“宣”,相相辅相成,共凑镇肝降逆、化痰消痞之功,代赭石量大势必影响二者的协调平衡。
    后世对旋覆代赭汤应用多有发挥。近代中医大家张锡纯老先生很具有代表性,先生善用代赭石,通常生轧细用之,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书言:“愚用此方时,轻者用六钱,重者一两”(古之一两折合今之三钱),对于胃气不降或者肝郁胃气不降之证常用到“一两”之多,例如书中记载一肝郁胃气不降之证病例,患者天津姚某,年五十二岁,劳心太过所致的肝郁胃逆证,症见:“腹中有气,自下上冲,致胃脘满闷,胸中烦热,胁下胀疼,时常呃逆,间作呕吐。大便燥结,其脉左部沉细,右部则弦硬而长,大于左部数倍”。拟治以舒肝降胃安冲之剂,其中用生赭石“一两”配合麦芽、茵陈疏肝之品,并加用半夏、竹茹以降胃安冲等。其自拟之参赭镇气汤及镇逆汤,用于虚气上逆之胸膈满闷、喘逆、膈证、呕吐、恶阻、吐血等治验颇多,张氏挑战《神农本草经》代赭石苦寒之说,认为其“性质和平,虽除逆气而不伤正气主张心气虚又佐以人参、尤为万全之策也又如,柯韵伯先生曾以旋覆花与半夏煎汤调服代赭石末,治顽痰结于胸膈或涎沫上涌者。再如,刘渡舟老先生指出:“在临床治杂病,治肝胃气逆,就是心下不痞硬的,光有噫气,而不见得都有心下痞硬”《伤寒论讲稿》。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消化、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多种疾病,诸如急慢性胃炎、幽门梗阻、胃肠神经官能症、食道癌、胃癌、急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综合征、神经性呕吐、哮喘等等符合“胃虚气逆,肝胃不和,痰浊内阻”者,有时代赭石的用量偏大,可取得意外之效。对于盛痰逆者,赭石必须重用,方能制其上亢。对于肝阳上亢,痰浊随之上泛之证,黑龙江名医张琪先生用赭石多在30克以上,可做临床参考。
附病案一例
    王某,女,40岁。素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常觉胃脘部痞满,嗳气冲逆频作,进食后痞满更甚,必待嗳气而后安。大便稀软,食纳稍差,舌质胖嫩苔白,脉象弦滑。拟方旋覆代赭石汤加味:旋覆花10g,党参10g,法半夏10g,代赭石15g,炙甘草6g,大枣12g,枳壳10g,广木香6g,厚朴15g。服5剂且痞满嗳气减,进食后无甚胀感,食量增加,继服5剂,症状消失。后以调理脾胃,巩固疗效。(《陈瑞春论伤寒》)
    综上所述,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用量不能一概而论,重用与否,应视气逆与胃虚之主次轻重及疾病新久而定。久病、胃虚较重、气逆较轻者代赭石用量宜轻;新病、胃虚较轻、气逆较重者用量可重。临证之际,宜酌情予以灵活化裁。正如后人应用仲景金匮肾气丸,未必谨遵8:4:3:1的比例,仲景给我们确立基本方证,根据临床实际可加大桂附温阳之力。这需要我们明确张仲景立方之旨,但,不忘与后世临床实际区分开来,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这篇文章是我读张锡纯先生用大量代赭石疑惑后有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所得,然写完后仍然觉得论据不足,行文欠妥,大家之经验难以把握,加之临床甚少,此方从未用过。因会议需要,选为经方论坛稿件之一,回来后再看此文似乎尽是空洞之词,稍加修改,仍然感觉意义不大。此方对什么样的体质比较合适?有无不良反应?用量如何?剂型如何?还烦请诸位同道多加指点修正,以期更加合理、严谨,谢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黄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清上蠲痛汤——治疗头痛的好方!
下一篇:过敏性咳嗽

181

主题

7686

积分

1638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古槐杏林生,束手多少

Rank: 6Rank: 6

积分
7686
发表于 2011-4-28 17: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呆宜配生麦芽。大便素稀宜慎。代赭石尚有补虚之功,对缺铁性贫血者有益。量随逆之轻重有别。但究属重镇,不当用之,易伤正气。非顽固严重之逆,可不用则不用。一己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4-28 19: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治疗眩晕痰浊内蕴型时代赭石都用30g
桃之夭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40

积分

10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9 11: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楼(槐杏) 的帖子

临床之言,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4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24 11: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单味药而言是这样,旋复代赭汤本身胃虚较重。“心下痞硬”胡希恕老先生认为是胃虚的重要症状,本方证应该小量。若就张锡纯案而言,属阳实较多,方证也即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3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24 20: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疗缺铁性贫血所致耳鸣耳聋,耳聋左磁丸中的磁石也是该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127

积分

118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27
发表于 2012-3-24 20: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胃虚气逆,肝胃不和,痰浊内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77

积分

86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377
发表于 2013-7-12 01: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8:00 , Processed in 0.075295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