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54|回复: 21

1.中医不能丢掉中医思维(雒晓东经方体悟讲记)

 关闭 [复制链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发表于 2022-1-11 15: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第1讲:中医不能丢掉中医思维《经方体悟讲记:雒晓东经方讲稿及李可、黄煌经方思维探讨》.jpg



本文转载自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09-01)

《经方体悟讲记:雒晓东经方讲稿及李可、黄煌经方思维探讨》

可免费试读部分



第1讲、中医不能丢掉中医思维


一、中医是怎么思维的


  中医学和其他医学不大一样,中医学类似于百科全书 ,比如《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里就有天文、地理、气象、音乐等方面的知识,另外,中医学和哲学也有较深的融合。远古的中医学分为几个流派,有针灸的、经方的、医经的,《内经》是医经学派的奠基之作。《灵枢》是专门讲针灸的,但也有很多基础理论的东西。《伤寒论》《金匮要略》是经方学派的代表作,《汉书·艺文志》中谈到经方十一家,但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用草药治病的方都叫经方。而现在,我们认为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属于经方的核心,除此以外,还有《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小品方》等,这些书籍总结了唐代以前的医学知识。

  《灵枢》主要是探讨针灸学的。 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都是一个体系。另外,在当时还有一种叫祝由的医学体系,类似于现在的心理疗法,是由祈祷和一些迷信的内容融合而成的。《内经》里还有一个医经的体系,当时讲“医经七家”,比如《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经》,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黄帝内经》这一本了。还有《难经》这部分,有些人认为《难经》可以和《内经》相媲美,实际上《难经》远不能和《内经》相比,内容少很多,它只是对《内经》里某些问题的进一步阐述。没有《难经》的话,中医理论体系基本不受影响,而如果没有《内经》,中医理论体系就不复存在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都是《内经》所奠定的,没有哪一块是没有谈到的,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原则、摄生防病,等等。

  现在的中医内科主要是医经和经方两个体系的传承 ,这两个体系在汉代是不同的派别,而现在是融合在一起的。《内经》是中医的生理病理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的诊断治疗学。章太炎曾说:“吾于方书,独信《伤寒》。”他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当作方书、验方来看。医经和经方这两个体系,理论在前,用药在后,或者说《内经》在前,《伤寒杂病论》在后。当时还有一本著作叫《神农本草经》,可能还有《胎胪药录》,但后者现在看不到了。通过多年的思考,我认为《神农本草经》应该不是《伤寒杂病论》用药的基础。医经学派、经方学派、药物学派可能是并驾齐驱,各有传承的。张仲景不是因为读了《内经》《神农本草经》才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可能《伤寒杂病论》中大多数方子都是上古时代传下来的。比如说“发热恶风,脉缓”,用了桂枝汤就会好;出现麻黄八症,用麻黄汤就能解决;出现“项背强 img ”,用葛根汤就会很有效……。为什么叫“经方”?黄煌老师给它起名叫“必效方”。张仲景的方剂有一大部分是来自《汤液经法》(亦称《汤液经》)的,陶弘景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可以看作是《汤液经法》的节略本。《汤液经法》在西汉之前就有了,至少在张仲景出生前两百年,《汤液经法》就存在了。按《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汤液经法》是商代的伊尹所作。同时代的方剂,比如甘肃武威出土的医简是东汉的一些医方简牍,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等,这些内容比起《汤液经法》和《伤寒杂病论》,都要落后很多。在那个时代,中医的传承或者说交流是非常差的,很多都属于“国家机密”。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里讲:“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非人不传,方子是保密的。

  张仲景是传方之人 。像皇甫谧讲的“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他是把《汤液经法》拿过来扩充成了《伤寒杂病论》。我们现在通过看《辅行诀》就知道,麻黄汤、小柴胡汤、小建中汤、理中汤、四逆汤等,在《辅行诀》里都有,所以说这些方子都不是张仲景的。六经的关键方剂,除了厥阴病的特殊方剂外,在《汤液经法》里基本都能见到。《伤寒论》里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等,这些加减法可能是张仲景的东西。桂枝汤是小阳旦汤,小柴胡汤是大阴旦汤加味,黄芩汤是小阴旦汤,真武汤是玄武汤,黄连阿胶汤是朱雀汤,麻黄汤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属于大青龙汤……《汤液经法》已经有了二旦六神五脏大小补泻的理论体系。实际上,中医学来源于道家,《内经》里可以看到很多道家的东西,《汤液经法》也是道家的体系,像青龙、白虎、朱鸟、玄武、勾陈、螣蛇等。白虎汤是潜镇阳气的,它是西方之神;青龙是东方之神,它是升阳治水的,所以可以治痰饮病,兴阳助阳;玄武是北方之神,是治水的;朱鸟是南方之神,都有其象征意义。在《五十二病方》及医简里没有理论体系,《汤液经法》里有理论体系,而且有方药剂量、组方规律。

  怎样才能学好中医? 我们需要有一个理论体系,实际上这个体系提炼给大家的并不多,中医学是个融合的百科式的系统。中医学的核心理论是脏腑经络学说,后来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中医学就把阴阳五行放了进去,实际上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汉代,阴阳五行是一个哲学思想。不仅中医学用它,各个学科说理都用它,讲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都用它,现在则变成了中医学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它既是哲学的内容,又是中医学的内容。阴阳表示两个相对面,比如阴代表阴暗的、阴沉的、黑暗的部分,阳是属于阳热的、上升的、亢奋的部分,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概念。 在中医学里面,阴阳已经被赋予生物学的具体概念了, 阴又指阴精、肾精,阳指阳气、精气、人体功能的一部分。所以在中医学里,阴阳五行已经不是单纯的哲学概念了。一部分是哲学的概念,比如“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还有一部分是具体的概念,比如某些特定情况下,阴专指阴精,阳指阳气。

  我想跟大家讲讲,中医学是怎么思维的?应该把握哪几个方面。

  第一,中医学是宇宙医学。 马克思讲过,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大致就可以确定这个人的本质,那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本质。中医学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更加广泛和全面, 中医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生物、自然、社会、思维多方面属性的综合体。 恽铁樵曾经说过,“《内经》之五脏,非血肉的五脏,乃四时的五脏。”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医学不仅仅是个生物学的概念,考察你这个人,要考察你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状态,是一个综合的考察。所以我们要诊断一个病证,要治疗一个人,要考察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地方,什么社会环境,什么心理特点,要因时因地因人来看。《素问·六节藏象论》里讲到,肝气通于春,心气通于夏,肺气通于秋,肾气通于冬,脾气旺于四时,因此说中医学是宇宙医学。古人不是把人看成独立的存在,而是把人看成大自然的很渺小的一部分。在《内经》时代,把人叫“倮虫”,把动物界分成几个大类,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种类,属于身上没有毛的一类倮虫。所以说时间、空间都会影响我们,把人放到自然界去考察。

  最近几年说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人身一小宇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人受宇宙的影响,受社会的影响;还有一个方面是不断建立联系的一个分子,就像在我们的网络里,他可能只是一个节点。所以学中医要有宇宙的观念,要有天文地理,要有四时阴阳,要有五脏六腑,把所有的时间、空间全部都要考虑到。从西医学来看,心脏坏了就换个心脏,肾脏坏了就换个肾脏,这样的思维是很局限的。中医学从一开始创立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把天文、地理、宇宙、四时阴阳全都考虑到,来认识一个疾病。过去把这个叫作整体观念,现在叫宇宙医学。人只是宇宙里的一个分子,很渺小,我们治疗疾病要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所有的季节、气候、日月星辰、社会、自然都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

  在中医学里对社会的描述相对少一些,对自然的描述相对多一些。“人定胜天”“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这样的思想,在《内经》里面、在道家里面是不成立的,人是要服从自然的。像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最高的层次是自然,在自然规律那里,人最好不要和自然对抗,而是去适应自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也讲过类似的话,他说我们对自然界的每一次“征服”,自然界都“回馈”了我们,都给了我们最严重的惩罚。《内经》里也讲到“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古人为什么能不得病,为什么能长命百岁,就是因为《素问·生气通天论》里所讲的“此因时之序也”。再比如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阳气旺盛的时候我们就起来,开始工作,到了中午阳气隆盛,到了下午阳气要潜降了,“百病皆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什么叫“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要助阳气的生发,夏天要助阳气的旺盛,秋天要助阳气的收降,冬天要助阳气的潜藏。我们的养生、用药都要考虑这些,四气调神实际上是这样的一个概念。还有子午流注,《伤寒论》里的六经病“欲解时”都非常关注时间节律的因素。总之, 我们需要把人放到自然中去考虑,人要顺应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

  第二,中医学是时空医学。中医学的“证候”就是时空医学的节点 。中医的“证”是空间的表现,或者说是临床表现,比如说眩晕、头痛。中医所讲的“证”,实际上是“证候”,所以我一直主张 中医是“辨证候论治” ,而不是“辨证论治”,一定要有“候”的概念,就是一定要有时间的概念。有一句俗话,叫 “走马看伤寒,回头看痘疹”。 说的就是不同的疾病,进展变化的速度不同。“走马看伤寒”,说的是出去骑一阵马的功夫,伤寒的症状就变化了,就有可能从太阳病的恶寒、发热、无汗到阳明病的恶热、汗出、脉洪大了。“回头看痘疹”,说明痘疹的进展更为迅速,初看痘疹是斑疹隐隐,回头的功夫已经斑疹紫黑,从营分到血分了。还有“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一旦逆传到心包,人很快就昏迷了,这种患者刚来的时候可能精神还可以,一个时辰不到可能就昏迷了。比如乙脑的表现可能就会这样,很短的时间内证候变化迅疾。所以,中医一定要根据“证候”开处方,因时、因人、因地制宜。“五日谓之候”,“候”就是个时间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这个时候的证据,用这个处方,单纯辨“证”论治就不严谨了,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第三,病机方面,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定位、定性。“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掌握病机就是明确定位定性, 病机十九条实际上就是告诉你怎样定位定性的。首先五脏定位,要考虑定在哪个脏,然后再定性,是火?是热?是寒?是风?是燥?这里六气不是气象学或病因学的概念,而是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大家要学习病机的话,病机十九条是比较好的,它开创了定位定性的体系。大家要扩展开来,以脏腑经络、五体九窍、气血精津液定位,六气、八纲、疫毒交错定性。

  第四,中医学是功能医学 。中医学脏腑的概念绝对不能和西医学的脏器直接简单对应。中医学是注重讲功能的。五脏中的“心”不单是指胸腔里的那个解剖学的心,中医的心是主神明的,是整个意识思维活动的主宰,整个生命活动由心所管。“心主血脉”,心给血脉一个最初的推动力。舌为心之苗,面为心之华,汗为心之液。讲到中医的肺,是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主气司呼吸。讲到脾的话,是主运化、主升清的,是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的。讲到肾是主藏精的,主持生长发育的原动力,其华在发。中医是以五脏为核心,喜、怒、忧、思、恐五志都是放到五脏里的,皮、肉、筋、骨、脉五体也是分属五脏的,大家一定要有这样一种观念。中医只讲活人,尤其是脏腑经络学说,人死了,就没有心、肝、脾、肺、肾了,经络、经气也没了。 人死了,中医意义上的人就已经不存在了。

  第五,中医学是形神医学。 像《素问·上古天真论》讲的“形与神俱”是一个最佳状态,不一定是养形养体,更重要的是养心养神。在内脏疾病里,中医更关注“神”。人体的君主之官是主神明的,“神明出焉”,主持人的生命活动,主持人的意识、思维活动。而且中医学在形神方面,更关注于神,是用神来主形的。所以在养生保健的时候,形与神要同时考虑。在中医学里,神是统帅形的。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人体的五脏不是平起平坐的,心是居主导地位的,心是“皇帝”,其他脏腑要听从其指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为什么不叫“四气调形大论”呢?所以, 我们不但要养形,更重要的是养神,调节心情,养神重于养形

  第六,还有一个思路, 要以生理来阐释病理。 比如“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太阴病为什么会腹满?就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不行了,水谷精微积聚其中而腹满,不通则满,积在其中,胃气上逆,故呕吐。所以一定要用生理去阐释病理,而不是见到“发热,汗出,恶风”,上来就用桂枝汤,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要用。我们要通过《内经》阐释六经的生理病理,比如这个患者为什么出现水肿?是脾的问题,肾的问题,还是三焦的问题?肌肉萎缩了,是脾不能主四肢了,还是肺热叶焦?心里一定要清楚生理,用生理去阐述病理。中医生理学最核心的概念就是五脏生理。腑的功能是依赖于脏的,比如肾阳不足,膀胱气化自然不行了;脾的功能不好,胃也降不下去了。虽然李东垣是讲《脾胃论》的,但他谈得更多的还是脾,他的大部分方剂是升清健运为主的,而不是降胃为主。一定要有生理的概念。比如心气虚了,出现气短心慌,惕然而动,面白,舌淡,脉弱;脾气虚,腹满,腹泻,疲乏;肝气虚就不能升发,比较郁闷,不能调达,不能耐疲劳;肾气虚就会出现头发白,腰酸,耳聋耳鸣。 讲中医的东西一定要以五脏功能为根据

  最后,谈一下怎样才能算得上中医大师。 我想有几个标准。 第一个要功底扎实 。熟悉四大经典,对中医著作至少要读到几千本以上,民国前的中医著作大概一万五千本左右,方子则动辄以万计,但我们能掌握几百首方已经算不错了。黄煌老师曾经说过,“中医最重要的是选择”,但怎么去选择?怎么才能用得好?我专门提出经方内涵八字诀“方、药、剂、量、煎、服、证、禁”,方方面面搞清楚了,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经方。如果用的是经方,但量不对,比例不对,煎服法也不管,这就算不上是经方。中医学最精华的部分还是经方。另外,像《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以及从金元四大家到明清大医家的著作,至少都要读读,精读或细读。像徐大椿就讲过,他自己仔细看过的书,做了眉批的,认真读过的,至少有上千本,泛读过的有上万本。

  第二个,要成为大师的话,要疗效卓著 。不是说每个病都能看好,但至少要有几个拿手的病,搞得清清楚楚。自己心里明白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能够解决到什么程度,吃几剂药能达到什么效果。

  第三个是要有理论创新 。现在的中医能有系统的理论创新的屈指可数,没有说能像李东垣、刘完素、朱丹溪、张子和等创立一个流派出来,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像岳美中、蒲辅周等算是佼佼者了,但都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理论体系。






上一篇:中医发展要重视象思维,象思维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
下一篇:6.病机十九条讲解(雒晓东经方体悟讲记)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 15: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医就要有中医思维


  中医就要有中医思维。现在中医临床上使用的西医知识太多了,基本是中西两套并行,中医高校就是这样培养学生的,病房更不例外,这也是目前中医院普遍的一个情况。但像韩国、马来西亚的话,他们的中医师只能开中药,没有西药处方权,开化验单的权力也没有。中国的中医将来怎么走,还要继续探索。但 至少要保持中医思维,就是要有以证候为核心的辨证体系 。不要认为某个药可以降血压,某个药可以抗感染,不要用这样的西医思维代替中医思维,要以证候为核心,阐述它的病机,然后思考怎么治疗。

  不要把中医的脏腑和西医的器官去直接对应。中医的肝,是主疏泄、主藏血的肝,而不是分泌胆汁、参与生物转化的肝;讲到心,就是主血脉、主神明的心,开窍于舌,汗为心之液;讲到脾,就是主升清、主运化的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和西医解剖简单对应的话,中医的脾和西医的脾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所以要搞清楚,中医是气化结构,是功能结构,中医治病主要是调整机体的功能。人活着,他的五脏六腑都在,一旦生命结束,那么五脏六腑也就没有了。西医就不一样,人死了,他的肝还在,他的心还在;但中医的观点,人死后他的心就不存在了,就没办法主血脉、主神明了,肝的疏泄、藏血功能也没了,脾的运化、升清也没了。所以 中医的脏腑是活体的结构、气化的结构,功能占了大部分,决不能和西医解剖简单对应

  中医视角下的人体和自然界是一体的,肝气通于春,心气通于夏,脾气通于长夏,肺气通于秋,肾气通于冬。中医不光把人体看成独立存在的个体,还是天、地、人一体的气化结构。每时每刻,机体都是和天地宇宙相通应的。那么秋天要养什么?冬天要养什么?秋天要考虑阳气不降了,冬天要考虑阳气不能潜藏了,这就要根据季节变化去用方,要因时因地考虑问题。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所有的病理都是生理的失常。比如“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腹满”就是脾的运化功能不行了,中焦气机阻滞,胃气上逆就吐了……就是告诉我们,要先了解人体的生理,然后用病理去推导生理,再用方药来调整失常的生理功能。不能简单方证相对,看到“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就用桂枝汤,而不知其所以然。一定要思考生理是怎样的,病机是怎样的,然后用方药来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对于六经的认识,大多数医家都认为六经是可以统万病的。所有时方、所有疾病都可以统括在六经之下,但现在还不大现实。中医高校的教学体系还是以内科学为主,这是以病为纲的一个体系。比如说感冒,诊断清楚后,下面再分几个证型。但这样有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把学生的思维限制死了,只知道这七八个证型,根据这些证型去用药,这是按图索骥或按书索病。所以现在的中医内科学教材是不太成功的,使得学生只知道那几个证型,对着证型来开方。但实际上疾病是千变万化的,因时因地,千人千方,一人一方,不可能一个疾病就只有七八个证型。比如说,像《证治准绳》中光中风的方子就有92首,但现在的《中医内科学》中,中风也就十来个证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教材太过于教条化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普遍不高。

  我还是强调大家要用六经统经方,否则的话,所有的经方在人的脑海里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用六经为纲就能把经方掌握得比较好。用生理带病理,六经基本把人体所有生理都概括了,所以才能阐述所有的病理机制。太阳不只是手太阳、足太阳,也把小肠、膀胱概括进去了。十二经就把我们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体九窍全都概括进去了,所以六经是脏腑经络等人体全部功能的概括。要实现生理统病理的话,就要把人体的生理功能搞清楚,用六经统经方,把六经看成生理的六经,而不是看成六个条框,或者说六个症候群,应看成六个相互联系的生理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09: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physil 发表于 2022-1-13 08:24
看来你的名字取得不错,梦回杏林,意思就是在杏林里做梦。
你先醒醒,不要拔得这么高,中医辩不辩证得经得 ...

  不知你是质疑我的水平,还是质疑中医的水平。
  如果是质疑我的水平,我没什么意见,因为我本来就是学好者、学习者。
  我的水平不能代表中医的水平,你的质疑也不代表不了全网的质疑,全网都在等我的回答?是谁在拔高?
  
  《雒晓东经方体悟讲记》可免费试读内容还有几讲,其中包括“高血压病因病机辨治”,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后续转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22-1-13 10:40 编辑
physil 发表于 2022-1-13 08:24
看来你的名字取得不错,梦回杏林,意思就是在杏林里做梦。
你先醒醒,不要拔得这么高,中医辩不辩证得经得 ...

  关于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如果辨证调治,中医同样有办法,也必须采取措施,因为新冠病毒致病性高于普通感冒病毒和流感,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的比例还比较高。

  扶正祛邪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一个基本原则。
  没有疾病导致的证候,说明正气还强、邪气尚微。
  但没有人完全处于阴阳平衡状态,体质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偏颇,当今社会,大部分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体质偏颇所导致的亚临床证候可供辨识。针对性的用饮食和药物进行调理,尽量使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保持一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身心状态。
  同时,新冠病毒是一种戾疫之邪,毒力较强,从它传播迅速、变种迭出的特性可知其属于“善行数变的风邪”,从其他有症状的患者喘憋苔腻、持续发热观察可知其又属“浊毒缠绵的湿邪”,因此,还要在调体质扶正气的基础上,加用苍术、防风、白扁豆、薏苡仁等芳香化湿、祛风散邪的食物或者药物。
  从上面这两个方式对新冠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有效的保护,阻断戾气疫邪的深入,防止其转为确诊病例,获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
  
  《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 20200304
  早介入 重防控 中医战“疫”见成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51

积分

152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51
QQ
发表于 2022-1-13 12: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22-1-13 10:38
  关于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如果辨证调治,中医同样有办法,也必须采取措施,因为新冠病毒致病性高于普 ...

传染快就按风邪论治,然后又从其他患者的症状推测是湿邪。是不是太扯淡了?
一个屋子的人感冒,即使是流感,不同的人可能出现风寒、风热、夹湿等不同证型。
中医依据症状而辩证,审证而求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发表于 2022-1-13 13: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诊,盖指确切诊断,中西医皆需确诊方可治疗并无所异。所异的是现代医学以找到病原体为之确诊,而中医学以明确病位、病性、病势等为之确诊,两者可互为参考而不能相互代替,就是说中医不能依据西医的诊断而处方用药,反过来说西医也不可能依据中医的诊断进行治疗,再说白点,中西医是各诊断各的,各治疗各的,实际上没什么好通融的地方。

再说说确诊的意义,对于中医来说确诊意义重大,因为中医的确诊与治疗紧密相关,如果确诊是伤寒太阳病中风证,那么方剂可能就出来了。而西医学至少现在还达不到这个水平,即使明确了是新冠病毒感染,治疗也没有什么明确性,大多是支持性的治疗或是抢救性的治疗,就是说西医学的确诊与治疗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新冠这个事,最终是个认识问题,认识上去了问题就解决了,认识上不去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人类与新冠之间还是个关系问题,新冠为什么要感染人类啊?它需要的只是一个可以长期生存的宿主而已,它所要的绝不是人类的灭亡,它与人类一样同样需要和平共处,所以双方的矛盾一定会逐渐调和,最终一定以即使是感染了亦无症状无伤害而告终。科学问题如果上升为哲学问题往往更容易解决。

我们需要的只是理解,中医理解西医,西医理解中医,新冠理解人类,人类理解新冠,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 15: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xuxiang0521 发表于 2022-1-13 12:56
传染快就按风邪论治,然后又从其他患者的症状推测是湿邪。是不是太扯淡了?
一个屋子的人感冒,即使是流感 ...

  这就是中医的“取类比象思维”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你不读《黄帝内经》,没有传统哲学文化的耳濡目染,自然不知道,也一时难以接受了。
  这里说的邪气的性质,其中只提到了风和湿,并不包括寒和热、虚和实,不同体质的人反应自然是不同的,可以化湿热,也可以化寒湿,可能是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实证,也可能是需人参败毒散的虚证。
  只要关注实质问题的探讨,即使意见分歧很大,还是可以进行交流的。
  对于那些发泄私愤的人,就让他尽情表演好了,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果你觉得一线抗疫的中医专家还有点发言权,不妨听听他们的见解:
  我想他们的理论认识应该是用于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因为他们也没必要为了说通医理向普罗大众来解释,以证明他们救治处方的合理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048

积分

377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8
发表于 2022-1-14 12: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也在不断发展,不必和西医划清界限,中国医学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医学。中西医皆是工具,衷中参西为我所用,何乐不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048

积分

377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8
发表于 2022-1-14 14:28:37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前的中医可不懂新冠、aids、肿瘤、高血压,但现在的中医都懂。同样请问中医的风寒暑湿燥火,又有哪个西医的高端仪器能够检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048

积分

377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8
发表于 2022-1-14 15:55:53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比手机不是中国人发明的,那么中国人就不能用手机吗?西医也不是中医生发明的,中医生就不能用西医诊断方法吗?只是个工具罢了,会用就可以了。
同样问——
西医攻克了新冠吗?
西医攻克Aids了吗?
西医攻克了肿瘤了吗?
西医攻克了高血压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90

积分

3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0
QQ
发表于 2022-1-14 17: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physil 发表于 2022-1-14 13:01
中医发展了什么?
近现代有突破性的理论吗?近现代有突破性的检测手段吗?
近现代医学发展到了DNA层次、细 ...

中医发展让你还存活在人世间.中华文明的传承不是你辈能领悟的。好好跟着你西方主子奴婢吧,别再在中医经方论坛丢人现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551

积分

152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51
QQ
发表于 2022-1-14 20: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此为止吧,汤兄看能否关闭回复,已经偏离学术讨论了。@汤一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14 22: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physil 发表于 2022-1-13 08:24
看来你的名字取得不错,梦回杏林,意思就是在杏林里做梦。
你先醒醒,不要拔得这么高,中医辩不辩证得经得 ...

@梦回杏林是个老实人。  
physil 你的名字取得不咋地,俺也不明白它的意思。
你先醒醒,不要拔得这么高,先来谈谈楼主他为什么要回答你——根本不是一个语境的问题。
你先说说,西医是如何确诊并治疗:
1、少阳阳明合病
2、脉痹
3、伏梁
4、悬饮
以上4个问题,还只是现实生活病症中的九牛一毛,不要回避,作出回答。
全网都在等你的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048

积分

377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8
发表于 2022-1-15 09:20:53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ha 于 2022-1-15 09:26 编辑

中西医各有特色和优势,现代中医生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可中西医结合,两种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西医尽管在诊断学上达到了分子层次,在预防接种、外科学方面也都取得很大进步,但在内科治疗学上依然举步维艰,一个新冠就死人无数几乎无药可用,就足以说明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发表于 2022-1-16 11: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冠感染是现代医学的诊断,其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少阳证或是小柴胡汤证,少阳证是中医学诊断,两者并无冲突!各诊断各的,各治疗各的,有什么不行的吗?

中国人吃饺子有谁会配色拉酱呢,那些洋货非中国人的必需品,同样现代医学的诊断可做参考对于中医来说,但真正的中医绝不会按现代医学的诊断处方用药的,中医学有自己的一套体系,诊断,治疗都不会跟着西医的诊断跑。反过来说,西医会对新冠感染作出少阳证,太阳证的诊断吗?当然也不会的,或许西医学也不需要这样的诊断,各自干好各自的活就好。

p显然已经陷进去了,陷进去就是病,这是我的诊断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发表于 2022-1-16 12: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漏洞,说说,咱也学习学习。

咋地,抑郁了,咋还没心情了呢?

我早就说了是局外人,闲人,真正的医生谁有这闲功夫和好心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38

积分

15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8
发表于 2022-1-16 12: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出都说就免了吧,你有心情说我还没功夫看。

你能说出一出来就算你小子有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3: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physil 发表于 2022-1-16 09:49
这是中医大佬们对新冠的辩证,是中医出了内讧了吗?
12个中医辩证,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居然还有完全相 ...

  你怎么只找个性,不找共性呢?

  不管寒热、虚实如何,“风(传播变异快)、湿(苔腻痰湿重)”这两点是新冠疫病的共性、也是中医专家们的共识,对应到治法上面,宣肺祛风、芳香化浊这两个大法贯穿治疗始终。

  不同的专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遇到不同的患者,见到的证候有所差异是很正常的,这正是中医因时因地因人个性化辨证论治的优势,他们各自按照各自的辨证来用药,都治好了患者,这就是硬道理!
  前年武汉和今年天津主要是寒湿疫,去年广州主要是暑湿疫,初起主要表现为风寒,极期主要表现为痰热瘀毒,不同的发病季节,不同的病程阶段,主证自然有差异。

  新冠病毒不也是在变吗,几个主要变种,致病特性(症状表现及其严重程度),传播速度,你去查查西医的怎么分别认识的,是不是统一口径,有没有不断更新预防诊断治疗标准,在没在不停研发针对新变种的疫苗?
  你先把这些西医的问题说清楚了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048

积分

3777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48
发表于 2022-1-16 13: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ha 于 2022-1-16 13:36 编辑
physil 发表于 2022-1-16 09:49
这是中医大佬们对新冠的辩证,是中医出了内讧了吗?
12个中医辩证,没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居然还有完全相 ...

这个不是专家的错而是中医辨证的特点,这是因为尽管同样是新冠感染,但因不同患者体质不同,表现存在差异,故而辨证结果五花八门。西医依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努力得出疾病共性特点,中医恰好相反,中医辨证目标更多的在寻找不同患者在疾病状态下的个性化特点{中医辨证= 辨(病+人)}。

之所以一般的西医不认可中医,是因为自己脑子有一种固化的所谓“科学”的评价标准,高层次西医其实是以疗效为最终判定标准的,所以不少愿意学习了解中医,借鉴中医的。

我国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陈可冀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等都是“西学中”的典范。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8/12/213677.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2-1-16 14: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怜一个正经医学社区,被一个其他论坛的淘汰货搅和。
与井鱼谈海,与夏虫语冰。
诸君子心怀坦荡,怎知小人含邪而生,怀诈而游。
当各从其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16: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发表于 2022-1-16 14:07
轮到我什么?
你连我说话的意思都看不明白,你还反过来问我?你也配。
既然你看不懂,我就明确告诉你,我 ...

  呵呵,思维方式不同,文化信仰有别,确实说不到一块去。
  我是不想跟他理论的,正面回复主要是为阐释中医的主流观点,给其他对中医尚未有深入了解又希望获得有用信息的朋友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1 20:11 , Processed in 0.212295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