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773|回复: 9

[其他] 白虎汤证属少阳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9-3-31 22: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3-31 22:44 编辑

《伤寒论》白虎汤证原文有3条。分别是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176条“伤寒脉浮滑”,脉浮为表有热,脉滑为里有寒。里有寒之寒,是寒分之寒,即水气之意。如41条:“心下有水气,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139条“心下必结,此本有寒分。”166条:“胸有寒,当吐之。”“寒去欲解”之“寒”和“本有寒分”之“寒”“胸有寒”之“寒”,都是水气、水饮、痰饮之意。176条脉浮为表有热,心下有水为里有寒。如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证脉浮滑,是心下有热与水结,按之痛是水结较甚。176条脉浮滑也应是心下有热与水结,不痛是水结不甚,故白虎汤主之,白虎汤知母能下水。如《本经》曰:“知母,下水。”
脉浮滑者为胸膈有水气,水气下沉,阳气上冲抗御,则停于心下。脉浮为气机向上,若下之必受向上运行之气的阻抗,恐成结胸。小陷胸汤证脉浮滑,不用大黄攻下,而用瓜蒌涤痰,也是这个道理。176条白虎汤证是表里合病,其治在中(少阳)。如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口不渴,是表邪未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是表邪入里,但是无汗,是热在心下(属少阳),还未深入胃肠(阳明),所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后人所谓白虎汤四大症“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没有一症是绝对的。《伤寒论》有关白虎汤证之3条,没有一条提出四大症。白虎加人参汤证只有“大渴、脉洪大”,没有“大热、大汗”;26条是“服桂枝汤,大汗出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而不是“大汗出”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9条白虎加人参汤证是“无大热”。白虎汤四大症的说法,严重束缚了白虎汤的临床应用。其实,只要伤寒发热,发汗后,热不解,不论大汗、微汗,或者暂时无汗;大热、微热,或者暂时无热,只要渴欲饮水,尤其是大渴能饮者,就可与白虎加人参汤。特别要注意的是,伤寒发热、无汗、脉浮细、渴能饮水者,只要身微热,就可与白虎加人参汤,否则会半日许由低热发展为高热,小儿还会出现高热惊厥。
219条三阳合病,腹满,为表邪入里;身重、难以转侧,为表部湿重;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为中(半表半里)部热盛。口不仁,是吃东西没有滋味,不仁,是感觉不灵敏,或没有感觉。面垢,是面部不干净,垢是尘垢。因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所以面垢为心血过热,上熏面部所致。谵语、遗尿也是少阳热盛,以三部六病辨证,心肾邪热属少阳,此谵语为心热神昏,此遗尿为热伤肾气,故此谵语、遗尿为少阳热盛。发汗则谵语,是发汗伤其津液,虚其心气,则内热加重,故谵语亦加重。下之则额上生汗,是下之则虚其胃气,胃气虚则额上生汗,生汗不是汗出,汗出是汗水淌下,生汗是生出微汗而不淌;胃气虚则血液不能通达四肢末端,故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是少阳热盛,迫汗外出。为什么说此自汗出是少阳热盛呢?因为身重、难以转侧是表部湿重,表部湿重就不会太阳热盛;腹满也不是阳明热盛,阳明热盛谵语者必大便硬,此证大便不硬,故不是阳明热盛。为什么说此证大便不硬呢?因为身重为表部湿气重,所以里部无燥热成实。如192条:“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是表部有水气,故其人大便自调,大便自调自然是里部无燥热成实。而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等正是少阳热盛的表现,故白虎汤主之,清泄中(半表半里)部心肾之热。心热除则口不仁、面垢、谵语除,肾热除则遗尿除。白虎汤方石膏能清泄心热而除口不仁、面垢、谵语;知母能泻肾火、坚肾阴而止肾热遗尿,知母还能清肺热、除表湿,以解身重、难以转侧。为什么说石膏能清泄心热?有原文为证:如38条大青龙汤证之烦躁,是表热入内,心热烦躁,大青龙汤方清热之药,唯有石膏。再如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证之心烦,也是心热之烦,169条也佐证了石膏能清心除烦。
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是和349条:“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两相对比。伤寒脉滑而厥者,脉滑为血实,其厥是血实而里热,实热血气郁滞在里,不能通达到手足,故白虎汤主之,以清其热。脉促为血虚,其厥是血虚而里寒,虚寒而血气亏少在里,不能通达到手足,故可灸之,以温其寒。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和335条“厥应下之”,虽然都是手足厥,但是其厥的病机并不相同。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这是手足连续厥冷四五日而不复温,且厥深者热亦深,这是气机向里,故应顺应郁热向里之势而下之。如大柴胡汤法、柴胡加芒硝汤法等。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并不是手足连续厥冷四五日,所以有气机向外的条件,因为脉滑为实热,有热盛脉浮的条件。如176条:“伤寒脉浮滑……白虎汤主之。”故脉滑而厥者不可下之,以避免逆气机之动而变生他证。伤寒脉滑而厥者不是阳明证,阳明证脉滑者不会手足厥冷,因为阳明证为胃气热,必然手足发热。《伤寒论》凡胃气来复者必然手足复温,胃气热者必然手足热。350条之伤寒脉滑而厥者,是热在胸腹腔(半表半里部),不是热在胃肠道(里部),热在胃肠者必有燥屎,或下利。如《金匮要略》:“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脉滑而厥,无下利,不是气机向里,故以白虎汤清热。
1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导致里气虚,七八日不解,是表热乘虚入里,故曰热结在里。热结在里,伤损阴气,故大渴,此属阳明,法当与调胃承气汤,如经曰:“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168条若吐、若下后,伤损里气,热结在里,是热结阳明。热结阳明进一步伤损阴气,因而大渴。阳明大渴,为什么不与阳明法下其里热,而与白虎加人参汤法清热呢?这是因为有表热,表热的表现是“时时恶风”。有表热者若下之,必引表热入里,恐作结胸,所以表里俱热者,不可下之,故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条与26条对比,都有大渴而烦,26条是太阳病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导致阴气亏虚,表热入里,故出现大烦渴、脉洪大。其脉洪大是心热的反应,大渴是胃中大热,热竭胃阴。胃热大渴,不与阳明法下之,是因为脉洪大。脉洪大是上焦有热,若下之,则引上焦之热入里,恐成坏病,故与白虎加人参汤清热,而不能与承气汤攻下。168条也可视为三阳并病。太阳恶风,少阳舌上干燥而烦,阳明渴欲饮水数升。三阳为病,治在少阳。少阳为枢,白虎汤自然为调解少阳枢机之方。





上一篇:伤寒论的实质精髓探讨及其与经验方的区别
下一篇:表证的四种单证

4

主题

822

积分

154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22
发表于 2019-4-1 11: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虎汤证属少阳”系三部六病之论,三六学说刘氏认为“凡是用清法的证,均属少阳病证。清法是少阳病的治疗总则,但在《伤寒论》中却用和法来治疗少阳病,这是原则性的治疗错误。”

白虎汤证在宋本《伤寒论》里三见,其它皆白虎加人参汤,那么在其他版本与相关文献中是什么情况呢?

淳化本,“伤寒六日不解,结热在里,但热,时时恶风,大渴,舌干,烦躁,宜白虎汤”此相当于宋本《伤寒论》的168条,而宋本及《玉函经》均作“白虎加人参汤”而《脉经》、《千金翼方》皆作“白虎汤”

《辅行诀》小白虎汤条“治天行热病,大汗出不止,口舌干燥,饮水数升不已,脉洪大者方”

第97条明言“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渴不是少阳证,“汗自出”、“大汗出不止”,“腹满”、“谵语”、“脉滑”、“浮滑”、“烦躁”皆非少阳证,都是阳明证无疑。

三六学说是令《伤寒论》的理解更加清晰还是更加混乱?

作为《伤寒论》的后学是要捍卫“脏腑”、“经络”、“运气”、“三六”等各种学说,还是应当捍卫《伤寒论》本身?

我个人是《伤寒论》的捍卫者,绝不以学说为是,无论是谁人的学说,不合经旨的一概批判!故虽是胡学入门同样批判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14: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4-1 14:27 编辑

渴,不是皆属阳明。汗自出,不是皆属阳明。大汗出者,绝对不属阳明。谵语,不是皆属阳明。烦躁,不是皆属阳明。

经曰:“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已”是“罢”的意思,是服柴胡汤已,柴胡汤证罢,渴者属阳明,应按阳明法治之。假如柴胡证不罢,渴者就不属阳明。并不是凡渴,都是属阳明。柴胡证本身也有渴的情况,如柴胡证原文:“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渴,就不属阳明。五苓散证之渴,也不属阳明。

阳明之汗出是连绵不断的,一阵一阵的微汗出。如经曰:
“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凡大汗出者,绝不属阳明。大论诸条大汗出者,无一属阳明。

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此条谵语属少阳。其腹满,是肝强乘脾而造成的。所以刺期门,泄肝热。
142条:“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此条谵语属少阳。
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此条谵语属少阳。
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此条谵语属少阳。

大青龙汤证之烦躁,不属阳明。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之烦躁,不属阳明。

阳明为胃家实,治法是攻下胃家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22

积分

154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22
发表于 2019-4-1 15: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热是太阳证吗?恶寒是太阳证吗?头项强痛是太阳证吗?脉浮是太阳证吗?

按你的逻辑哪一个也不是,但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发热就是太阳证了。

不能割裂了看,辨脉证并治,脉、舌、腹及诸证合参嘛。

学三六学傻了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16: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4-1 18:00 编辑

你很能批人,却不知批着了自己。
你也很能骂人,却不知骂出了自己的灵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22

积分

154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22
发表于 2019-4-1 19: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扯上灵魂来了,扯得太远了,比三六把《伤寒论》扯得还远。

这千八百年来本来《伤寒论》就没弄明白过,让三六这么一搞更乱套,这不是在继承发展《伤寒论》,是在添乱啊!

少阳病只能用清法不能用和法,太阳病得用麻杏石甘汤加葛根而不能用麻黄汤、桂枝汤,这不是什么新学说的学术观点,这是搅屎棍子啊,把中医搅浑,搅浑了要干嘛啊?什么样的灵魂能干出这种事啊!欺师灭祖啊!

欺师灭祖啊!

醒醒吧!说实话我本没有必要与你辩的,你们认为那样是对的就那样做去吧,有多少中医人会认同你们的学说?那些说法让人觉得可笑,根本就没有读懂《伤寒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1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9-4-1 19:45 编辑

读不懂灵魂吧?对常人应该说心灵。可是搅屎棍子有心灵吗?只能勉强出个灵魂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2

积分

3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2
发表于 2019-4-6 07:31:42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误导中医学者,白虎汤是治肺胃热的方,胃热也是热,是阳明病最初一层,阳明中风层,人体阳明正气反抗,大热的病。大热大汗后,才是肠燥之证出来。大热大汗后,也可能不肠燥,虚化也有可能的,就向胃痞发展,也有可能向少阳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9: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明证是实热证,为血实。血实故脉实。脉实者不会有大汗出。假如大汗出而反脉实者,则是阴证,不是阳证。如经曰:“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白虎汤证脉实,不会有大汗出。白虎加人参汤证脉虚,才会有大汗出。阳明证脉实者,法当下之。白虎汤证,脉实,却不攻下,就不是胃家实,而是心胸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02

积分

21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02
发表于 2019-4-6 14: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虎堂证是温病比较贴切一些,温病学派据此发挥,自成一派。至今,不论何门何派,皆是遵仲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2:39 , Processed in 0.07527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