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8058|回复: 12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20-4-3 08: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之为病,就是少阳病证。少阳病证是人体半表半里部的实、热病证,与少阴病证相反,即半表半里实、热者属少阳,半表半里虚、寒者属少阴。半表半里部为胸腔、腹腔及盆腔所在部位。
少阳时辰为寅卯辰上,此时天之阳气为旭日东升,人与天应,人之阳(卫)气亦向上升浮,常人此时外感风寒,少阳升浮之气被邪气压抑,则郁而化火,火气上冲口腔及目,即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口苦、咽干一并出现,才为少阳热证。只有咽干或只有目眩则不一定为少阳热证,如甘草干姜汤证也有咽干、苓桂术甘汤证也有目眩。少阳目眩,是少阳之火气上冲头目引起的,与水气上冲引起的目眩之性质不同,如142、171条之眩是少阳热眩,治法为泄热(刺血)止眩;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之眩是水眩,治法为利水止眩。
264.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为少阳火气攻冲所致。少阳气郁化火,上犯耳目,则耳聋、目赤。热郁胸膈,则胸中满而烦。少阳位居半表半里部,吐下之法不达病位,反伤津血,伤津则惊,伤血则悸,如112条被火劫汗则惊,是劫汗亡阳(津液);炙甘草汤证心动悸为心阴不足而心阳亢奋。
265.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一云躁)。
伤寒脉弦细,为表邪入里,邪气在表者脉不应细。脉弦细,弦为津液郁滞,细为血不足,血不足则表邪入里,如37条:“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此条脉弦细,是脉不浮,脉不浮就不是太阳脉,太阳病证法当脉浮。故脉浮、头痛、发热者属太阳;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脉实、头痛、发热者属阳明。如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与承气汤必然脉实,如240条:“脉实者宜下之。”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徒伤表部津液,津液耗伤则胃中燥热,燥热扰心故谵语。“此属胃”,是说谵语者属于胃气不和,此胃气不和是因为误发少阳之汗导致胃中燥热,因而热入阳明,出现胃气不和,如110条:“火气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胃和则愈”,是说胃中燥热得和者谵语则愈。“胃不和,烦而悸”,是说胃中燥热不得和者不仅烦不解,而且还会出现心悸,此心悸为胃火扰心。心悸的性质有寒热的不同,水气犯心和火气犯心都能导致心悸。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本太阳病不解”之“本”,是原本、起初的意思,如185条:“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是太阳表证不解,邪气入内转入少阳,而不是直接得少阳病证,也不是由于误吐、误下而使邪气入内,转入少阳。其证是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紧。脉紧与脉弦都主郁,脉紧是津液郁滞、血液充实,故紧而不细;脉弦是津液郁滞、血液不足,故弦而细。此条“尚未吐下,脉沉紧”,是未经吐下伤血,故脉紧而不细。脉沉是邪气入里,为什么不用下法呢?因为“胁下硬满”是邪气在胁下,胁下在腹腔中,为半表半里部,不是胃肠道之里部,故不用下法。“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是柴胡证。此条再一次说明,诊断病情必须“病、脉、证”参详,不能仅凭脉象断病。无论脉象浮沉,只要有柴胡证,就可与柴胡汤,如231条:“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267.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柴胡汤证若用吐、下、发汗、温针等法治疗,都是错误的治法。这样妄治,徒伤津液,导致津亏热甚而发谵语。若柴胡汤证罢,此为治坏的病,应鉴别此坏病所犯何逆。“知犯何逆,以法治之”是治疗一切疾病的基本原则,当然也是治疗坏病的基本原则。
268.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三阳合病,按《伤寒论》的时间排列顺序应是在太阳、阳明至少阳的时辰上整日发热,昼重夜轻。“脉浮大,上关上”,为少阳邪热,关上为少阳脉位。寸脉候表,尺脉候里,关脉候半表半里(心下),如245条曰:“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阳脉为寸脉,寸脉候表,故寸脉实为表实;49条曰:“尺中脉微,此里虚。”尺脉候里,故尺中脉微为里虚;154条曰:“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关脉候心下(膈),心下(膈)为半表半里。
但欲眠睡,为阳气入阴,如《黄帝内经》曰:“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阳气尽即为卫气入阴,卫气入阴则卧寐;阴气尽则为营气出阳,营气出阳则醒寤。其人但欲眠睡,则为卫气入阴。目合则汗,为少阳气强,目合则少阳热气逼迫阴气出外,故目合则汗。“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此为少阳郁热之征。但欲眠睡、脉沉细无汗者,属少阴,如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但欲眠睡,脉浮大有汗者,属少阳,如第6条“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即属少阳。目合则汗是刚入眠睡就出汗,病属少阳,可与白虎汤。
注:心下不是胃,是膈。如《金匮要略》曰:“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
269.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
伤寒六七日,为行其经尽,或愈、或欲作再经、或传里之期。无大热,是触摸皮肤无大热;其人躁烦者,为邪热离去阳位。表为阳,里为阴,“此为阳去”指表热去,故触摸皮肤无大热。“入阴”指入里,表热入里才会躁烦。躁烦者常为热入少阳,躁烦是以躁动为主。热入阳明者常表现为烦躁,烦躁是以心烦为主。
270.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可参阅《黄帝内经》:“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伤寒论》曰:“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表明太阴不受邪。《黄帝内经》谓之“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是依次递传。太阴不受邪,自然三阴不受邪,且三阴受邪者,皆有呕吐不能食的表现。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是三阴不受邪,仍为阳证。
271.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已也。
《黄帝内经》曰:“伤寒三日少阳受之。”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为少阳邪气衰退,故为欲已也。脉大为邪气进,脉小为邪气退。三日邪犯少阳,法当脉弦长,或关上脉浮大,今脉不弦长、少阳脉小,故为邪退欲已也,如《黄帝内经》曰:“大则邪至,小则平。”
“少阳脉小者,欲已也”,必为无其他病证表现,才是欲已之征象。如果少阳脉小,而反有其他病证表现,就不是欲已之征。中医诊断一定要四诊合参,才能避免犯原则性错误,如124条抵当汤证脉微而沉,如果只凭脉象,脉微而沉通常为少阴脉象,但是其证表现为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其人发狂,这就不是少阴虚寒,而是瘀热在里。
27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是解说少阳病时辰,为从寅至辰上。“欲”是需要的意思,“解”是解说的意思。

微信图片_20200113140605.jpg




上一篇:论李冠杰老师的整体施治
下一篇:伤寒论脉证并治第一程序是辨“六病”

17

主题

2070

积分

4935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0
发表于 2020-4-4 10: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条文的解释不够细化,既然是气火上攻的眩,那么症状有何独特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14: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罗本逊 发表于 2020-4-4 10:57
条文的解释不够细化,既然是气火上攻的眩,那么症状有何独特处?

口苦咽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20-4-6 05: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yzr 于 2020-4-6 05:24 编辑

请教李师,目眩具体是下面的哪一种?

眼前似有东西糊住,视物不清。
看东西有重影
看东西模模糊糊,头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4-6 09: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20-4-6 09:46 编辑
syzr 发表于 2020-4-6 05:22
请教李师,目眩具体是下面的哪一种?

眼前似有东西糊住,视物不清。

以上皆非。
看东西模糊、眼前发黑、眼花,这一类不清晰的情况,叫做昏,伤寒论称之为“冒”。
眩,现在叫晕、眩晕,目无常主也,乱视也,这跟平衡系统障碍有关,即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如旋转、漂移、升降。
眩和冒也会一起出现,如:“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在现代语境下,头昏和头晕早已傻傻分不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4-6 10: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syzr 发表于 2020-4-6 05:22
请教李师,目眩具体是下面的哪一种?

眼前似有东西糊住,视物不清。

目眩,是眩晕,天旋地转的感觉。
目眩和头眩是一个意思。如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金匮要略》:“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
142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眩冒,就是有身体旋转的感觉,眼睛昏花,视物不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20-4-8 04: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本帖最后由 syzr 于 2020-4-8 05:24 编辑
coorus 发表于 2020-4-6 09:43
以上皆非。
看东西模糊、眼前发黑、眼花,这一类不清晰的情况,叫做昏,伤寒论称之为“冒”。
眩,现在叫 ...

谢谢您的赐教。

查汉语词典,(汉典),“目眩,失去清晰视觉;视觉变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时的眼花,灯光强烈,令人目眩”

【国语词典】

    眼花。《战国策.燕策三》:「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子野听耸,离朱目眩,隶首策乱,陈子筹昏。」



看来词典的解释和中医的解释不同。不知您的解释是否有出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20-4-8 05: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本帖最后由 syzr 于 2020-4-8 05:39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20-4-6 10:12
目眩,是眩晕,天旋地转的感觉。
目眩和头眩是一个意思。如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 ...

谢谢李师的详细解释。

从苓桂术甘汤的条文看,头眩和目眩是同一个意思,主证是眩晕。起则头眩,有没有头昏眼花的意思在里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4-8 09: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syzr 发表于 2020-4-8 04:53
谢谢您的赐教。

查汉语词典,(汉典),“目眩,失去清晰视觉;视觉变得模糊,尤指看太亮日光时的眼花,灯 ...

我一般只查《康熙字典》,现代的字典,严格来说,错多对少,没眼看。
“【說文】目無常主也。【博雅】惑也。亂也。【中庸】敬大臣則不眩。【前漢·元帝紀】俗儒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師古註】眩,亂視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20-4-8 10: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syzr 发表于 2020-4-8 05:31
谢谢李师的详细解释。

从苓桂术甘汤的条文看,头眩和目眩是同一个意思,主证是眩晕。起则头眩,有没有头 ...

“起则头眩”,是起立时头脑中出现一过性缺血。这种头眩类似西医诊断的“体位性眩晕”,表现为或起立时,或躺下时,或扭头时,突然眩晕。西医曰:“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视物旋转,不能站立为晕。”《伤寒论》所谓“眩”则为晕,所谓“冒”则为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苓桂术甘汤证之头眩,是起立时即水气上冲,阻碍了头脑中的血液流通,故而头(目)眩。此“眩”是视物旋转,不能站立。苓桂术甘汤利水通脉,则水气得祛,冲气得泄,头眩自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20-4-10 05: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coorus 发表于 2020-4-8 09:30
我一般只查《康熙字典》,现代的字典,严格来说,错多对少,没眼看。
“【說文】目無常主也。【博雅】惑 ...

康熙字典中只能查字,眩字解成乱。将目眩解成眼花,也是可以的。

“眩,目无常主也。” “ 眩,视不明也。” 也常常一起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20-4-10 05: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李国栋 发表于 2020-4-8 10:24
“起则头眩”,是起立时头脑中出现一过性缺血。这种头眩类似西医诊断的“体位性眩晕”,表现为或起立时, ...

李师用伤寒论中的条文来解释,比较令人信服。

苓桂术甘汤证我遇到过几个,确实是眩晕。但以前从未想到过,少阳证里的目眩也是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20-4-10 10: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气解伤寒论少阳篇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20-4-10 10:41 编辑
syzr 发表于 2020-4-10 05:16
康熙字典中只能查字,眩字解成乱。将目眩解成眼花,也是可以的。

“眩,目无常主也。” “ 眩,视不明也 ...

《康熙字典》只能查字,是因为古人没有词语、词组的概念,除了骆驼、伎俩、蹊跷、从容这类现在所谓的连绵词,古文都是以单字为单位的。

眼花,是说视觉模糊,这属于伤寒论里的“冒”,不是“眩”,《伤寒论》的“眩”是现在的晕。正因为眩是晕,《伤寒论》才有“头眩”的说法,才有眩和冒并举的说法。

眩在其它文本中确实可以解释为眼前发黑,而且这可能是更原始的解释,因为玄的本义就是“黑”或者“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0:04 , Processed in 0.07786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