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8472|回复: 34

张介宾说他比仲景高明

[复制链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发表于 2008-1-30 01: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张景岳说他比仲景高明

古人非常尊崇仲景,但不迷信仲景方。以治疗热病初起而论,自创一套方法而不谨遵《伤寒论》者很多。
其中,明末人张介宾尤其突出。
他创制的热病初起方药,见其书《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的“散阵”。
不仅如此,他还自信他的方子超过了仲景方。
试看他论大温中饮。
大温中饮
凡患阳虚伤寒即一切四时劳倦寒疫阴暑之气,身虽炽热时犹畏寒,即在夏月,亦欲衣披覆盖,或喜热汤,或兼呕恶泻泄,但见六脉无力、肩背怯寒邪气不能外达等证,此元气大虚正不胜邪之候,若非峻补托散,则寒邪日?,必致不救。温中自可散寒,即此方也。服后畏寒悉除,觉有燥热,乃阳回作汗嘉兆,不可疑之畏之。?此外,凡亦素秉薄弱之辈或感阴邪时疫发热困倦,虽未见如前阴证而热邪未甚者,但于初感时即速用此饮,连进二三付无不随药随愈,真神剂也!
熟地三五七钱,白术三五钱,当归三五钱(如泻泄者不宜用,代以生山药),人参三五钱甚者一两或不用亦可,炙甘草一钱,柴胡二三四钱,麻黄一二钱,肉桂一二钱,干姜炒熟一二钱或煨生姜三五七片亦可。水煎二盅煎七分去浮沫温服或略盖取微汗。如气虚加黄芪二三钱。如寒甚阳虚加制附子一二钱。头痛加川芎或白芷、细辛。阳虚气陷加升麻。如腹泻亦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尝见伤寒之治惟仲景能知温散。如麻黄、桂枝等汤是也。亦知补气而散,如小柴胡之属是也。至若阳根于阴汗化于液从补血而散而云腾致雨之妙,则仲景有所未及。故余制此方乃邪从营解第一义也。其功悉当所深察。

按:明末江浙有三大名医,张介宾、吴又可、王肯堂是也。其中张、吴都是学验俱丰的大家。虽然张氏之书问世于清雍正年间,对后世影响还是很大。吴氏的创见尤其为人熟悉。张氏主张温补,吴氏主张急症急攻,都是很有创见的人。相信当代江浙医家,能够发扬先哲的精神。




上一篇:请教黄老师一个问题
下一篇:鼓励学生学好中医

2

主题

0

积分

2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8-1-30 17: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张介宾精于理论,讲得天花乱坠;临床就差远了! [s: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30 17: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修园于2008-01-30 17:10发表的  :
听说张介宾精于理论,讲得天花乱坠;临床就差远了! [s:33]
怎么只凭听说发议论呢?
张氏书很容易找到,请看看。
他是很少见的临床家,当然也是理论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1-31 13: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自己不如仲景,除了谦虚,还多一份自卑。缺少见贤思齐、直下承当的勇气;言自己胜过仲景,除了自信,还多一份自傲,难免虚忘浮心,多诸巧见。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1

主题

1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管理员

传承经方靠大家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6101

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8-1-31 14: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方是名医成长的基础,张景岳能成为名医也与他熟悉仲景用方不无关系
传承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08-2-1 23: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楼主肖红于2008-01-30 01:13发表的 张介宾说他比仲景高明 :
张景岳说他比仲景高明
至若阳根于阴汗化于液从补血而散而云腾致雨之妙,则仲景有所未及。故余制此方乃邪从营解第一义也。其功悉当所深察。
.......
不知道新加汤是否有此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主题

0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2-2 13: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有大温中饮的临证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01: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个朋友们很可能会觉得很敏感的问题:

仲景的族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死亡三分之二,其中70%死于伤寒。
莫非仲景那时完全不懂医学吗?
如果懂一些,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伤寒论》之后,就没有动辄死亡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大疫了吗?显然还是很多。
东汉末正值大疫流行,仲景说的伤寒包括疫病。
由此我们该得出什么结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70

积分

4938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0
发表于 2008-3-11 10: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其中很多东西不好说,有医疗方面的因素,如方药的不灵,医生掌握的医疗知识够,乱治;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如贫穷、战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1 12: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罗本逊于2008-03-11 10:44发表的  :
这其中很多东西不好说,有医疗方面的因素,如方药的不灵,医生掌握的医疗知识够,乱治;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如贫穷、战乱。

是的。确实一言难尽。
不过,仲景奠基的伤寒学——或经方,未能解决古代热病多发而且大量死人是可以肯定的。
赵先生常告诉我,学好《伤寒论》很重要。从中我们可以掌握重要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即学有根基。但这不等于仲景方都比后世方好。他认为中医的理法方药都是发展的。后世在很多方面比仲景学说更完善。
单从伤寒学来看——即不考虑温学说——后世也有很多进步。
至于社会因素,当然对大疫也很重要。
不过,对看一下我国的困难时期(1959~62),我国没有出现大疫,即有不少人因饥饿而死,确没有因热病而死。医学的作用还是值得重视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3-11 13: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肖红于2008-03-11 01:17发表的  :
提个朋友们很可能会觉得很敏感的问题:

仲景的族人,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死亡三分之二,其中70%死于伤寒。
莫非仲景那时完全不懂医学吗?
如果懂一些,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
这个问题是很敏感,唐王焘编撰《外台秘要》与此有些类似之处,或许当年仲景掌握着国家级的医学资料。
欢迎光临清阳客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00: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ak47于2008-03-11 13:24发表的  :

这个问题是很敏感,唐王焘编撰《外台秘要》与此有些类似之处,或许当年仲景掌握着国家级的医学资料。

原来仲景可能“掌握着国家级医学资料”,那么眼看着自己的亲人死亡那么多却不施援手,我们该怎样看仲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3-12 12: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现存《伤寒论》的序是否是仲景所作,已有不少专家提出了异意。所以我们不能拿着序中的某句话来难为仲景。
  假如这个序真是仲景所作,我的理解是仲景见许多亲人死于伤寒,才奋发学医的。这是他学医的动力,我们怎能把他从医之前的死亡归罪于他呢?!
   俗话说“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孙真人也说:“法为信者施,不为疑者说”。既便是仲景身怀绝技,又怎能保证人人都认同他呢?就比如现在的外感发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均误治(不管从中医的角度看,还是从西医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哪位医生能改变的,也不应由哪位医生来承担这个责任。
   作为一个医生,我尽力让相信我的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我也只能作到这一点,因为在正确的治疗下,我也没把握病人不死,何况其它呢?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3-12 13: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当时医术还未达到某个高度,如果医术高超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和华佗并列为传,录于《三国志》中,仲景应是承上启下之关键人物,中国历史两个辉煌时段,汉与隋唐(其实隋朝也很强大,其全盛时的状况非吾等所能想象)而后者承上启下之关键人物为巢元方(其《诸病源候论》准确的说是汇聚了汉至南北朝医学之精华,亦为后世官方医书之纲领)、杨上善(其《太素》可以说是对《内经》完美诠释。仲景之《伤寒》也是汇聚了汉以前中国古人对医术高超的见解,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使歧黄之术得到很好的传承。
欢迎光临清阳客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3: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概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朋友们也大都答非所问。

为此,换一种问法:
1、我们有无当代仲景呢?如果没有,为什么?
2、治疗当代热病还是仲景方最好吗?
3、治疗杂病——比如高血压应该看作杂病——也是仲景方最好吗?
4、那位有经方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而且可以推广的吗?
5、古人和近人都有的主张:治病必用仲景方——药味一味不变,分量完全不可动。这样就是忠实的继承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3-12 13: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问题比较复杂,不谈。
第二个到第四问题,不会。
第五个问题,个人理解,动与不动,变与不变,看个人水准,六味地黄丸源于仲景方,说明太医钱乙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经方是古人认为的标准用量,盲目的改变是不明智的。
欢迎光临清阳客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8-3-13 16: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古不泥,尚新不浮,乃治学根本也。
隽德堂jdt56.vicp.ne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985

积分

8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85
发表于 2008-3-14 12: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古以来,中医界就是吹牛谈理的多,真能治病的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积分

26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3-14 19: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医学虽非中医学的唯一,但却自成体系。从古至今,真正进入张仲景临证思维领域,并领会张仲景的用方精神的医家是罕见的。那些所谓的经方家中,有许多只是经方理论家。他们对于张仲景的用方用药的研究结论也多为猜测之语。果真深入探索张仲景的思路并付诸实践的医生一定会有别样体会的。经方派不会成为中医中的主流的,但更不会消失。这个领域是极少数人的“咖啡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0

积分

26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3-14 20: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我们有无当代仲景呢?如果没有,为什么?
2、治疗当代热病还是仲景方最好吗?
3、治疗杂病——比如高血压应该看作杂病——也是仲景方最好吗?
4、那位有经方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而且可以推广的吗?
5、古人和近人都有的主张:治病必用仲景方——药味一味不变,分量完全不可动。这样就是忠实的继承吗?

和肖红先生交换看法,不当之处请指正!
1张仲景是汉代人,当代自然不会有的。但如果加引号,换成:我们有无当代“仲景”呢?把“仲景”看做从事经方医学研究和实践的医生的代名词,那么,当代一定有这样的人士!中国之大,我们不了解的高人总是有的。
2当代热病的治疗不要说仲景方,就是叶吴薛的方子恐怕也抵挡不了西医的抗生素、激素和输液等治疗。但张仲景的方子也并非一无是处,碰到典型方证,相信也一定会有满意疗效的。只是我们的社会节奏太快,没有几个能有耐心就诊中医。
3仲景方治疗高血压病降压肯定不如西药疗效快,但在改善某些症状方面也有可取之处。至于症状性高血压则另当别论。
4经方治疗高血压的经验未必都能得到推广,因为经方使用的目标是症候群,不是以病名为使用依据,更非以量压器测得具体数值为用方依据。张仲景的时代还没有出现量压器,目前最为可靠的用经方经验大多数还是根据张仲景的记载。我感觉到,您这个问题问得不太专业。当然,您不是搞经方的学者,不该苛求。
5用经方该不该变化?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经方派医生中,确实有一派就是经典经方派,是完全遵循张仲景的精神,只是人数相当少。大部分都是化裁经方的。谈到变化,又可分为两派,一是古今接轨派,一是按照张仲景思路来变化的。前者属于折中派,后者还保留一些经方的韵味。至于喧宾夺主式的加减得面目全非,则不在此讨论范围。
以上是个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欢迎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8-3-15 07: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登陆真难先生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08-3-15 07: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在初学时还是以不加减为贵,思路容易纯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6 19: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顾志君于2008-02-01 23:05发表的  :

不知道新加汤是否有此意?

是的。实际上就是强化扶正作用。张景岳不但用了人参,还用了熟地、当归、白术等。此方又有干姜、肉桂,又强化扶阳。
不过,张氏用补药的最大特点是重用熟地,此方就把熟地放在第一位。

伤寒论第62条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四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三两,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3-17 14: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登陆真难先生说得好!
喜欢用经方,喜欢读黄煌教授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134

积分

1643 小时

在线时间

超级版主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Rank: 8Rank: 8

积分
2134
发表于 2008-3-19 15: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登陆真难于2008-03-14 19:56发表的  :
那些所谓的经方家中,有许多只是经方理论家。他们对于张仲景的用方用药的研究结论也多为猜测之语。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有很多面上是从事《伤寒论》、《金匮要略》教学、科研的工作者,多数是理论家、文献整理者,真正的临床经方家其实不多的。
雪过黄连淡,风来厚朴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5-6 14: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病是西医发明出来的,并且通过滥用抗生素、激素使病情恶化。这样的治法。。。仲景华佗再世也只能望病兴叹了。

  研究西药的寒热,以及所带来的副作用势在必行。
  顺便问一句,高血压不是心的问题吗?西药可以治疗高血压?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吧?
  用中药治疗西医逻辑下的疾病?估计永远治不好吧。
我是门外汉,也不懂中医,胡说八道,请勿见笑。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19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9
发表于 2008-5-11 10: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沙丘沙于2008-03-12 12:33发表的  :
    首先,现存《伤寒论》的序是否是仲景所作,已有不少专家提出了异意。所以我们不能拿着序中的某句话来难为仲景。
  假如这个序真是仲景所作,我的理解是仲景见许多亲人死于伤寒,才奋发学医的。这是他学医的动力,我们怎能把他从医之前的死亡归罪于他呢?!
   俗话说“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孙真人也说:“法为信者施,不为疑者说”。既便是仲景身怀绝技,又怎能保证人人都认同他呢?就比如现在的外感发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均误治(不管从中医的角度看,还是从西医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哪位医生能改变的,也不应由哪位医生来承担这个责任。
   作为一个医生,我尽力让相信我的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我也只能作到这一点,因为在正确的治疗下,我也没把握病人不死,何况其它呢?
我同意这个观点,仲景有感于疫病的流行无法控制才写下这个小册子广传教人辨认证情得到正确治疗,凭一己之力毕竟有限,且他忙于公务无暇亲诊,慈悲之心可见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219

积分

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9
发表于 2008-5-11 11: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肖红先生可能是对中医的思维没有完全领会才提出上面五点的,可以理解,西医的观点是治病,所以才说“4、那位有经方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而且可以推广的吗?”其实西医的高血压也是症状,一部分是继发于别的疾病,一部分是目前还不知原因,如果是针对某一个患高血压的病人是肯定能有适宜的经方的,只要方证对应就有很好的疗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8-5-11 14: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不一,不可同日而语啊,不过张这样说有点自大啊,仲景被尊为医圣,他可不是医仙啊,也许这不能说明什么 ,但至少仲景的名气要大得多啊,孰强孰弱不难区分 [s: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171

积分

565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71
QQ
发表于 2008-5-21 17: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多,临证少 [s:2]  [s:2]  [s: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5-25 09: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9楼8号钟易于2008-05-21 17:01发表的  :
                             读书多,临证少 [s:2]  [s:2]  [s:2]
不是这样的。张景岳也算是位临床实践家。他用熟地确有心得,是因眼光太浅,得少为足,才会有上说。用《楞严经》的一句话评价他,“不作圣解,便为善境;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08-6-28 23: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短短的4个月时间学经方当中,看了很多书,也买了蛮多书,给我的感觉是,经方应该是真正可以治病的,造成现在很多医生不能医治的原因,估计有如下问题存在:
    1、理论学了不少,到了使用的时候不懂随证应变;
    2、所学理论太杂,都把自己给搞糊涂了;
    3、很多写理论的书没什么实际用途,只是起到误导作用,更何况很多书都不能真正系统的、扼要的去整理概括前人的医术思想;
    4、西医的直接方法比较显而易见,从而让一大批的人才往西医里面“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5: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举赵先生去年底的两个相关病案,他认为老爷子照用经方很难好,请大家讨论。

高年感冒需温补

说高年感冒需温补,岂非是说高年人大多体虚吗?
是的。常言说:人过四十往下衰,此话不假——尽管按照现代观念四十岁还不算老年。假如患者年过六十,无论内伤外感,都要想到正气已虚。
请看下面两个相关病案。
邻村王某,是老赤脚医生,2007年12月28日来请出诊给他的母亲看感冒,自然提起10天前他父亲感冒病危又意外地转危为安。
先说她母亲的病。
老太太78岁,一向身体很好,去年犯过几天高心病轻度心衰,服我开的中药迅速好转。这次因为长她十岁的老伴儿病重近两个月,难免劳瘁。27日早饭后自觉恶寒、乏力,于是休息并服儿子的西药。今天仍不见好,且干咳、食欲益差。患者精神、气色尚可。脉微弦,舌可。体温37.8℃。血压150/90mmHg。处方如下:
人参10g  党参15g  黄芪15g  当归10g  白芍15g  川芎12g  熟地20g白术5g  白术5g  五味子10g  山萸肉10g  陈皮20g  茯苓10g  生姜3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一付。
这时王某问:可否输液?是否适用抗菌素?
我说:可以输液,但不是非输不可。抗菌素使用一般剂量无大害,若使用大剂量则害处较大。
结果服上方3剂痊愈。
以下说他父亲的病。
10天前他请我给他父亲看病时,自己认为不过是走形式,因为他的父亲年纪太大,病太重,时间也太久了。
他的父亲88岁,一个多月前感冒起病。近两年我曾经给老先生看过两次重病,均效果很好。这次因为王某近来经商忙碌和信心不足——他父亲年纪太大了,一直没有请我。不过,自西医看,他的措施已经很充分:病后每天输液之外,还多次使用人血白蛋白、脂肪乳等。抗菌素更是用过多种。然而,老爷子一天比一天重。我去看的前两天,几乎不能进食水,还腹泻严重——显然是菌群交替症。这时老爷子对儿子说:你这医生白当。给我治了这么多天,越治越重!
闻听此言,王某甚为震惊——原来老人求生欲望很迫切而且对自己很不满意。他本来认为治得已经很充分了,自己的孝心也尽到了,却没有想到父亲不满意。这就是他为什么还要来请我。
那时,老先生确实已经很严重:严重消瘦,呼吸急促,无翻身之力,几乎说不出话来。心衰很明显。脉细弱且频见结代,舌干嫩无苔。
给他开的方子和上面给老太太开的几乎相同,总之是一派大补:温补为主,兼顾补阴。
第二天我打电话问了问:说中药勉强服了四分之一剂。
第三天又问了问:说服药困难,腹泻不止。于是在电话中说了一下如何尽量输液。如果能找到参附注射液,试用两天。
此后再无消息。
今天来请我时王某才说:没想到出现了奇迹!
原来,5天前,老先生眼看不行了,众人连忙给他穿上寿衣。没想到穿上寿衣气不断,于是继续灌中药。数小时后,情况越来越好。4日前腹泻完全停止。今天的进食情况已经接近发病前。我去看了看他,他表情愉悦地对我说:又爬出命儿来了(死不了的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5: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7楼谌卫军于2008-05-11 11:19发表的  :
肖红先生可能是对中医的思维没有完全领会才提出上面五点的,可以理解,西医的观点是治病,所以才说“4、那位有经方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而且可以推广的吗?”其实西医的高血压也是症状,一部分是继发于别的疾病,一部分是目前还不知原因,如果是针对某一个患高血压的病人是肯定能有适宜的经方的,只要方证对应就有很好的疗效!

原来我比卫军先生的中医根底浅得多,也不知道高血压有原发、继发之别。

又,“西医的观点是治病”,那么中医的观点就不治病了。
是有人说:中医治人。
莫非等于不治病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3730

积分

4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73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5: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沙丘沙于2008-03-12 12:33发表的  :
    首先,现存《伤寒论》的序是否是仲景所作,已有不少专家提出了异意。所以我们不能拿着序中的某句话来难为仲景。
  假如这个序真是仲景所作,我的理解是仲景见许多亲人死于伤寒,才奋发学医的。这是他学医的动力,我们怎能把他从医之前的死亡归罪于他呢?!
   俗话说“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孙真人也说:“法为信者施,不为疑者说”。既便是仲景身怀绝技,又怎能保证人人都认同他呢?就比如现在的外感发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均误治(不管从中医的角度看,还是从西医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哪位医生能改变的,也不应由哪位医生来承担这个责任。
   作为一个医生,我尽力让相信我的病人得到正确的治疗,我也只能作到这一点,因为在正确的治疗下,我也没把握病人不死,何况其它呢?

避地之举。

自序可疑——那么《伤寒论》是否可疑呢?
多数仲景的族人都不认同他么?
假设如此,仲景只是墙外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12:16 , Processed in 0.13926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