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915|回复: 1

姚荷生从三焦论水饮

[复制链接]

156

主题

1715

积分

5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715
发表于 2011-4-1 00: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痰饮为津液异常的一大类病变,即津液游溢体内,遇阴气则凝聚而成水饮,得阳气煎熬而为痰浊。故痰浊稠粘,水饮清稀,大致有别。具体于临床辨证,痰证多从六气立论,有风、寒、热、燥、火诸痰之分,比较切合实用;饮证则虽遵《金匮》从部位立论,而有痰饮、悬饮、支饮、溢饮之别,但用之临床,仍有许多饮证无法归属和明确其证治关系。姚荷生先生根据理论验之于临床的长期研究,提出水饮病变应着眼于三焦及其与它脏的特殊联系,才能执简驭繁,知常达变。
  1 三焦与水饮的关系
  “三焦”之谓,其义有二:一为躯体自上而下的三段分部,如《温病条辨》的三焦辨证;一为六腑之一的独立脏器,如《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手少阳之腑。为示区别,前者宜称为三焦部,后者宜称为三焦腑(两者既不可混同,又确有特殊的相邻关系)。此论水饮病变,本于《金匮》所指之三焦,自然与《伤寒论》之六经分类同出一义,特指三焦腑也。
  三焦之腑,虽然历来对其有形无形有所争论,但从有效指导临床来看,姚老认为:三焦作为六腑之一,同样应是一个有形的脏器,它的实质就是人体躯廓之内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又称膜,包括胸膜、肋膜、膈膜、腹膜等),所有脏腑都分居在它所经过的上、中、下3 个地带,被其膜所包裹与保护(由于这种特殊的结构关系,使其生理作用不易独立显示,病理变化易与他脏互相牵涉,诊断治疗每多混淆)。同时它内与心包络互为表里,外与皮肤肌肉之间的腠理相通相应,而它最主要的功能是运行水液而为水火升降之道路,水得火之作用,在其上中下的不同历程中,会产生“上焦如雾(如水之蒸气)、中焦如沤(如水之泡沫)、下焦如渎(如水之渠流)”的气化生态。所以它的病变机转以火失气化、水饮内停为主要类型;它的病变范围,多起于中焦之枢而又可上传下达、互相牵涉,甚至弥漫三焦,进则可以内犯诸脏;它的致病来源,既可由外邪经腠理深入而发于三焦本部,亦可因膜连裹关系而由不同地带的相邻脏腑累及而致。所以水饮病变成为其最主要的证候类别之一。
  值得说明的是,《金匮》痰饮咳嗽病篇所论的诸般饮证中,虽有“痰饮”之名,但非痰浊与水饮之统称。因在汉代,“痰”与淡 ”、 “澹”相通,乃指水动之貌,正如丹波氏所谓:“痰本作淡,澹动,澹水动也。”故此“痰饮”实为《千金方》中的“淡饮”,仍属饮证范围,为四饮之一,不宜与后世所指的稠粘痰浊混同。
  姚老认为:水饮病变,不论其来去途径怎样,标本兼涉如何,总以三焦(膜)为其基本的病灶部位,进而根据饮邪流注,停聚的地带不同,可以产生痰饮(淡饮,下文皆同)、悬饮、支饮与溢饮这4种基本类别,继而会因停滞过久而内犯五脏,结合成多种较为固着的夹杂病证。《金匮》有关篇章在首分四饮之后,接着就提出了水在五脏的病症,正是隐示此意。限于篇幅仅就有关《金匮》所涉的证候,以饮停膜为主证,以饮犯五脏为变证,结合寒热虚实,作一大致的证治分类。
  2 证治的基本分类
  2.1 饮停膜(主证)
  2.1.1 痰饮(饮停胸腹膜,中焦为主,牵涉下焦)
  (1)偏寒饮:①水停心下:凡食少饮多,心下悸,短气,甚则胸胁支满,喘咳,目眩,脉偏弦,此心下有痰饮,当以温药和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说明:此为病始于中焦,其去路很宽,可由中及下、由中及上,饮停中焦最易犯胃,胃中停水又易下流而水走肠间,若再急重就会横犯两胁,促成悬饮。②水气犯胃: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小半夏汤主之;甚则卒呕吐,先渴后呕,心下痞,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说明:呕家反不渴,为水饮所致,若渴者,为水饮欲去之轻证。③水走肠间:病者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漉漉有声,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说明:上述3证是有机联系的,即由水停心下→水气犯胃→水走肠间;或由水停心下→水走肠间,是具有阶段性的发展。
  (2)偏热饮:腹满(胀大),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厚朴大黄汤亦主之。说明:此口舌干燥有二义:一为有热,一为水不化气。根据方药性偏苦寒,可见两因俱有。若水重者,宜己椒苈黄丸;若热急者,先宜厚朴大黄汤。对热饮较轻而但在心下者,可仿指迷茯苓丸(中有芒硝)。
  2.1.2 悬饮(饮停胸肋膜,上焦为主,牵涉左右)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或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脉沉而弦,十枣汤主之。
  2.1.3 支饮(饮停胸膈膜,上焦为主,牵涉中焦)
  (1)偏寒饮: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橘枳生姜汤主之)。说明:此为水饮上犯胸膈,但未出方。茯苓杏仁甘草汤利肺气以行水,橘枳生姜汤利胃气以化饮。此仿化痰先治气,气顺则痰消”之意。“其脉平”意指脉并不弦。
  (2)偏热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脉弦数(有力)者,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说明:此证咳喘常伴面红身热。
  2.1.4 溢饮(饮溢腠理,三焦偏表,牵涉上焦)
  (1)偏寒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而寒热咳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说明:饮水流行,归于四肢,是膜外通腠理的关系,故往往来有表象,若无寒热咳喘者,则不夹外寒引动,但水饮而已,可以防己茯苓汤治之。
  (2)偏热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而咳烦胸中痛者,大青龙汤主之。说明:咳烦为咳则烦热,为寒闭其热之征,此亦多兼表证。
  2.2 饮犯五脏(变证、兼证)
  2.2.1 水饮在心
  (1)水气偏盛: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茯苓甘草汤主之。说明:此与四饮中的痰饮有关,病人喜不足恶有余,水气有余故恶水不欲饮。
  (2)心阳偏虚: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脉弦数(无力)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说明:此与痰饮有关。因心系背(唐容川语),心俞在背,饮遏心阳不得宣畅,其人背寒。
  (3)热饮伤心: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若更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木防己汤主之;若数日后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说明:木防己汤用治热饮历节较为切合,故此证既可由支饮发展而来,也可由溢饮发展而来。
  2.2.2 水饮在肺
  (1)水气偏盛:吐诞沫,欲饮水,若喘短气,脉浮滑(无力)不弦(茯苓杏仁甘草汤合苓甘五味姜辛汤主之)。说明:此与支饮有关。
  (2)肺气偏虚:久咳数岁,其脉虚者必苦冒(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说明:此也与支饮有关,与上一证有偏虚偏实关系。
  2.2.3 水饮在脾
  (1)脾气偏虚:少气,身重(四肢肿,聂聂动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说明:此与溢饮有关。
  (2)水气偏盛:心下有水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说明:此证当由水停心下发展而来,饮阻清阳较甚,故头目昏眩尤其突出。
  2.2.4 水饮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说明:此与悬饮有关,初起可先与十枣汤,服药不解者,可考虑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化裁。
  2.2.5 水饮在肾
  (1)水气偏盛:瘦人脐下有悸,吐诞沫而癫眩,小便不利或渴,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说明:此与痰饮有关。肾主小腹而上通于脑,故症如此。
  (2)肾气偏虚:心下悸,短气有微饮,小便欠利而清,小腹并不满者,当从小便去之,阳偏虚者,苓桂术甘汤主之,若更怯寒,小便清长,甚则夜溺多而有口舌干燥者(是不仅阳虚较重,且已累及肾阴),肾气丸主之。说明:此与痰饮有关。
  附:肺肾伏饮,外寒引动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必有伏饮。发作时,若咳逆倚息不得卧,脉浮紧者,是病偏表多,以肺为重,当发其汗,小青龙汤主之;若其人振振身(目闰)剧,脉沉紧者,是病偏里多,以肾为重,可用真武汤。说明:此证既可由支饮舍肺而来,也可由痰饮及肾而来。
  纵观上述,先生对水饮证候的基本分类,笔者以为言犹未尽,尚有以下几点值得申述:
  (1)饮证虽有偏寒偏热之分,但到底以寒饮为常,热饮为其变例。因为饮为阴凝之邪,病必始于阳气失布,又寒为水之气,自然易于动水;热为火之气,本身并不助水,其所以有热饮形成,也因于阳气失布,水饮先停,继而郁阳化热,与饮相搏。因此,在治疗上,热饮虽不好直接温化,但也必清而兼通,或略佐辛温,而苦寒凝闭则不可轻用。
  (2)饮邪内停之处虽然不离三焦膜地带,但致病之由、病机之重心,也有不尽属于三焦自身气化受阻者。若源于外感引发,自当治饮从于治外,求于内伤脏气而影响三焦,又当治腑从于治脏。
  (3)饮停膜与饮犯五脏,虽然有外内浅深的相对分别,但由于三焦与诸脏以膜包裹而紧密相连,故而在实际病例中,自然会互相牵涉而难以单纯,因此临证之际,既要注意联系,又应分辨标本主次。如病由腑及脏,腑为主,不妨急治三焦,由脏及腑,脏为本,终需缓图固本。
  (4)“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虽为从本治饮之法,但在病势较急而水饮太盛之际,还当佐以祛饮直出之治。虽然三焦仅为水道而并无出窍,但仍可根据因势利导,就近而出的原则,借助发汗、利尿和通便之剂,隔膜而治。如四饮之中,溢饮、悬饮多属外感续发,故以汗、下为主;支饮、痰饮则兼有内伤自生而会病势缠绵,故用温化较多,至于饮犯五脏,尤其是脏气偏虚者,自然又当主施温化而兼补其虚。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gaogefei + 10
雍乾 + 1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论五积散
下一篇:用药应注意性味分离  (转)

0

主题

0

积分

12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1-4-3 14: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学习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0:46 , Processed in 0.06960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