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275|回复: 21

[心得]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复制链接]

23

主题

792

积分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92
发表于 2018-12-5 19: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DaneilChen97 于 2018-12-5 19:19 编辑


大概一年前,我从大学图书馆借阅了第四到六期的《黄煌经方沙龙》,那时的这几本奇特的书仿佛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进一步了解了黄煌教授的学术思想。此后,便如饥似渴地读完了《经方的魅力》、《中医十大类方》、《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思想篇、云游篇》,读来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在其中学到的,是我在中医学院三年都没有学到的“干货”。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图书馆竟没有《黄煌经方沙龙》的一到三册,前段时间我终于向图书馆荐购了这三本书。今天上午刚考完中医妇科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还没有拆封地第一期《黄煌经方沙龙》,第一篇文章是黄煌教授写的《我的学医过程回顾以及思想的变迁》,我怀着崇敬而兴奋地心情读了起来。

在文章里黄老师详细地讲述了他早年学医的经历,以及到后来考入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到医学思想渐渐成型的来龙去脉,这是我在其他地方未曾读过的,让我对黄老师的学术思想源流更加清楚。特别摘抄几段让我印象深刻的文字:

“......读书是苦的,我下了死工夫,花了很多时间,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医家及其著作、学术观点、经验方药等做笔记,再加上自己的诠释和评语。1980年的下半年,竟被我写秃了十几个蘸水钢笔的笔尖......所以,要做好医生,要读书,好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尽管有些书当时读起来一点意思也没有,但还是要读,读了才会知道如何选择,如何读书。”

此段话深深震撼了我,黄师那种治学精神让我联想到前几年的自己,那时我也乐于读书,花了很多时间读书,但不知从哪时起,这份热情似乎冷落了。因此黄师这段话,让我受到鼓励,也受到鞭策,哪个名医、大医能不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呢?愿我也能重拾这份治学的热情。

“由于中医学的经验性,决定了整理和总结老中医经验的重要性。这在我的学徒时期就已经明确了这一点,同时也初步掌握了有关的方法和技巧。”

中医学习的过程中,读书和跟师是两大要法。有云:“叶天士师从十七人,徐灵胎读书破万卷”,整理总结老中医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在学习老中医们的用药心法、治病心法,这就是在跟师!黄师早年钻研叶案,又师从多位名师;后来又研究徐灵胎,从中领悟到方证的科学光辉,可谓将叶、徐二大家的思想兼收并蓄,集为大成。

读完此文,我更具体地了解了黄师的学医之路以及学术思想的形成,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读第二篇《影响我中医之路的五大因素》:

“从1973年步入中医这个行业以来,我的临床几乎从未中断过。虽然研究生时期直接看病少了,只能偶尔跟着导师看诊。但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自己是个医生,读书、研究、教学、编辑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了治病,为了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非常珍视我的门诊,平时除非有紧急的情况,一般是绝不会放弃自己心爱的门诊的。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学习中医都非常认真,但总有一种空虚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接触临床的缘故。”

读到这一段,我更是如醍醐灌顶。诚如黄师所言!复兴中医的天王山就是在于临床!临床拿不出疗效,有再多精彩纷呈的理论又有什么用呢?我真想向我身边的每个人推荐这篇文章、推荐黄师的思想。要是每个中医学院的新生都能读一读这样的文章该有多好。让人忧心的是,现在中医院校中有许多大谈理论的“脉法”、“针法”,玄到你头皮发麻!但往往是这些,反而吸引了像一张白纸的新生。在为这帮新人担心的同时,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接触了黄师的学术思想,走上了经方医学这条路。

中午读了此二篇文章,便觉得兴奋异常,以至于午觉时难以入睡,我想我应该是个桂枝体质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分 20 收起 理由
荂雅 + 20 真切感受,优秀文章!
r109 + 20 继续加油,看好你!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张氏医通 或 杂病源流犀烛 哪一个值得一读 ? 谢谢
下一篇:《经方》第1辑 推荐语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8-12-6 17: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煌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是黄煌从来不轻视中医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中医,不是真正的医学。没有进入到可以用理论指导临床的高级阶段,说明你的路还长。但是,你千万不要轻易贬低中医理论,让别人产生误解。

怕玄,说明你需要努力,把它变得不玄。懂了就不玄。所有的玄都是因为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8-12-6 17: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精要,不在经验,而在于学问。

老中医固然有经验。但他的经验是不能传的。所有经验都要升华为理论,才是有用的,才能相传。否则,单纯的经验一钱不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8-12-6 18: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山 于 2018-12-6 18:06 编辑

正因为经验不可传,所以现在不存在祖传中医,所有自称祖传中医的都是假的。

正因为经验不可传,所以目前那些国医大师通通没有真正的传人,因为这些大师们只有经验,没有理论的新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23

积分

365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3
发表于 2018-12-6 18: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敢于与西医论道的,绝不是经验,必然是理论。只要在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之间架起语言和逻辑的桥梁,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只有在理论上,才可以指出西医化学药物治疗的不合理处,才可以表达出让西医先生们信服的医学原理。

当然,中医的临床疗效是理论的支持力量。当一切理论被打碎以后,疗效依然挺立。但这种挺立是悲壮的。只有理论大厦的建立,才是一种医学体系的形成标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92

积分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23: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高山 发表于 2018-12-6 18:19
中医敢于与西医论道的,绝不是经验,必然是理论。只要在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之间架起语言和逻辑的桥梁,一切问 ...

谢谢前辈的点评指导!学术从来都需要争鸣,真理也是越辩越明的!
一个有着纯熟理论而临床疗效又好的中医生,我认为是当下社会需要的,比较接近“完美”的中医师。
因此在努力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确是不应忽视中医理论的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92

积分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19: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aneilChen97 于 2018-12-9 19:07 编辑

在第一期的《黄煌经方沙龙》中,我又学习了许多临床知识、方证知识。
印象最深的,有黄师用大量连翘治疗癌肿、呕吐的经验;煮杏斋前辈及日本汉方家用五苓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也是我前所未闻(只是我尚未清楚五苓散作为带状疱疹的对病方时的相应指征是什么?);zhaolibo前辈用经方有古风、有疗效,真是艺高人胆大,特别是用茵陈蒿汤治疗黄疸一案,茵陈90g,栀子15g,大黄30g的剂量竟然守方连用15剂!让人不禁叹服;煮杏斋前辈文风清新,记录医案十分具有现场感,看来让人心旷神怡;黄波、andy前辈记录初学医时的几个医案,初学医就能用经方治疗一些现代医学的疑难杂症,让我这个后辈欣羡不已!杨大华、顾志君几位前辈的医案也都清新脱俗,让人受益良多。

看着这些前辈的帖子、跟帖、辩论,就好像是刚刚发在网上的一样,一看时间,竟然是十二、十三年前的事情了,让人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我这个经方后学那时还在读小学呢!这些前辈现在也都不曾在论坛上见到了,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好像在同一个地方,与前辈先贤进行着跨越时空的交流,又岂不美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8-12-10 09: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高山 发表于 2018-12-6 18:19
中医敢于与西医论道的,绝不是经验,必然是理论。只要在中医与西医的理论之间架起语言和逻辑的桥梁,一切问 ...

高山老師言之有理,見解高明而深遠。

許多中醫才智不足,不能夠與「中醫」論道。
這些中醫更加沒有能力,去與「西醫」論道⋯⋯

論道,應該越講越明,越講越有意趣,必須令聽眾欣賞和信服。
論道之人,必須腦筋機靈,口才文才要好,膽量大,氣概不凡⋯⋯
如果,與中國人論道,當然用中國人的語言了。
如果,與外國人論道,很難找到「令人滿意」的翻譯員吧?

仙子雖是中醫的門外漢,但是,我是有品味的讀者和聽者。
敢于與西醫論道之人,他將面對非常高明和挑剔的對手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8-12-10 12: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8-12-10 13:02 编辑
DaneilChen97 发表于 2018-12-9 19:06
在第一期的《黄煌经方沙龙》中,我又学习了许多临床知识、方证知识。
印象最深的,有黄师用大量连翘治疗癌 ...
  在第一期的《黄煌经方沙龙》中,我又学习了许多临床知识、方证知识。
  印象最深的,有黄师用大量连翘治疗癌肿、呕吐的经验;煮杏斋前辈及日本汉方家用五苓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也是我前所未闻(只是我尚未清楚五苓散作为带状疱疹的对病方时的相应指征是什么?);zhaolibo前辈用经方有古风、有疗效,真是艺高人胆大,特别是用茵陈蒿汤治疗黄疸一案,茵陈90g,栀子 15g,大黄30g的剂量竟然守方连用15剂!让人不禁叹服;煮杏斋前辈文风清新,记录医案十分具有现场感,看来让人心旷神怡;黄波、andy前辈记录初学医时的几个医案,初学医就能用经方治疗一些现代医学的疑难杂症,让我这个后辈欣羡不已!杨大华、顾志君几位前辈的医案也都清新脱俗,让人受益良多。
  看着这些前辈的帖子、跟帖、辩论,就好像是刚刚发在网上的一样,一看时间,竟然是十二、十三年前的事情了,让人觉得时间过得飞快,我这个经方后学那时还在读小学呢!这些前辈现在也都不曾在论坛上见到了,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好像在同一个地方,与前辈先贤进行着跨越时空的交流,又岂不美哉?

  用药剂量根据证候虚实而定,当今临床上治疗重症黄疸性肝炎有赤芍多达1斤(500克)数日连用随后逐渐减量的验案。

  药物是用来纠偏的,对证使用就有利,不对证就有毒。
  《黄帝内经》提出了“有故无损”的思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说:“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张景岳注:“重身,孕妇也,毒之,谓峻利药也,故如下文大积大聚之故,有是故而用是药,所谓有病则病受之,故孕妇可以无殒,而胎气亦无殒也,殒,伤也。”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大黄解>中也说:
  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是以治癫狂其脉实者,可用至二两,治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亦可用至两许。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不放胆多用也。

  大黄既能保肝利胆又能造成肝损伤,但实验发现“肝损伤模型动物对大黄的耐受性约为正常动物的4倍”,这就是“有故无损”的体现。
“有故无殒,亦无殒”?!我国学者实验证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2年3月19日 - 研究表明,长时间(>12周)超大剂量(折算人用剂量>150克/日)使用生大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肝损伤模型动物对大黄的耐受性约为正常动物的4倍,而...

  而大黄用于“里实之证”也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峻猛,其攻下的蒽醌类物质要发挥作用,需要患者肠道中细菌的分解,而这些病人的肠道菌群与正常人有很大的差异。
  小儿为“纯阳之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食欲旺盛又挑食偏食,喜欢吃肉不爱吃疏散,常出现“里实积滞”的证候,所以大黄成了儿科的常用药。
  而“无内热不引外寒”,“内有痰热”导致气血郁于脾胃运化水谷使表卫不固,往往又容易“外感风寒”,进入反复“外感->积食|积食->外感”的“怪圈”,郝万山教授介绍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减铅丹化裁治疗小儿“外感兼积食”的经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8-12-10 13: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37882.htm

“有故无殒,亦无殒”?!我国学者实验证实中医辨证用药可减毒

作者:毕明刚 王昌恩   发表时间:2012-03-19   来源:医学科学部

  《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近日发表了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暨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研究员和王伽伯博士等研究团队基于“有故无殒,亦无殒”思想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新思路与新模式的研究文章。该研究以四大常用药之一的大黄为研究对象,实验论证了“有毒”中药大黄肝肾毒性的客观真实性,以及中药辨证(病)用药减毒的客观真实性,为科学评价与指导“有毒”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段。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忧,也为中医药走向国际蒙上了一层阴影。大黄是四大常用中药之一,广泛用于肝炎、肾炎、便秘、肥胖症等,但曾一度被国外热炒有肝毒性、肾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大黄及相关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针对国内外的质疑和担忧,课题组以大黄主流品种—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为代表,在常规药理毒理学实验基础上,创建了基于病证模型动物的中药量-毒(效)关系与辩证(病)用药减毒评价模式和方法,揭示大黄治疗肝炎的“量-时-毒-效”关系及治疗窗。研究表明,长时间(>12周)超大剂量(折算人用剂量>150克/日)使用生大黄,会对正常动物造成一定的肝损伤,但停药后毒性反应是可逆的;熟大黄的肝损伤作用不明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肝损伤模型动物对大黄的耐受性约为正常动物的4倍,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机制是肝损伤动物对大黄中所含蒽醌类重要成分的组织分布和代谢特征与正常动物不同:一方面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肝、肾组织中的大黄酸(rhe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emodin)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动物,另一方面肝损伤模型动物的肝组织将其他蒽醌成分转化代谢为肝肾毒性相对较大的大黄酸的能力显著低于正常动物肝组织,因此肝损伤模型动物反而不易发生肝肾毒性。这一发现印证了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之说,也证实了《黄帝内经•素问》“有故无殒,亦无殒”之论断。上述研究提示了中医通过辩证(病)用药,合理制订用药剂量和使用周期,是可以达到减(避)毒增(存)效的。

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京ICP备05002826号 文保网安备1101080035号
Copyright 2005 NSFC, All Right Reserve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92

积分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15:35:23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8-12-10 09:21
高山老師言之有理,見解高明而深遠。

許多中醫才智不足,不能夠與「中醫」論道。

谢谢仙子前辈的点评。
说到论道,我们在中医学院里,有一门PBL课(problem-based learning)经常会根据一些给出的病案进行中西医的讨论。我们这些接受学院教育的学生,通常很自觉地把西医与中医分开来讨论,结果往往是西医的讨论清晰直截,因为有国际指南、专家共识,只要把准备的资料一读,也没人会反对你。
但中医方面的讨论则不然,大家往往各抒己见,开出方来也各有特点。我尝试用经方医学的思路去回答、发表意见时往往并得不到肯定,由于无法验证方药的疗效,这成了中医讨论的一大限制。所谓“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中医的讨论若无临床实效,只谈理论依据,往往无法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92

积分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16:24:33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12-10 13:05
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37882.htm

杏林老师每次的回答都旁征博引,让人受益良多,后学在此谢过。
特别肝损伤模型对大黄的耐受性提高这一点很有启发性。我校伤寒教研室主任李赛美教授分享早年医案,在治疗肝源性黄疸时,尽管见便溏亦不避大黄,究其原因可归结两方面,一是在医院中泻下可输液,风险较小,另外一方面可能就是前辈所提,肝损伤个体对大黄耐受性提高。
但回归每个患病个体,则仲景给我们的原则是“以为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我认为有些便溏的黄疸还是应用茵陈五苓散、四逆汤类,大黄在这种病例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8-12-10 1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DaneilChen97 发表于 2018-12-10 16:24
杏林老师每次的回答都旁征博引,让人受益良多,后学在此谢过。
特别肝损伤模型对大黄的耐受性提高这一点 ...
杏林老师每次的回答都旁征博引,让人受益良多,后学在此谢过。
特别肝损伤模型对大黄的耐受性提高这一点很有启发性。我校伤寒教研室主任李赛美教授分享早年医案,在治疗肝源性黄疸时,尽管见便溏亦不避大黄,究其原因可归结两方面,一是在医院中泻下可输液,风险较小,另外一方面可能就是前辈所提,肝损伤个体对大黄耐受性提高。
但回归每个患病个体,则仲景给我们的原则是“以为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我认为有些便溏的黄疸还是应用茵陈五苓散、四逆汤类,大黄在这种病例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寒湿发黄”要用[茵陈术附汤]、[茵陈四逆汤]之类的方子,而[茵陈五苓散]仍然是用于“湿热发黄”但“湿重于热”的方子。

  我校伤寒教研室主任李赛美教授分享早年医案,在治疗肝源性黄疸时,尽管见便溏亦不避大黄,究其原因可归结两方面,一是在医院中泻下可输液,风险较小,另外一方面可能就是前辈所提,肝损伤个体对大黄耐受性提高。

  从中医辨证上看,“便溏要不要避大黄”主要看其“病性”。
  湿温(湿热)病攻下以大便干为度,伤寒阳明燥实攻下以便稀为度。
  [大柴胡汤]就可以用于“胆腑热结”造成的“湿热泄泻”:“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165)”。

  
李克绍先生单味大黄止泻医案:
  某男五旬,腹泻频繁半年余。西医曾怀疑为肠癌,多方治疗无效。刻下症:患者舌苔黄腻,腹泻频繁,日数十次,大便泻而不爽。不敢食油腻、生冷之物。
  处方:生大黄三十克,黄酒适量,以酒煎服。一剂后泻的次数减半,再剂即自觉痊愈。四剂后全愈。
  本证肠垢不尽,则热泻不止,用大黄正取其“推新”的作用,又以黄酒助其药力,达到泻止病愈之目的。
  此方又名“将军饮”,效宏价廉。本证之辨,大便泻而不爽是其关键,提示病机为湿热郁积,非大黄通因通用不足以祛其湿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6

积分

129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6
发表于 2018-12-10 20: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在思考。现在的问题是,不会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不能做到“中虚”,急功近利又束缚太多。经验总结不起来,思路也打不开。其实互联网时代对中医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关键是要坚持中医的思维方式。

点评

谢谢您的点评  发表于 2018-12-11 17: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8-12-11 17: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DaneilChen97 发表于 2018-12-10 15:35
谢谢仙子前辈的点评。
说到论道,我们在中医学院里,有一门PBL课(problem-based learning)经常会根据一 ...

Chen先生的確很認真學習和思考呀!
仙子認為:在你將來累積了,很多中醫臨床經驗之後,
你就能把「中醫的理論」和「你的中醫經驗」交融在一起了⋯⋯
然後,你就能用自家「天人合一的中醫理論」,去跟別人「論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92

积分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7: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12-10 19:52
  “寒湿发黄”要用[茵陈术附汤]、[茵陈四逆汤]之类的方子,而[茵陈五苓散]仍然是用于“湿热发 ...

杏林老师指教的是,湿温病,便溏亦当用下法,直至大便正常为度,要是没记错,这应该是薛生白的教导。
同理,黄疸便溏而发热,舌苔黄腻者,亦可认为是湿温病的一种,因此不符合“寒湿在里”的条文,仍可用茵陈蒿汤或栀子柏皮汤之类清之。
我想湿热痢,所谓“痢疾不怕当头下”也是同个道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92

积分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7: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小魚仙子 发表于 2018-12-11 17:13
Chen先生的確很認真學習和思考呀!
仙子認為:在你將來累積了,很多中醫臨床經驗之後,
你就能把「中醫的 ...

谢谢仙子前辈的鼓励,后学一定努力学习!
在下英文名是Daniel,只是当时打得快,打成了Daneil,见笑了!{:1_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8-12-11 18: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DaneilChen97 发表于 2018-12-11 17:48
谢谢仙子前辈的鼓励,后学一定努力学习!
在下英文名是Daniel,只是当时打得快,打成了Daneil,见笑了!{ ...

哈哈,雙子座Daniel先生,加油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48
发表于 2018-12-11 19: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读黄煌先生文章二篇有感

DaneilChen97 发表于 2018-12-11 17:42
杏林老师指教的是,湿温病,便溏亦当用下法,直至大便正常为度,要是没记错,这应该是薛生白的教导。
同 ...

  交流个见而已。
  关于[茵陈五苓散]的寒热性质,我是这样看的:
  有道是“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剂量”,经方医学对药物的“量效关系”非常严谨,甚至改变剂量就更换方名。
  比如[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又如[厚朴三物汤]和[小承气汤]及[厚朴大黄汤]都是由“厚朴、大黄、枳实”三味药组成的,只是剂量不同,但也正因为剂量不同,方效有了较大的差别,所以另立新的方名。
  [茵陈五苓散]虽然是[五苓散]加茵陈组成的,看似只添加了一味药,但其细察其剂量,茵陈用量很大,而五苓散用量很小,全方的寒热特性已经发生了逆转: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五苓散]按其原方药物剂量比例折算成现在的常用量一般为:桂枝6克,泽泻15克,茯苓9克,猪苓9克,白朮9克(全部药物总共48克)。
  [茵陈五苓散]中茵陈的用量“十分”而[五苓散]的用量只有“五分”,也就是说此方若改为汤剂,茵陈的剂量要用到96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792

积分

112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6:59:27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12-11 19:36
  交流个见而已。
  关于[茵陈五苓散]的寒热性质,我是这样看的:
  有道是“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 ...

诚然!既往只知茵陈五苓散中茵陈为十分,五苓散仅五分,但没有细心去折算,经前辈如此一分析,才发现原来具体剂量之比例如此悬殊!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8

积分

6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8
发表于 2024-10-17 23:59:57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作者的分享。爱读书的人都是为。有着更多的学习乐趣。都有用的书,能让人变得更有灵魂。更有价值感。我也是坚定不移的学习,谨防学习煌煌老师的各种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01:04 , Processed in 0.180674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