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DaneilChen97 于 2018-12-5 19:19 编辑
大概一年前,我从大学图书馆借阅了第四到六期的《黄煌经方沙龙》,那时的这几本奇特的书仿佛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进一步了解了黄煌教授的学术思想。此后,便如饥似渴地读完了《经方的魅力》、《中医十大类方》、《黄煌经方使用手册》、《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思想篇、云游篇》,读来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在其中学到的,是我在中医学院三年都没有学到的“干货”。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图书馆竟没有《黄煌经方沙龙》的一到三册,前段时间我终于向图书馆荐购了这三本书。今天上午刚考完中医妇科学,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还没有拆封地第一期《黄煌经方沙龙》,第一篇文章是黄煌教授写的《我的学医过程回顾以及思想的变迁》,我怀着崇敬而兴奋地心情读了起来。
在文章里黄老师详细地讲述了他早年学医的经历,以及到后来考入南京中医学院研究生,到医学思想渐渐成型的来龙去脉,这是我在其他地方未曾读过的,让我对黄老师的学术思想源流更加清楚。特别摘抄几段让我印象深刻的文字:
“......读书是苦的,我下了死工夫,花了很多时间,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医家及其著作、学术观点、经验方药等做笔记,再加上自己的诠释和评语。1980年的下半年,竟被我写秃了十几个蘸水钢笔的笔尖......所以,要做好医生,要读书,好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尽管有些书当时读起来一点意思也没有,但还是要读,读了才会知道如何选择,如何读书。”
此段话深深震撼了我,黄师那种治学精神让我联想到前几年的自己,那时我也乐于读书,花了很多时间读书,但不知从哪时起,这份热情似乎冷落了。因此黄师这段话,让我受到鼓励,也受到鞭策,哪个名医、大医能不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呢?愿我也能重拾这份治学的热情。
“由于中医学的经验性,决定了整理和总结老中医经验的重要性。这在我的学徒时期就已经明确了这一点,同时也初步掌握了有关的方法和技巧。”
中医学习的过程中,读书和跟师是两大要法。有云:“叶天士师从十七人,徐灵胎读书破万卷”,整理总结老中医的经验,实际上就是在学习老中医们的用药心法、治病心法,这就是在跟师!黄师早年钻研叶案,又师从多位名师;后来又研究徐灵胎,从中领悟到方证的科学光辉,可谓将叶、徐二大家的思想兼收并蓄,集为大成。
读完此文,我更具体地了解了黄师的学医之路以及学术思想的形成,我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读第二篇《影响我中医之路的五大因素》:
“从1973年步入中医这个行业以来,我的临床几乎从未中断过。虽然研究生时期直接看病少了,只能偶尔跟着导师看诊。但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自己是个医生,读书、研究、教学、编辑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为了治病,为了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我非常珍视我的门诊,平时除非有紧急的情况,一般是绝不会放弃自己心爱的门诊的。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学习中医都非常认真,但总有一种空虚感,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接触临床的缘故。”
读到这一段,我更是如醍醐灌顶。诚如黄师所言!复兴中医的天王山就是在于临床!临床拿不出疗效,有再多精彩纷呈的理论又有什么用呢?我真想向我身边的每个人推荐这篇文章、推荐黄师的思想。要是每个中医学院的新生都能读一读这样的文章该有多好。让人忧心的是,现在中医院校中有许多大谈理论的“脉法”、“针法”,玄到你头皮发麻!但往往是这些,反而吸引了像一张白纸的新生。在为这帮新人担心的同时,我感到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我接触了黄师的学术思想,走上了经方医学这条路。
中午读了此二篇文章,便觉得兴奋异常,以至于午觉时难以入睡,我想我应该是个桂枝体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