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阴平阳秘”等于“阴阳平衡吗”?
“阴平阳秘”一词是中医定义生命健康态的一个专用词汇,应该说它已成为二千多年来妇孺皆知的一个常识,但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不能不进行咬文嚼字一番。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有序运动,《内经》曰“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出入废则神机化灭”,薛定谔说“生命以负熵为食”,大到宇宙,小到细菌,概莫能外。平衡就意味着静止,意味着死亡。星系之间的斥力与引力一旦平衡,星球就会停滞;青草和兔子一样多,狐狸就会饿死;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一旦消失,去极化就无从谈起;肺泡内氧分压如果与血流氧分压平衡就成了死人的呼吸;平滑肌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差一旦消失,血管运动便随之结束。有人说“阴平阳秘”就是阴阳平衡,有必要加以澄清,以正视听。
祝世讷教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刻的论述,现摘要发表。
人们曾提出“平衡为健康”、“失衡为病”的观点,并研究和提出了纠正失衡的平衡疗法。但后来发现,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因为,“平衡”概念有多种,哪一种“平衡”也不能界定健康,哪一种“失衡”也不能界定疾病。
有哲学的“平衡”,定义为“相对静止即平衡”,但“生命在于运动”,“相对静止”不是健康。
有物理学的“平衡”,包括力系的平衡、热平衡、动态平衡等,健康既不是“力系的平衡”、“热平衡”,也不是“动态平衡”,因为它是在孤立系统条件下,“物质系统在达到宏观热动平衡时相应的微观运动状态”(如在密闭容器内水和它的蒸汽的平衡),人的健康决不是“达到宏观热动平衡时相应的微观运动状态”。
有化学的“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可逆反应中,当正向和逆向的反应速度相等时,两个相反的化学作用就达到了动态的平衡”,这种情况可出现在人的生命活动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但并不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总特征,不是健康的本质。
有生理学的“平衡”,如“对偶平衡”、“拮抗平衡”、“水电平衡”、“酸碱平衡”、“血糖平衡”等,但这些只是人的某些生理功能项的特定状态,还有许多功能项不能用平衡来定义或描述。特别是,这些“平衡”只是一些变量在比值(或变化速率)上的等价(或等比)关系,在任何“值”上的“比”都可以是“平衡”的,但大都不是健康,只有符合医学规定的“正常值”才健康,否则再“平衡”也不健康。例如,血压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在80/40、100/60、120/80、140/100、160/120等比值上都可以保持平衡,但大都不正常,只有保持在120/80这一“正常值”上才健康。因此,能够界定健康的是“正常值”,而不是“平衡”。
20世纪后半叶,系统科学的研究揭示出了“稳定”背后更深刻的东西,即有序与无序,它把医学对紊乱性疾病的认识推进到新的深度。
系统科学指出,所谓“稳定”,是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的延续而改变的特征;所谓“稳态”或“稳定态”,是指系统的不随时间延续而改变的状态;“稳定”或“稳态”具有多种不同的性质,特别是需要区分有序稳定与无序稳定,“有序”是隐藏在“稳定”背后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
所谓有序稳定,是指系统在有序化水平上的稳定。在现实条件下主要是指高有序稳定,其外部特征是稳定,内在本质是有序,是一种高级的稳定。如激光束的稳定、生物大分子的稳定、人体的稳定等。
所谓无序稳定,是指系统在无序化水平上的稳定。在现实条件下绝对无序的稳定几乎不存在,一般是指有序度极低的稳定,其外部特征也是稳定,内在本质是无序或低有序,是一种低级的稳定。如死水一潭、海滨的沙滩、持续的噪声、尸体标本等。
“稳定”只是系统的宏观状态不随时间的延续而改变的特征,并不表征系统内部是否有序或有序化的程度。系统的有序度是可改变的,在不同的有序化水平上都可以形态稳定态,可有高有序稳定、低有序稳定、无序稳定等。例如,山沟里的乱石堆可以几千年、几万年稳定不变,是一种无序或低有序稳定;建筑工人按设计图纸把它们垒砌成有特定结构的房屋,可以稳定几十年、上百年不变,是一种有序稳定;地震来了将其震塌,一堆废墟可以稳定上千年、上万年,是无序或低有序稳定。都是稳定,但有序水平不同,并不都是“健康”。
人作为活的生命系统,在分子、基因、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机体等不同层次上,有其不同的生命机制和过程,包括物质和能量代谢、组织更新、复制增殖、自我调节、功能发挥、相互协调等,这些机制和过程十分复杂但都严格有序,并把这种有序性保持在所需要的特有水平,形成有序稳定,有序稳定是健康的基本特征。由于内外条件的波动,会对机体的有序性和有序稳定形成冲击和破坏,使机体的有序性和有序稳定发生波动,或出现不同程度的失序、失稳,这是从健康态到亚健康态、再到疾病态的转化。
贝塔朗菲指出:“活的有机体和死的有机体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通常我们区分活的有机体和死的物体是没有任何困难的。在生命有机体中,无数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是‘有序的’,因而使生命系统能够存留、生长、发育、繁殖等等。”“有序是组织的基础,因而也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问题。”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健康不只是稳定,更重要的是有序,是有序稳定;疾病不只是失稳,更是失序,特别是失序而失稳。紊乱性疾病就是失序为病,其本质是机体的或器官的、细胞的等特有秩序受到干扰或破坏,有序性下降。因此,要深入地揭示紊乱性疾病的病因和机制,就要研究和掌握机体的有序与无序、有序稳定与无序稳定。
中医的气化学说如实地把人的机体理解为一个开放系统,把机体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及在体内代谢的过程称之为“气化”,把气化的机制称为“气机”,认为,“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难经》);把机体与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称为“出、入”,是“根于外者”;把物质和能量在体内的耗散过程称为“升、降”,是“根于中者”;强调:“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素问•五常政大论》)所称“根于中者”、“神机”,实际上是对于机体内部的耗散机制、负熵化机制、有序化机制的朴素认识。所称“根于外者”、“气立”,实际上是对于机体与环境通过交换物质和能量而交换熵,实现负熵产生的朴素认识。在这些观点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对“生命以负熵为食”的客观规律的朴素认识。
气化学说把人的结构理解为由气化过程所形成,认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气是形的本原,形是气的产物,是气化的始、散、布、终过程决定着形的生、形、育、变,形是气化而成的结构。这实际上是用中医的语言说明了人体是一种耗散结构,可称之为“气化结构”。
气化学说把气化分为出、入、升、降4种机制和过程,认为每一种机制和过程的“守常”与“失常”,以及4种机制和过程的相互协调关系的“守常”与“失常”,是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的内在枢机。强调:“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素问•六微旨大论》)这里不但强调了气的出、入、升、降这4种机制和过程不可废、不可息,更强调了这4种机制和过程在秩序上的守常,及4种机制和过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秩序的守常,这是对新陈代谢的有序性的朴素认识,认为这里的秩序从有序转向无序是发病的基本机制之一。
中医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大凡形质之失宜,莫不由气行之失序。” 指明了器质性病变是由气化异常所引起,指明了“气行失序”是气化异常的深层本质,气行失序是引起器质性病变的根本病机,从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失序为病的规律。在治疗上,也不是简单地用补泻等治法对气本身进行调理,更重要的是调理气的出、入、升、降的机制和过程,调理四者之间的关系,使气化的秩序恢复正常。 |
上一篇:让官方媒体和民间网站都知道我们下一篇:为经方之梦而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