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6095|回复: 33

[其他] 感悟发潮热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8-7-6 06: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发潮热,是发热其身上潮潮的,但是看不见汗出,也就是经曰“不得汗”。
假如发潮热,是发热汹涌,那么137条“日晡所小有潮热”,是小有汹涌就不对了。汹涌是气势盛大。发热汹涌,是热势很高、很厉害,不能说热势小有很高,小有很厉害。若发热不是很高、很厉害,那就不能说发热汹涌。所以,不能说发热小有汹涌。小有潮热,就是发热其身上小有一点潮。
有学者说,小有潮热,是其人身热小有升高。那怎么鉴别其人身热小有升高呢?是医者触摸?还是病人自我感觉?身热小有一点升高,是很难鉴别的,除非用体温计测量。但是古代没有体温计,这就很难鉴别。而其人发热身上小有一点发潮,就很容易鉴别。之前身体是干的,现在身体有一点潮了,一摸就知道。

208条“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假如说是针对“微发热恶寒”,或者说是针对“微发热”,那就成了“微发热者,未可与承气汤;发热汹涌者,可与承气汤”。但是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两条都是微发热,可与大承气汤,这就否定了“微发热者未可与承气汤”。实际上208条应为“发热微恶寒者,不可与承气汤”。如234条。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234和208条对比,可知发热微恶寒者,是表未解,不可下。所以,208条“微发热恶寒”,应为“发热微恶寒”。这就清楚了,是微恶寒者不可与承气汤,而不是微发热者不可与承气汤。那么“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就与微发热没有必然关系,就不是微发热者不可与承气汤,发热汹涌者可与承气汤。

经曰:“潮热者,实也(里实)。”那么干热者,就不是里实,里部实热者,必有汗出。
大汗出者,也不是里实。里实者则胃气不虚,就能控制住自身不出大汗。所以,潮热者,应是发热身体潮潮的。例如,同样是汗蒸,有的人汗蒸不久就大汗淋漓;有的人汗蒸很久其身上也只是潮潮的,不得汗出。汗蒸不久就大汗淋漓的人,经不住攻下,这样的人吃点泻下药就会腹泻不止。汗蒸很久其身上也只是潮潮的人,经得住攻下,这样的人泻下药吃的不多,就不会腹泻。这也佐证了“潮热者,实也”,是发热身上潮潮的为里实也,而不一定是发热汹涌者为里实也。我还见过大夏天有俩儿人在太阳地儿焊接房梁上的钢架,其中一人脖子上围着毛巾,一会儿一擦汗,而另一人没有围毛巾,也不见他擦汗,这真让我感叹,人的身体状态竟如此不同。

浅解208条: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阳明病,是感受风寒,在阳明时辰上发热,就叫阳明病。阳明病,脉迟,身重,短气,是肌肤和心胸有水气,人体气血上冲抗邪,则汗出。这种情况不能攻下,假如攻下则引表部和心胸之水气入腹。有潮热者,是发热身上潮潮的,不得汗出了,这是表部和心胸之水气欲解的表现,即“此外欲解”。为什么说“此外欲解”?因为不得汗出,则腠理就不空虚了,水气也就没有了停留的空间,肌肤和心胸之水气必然随着血液循环从小便排出,故曰“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这是说,虽然先前汗出不恶寒,但是身重、短气,则不可攻下。有潮热者,则汗出、身重、短气之外证必解。
“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是针对“若汗多,外未解也”。若汗多身重,就是外未解,不论恶寒或不恶寒,都未可与承气汤,“下之若早,语言必乱”。如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过经乃可下之,是过了表部经界,不恶寒,也不身重,乃可下之。
“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假如是其热不汹涌,未可与承气汤,肯定不对。208条潮热者,是外证已解的标志,有潮热,并且手足濈然汗出,这是阳明证大便硬的标志,大承气汤主之。可不可与大承气汤,关键是有没有阳明里实,而不是有没有发热汹涌。只要是阳明热证发展为里实,不论发热汹涌与否,都可与承气汤。如242、252两条,没有谵语和潮热,而是身微热,也可与大承气汤下之,就是因为阳明里实已成。
阳明可下之证,必为里热成实。假如里热未成实,则不可攻下。里热成实的表现是大便难,微发热也会成阳明里实。
若认为发潮热是发热汹涌,是大热,里有大热者,必有阳明里实。但是发潮热者,却不一定有阳明里实。如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29和231两条说明,潮热即便是大热,也不一定成阳明里实。
阳明病,不一定是阳明证。如229条之阳明病,是少阳内热柴胡证。234条之阳明病,是太阳表热桂枝证。191条之阳明病,是胃中冷,如原文:“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上一篇:医苑杂谈 一五二 中医的出路在哪里?
下一篇:关于双向调节

23

主题

4926

积分

476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26
发表于 2018-7-6 06: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论!此为潮湿之潮.
然潮来潮去之寒热往来,仍需辩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3202

积分

490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量力而行,水到渠成。

Rank: 5Rank: 5

积分
3202
发表于 2018-7-6 07: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了半天还是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6 11: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您第一句就不对,如果一个人身上潮潮的,但是看不到有明显的汗珠,那这个人是有汗还是无汗?当然是有汗啊,既然有汗,怎么能叫“不得汗”呢?231条里的病人既然同时出现“潮热”和“不得汗”,可见潮热可以无汗,在其他条文中又可以知道潮热可以有汗,那么,结论就是:潮热跟有汗无汗没啥关系。

253、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您说“大汗出者,也不是里实”,这条是反证。“宜大承气汤”,也不一定用大承气汤,里实不太多的,用调胃承气汤就行。

汹涌之热有大小也不奇怪,20条说“四肢微急”,您说这是急呢还是不急呢?

承气汤证未必有潮热,这是对的。

要说潮热是什么,比较直接的证据,看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这个蒸蒸发热就是潮热,潮和蒸蒸都是形容热的厉害,有升腾之感。
另外一点就是照208条说的,病人必须无外证,若外未解者,就算热得再厉害,也不叫潮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6 11: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下,潮热是病人自觉症状,病人必恶热,体温则未必上升。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1494

积分

1798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494
发表于 2018-7-6 15: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搞文献研究的哇,结合医案论述条文,比较具体生动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16: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6 11:14
李老师,您第一句就不对,如果一个人身上潮潮的,但是看不到有明显的汗珠,那这个人是有汗还是无汗?当然是 ...

潮,是潮湿的潮。潮和湿,其含水的程度不同。比如衣服受潮了,不能说是衣服水湿了。受潮的衣服是摸着潮,感觉潮,但是没有水珠流出,所以说潮。有水珠流出就不叫潮,而叫湿。衣服受潮了,不能说是衣服水湿了;衣服水湿了,也不能说是受潮了;否则就不清楚到底是潮了,还是湿了。身上潮,也是摸着潮,感觉潮,但是没有汗珠流出。流汗会沾湿衣服,而身上潮潮的,不会沾湿衣服。231条之“潮热”就是“不得汗”。
253条之“汗多者”,并不是大汗出。汗多,是出汗的时间长。不能把汗多和大汗混淆。大汗出者必为里虚(表证大汗除外)。253条“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就是为了避免出现里虚,延误病情。
20条之“四肢微急”是“四肢稍微拘急”。这个“急”不是速度,而是紧度。四肢微急是四肢稍微拘紧。
经曰:“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蒸蒸发热者,属于阳明胃热,当然要下之。潮热者。并不都属于胃热。如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29、231条之潮热,与小柴胡汤,这个潮热就不属胃热。如经曰:“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这就是说,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胃热,服柴胡汤已,不渴者不属阳明胃热。那么229、231条之潮热,就不属阳明胃热,潮热又怎么能是蒸蒸发热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6 19: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7-6 16:03
潮,是潮湿的潮。潮和湿,其含水的程度不同。比如衣服受潮了,不能说是衣服水湿了。受潮的衣服是摸着潮, ...

您非要说身上潮不是出汗,我很无奈。

“阳明病法多汗”,而253条用了大承气汤,说明253条的汗多不是普通的汗多,而是真的出了大量的汗,伤津液太快,才考虑用大承气汤急下。

229、231条之潮热亦属胃,属里热,229条跟104条一样,以小柴胡汤解外之后,还是要用芒硝来解决潮热的;而231条用小柴胡汤也是因为“外不解”,并不能解决潮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6 23: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7-6 23:50 编辑
coorus 发表于 2018-7-6 19:43
您非要说身上潮不是出汗,我很无奈。

“阳明病法多汗”,而253条用了大承气汤,说明253条的汗多不是普通 ...

潮,是不得汗珠流出,根本不会汗出多,所以潮热者不一定是阳明胃热,只有潮热者出现谵语才是阳明胃热,如212条。潮热者出现谵语,如果不下之,则会发展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的濒危证。
再重申,“阳明病法多汗”之“多汗”,并不是大汗。253条之“汗多”,也不是大汗。如110条:“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此条大汗出,而且谵语,没有急下之,十余日却出现振栗自下利的欲解之征,并没有发展为212条“循衣摸床,惕而不安”的濒危证。所以说,253条之汗多,应是出汗时间长,并不是大汗,不能把此条之汗多说成是大汗。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104条发潮热已,出现微利,是医者以大热之丸药下之所导致的,其发潮热已而微利,是热利。229条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这个大便溏是脾虚。104条之微利和229条之大便溏,两者性质根本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06: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7-7 07:18 编辑

浅解“其热不潮”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一法与桂枝汤)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阳明病,是在阳明时辰上开始发热,脉迟,虽然汗出发热不恶寒,但是其身必重,短气,这是脉迟的原因,是肌肤有水气,所以表现为脉迟、身重、短气。有潮热者,是摸着身上发黏(潮)热,但是没有汗珠,这是身重之外证欲解,可攻里也。若汗多,发热微恶寒者,这是外证未解;其热不潮,是说汗多身重者,或汗多微恶寒者,没有变为潮热,不一定可与承气汤。“未可与”,是不一定可与。其热不潮,就是其热不是潮热,还是汗多微恶寒或汗多身重,这是外未欲解,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则里证为急,虽然其热不潮,外证未欲解,但是腹大满不通者为里证急于外证,可与小承气汤,攻其腹大满,微和胃气,勿与大承气汤令至大泄下。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08条腹大满不通,却勿与大承气汤,就是因为其热不潮,汗多微恶寒,外证未解,虽然里证“腹大满不通”,也不可与大承气汤。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644

积分

220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44
发表于 2018-7-8 09: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7-6 16:03
潮,是潮湿的潮。潮和湿,其含水的程度不同。比如衣服受潮了,不能说是衣服水湿了。受潮的衣服是摸着潮, ...

个人理解的“潮热”是发潮水的“潮” ,指身上自感一阵发热,之后又退去,过段时间有会来一阵。。。女性更年期较多出现潮热,脸上身上突然来阵热烘烘。。
同意,潮热,可能有汗也可以无汗,自感身体发热,但体温可以是正常的,

点评

对,这种就叫做“潮热,发作有时”。  发表于 2018-7-8 14: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2: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8-7-8 13:20 编辑
秋月6606 发表于 2018-7-8 09:25
个人理解的“潮热”是发潮水的“潮” ,指身上自感一阵发热,之后又退去,过段时间有会来一阵。。。女性 ...

发潮水,是定时发,也就是发作有时。
发潮热,也是发作有时,定时发作。如201条曰:“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

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证如疟状发作有时,就是如疟状定时发作。但是,如疟状发作有时,不一定是潮热。如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152条“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虽然也是定时发作,但“其人漐漐汗出”不是潮热,所以经文没有说发潮热,而“其人漐漐汗出”,还需“汗出不恶寒”,才可攻里。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条时发热,也是定时发热,但是“时发热、自汗出”,不是潮热,所以经文不说时发潮热,且经曰:“有潮热者,此外欲解。”54条假如是定时发潮热,而不是定时发热自汗出,那就是外欲解,就不会有后面的“先其时发汗则愈”之说。

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240条“如疟状”定时日晡所发热,也不是发潮热,所以经文曰“日晡所发热”,而不曰“日晡所发潮热”。
240条“日晡所发热”,就是日晡所其人身上发烘热,但还需凭“脉实”,才可下之。104条“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根据发潮热,就知道这个微利是里实(下利是腹泻次数多,微利是腹泻次数有点多”,没有根据“脉实”,就可与柴胡加芒硝汤下之。如经曰:“潮热者,实也。”假如240条是日晡所发潮热,那么“发潮热者,外欲解”,240条也不应有后面的“脉浮虚者宜发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8 14: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7-6 23:31
潮,是不得汗珠流出,根本不会汗出多,所以潮热者不一定是阳明胃热,只有潮热者出现谵语才是阳明胃热,如2 ...

110条是大汗出后变成阳明病,变成阳明病后就没有大汗出了,类似的有26条,大汗出后变成白虎加人参汤证,而白虎加人参汤证却未必有大汗出,这点前人多有误解。还有71条前半条,大汗出后胃中干,是个轻度的白虎汤证,喝点水就可以自愈。而253条则是阳明病病中出现大汗出,区别于一般的阳明多汗,您想想,如果253条只是一般的阳明多汗,为什么要用大承气汤急下?
229条当然是热利,小便自可说明这个下利不是虚寒停水所致。小柴胡汤可以治痢疾,若虚寒下利者,当禁用小柴胡汤。

208条的“未可与”,就是不可与,而不是“不一定可与”。


另外,潮热也不是定时发作的,所谓“发作有时”,意思是有间歇性,如239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大肠蠕动没有固定的时候,所以绕脐痛也不会定时发作。又如:“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蛔虫可不会乖乖地定时活动,每天8点定时上班,怎么可能?所以“发作有时”只能理解为间歇性发作,而非定时发作,潮热可以在“日晡所”发作,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发作,“潮热”二字不包含任何时间上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5: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8 14:11
110条是大汗出后变成阳明病,变成阳明病后就没有大汗出了,类似的有26条,大汗出后变成白虎加人参汤证, ...

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绝对不是“阳明病,发热,大汗者,急下之。”这一点必须清楚。
229条是“大便溏”,不是大便利。这一点也要清楚。大便溏,是大便次数正常,只是不成形。大便利,是大便次数多,而且稀。
208条“未可与”,就是不一定可与。如原文:“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腹大满不通者,法当与大承气汤。如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08条“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不可与大承气汤,就是因为“其热不潮”。
发热有时,有在日晡所发热者,也有在半夜发热者,也有在黎明发热者。在何时发热,有没有时间的意义,这个不讨论。但是发热有时,不等于发潮热有时。发热汗出、发作有时,也不是发潮热、发作有时,如152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5: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8 14:11
110条是大汗出后变成阳明病,变成阳明病后就没有大汗出了,类似的有26条,大汗出后变成白虎加人参汤证, ...

208条“未可与”,就是不一定可与。如原文:“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腹大满不通者,法当与大承气汤。如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08条“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不可与大承气汤,就是因为“其热不潮”。
发热有时,有在日晡所发热者,也有在半夜发热者,也有在黎明发热者。在何时发热,有没有时间的意义,这个不讨论。但是发热有时,不等于发潮热有时。发热汗出、发作有时,也不是发潮热、发作有时,如152条。

229条是“大便溏”,不是大便利。这一点也要清楚。大便溏,是大便次数正常,只是不成形。大便利,是大便次数多,而且稀。

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绝对不是“阳明病,发热,大汗者,急下之。”这一点必须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8 15: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7-8 15:05
208条“未可与”,就是不一定可与。如原文:“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 ...

您没有正面回应,而且有点跑题了。

便溏就是下利的轻证,溏是糊状的半流体,不仅仅是“不成形”。便溏且次数多,甚至出现水样便,就叫下利。229条的“大便溏”就是104条的“微利”。

其实我们不需要讨论便溏和下利的区别,在229条中,寒热才是我们分歧之所在,我认为229条是潮热是阳明之潮热,跟104条是一样的情况,属芒硝证。您要反驳的话就得证明229条是寒利与一种非阳明的潮热同时出现。

其他几点我也已充分反驳,在您举出新的证据前,我就不重复了,希望您回头再细看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8 17: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8 15:57
您没有正面回应,而且有点跑题了。

便溏就是下利的轻证,溏是糊状的半流体,不仅仅是“不成形”。便溏且 ...

什么没有正面回应?什么有点跑题?你我争论的焦点不就是发潮热者有没有汗出?
潮热者是什么状态,我已充分回复了。您还是坚持“潮热者”可有汗出,也可没有汗出,我就不再重复说什么了。
104条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这是本为大柴胡证,用大柴胡汤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大便利,知道是医者以大热性丸药下之,这个“微利”就是阳明里实。
229条是日晡所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小便自可”就不是里热,其证大便溏就不是阳明里实。况且大便溏和大便利也不是一回事。您认为大便溏就是大便利,汗多就是大汗,我也不再重复说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644

积分

220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644
发表于 2018-7-9 00:52:4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8 14:11
110条是大汗出后变成阳明病,变成阳明病后就没有大汗出了,类似的有26条,大汗出后变成白虎加人参汤证, ...

赞同你说的,
“潮热”的“发作有时” 指间歇性发作,而非定时发作。
”潮热“不是潮湿的潮,身上微汗发粘发潮也可视为有汗。  阴虚严重无汗出的人也可以有“潮热”,蒸蒸汗出那类湿热型的也可以有间歇性“潮热”,还有。。。同是“潮热”但病机各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9 09: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热其人身上发潮,假如不定时,就不叫潮热。如“日晡所发潮热”,为定时在日晡所。发潮热,是发热其人身上潮潮的,但是不得汗珠流出。发热有汗珠流出者或发热身上不潮者,也不是潮热。假如发热无汗也叫发潮热,那么“日晡所发热”和“日晡所发潮热”也就一样了,那还有什么“脉实者可下之”呢?因为“潮热者实也”,跟脉实没有必然联系。假如说“其热不潮”是病人的感觉,那么“日晡所发热者”就不是病人的感觉了吗?那医者又怎么知道病人日晡所发热呢?医生又没有守在病人身边,日晡所发热,不就是病人告知的吗,那还是病人的感觉呀。同样是感觉,那怎么鉴别“日晡所发热”和“日晡所发潮热”呢?其实发潮热,就是发热者身上潮潮的,不是无汗,也不是汗出沾衣,其热潮不潮,一摸就知道。否则,“日晡所小有潮热”就无法鉴别。《伤寒论》所说的潮热,都是伤寒发热出现的潮热,其论潮热者,皆为发热者。后世所谓的“阴虚骨蒸潮热”是阴虚发热,跟《伤寒论》所说的“潮热者,实也”不是一回事。104条“潮热者,实也”,是说定时日晡所发潮热者,为里实也(229条“小便自可”除外),可下之。发热阴虚严重者,必不是《伤寒论》所说的发潮热。
潮热者发作有时,必为定时发潮热。日晡发潮热,日中发潮热,日出发潮热,都是身上潮潮的,不汗出沾衣。假如不是定时发潮热,而是定时发热不潮,那就不一定是里实证,如240条。时发热自汗出者,不是发潮热,如54条。间歇性阵阵发热一小会儿,也不是发潮热。因为“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发热汗出者,不叫潮热,如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女性更年期出现脸上身上突然来阵热烘烘,这不是定时发潮热,常为柴胡桂枝证,而不是里实证,所以女性更年期出现不定时阵发性烘热,不叫发潮热。发潮热者,可攻里也,必为定时发潮热者。假如不是定时发潮热,而是发热汗出其人汗落时身上潮潮的,又怎么知道是发潮热呢?间歇性一阵阵发热身上潮潮的,多为外证,不是外欲解,不能叫潮热。
239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这个“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也是定时发作,假如是间歇性绕脐痛、烦躁,发作一阵又一阵,法当急下之,不可能不大便五六日,还平安无事。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这个也是定时发作。肚里有蛔虫,不可能时常吐涎,时常心痛,只能是蛔虫爬到胃里,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蛔虫什么时候爬到胃里?自然是肠中没有食物时。人吃饭是定时的,所以胃中没有食物也是定时的,那么蛔虫爬到胃里寻食也是定时的,所以“吐涎、心痛,发作有时”,也是定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9 11: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7-9 11:24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7-9 09:26
发热其人身上发潮,假如不定时,就不叫潮热。如“日晡所发潮热”,为定时在日晡所。发潮热,是发热其人身上 ...

您说:“假如不是定时发潮热,而是发热汗出其人汗落时身上潮潮的,又怎么知道是发潮热呢?”(这里您又承认身上潮潮是汗出了?)而根据240条,日晡时发热,身上潮,可以是阳明病吗?可以。可以是桂枝汤证吗?也可以。所以这两种情况的鉴别点并不在于身上是不是潮潮的,也不在于是否定时,而在于我之前一直在说的自觉症状(恶热、汹涌升腾的热感)上。

医者怎么知道病人日晡所发热?问诊啊,就像恶寒、头痛等等一样,摸是摸不出来的,一问就知道。

《伤寒论》所说的“潮热”是有明确指向的,跟后世阴虚潮热不同,这点我同意,但潮热不是因为“实也”,而是因为“热也”,当然,这个热是实热,虚热就得用栀子豉汤了,不能用芒硝,所以说“实也”也说得过去。104条巴豆剂下之后腹中早就没有硬屎了,只有“微利”,为什么还用芒硝?因为对治的重点是热,不是实。

338条说“蛔闻食臭出”,其实条文也是错的,因为蛔虫的幼虫是游走的,到心肺部时才会出现心痛,而成虫是在小肠里的,以半消化食物为食,引起腹痛、脐周痛,痛无定时,反复发作,不要说定时爬到胃里,人家根本就不去胃里。您解释条文不要靠想象,也不要从自己的结论倒推,要看条文自身的逻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9 14: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9 11:13
您说:“假如不是定时发潮热,而是发热汗出其人汗落时身上潮潮的,又怎么知道是发潮热呢?”(这里您又承 ...

阳明证有不汗出者,太阳证也有不汗出者。两者的鉴别点不是发热其人身上潮不潮,而是其热是结在阳明,还是结在太阳。潮热,是专指定时发热身上发潮。发潮热也不都是阳明证,也有少阳证。如229条“发潮热,小便自可”就是少阳柴胡证。阳明里热证不可能小便自可。太阳桂枝证是翕翕发热,而不是发潮热。所以240条是“日晡所发热”,不是“日晡所发潮热”。
您习惯打嘴仗。我什么时候也没有说过潮热者是无汗,而是经曰:“不得汗”。“不得汗”和“无汗”,“大汗”和“汗多”,“大便利”和“大便溏”等,您认为都一样,我认为不一样。
我前面说过,发潮热是病人告知的,您这又说问诊。问诊不是病人告知的吗?
经曰“潮热者,实也”,不就是因热成实吗?您是说经文又错了?104条日晡所发潮热,是合病里热,以巴豆大热剂下里热,不是里更热吗?难道里热不会再成实吗?没有成实怎么会下利呢?“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就是根据大便反下利,所以知道医者在此之前以丸药下之。发潮热,反而下利,此为因实而利,芒硝软坚,当然重点是泻实了。
靠想像解释条文,您这好像是说自话。我的观点都提出了依据。而您很少提出依据,轻易否定原文。蛔虫不爬到胃里吗?给您看一个链接:
http://zzk.fh21.com.cn/symptom/detail/1640.html
是原文说吐蛔错了?还是您想象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9 17: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7-9 14:50
阳明证有不汗出者,太阳证也有不汗出者。两者的鉴别点不是发热其人身上潮不潮,而是其热是结在阳明,还是 ...

我跟着您的思路给您归谬,并不是因为爱打嘴仗,而是看到您这么用心钻研伤寒论条文,觉得值得跟您较一下真。可惜您不太愿意顺着我的思路想一想,比如253条条文明明没有说大汗出,我为什么说253条是大汗出?难道我真认为“汗多”和“大汗”完全一样?您还记得我的理由吗?我也没说过便溏和下利是一样的,您可以回头看看我是如何说它们的区别的。

不得汗”是本该汗出却出不了汗,最终还是无汗,无汗怎么还能潮潮的呢?后来我搞明白了,您对“不得汗”的理解跟我不同,您认为“不得汗”只是看不到汗珠,“不得汗”其实还是有汗的。但这个理解真的对吗?伤寒论中还有几处“不得汗”,哪个是有汗的?您误解了这个“不得汗”,才会得出“潮热是发热时身上潮潮的”的观点,后面都把这点当作前提来思考,于是一错到底。


您说:“其实发潮热,就是发热者身上潮潮的,不是无汗,也不是汗出沾衣,其热潮不潮,一摸就知道。”您说潮热一摸就知道,我不同意,所以才说需要问诊。

芒硝主要是泻热,所以偏热用调胃承气汤,偏实用小承气汤。芒硝的作用不是软坚,为什么?这个问题稍微有点复杂,以后专门来谈吧。

并不是没有“吐蛔”这回事,错是错在“蛔闻食嗅出”,您知道吐蛔是怎么回事吗?根本不是蛔虫循着食物的味道爬到胃里再被吐出,一种情况是蛔虫钻进胆道引起恶心呕吐才有可能吐出来,蛔虫爱钻孔道,不会自己跑去胃里的;一种是蛔虫的幼虫会从支气管进入咽部,这时有机会吐出来,没吐出来的话它就被吞入消化道,在小肠中定居。说这么多蛔虫的事,也只是为了证明蛔虫不会引起吐涎、心痛的定时发作,临床实际也告诉我们,蛔虫病引起的痛是没有时间规律的,所以“发作有时”不可能是指定时发作,所以“潮热,发作有时”也不是定时发热。您不妨理一下这个逻辑,看有没有问题。

总之,把潮热之潮看作潮湿之潮、认为潮热是定时发作的,这两个观点都被伤寒论本身给否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9 20: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9 17:07
我跟着您的思路给您归谬,并不是因为爱打嘴仗,而是看到您这么用心钻研伤寒论条文,觉得值得跟您较一下真 ...

这样讨论才好,发言只针对学术问题,不说学术问题之外的话。
不得汗出,只是身上潮潮的,汗不沾衣,这个情况现实生活中就有,我在前面举过例子。伤寒论原文也完全可以这么理解。如“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火熏,很少有不出汗的。就像汗蒸,很少有不出汗的。可就是有人不得汗,身上只是潮潮的。所以说,不得汗和不出汗,两者不是一回事。231条潮热就是不得汗,原文怎么否定了?。您说不得汗是无汗,有依据吗?
潮热是定时发,原文也有明示,如“日晡所发潮热”,不是定时发潮热吗?原文怎么否定了?您认为日晡所发潮热不是定时发吗?
您为了证明自己所说的“人家根本就不去胃里”,故说“蛔闻食臭出”原文是错的。那么326条“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饥,就是胃里没有食物了,食则吐蛔,不是从胃里吐出的吗?难道此条又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10 10: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7-9 20:32
这样讨论才好,发言只针对学术问题,不说学术问题之外的话。
不得汗出,只是身上潮潮的,汗不沾衣,这个 ...

您认为“不得汗”就是潮潮的微汗,是找不任何证据的,因为这样解释汉字就乱套了啊;而我认为“不得汗”属于无汗,也是找不到什么证据的,因为我证明不了“不得”为什么是“不得”的意思。不得卧就是卧不了,不得转侧就是转侧不了,不得溺就是没小便,不得闲就是没空,不得入就是进不去,不得男就是没生男孩,为什么到了“不得汗”就成了微汗、有汗了呢?何不直接说微汗、小汗、少汗呢?

“日晡所发热”当然是定时发热,已经明确说是“日晡”了,但这是由于日晡是个时间词,而不是由于“潮热”二字本身有时间指向。比如我们说“午觉”,那是在中午睡觉,但是当你说“睡觉”,那就不能确定时间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必定在中午或晚上,因为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去睡觉。

“潮热,发作有时”就不是定时发热了,前面已经论述过“发作有时”是间歇性发作,不是定时发作。

“蛔闻食臭出”不符合事实,现代医学已经把蛔虫的活动搞得一清二楚,“人家根本就不去胃里”不是我为了反驳而胡诌的,古人的猜想错了就是错了。

326条“食则吐蛔”也是错的,因为并不存在吃饭时或吃饭后吐蛔虫的规律,蛔虫病人何时会吐蛔虫没有规律。此外,《脉经》、《金匮》及康平本皆无“蛔”字,若真有这个“蛔”字,那么厥阴病必须是个蛔虫病了。

李老师,很不幸,伤寒论条文中是有很多错误的,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但大部分错误仍然可以通过伤寒论自身来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08

积分

55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08
发表于 2018-7-10 15: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量比较大!要细细体会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0 16: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10 10:31
您认为“不得汗”就是潮潮的微汗,是找不任何证据的,因为这样解释汉字就乱套了啊;而我认为“不得汗”属 ...

应该说,身上潮潮的,没有汗珠,就是不得汗。微汗出,也有汗珠。如经曰:“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续自微汗出,是连续不断地微汗出,也就是濈然微汗出。
“不得汗”,就是不得汗出。这点没啥可争论的。问题是,身上潮潮的没有汗珠,叫不叫汗出?如汗蒸不出汗的人,自己就说,“我汗蒸不出汗,他们都蒸的一身大汗,我身上只是潮潮的,就是不出汗。”

经曰:“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是什么意思?假如是,其热不厉害,不可与承气汤,显然不成立。身微热者,也有大承气汤证。身热厉害者,也未必都是承气汤证。如身灼热自汗出的风温病,若下之,则小便不利、直视失溲。麻黄汤证、白虎汤证等也会有身大热。这样来看,“其热不潮”就不是其热厉害不厉害的问题。
经曰:“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阳明病,可攻里者,必为有汗。无汗为虚,如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阳明病无汗不可攻里(少阴病除外)。那么,潮热者为无汗,就被排除了,因为少阴病承气汤证无潮热。
经曰:“潮热者,实也。”“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此二句联系起来,就清楚明白,有潮热者,是外证欲解除,里热已成实的标志。外证欲解,必以汗解,假如一点儿汗貌都没有,怎知外证欲解?再者说,里热成实者,也不当无汗,除非里虚。所以,潮热必然不是干热。
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不得汗……有潮热……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中风者,法当有汗。不得汗,又有潮热,有潮热者,其外欲解,而其外不解,则是汗出不彻,由此可知,发潮热者,绝非遍身汗出。

用现代医学否定古典医学,本身就有点荒谬。蛔虫爬到胃里,就会胃痛,请看链接:
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5642119-1.shtml?_t=t
古代人卫生条件和卫生意识比现代人差多了,古代几乎人人肚子里都有蛔虫,厥阴病证是上热下寒,蛔虫在下边冷,爬到上边取暖,不奇怪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10 21: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本帖最后由 coorus 于 2018-7-10 21:41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7-10 16:31
应该说,身上潮潮的,没有汗珠,就是不得汗。微汗出,也有汗珠。如经曰:“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伤 ...

您为什么要找蛔虫病的案例给我看呢?我说的是:有蛔虫的人不会定时“吐涎、心痛”,所以“发作有时”不是定时发作。说了那么多蛔虫,目的只是搞清楚“发作有时”这四个字的意思而已。您要反驳的话,就要证明蛔虫病有定时发作的规律存在,哪怕不是人人如此,也得大概率如此,找个案是没用的。

我也绝不是用现代医学否定古典医学,只是尊重事实罢了,没有“蛔闻食嗅出”这回事就是没有,跟那是哪种医学说的一点关系也没有。

蛔虫爬到上边取暖也是胡说的,虽说人体会有上热下寒,但这个寒热并不是真的有温度变化,只是对人体机能的一种描述,对于蛔虫来说,它可感觉不到这种寒热。如果没有发烧,人体各部的体温基本是恒定的。所以吐蛔跟一个人有没有厥阴病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人体内有蛔虫,都有吐蛔的可能。

其它问题改日再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06: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10 21:35
您为什么要找蛔虫病的案例给我看呢?我说的是:有蛔虫的人不会定时“吐涎、心痛”,所以“发作有时”不是 ...

我为什么要找蛔虫病的案例链接给您看呢?您为什么不愿意想一想呢?这个案例不是病人呕吐出来的,而是蛔虫自己爬出来的。还有21楼的链接,蛔虫也是从那个睡觉的孩子的口鼻中爬出来的,不是那个孩子呕吐出来的。您说“人家不去胃里”,那蛔虫是从胆道爬出来的?胆道直接通咽喉?
我给您看的案例是,蛔虫爬到胃里,胃隐痛,假如蛔虫不从嗓子里爬出来,还当胃炎治呢。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金匮玉函经二注》:“夫饮食入胃,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吐涎。蛔上入膈故心痛,蛔闻食臭出,得食则安,故发作有时也。”
这是病理学认知,不是解剖学认知。不要拿现代医学有关病理学认知,轻易普定古典医学有关病理学认知。
还需要明确:伤寒厥阴病就是发烧,伤寒六病都是发烧。没有发烧的厥阴证体质者,身体上下温差10度。如果是厥阴证发烧者,上下温差则更大。再请看链接: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916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11 11: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8-7-11 06:00
我为什么要找蛔虫病的案例链接给您看呢?您为什么不愿意想一想呢?这个案例不是病人呕吐出来的,而是蛔虫 ...

我提到蛔虫病,本来是为了证明“发作有时”不是定时发作,并不想讨论蛔虫病的细节,想不到在此过程中,您不但无法作出有针对性的反驳,还暴露了那么多错误认识,看来我只能额外做一点科普工作了。

蛔虫的幼虫会在体内游走,它不但会从病人的口中爬出来,甚至会从眼角、鼻孔、耳朵里爬出来,而成虫就基本留在小肠里,有时从肛门排出,如果蛔虫多了,会活动到附近的孔道里,以肝胆胰盲肠为常见,胃里是不去的。第一个链接里的病人说是胃痛,其实是腹痛,吐出来的蛔虫也不是在从肠道中经过胃部爬上来的成虫,而是游走的幼虫,他吐出来之后,还是会继续腹痛的。退一万步说,就算这蛔虫是从胃里爬出来的,却能证明“蛔闻食臭出”、“食则吐蛔”、“定时发作”的说法都是不靠谱的,这个人是睡得正香时吐出的蛔虫,不是吃饭时,也不是饭后胃中充满食物时,而正是小肠中食物丰盛时。

第二个链接里的文章就太荒唐了。他那些图片是红外热成像图,测量的是人体表面的热辐射(穿不穿衣服、穿什么衣服都会有重大影响),而不是人体的核心体温,人是恒温动物,内脏的温度在37.5度左右,肝脏最热,38度,也没有显著差别,发烧或激烈运动时能向上浮动一些,除了在冻死的极端情况下,向下浮动的幅度极小,蛔虫在内脏的任何地方都舒适得很,没有取暖的需求,爬上来取暖只是古人的想象,如果真要取暖,它应该去肝脏里,可是它也没有特别喜欢肝脏。人体皮肤温度向下浮动的幅度可就大了,可以低过15度,而且身体上下温差也可以很大,冬天时人的头和脚可以有20度的温差,这说的都是正常人。所以凭这么个图来说这人是厥阴病真是大笑话。

这都不是什么古今之争、文化之争,因为这还没谈到观念的差异,只是描述事实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3: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感悟发潮热

coorus 发表于 2018-7-11 11:06
我提到蛔虫病,本来是为了证明“发作有时”不是定时发作,并不想讨论蛔虫病的细节,想不到在此过程中,您 ...

第一个链接十几厘米长的虫体是幼虫?
第二个链接有对比,是不是上热下寒一看就清楚。
凡能证明您的说法有问题的证据,您就说是笑话,那您就笑吧。我停止和您争论。

点评

是幼虫,十天左右就能长到十几厘米。您一定要说是成虫也可以,不影响最后的结论。 您要是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拍一张这样的照,也会有鲜明对比。  发表于 2018-7-11 1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8-7-11 13: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上潮潮的没有汗珠,叫不叫汗出?
——叫汗出,这是“得汗”,不是“不得汗”。所以231条就是无汗与潮热同时出现。您始终就卡在这里,身上都潮了,还偏说是无汗,大家来评评这个理~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阳明病无汗不可攻里。
——阳明实热,津液枯竭所致的无汗,潮热会更厉害,不但可以攻里,而且应当急下。

因此得知潮热可以无汗,至于潮热可以有汗,那就不用说了,我们都同意。既然潮热可以有汗也可以无汗,那潮热的潮就跟有汗无汗没啥关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8: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金匮要略》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下之利不止。”

《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上方意在驱蚘止吐。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其蚘,而但治其所以吐,则蚘自止矣。”因胃火而吐蚘者,但清其火,火清而蚘自静,轻者抽薪饮,甚者万应丸。因胃寒而吐蚘者,但温其胃,胃暖而蚘自安,用乌梅丸。因胃虚无食而吐蚘者,此胃气大虚之候,速宜补胃温中,用温胃饮、理中汤、圣术煎。《张氏医通》卷四:“吐蚘有寒、有热、有寒热交错。寒则手足厥逆,吐出之蚘色淡白者,理中汤加乌梅、黄连、蜀椒;甚则蚘死而形扁者危矣。热则蚘色赤而多,且跳动不已,安蚘丸主之。寒热交错,则病者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乌梅丸主之。”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等均有驱蚘作用。

“食则吐蛔”,应为古人原文。有的版本是“食则吐”,去掉了“蛔”字,应为后人去之,因为后人没有见过“食则吐蛔”的厥阴病,则认为“食则吐蛔”不合理,因而去掉了“蛔”字。
如“爱爱医”﹥“中医基础版”﹥敢问:何谓“食即吐蛔”之“蛔”?4楼小白头翁发言:寄生虫喜暖恶寒当人体上热下寒虫体会因趋热汇聚喉部,当人食时下咽受阻人体正常反射呕吐虫体随之吐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08:26 , Processed in 0.23566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