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7-25 22: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实践与理论发展的问题
在没有阴阳理论, 没有五行理论, 没有现代科学理论之前, 中药治病就已经存在了.
汉代那时候, 理论上的东西肯定没有后世多, 不说别的, 现代的生理病理是肯定不了解的.
所以每个时代肯定会用当代的主流理论来解释这个中药为什么会治病?
我想最初的时候没有理论, 到汉代的时候可能出现点雏型, 但仍然以实践为主. 所以总是说这是某某药的症, 其实不是以病来分型, 而是以某药物有效的那些症状来认定最适合的症.
后来, 加以少量的组合, 以便有更多的应用到复杂的不能完全对应到药物上疾病, 于是出了小柴胡汤症之类的叫法, 就是延习以药分病的习惯, 变为以方对应病. 在理论跟不上实践步子的时候, 当然要以实践为主.
后世理论发展, 医家肯定不满足于这样僵化的套用, 想打破陈规, 吸取经验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中药. 就成了时方.
中国的方法可能都是从古板练起, 存了化繁为简单的念头, 象武术套路, 比如太极拳, 就那些式子, 要针对对方不同的来路, 把对方攻式全部化解, 与经方不是很相像吗?
至于这套路是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 目前来看是不够的, 也可以把后世名方吸取到经方中来. 把经方也向前发展一下!
---------------------------------------
中医的理论么, 无非就是瞎子摸象一样, 你摸的是耳朵, 我摸的是鼻子, 你说是扁的, 我说是圆的, 最后是什么样, 大家谁也不清楚. 但都掌握了一部分真实的内容, 只有那些验证了的, 不论说不说的过去, 他的理就会留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