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138|回复: 2

表里兼证治则探讨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2986

积分

73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986
发表于 2010-5-27 18: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表 里 兼 证 治 则 探 讨

温兴韬(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  郎溪  242100)

[关键词]  表证;里证;表里兼证;治则

表里兼证为临床常见证型,仲景论述颇多,后世医家又多有阐发。然表里兼证,错综复杂,证型繁多。表证与里证,其病机迥异,治则霄壤。况其相兼为患,病机互为影响。仲景即云:“表未解也,不可攻其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又言:“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现将表里兼证治法及辨证论治的关键探讨如下。
1  表兼里实,权衡缓急
凡表证未解而又兼里实证者,常先解表而后攻里。因解表药常用辛散之品,透邪外出,而攻里则取苦寒之剂下夺。若表邪未解而径投苦寒攻里,不惟有郁遏表邪之弊,且易引邪内陷,预后更为不佳。如《伤寒论》第164条“表解乃可攻痞”及第106条“其人如狂”之蓄血轻证,兼表证者,需待表解后,方可以桃核承气汤攻下瘀血。
然须知此法所用特指里证虽实尚轻,未成腑实积滞,仅见心下硬满而不拒按,即里证尚不至危及生命,且表证不轻,正气不虚之证型。
至于里实之证危急者,不当拘于先表后里之常法,宜视具体病情而定。若表邪未解,而在里之实邪急骤凶险危及生命,虽有“表证仍在”但已见“其人发狂”等心神被扰之证时,急须径攻其里急之证,救生命于垂危。《伤寒论》第124条所载之蓄血重证即属此例。
凡此二者,虽皆为外有表证,内有实邪,然治则迥异。究其原委,不外轻重缓急各异。
2  里气虚寒,温补为急
凡感受外邪而脏腑阳气虚衰,兼见虚寒里证者,虽有表邪未解,亦不当先行麻黄桂枝之属以强发其汗。否则徒耗真阳,不惟表邪难去,反致阴寒更甚,或亡阳液脱,如此祸不旋踵。治当温中散寒,扶养正气。必待阴寒消散,阳气回复,方可投以发汗之剂,以解在表之邪。此为陈修园所谓“扶阳气”之意。临证之际尤宜注意心、脾、肾三脏之阳。
脾阳不足而兼表证,法宜温中暖土而后解表。脾阳不足常见“下利清谷,腹胀满”等症。若虽同见“身体疼痛”等表证,终是以里气虚寒为急。故需用“四逆辈”温中暖土,待里气充实而表证仍在时,再行桂枝汤之属以解其外邪。若误先行发汗,必致阳气大伤,阴寒更盛,以致气化被阻,发生腹部胀满等变证,即所谓“脏寒生满病”。正如《金匮要略》所言:“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肾阳式微而兼表证,法当温经散寒,再行解表。少阴阳不足而兼表证者,因其阳虚故常见表证益重,然其阳虚却不易为人察知重视。故纵有表证未解,若有“脉反沉”等肾阳不足之症并见时,不当径解其表。若强发其汗,徒耗真阳,则肾阳益虚,非但不能温煦于里,反而有浮越向外之机,致沉寒痼冷,病势危重难于调治。法当先投以姜附之属以温经散寒,待肾间阳气回复,大气有得转之机,方可再行解表。
心阳虚衰而兼表证,法当扶养正气,继以解表。外感患者兼见“身重心悸,脉微”等症,多为心阳不足。无论其所兼表证如何,均不宜先行发汗,至于麻桂之属尤当小心审慎。因汗即心液,误发其汗,必致气液俱伤,病情更加复杂。故宜先扶养正气为先,若气血得充,津液自和,表里充实,则在表之邪可继而解之。如顾尚之言:“不可发汗者,言不可用麻黄汤大发其汗,非坐视而待其自愈也。”
凡此三者,病机相似,皆以阳虚为本,临证之际切忌误汗而伤其本已不足之阳。
以上所述其脉象多沉或微,均以里气虚寒为急为重。对于虽有腹满下利等里虚寒证而见浮脉,则仍以解表为先。《伤寒论》第276条言:“太阴病脉浮者,当发汗,宜桂枝汤。”徐灵胎曰:“太阴本无汗法,因其脉独浮,则邪仍在表,故亦用桂枝,从脉不从症也。”至于里虚寒不甚急,而表证不轻者,亦可表里兼治,《伤寒论》第163条之桂枝人参汤即是。
3  内外相因,表里兼顾
表里兼证或有在病理上互为影响,并非先里后表或先后里所宜者。此种类型最为常见。若径解表,有时不仅表不得解,反使里证加重;若径治里证,有时不仅里证不愈,反有引邪入里之患,值此情形,当用表里双解之剂以表里同治。
然兼证不同,治法各异。若表证重而里证轻,当以解表为主而辅以治里,如《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证;若表证轻而里证重,当以治里为主而辅以解表,如麻黄附子细辛汤证;若表里俱重,当权衡施治,不可偏执,如小青龙汤证。
临证之际,当明辨其表证与里证之关系,即轻重主次而后权衡表药与里药之比例,方无太过不及之弊。
如素体营血亏虚或病后体虚或外伤失血较重之人,而复受外感。症见头痛,身热,恶寒,无汗,舌嫩红,少苔,脉濡细无力等。治当以养血解表并行,代表方如葱白七味饮。其他如凡素有水饮内停之人,复感风寒,当以小青龙汤化饮解表;素体气虚之人复受外感,当以参苏饮理气解表;素体阳虚而受外感,当以加减葳蕤汤养阴解表;若里热已盛又兼表证者,当以三黄石膏汤清热解表;若风寒束表,兼阳明腑实,当以厚朴七物汤通下解表;阴寒内结又兼表证者,当以乌头桂枝汤祛寒解表;凡有喘咳之宿疾,复为风寒所诱发,当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宣肺解表;若太少两感,表证不解,少阳之证又见,当以柴胡桂枝汤发汗与和解并行。
凡此种种,兼证之治法,其原则无非解表不碍治里,治里有利于解表,两者互为促进,相辅相成。
4  表邪内陷,逆流挽舟
有表里证同见,或表证不显仅见里证,然径用解表药,亦可令其痊愈,不治里而里自愈。究其病机,实为正气不足,表邪乘虚内陷所致。故用升提发散之法以图将内陷之邪提出表分,汗而解之。此即喻昌所谓“逆流挽舟”法。
如兼表证之痢疾,既见痢下赤白,腹痛,里急后重等症,又见恶寒头痛,身困重等表证,此种痢疾为外邪陷里所致,喻昌径投以人参败毒散,其方中并无黄芩、黄连等通套治痢疾之品,不治痢而痢可愈。此证若误用苦寒清利之品,则不但痢不能愈,反助表邪陷里更甚,病势危急,难于调治。
近代名医岳美中先生对此亦深有体会,曾治一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症见脉大而数,苔黄而腻,询问起因,知其于八年前患皮肤湿疹,下肢尤多,痒甚,时出时没,时见腰部不适,且微痛,久治不愈,诊为湿疹之毒内陷。径投以仲景麻黄连翘赤小豆以祛湿毒。服汤已得微汗,湿疹渐减,小便亦清,后改人参败毒散调治,数剂病愈而安。
5  内传热急,先行截断
各类温病中,风温发病其表证最为典型,病初可见一派肺卫表证,常于表证罢后才显现肺热壅盛等气分里热证,其转变一般较缓,故风温之治法可遵“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
然春温、暑温、伏温此三者,每每起病急骤,初起即显一派里热炽盛之证。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温病初起偶尔亦夹时令之邪在表,而兼轻微恶寒等症。临证者常为其初起之卫表见证所感,视叶天土之言为“天规”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这种情况看似表里兼证,其实其表证不足称道,因此种表证为时极短,旋即消失,而纯为里热之证,如杨栗山所言:“凡见表证者皆里证郁结浮越于外也,虽有表证,实无表邪,断无再发汗之理。”
故临证之际,遇此种温病,纵然于起病之初兼有卫分表证,然既知其有迅速化热内传之势,当迅速投以苦辛寒之品,先行截断,扭转病势,避免病情向纵深发展。对此种温病用之,并无引邪入里之弊。若逡巡忧虑,必将贻误病情。正如吴又可言:“真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为要。”刘松峰也言:“真知邪在某处,单刀直入,批隙导 窾 。”
表里兼证其证型虽繁多,但只要掌握了各自病机特点,分清主次,则其治则便不难掌握。




上一篇:经方治温病有关资料整理
下一篇:甘遂逐水剂

17

主题

0

积分

82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0-7-21 12: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老师总结的很全面!特别是第五条,学伤寒者切勿小视!早在小品方中已有麻黄大黄黄芩大青叶共用的记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0-7-22 11: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兄文,如临君侧,受益道谢了!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0:39 , Processed in 0.15537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