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说中西医之别十六要点
孙长松
黄煌按:孙长松先生是南京市的一位退休干部、书法家,本不涉足医学。去年以来,由于其家人患病,转而关注医学,尤其是经历反复住院和长期服用中药以后,孙长松先生对中西医学作了比较,并撰写了此文。外行看医学,自有医生所不同的视角。特转帖供大家讨论。
一、给人们的整体印象:中医叫人稀里糊涂地活着;西医可以令人明明白白地死去。
二、对人体的认识:中医从宏观角度看问题,视人体是一个完整而又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机体,中医具有宏观准确性,缺少微观精确性;西医把人体看作由各零部件组装成的一部机器,具有微观精确性,却无宏观准确性。
三、起源:中医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对人类生理生命科学研究和总结;西医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起源于人体解剖学,在抗生素发明之后迅速站立起来的。
四、医疗追求:中医讲治疗的个性化,同病但治疗方案有时截然不同,讲究“中病即止”、“ 效必更方”;西医讲标准化,同病同案、往往千篇一律。
五、病名:中医以病因的性质或突出症状或病机的所在而命名,比较抽象;西医的大多取决于病原体或某种特殊病灶或生理某种特殊变化而命名,取决于物理诊断和实验诊断,比较具体。
六、病况描述:中医的“寒、热、虚、实”是对整体“态势”的描述,概念比较模糊,多着眼整体态势;西医是利用现代化设备检测分析后对具体致病因素的描述、比较确切,并注重具体因素。
七、治病法则:中医顺于天道、法于自然,把不去破坏人体那种本能、天然的、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能力作为维护健康的最高法则,依靠病人的自我康复能力,治疗主张“扶正固本”、“抑毒去邪”;西医认为人体一切可以改造改变,主张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去强行改变改造人体,治疗具有一定的损伤性和破坏性。
八、医疗着眼点:中医是治得病的人-治人,给人找健康;西医是治人得的病-治病,给人找病。
九、思维方式:中医从“缘”入手,即从条件入手,遵循佛家语“因缘相合则为果”,“因缘合果”;西医从因入手,以因求果。
十、治病的切入方式:中医以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因为人得天地之令气、物得天地之偏气,致力调整人的内环境,扶正抑邪,与致病因子和平共处,以和为贵、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人体中和,中医调正的是人体的状态,追求的是化解;西医致力找到病因,全力消灭它、杀尽它,追求纯而又纯,出发点多数是纠正人体的错误,治疗手段是直接中断人体的“大扫除”,西医追求的是结果,目的是解决。
十一、论证方式:中医是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实证;西医是理论-动物试验-人体试验-标准化-临床应用。
十二、医学类型:中医是中庸医学,以人体调和为目的;西医是对抗医学,以治愈疾病为目的。
十三、相互关系:中医可以同化西医药;西医不可能同化中医药。
十四、毒副作用:中医认为“食至精则有害、药至精则有毒”,中医辩证论治配伍得当则毒副作用小;西药作用单一、局部对抗毒副作用大。
十五、传承方式:中医多数是师承模式;西医是教育传承。
十六、医学进步:中医是在古旧医学中发掘、改良,循“古”蹈“祖”,诊治手段守旧传统;西医在科技快速发展中进步,突飞猛进。
十七、治疗效果:中医疗效比较缓慢、具有一定的彻底性;西医多数病治疗效果直观,有的立竿见影,特别在防疫抢救手术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话语权。
结论:中西医药学是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两大保健体系,两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作为伪证的标准。
2009年6月 |
上一篇:《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方证辨伪(之四)下一篇:生男孩子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