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459|回复: 11

中西医不能结合

[复制链接]

50

主题

792

积分

83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2
发表于 2007-7-18 17: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西医结合之商榷
新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对于中西医发展提出了应结合中西医,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体系。它既不同于现有的西医体系,也不同于现有的中医体系。而是凌驾二者之上的统一。
我想陈部长提出这种医学发展展望,是基于统一论的哲学思想。统一论最具代表的当数大家熟知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基于这样的哲学理念,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从而统一了经典力学和电磁理论,使物理学得到了重大突破。爱因斯坦确信“从那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并穷其一生致力于弱、强、电磁、引四种力场的统一场论。但我认为中西医的发展并不适用于这种哲学理念。我们来看看另一位物理学家玻尔同样基于物理学的发展所提出的互补性原理。
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先驱和导师,他在分析量子力学的发展时作了哲学理念的思考,提出了互补性原理不仅用于量子力学的哲学阐述,而且将它向正个人类知识领域进行了推广。首先提到了对于科学目标的看法,指出“在我们关于自然的描述中,目的不在于揭露现象的实在要素,而在于尽可能地在我们经验的种种方面之间追寻出一些关系”中医学的发展正是在千百年、亿万次的实践中,通过人疾病时的种种表象,追寻出了它们之间的一些确定联系。如当一个病人出现发热、恶风、汗出、脉缓时,是太阳中风桂枝证;当出现口苦、咽干、目眩时,是少阳柴胡证:当出现胃家实时,是阳明大黄、石膏证。这里的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以及相应的治疗就是追寻关系的结果。正是这种科学目的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所谓的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等等一些理论。
西医学的发展注重揭露现象的实在要素,注重病因的寻找。它以因果律为基础,只有找到原因,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中医所谓的病因,实质也是总结的表象的关系,而非西医学中的病因概念。这种表象之间关系的追寻,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统计,因此中医学的科学发展是基于统计性,这与量子力学的基础是一样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就像爱因斯坦批评量子力学的哲学理念称“上帝不会在掷骰子”一样,西医学也同样批评中医学不科学。和爱因斯坦同玻尔的激烈辩论一样,中西医的辩论也一直在持续。
然而作为同为研究人体的两种医学体系,它们的这种争论和知识上的互斥我们应怎样理解呢?玻尔的互补性原理中对于人类知识中的互斥现象,从语言问题入手,提出了普遍适用的互补认识构架,认为:(一)某些认识条件构成知识内容的一部分,而不同的认识条件可能互相排斥;(二)交流所必须的普通语言,往往抹杀认识条件而把知识“客观化”由此造成了一些知识或观点的互斥。中西医知识观点的互斥正是在普通交流中抹杀了两者认识条件——统计性和因果律的互斥造成的。所以我们在认识中西医的互斥时,应从统计性和因果律的互斥来理解为互补。
同时由中西医两者认识条件的互斥,两者是不能够统一的,只能是互补。那我们在实际研究中,要正视它们的互斥,不能强求统一。如中医记载青蒿能治疗疟疾,西医研究时从因果律的角度,获的了治疟新西药青蒿素。而中医在临床中,如遇到小孩感冒发烧后耳鸣,西医认为原因是咽鼓管阻塞引起,依据中医统计性经验,宣肺通窍的方法有效。这两个例子是中西医互补的好例子。原因就在于我们正视它们的互斥,并从认识条件来将它理解为互补。
中医学要正确借鉴西医学能取得更广阔发展,同样西医学要正确借鉴中医学也能取得更广阔发展。我们提中西结合,似乎提中西医互补更准确。




上一篇:外科,真的是肿瘤患者的最佳选择吗——兼评何祚庥院士批
下一篇:浅议西医诊断对中医辨证论治的启发

44

主题

2481

积分

86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81
发表于 2007-7-18 20: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 田方先生。
“如中医记载青蒿能治疗疟疾,西医研究时从因果律的角度,获的了治疟新西药青蒿素。而中医在临床中,如遇到小孩感冒发烧后耳鸣,西医认为原因是咽鼓管阻塞引起,依据中医统计性经验,宣肺通窍的方法有效。”--这几句未能看明白,请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792

积分

83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07-7-19 16: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蒿能治疗疟疾,是中医经验.由于单味药,西医研究比较清楚.提取的青蒿素实际上已是一味西药了.应用也不需要中医理论指导.青蒿素从药理研究到临床应用,是西药的一套.但它的灵感来来源于中医.减少了药物筛选的麻烦.中医治疗耳鸣虽然也有宣肺开窍一法,我们从西医咽鼓管阻塞引起耳鸣,来理解中医耳鸣治疗宣肺开窍一法,则更易把握.关于这些观点是些初步想法,还需要大家一起讨论.目的我想都是为了中医的健康发展,我们责无旁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481

积分

86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81
发表于 2007-7-19 18: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2楼田方于2007-07-19 16:22发表的  :
我们从西医咽鼓管阻塞引起耳鸣,来理解中医耳鸣治疗宣肺开窍一法,则更易把握..[/qu
谢谢回复,但我仍然不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96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0
发表于 2007-7-19 22: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听临床的医生们是怎么说得吧!教我们内科学的老师都是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主任医师,我们也会问道他们临床中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个答案,哪种治疗方法有效我们就用哪种!我个人觉得同时掌握中西医不是一件相互排异的,而是互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6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07-7-20 08: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个答案,哪种治疗方法有效我们就用哪种!

关键这些挂着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羊头,卖西医狗肉的专家的心里几乎只有一个答案,西医既好用又省事,还是用西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792

积分

83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09: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咽鼓管阻塞和鼻塞实质一样,只是鼻塞是外在的易见的,而咽鼓管阻塞是在西医了解后,我们知道的,在内不外显.所以以前中医不会以这作为辩证的症状,但现在既然知道了,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792

积分

83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09: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哪种治疗方法有效我们就用哪种,关键是你认为那种有效,这与个人技术水平有关.例如尿毒症当然透析是最有效的,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病人不能做.我们用中药内透析可起一定作用.而且我们讲中西医互补是为了提高治疗水平.并非就目前水平来言哪种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792

积分

83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0 0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医有效的方法肯定要用,医生讲疗效为最重要的.但这并不防碍对新方法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07-7-20 1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这是我的启蒙老师叶秉仁先生的行医格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主题

3188

积分

1660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Rank: 8Rank: 8

积分
3188
发表于 2007-7-20 18: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这是我的启蒙老师叶秉仁先生的行医格言。
多好的教导啊!
学以致用,重在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2481

积分

863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81
发表于 2007-7-20 2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田方于2007-07-19 16:22发表的  :
青蒿能治疗疟疾,是中医经验.由于单味药,西医研究比较清楚.提取的青蒿素实际上已是一味西药了.应用也不需要中医理论指导.青蒿素从药理研究到临床应用,是西药的一套.但它的灵感来来源于中医.减少了药物筛选的麻烦..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狸猫换太子”——扑朔迷离话青蒿

  作者:老丁

  一.历史回放

  自古以来,中国各地中医草医使用数种不同的蒿草以“青蒿”入药。但从
1593年出版李时珍《本草纲目》至1975年的近400年的历史中,青蒿(又名香蒿,
拉丁学名Artemisia apiacea Hance)一直被尊为正品,稳居‘太子’之位。其
他均为赘品(假药)。在中医药千年的历史中,现今大名鼎鼎的黄花蒿(又名臭
蒿,拉丁学名Artemisia annua L.)连假药资格都没有,因为它的臭味较大,很
难当成青蒿(香蒿)来卖钱。老百姓只是用它来薰薰蚊子而已。时至公元1990年,
黄花蒿忽然时来运转,摇身一变取代了青蒿的‘太子’的地位,一举成名天下知。

  要说臭蒿“狸猫换太子”一事,就要追溯到20世纪下叶。1959年,越共中央
委员会决定武装统一越南,并派遣大量军事人员前往南越组织武装颠覆。1961五
月,应南越吴廷琰政府要求,美国肯尼迪总统派遣了一支特种部队进驻南越,标
志着越战的开始。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前苏联和中国绝对不会袖手旁观,全力以
赴地支持北越政府。越战逐步升级,越打越烈。

  60年代中期,除了提供大批物质金钱支援越南北方政府以外,中国政府派遣
中国人民解放军6886部队秘密入越参战。身上没有任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
解放军战士身着越南人民军的黄绿色军装,头戴胡志明帽,在越南的丛林中周旋。
战士们纷纷感染疟疾,其中恶性疟疾死亡率极高,极大地影响战斗力。但是当时
抗疟特效药氯喹已经产生抗药性,医护人员对战斗人员大量减员一筹莫展,毛泽
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对此十分关注。与此同时,越共军队也因患疟疾大量减员,越
共中央胡志明主席请求中国政府代为研究寻找能替代氯喹治疗疟疾的新药。

  1967年5月23日,毛泽东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研究工作,要寻找能够替代
氯喹治疗疟疾的新药。周恩来总理直接参与,国务院专门成立“5.23”办公室。
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数十
家国家级和省市级的研究机构在各大军区所属的“5.23”办公室领导下,承担了
这项当时较为秘密和重大的科研工作。1967年5月至1972年底的五年中,各地承
担5?23项目的科研人员把中医药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瓶瓶罐罐翻了个底朝天,
检验了无数的中草药治疗疟疾的成方、单方、验方、秘方。花掉了以亿元计算的
人民币,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是一无所作获。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的发生,
今人何以评说就不可而知了。

  引用近年来见于报端文摘的关于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的报道,当年“5.23”工
程的盛况可窥一斑。

  “根据全国“五二三”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云南省于1971年成立了
“昆明五二三领导小组”,以昆明军区后勤卫生部、省卫生厅、省科委等单位为
成员,部队和地方共有30多个科研机构参加,直接参与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前后
约320多人;全省涉及16个地州的30多个县,1400多个生产队,搜集民间抗疟疾
中草药单方、验方4300余个;其他省主要参与研制的单位有6个,主要协作单位
有39个。一场全国性协作、全国集团军式的“抗疟”战斗悄无声息地展开了。”
(1)

  “在大量查阅“本草”记载及其它医药典籍、资料的基础上,科班出身的科
研人员积极向民族、民间医生收集治疗“打摆子”单方、验方及驱蚊、灭蚊的方
法。在搜集、整理、采集、试验研究后,把注意力逐步集中到了中药“常山”及
马兜科植物“金不换”、“管兰香”上,这些药物虽具有明显的抗疟效果,但遗
憾的是又具有无法克服的毒性。” (2)

  车到山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改写了中药青蒿的历
史。1972年底,云南“5.23”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傅良书从北京参加完全国
“5.23”会议回来,向科研人员传达时提到,北京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发现
青蒿的粗提取物有边缘抗疟作用,但前景不看好,已停止了对此研究,建议他们
筛选一下本地的蒿属植物进行研究。

  “1973年新年,罗泽渊到家住云南大学的朋友家玩,在云大校园里意外地发
现了许多苦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采了一大把抱回药物研究所。之后,她
制备了苦蒿不同溶剂的提取物,顺利地分得了数种结晶成份。当从事多年抗疟药
药效学筛选工作的黄衡看到编号为结晶体三的化合物过筛结果时,惊讶地发现,
原本被感染得呈“满天星”状的小鼠血片中,疟原虫竟全部消失了。“会不会只
是一个偶然”,黄衡惊喜之余冷静地提醒自已。但是,多次试验结果重现后,他
激动了,“这不是偶然,我们真的找到有效的抗疟成分了。”黄衡把这份意外之
喜告诉了组里的其它成员。一时间,全体人激动难抑,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总
算看到了一线希望之光。”(2)

  “经过进一步的经药效学、药理学研究,到三月底,课题小组成员们证明了
苦蒿结晶三确实具有高效、低毒抗鼠疟的特点。与此同时,罗开均将苦蒿的植物
标本送请著名分类专家吴征镒教授鉴定,定名为菊科蒿雪大头黄花蒿。因此,他
们将该结晶命名为黄花蒿素。”(2)

  “戚育芳告诉大家说四川的青蒿也是黄花蒿,开花期比云南晚,说不定四川
会有。没有耽搁,戚育芳和詹尔益马上打点行装赶赴重庆。得知重庆市医药公司
正准备处理一批不合格的青蒿药材。大喜过望之下,他们一口气买下了500公斤,
回到所里加工提取,发现这批蒿中的有效成份很多,可以从中提取大量的结晶。”
(2)

  黄花蒿素的发现为‘假青蒿’黄花蒿中若干年后“狸猫换太子”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二.真假青蒿

  青蒿:又名香蒿。为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的全草。
主产于安徽、河南、江苏、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不含青蒿素。

  黄花蒿:又名臭蒿,苦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全
草。商品均以色青绿、干燥、质嫩、未开花、气味浓郁者为佳。含青蒿素。

  牡蒿 :为菊科植物牡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在江苏、
上海、四川等地药材市场上作“青蒿”使用。

  茵陈蒿:为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全草。东北
地区常作“青蒿”入药。不含青蒿素。

  小花蒿:菊科植物小花蒿(Artemisia parviflora R.)的全草。以青蒿收载
入《滇南本草》,云南昆明亦称此为青蒿。

  三.狸猫换太子

  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蒿草中,只有黄花蒿(臭蒿)含青蒿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中文版中药书籍中的药用“青蒿”只有一种,
即青蒿(香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也可见于外文资料(3,4)。

  在发现青蒿素以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出版的中药书籍将入药“青蒿”
改为:“包括青蒿(Artemisia apiacea Hance)和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两种均可入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1990年
版)时将药用“青蒿”定为:“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
燥地上部分”,不再提Artemisia apiacea Hance。从此中药的‘青蒿’ 变成了
‘黄花蒿’。上演了一出现代的“狸猫换太子”的轻喜剧。

  但目前国内除提取青蒿素在使用黄花蒿外,中药依然沿用青蒿

  四.青蒿素

  分子式:C15H22O5
  分子量:282.33
  无色针状晶体,味苦。
  在丙酮、醋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中易溶,在乙醇和甲醇、乙醚及石油
醚中可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156-157℃ (水煎后分解)

  五.参考资料
  1.   
http://pharm.holley.cn/drizzlycm ... &resourceid=506
  2.    《青蒿素的故事》云南日报 熊燕, 2004-12-12。
  3.    A Barefoot Doctors Manual. Running Press ISBN 0-914294-92-X
  4.    Yeung.,Him-Che. Handbook of Chinese Herbs and Formulas.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Los Angeles 1985。

(XYS2007071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freedns.us)(xys-reader.or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19 13:01 , Processed in 0.154861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