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581|回复: 21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7-5-22 13: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2 18:56 编辑

  《伤寒论》方证是中医常规方证。常规方证是基本方证。基本方证就像围棋基本定式一样,是先贤总结出来的效率较高的基本招式。
  围棋定式有上万种,但是常规定式也就二百来种,常用定式也就几十种。围棋上万种定式都是从常规定式演变而来。
  中医方剂也是这样。中医方剂有上万种,但是常规方剂也就二百来种,常用方剂也就几十种。中医上万种方剂都是从常规方剂演变而来。
  上万种方剂不可能都记住。但是常规方剂必须熟记,常用方剂必须牢记。《伤寒论》方剂就是常规方剂,也是经典方证。《伤寒论》方证辨证,是六病证最基本辨证。最基本辨证首要辨明是何病证?即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太阳病证的治法是发汗和表;阳明病证的治法是攻下和里;少阳病证的治法是清热和中(半表半里);太阴病证的治法是温里和胃;少阴病证的治法是回阳救逆;厥阴病证的治法是复阳和表。这是《伤寒论》六病证的基本治法。
  太阳病证发汗,则在表部之阳邪从表得解,从而阴阳得和,表阳病得愈,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阳明病证攻下,则在里部之阳邪从里得解,从而阴阳得和,里阳病得愈,如承气汤证,抵当汤证。少阳病证清热,则在中(半表半里)部之阳邪从中(半表半里)得解,从而阴阳得和,中阳病得愈,如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少阳病证阳邪的出路常为表里二处。少阳病证阳邪偏外者则从外解,如小柴胡汤法、葛根黄芩黄连汤法;少阳病证阳邪偏里者则从里解,如柴胡加芒硝汤法,大柴胡汤法。
  太阴病证温里,则在里部之阴邪从里得解,从而阴阳得和,里阴病得愈,如理中汤证,理中去术加附子汤证。少阴病证回阳,则在中(半表半里)部之阴邪从中(半表半里)得解,从而阴阳得和,中阴病得愈,如干姜附子汤证,四逆汤证。厥阴病证复阳,则在表部之阴邪从表得解,从而阴阳得和,表阴病得愈,如桂枝新加汤证,桂枝加桂汤证。
  《伤寒论》方证之所以证多理少,是因为其方证之理皆寓意在治法之中。如45条曰“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218条曰“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58条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为什么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呢?因为阴阳气谐和者,则阴阳气运行畅通无阻,邪气在体内就没有停留的空间,自然会被正气(阴阳气)排出体外。邪气的出路,常规上是从大小便出,或从呕吐出,或从妇人月经下血出。
  表邪主要不是从汗解,而是从小便解。不要以为汗出是表邪的主要出路。表阳证发汗,是为了发泄有余之表阳,有余之表阳得泄,阴阳气才能得和,表阳病才能得愈。表阴病不可发汗。发汗的方法是覆被令微汗出,不可令如水流离。不论是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等等,所有发汗剂之发汗的方法都是覆被令微汗出,若汗多亡阳,病必不除。
  基本方剂的应用,是在辨明疾病所在部位(表里)和疾病所属性质(寒热虚实)的基础上才能应用的。如“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怎么办呢?“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得汤不愈者怎么办呢?
  凡病,胃气实者易愈,胃气虚者难愈。胃气实者,给药只要大方向对了就能愈,甚至不治自愈,如203条、47条。胃气虚者,给药大方向对了,但是具体病位不对,也不能愈,如理中汤不能治愈四逆汤证,377条便是。
  《伤寒论》如果没有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那么三阴三阳之六病证的辨证体系从何而来呢?《伤寒论》和《黄帝内经》在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上,论述是一致的。如《黄帝内经》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伤寒论》曰“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黄帝内经》曰“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伤寒论》曰“荣行脉中,卫行脉外”。
  《伤寒论》曰“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阴阳气怎么顺接呢?如果认为阴气为物质,阳气为功能,那么物质和功能怎么顺接呢?由此可知《黄帝内经》曰“阴之与阳,异名而同类”和《伤寒论》对阴阳气的认知是一致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20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20 喜见国栋先生!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何谓理论
下一篇:警惕少阴证发热

0

主题

678

积分

65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78
发表于 2017-5-22 15: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阴三阳,示病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024

积分

124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24
发表于 2017-5-22 15:15:43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远比一两例病案有价值!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发表于 2017-5-22 17: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简喻繁,深度好文,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7-5-22 18: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缜密的思维,高度的概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698
发表于 2017-5-22 19: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运用中医理论,但《伤寒论》以阴阳为核心,辨的是八纲六病;《黄帝内经》以五行为核心,辨的是脏腑经络。

  阴阳理论(二分法)适用于整个宇宙,物质及其运动形式都可以按照阴阳来划分:波动有峰谷;粒子分正负。
  而五行学说(五分法)有其局限性,有些事物不能用五这个数来划分。比如说四季对不上五行怎么办?人为增加一个长夏弄出“五季”来牵强附会。
  不能适用五分法的事物,强行用五行生克的哲学模型来划分和描述,“理论推演”与“客观事实”之间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27

积分

41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327
发表于 2017-5-22 19: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22 19:50
  都是运用中医理论,但《伤寒论》以阴阳为核心,辨的是八纲六病;《黄帝内经》以五行为核心,辨的是脏腑 ...

道可道,非常道

五行也只是给出了自重不能分的分法,五行即阴阳,阴阳即五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5-23 19: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5-23 19: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发表于 2017-5-23 22:04:40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2328

积分

774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经方中医的忠实追随者

Rank: 5Rank: 5

积分
2328
发表于 2017-5-23 22:05:39 来自手机发布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就是阴阳,阴阳就是五行。

这一点,不应割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2626

积分

633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6
发表于 2017-5-23 22: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yzr 于 2017-5-23 22:23 编辑

《伤寒论》着重于药物治病,辨证用八纲六病分类;《黄帝内经》着重于针灸治病,辨证用脏腑经络分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7-5-24 10: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好文章,但有几点疑问?
“少阳病证清热,则在中(半表半里)部之阳邪从中(半表半里)得解,从而阴阳得和,中阳病得愈,如栀子豉汤证,白虎汤证”。不知道白虎汤怎么解少阳病?
“厥阴病证复阳,则在表部之阴邪从表得解,从而阴阳得和,表阴病得愈,如桂枝新加汤证,桂枝加桂汤证。”能举例说明桂枝加桂汤可以治疗厥阴病吗?
阴阳气怎么顺接呢?如果认为阴气为物质,阳气为功能,那么物质和功能怎么顺接呢?对于生物体而言阴阳是异名而同类,但阴是物质,那么阳也是物质,物质为什么能动呢?物质能动的最佳状态就是阴阳和的状态,“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提供条件,阴发挥作用(当然二者不可分割),阴阳达到一定状态时才会有功能表现出来,物质中含有功能,功能中又包含着物质。就比如人,由一个胚胎(物质与功能相结合)成长为成人后,又会孕育新的生命(功能与物质相结合)。对于活得生命体而言,物质与功能是统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4: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4 15:00 编辑
llc 发表于 2017-5-24 10:40
好文章,但有几点疑问?
“少阳病证清热,则在中(半表半里)部之阳邪从中(半表半里)得解,从而阴阳得 ...

白虎汤证不是阳明证。阳明证是“胃家实”,治法是攻下。白虎汤不是用于胃家实,也不是攻下方。白虎汤解少阳证,是邪热从汗解。白虎汤证必有自汗出,自汗出而热不解,用白虎助人体解热。这是“三部六病学说”分证。厥阴证为表阴病,也是“三部六病”学说分证,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您可以查阅“三部六病”学说。
物质与功能是统一的,不错。物质中含有功能,功能中含有物质,问题是物质和功能怎么区分?首先,人体内的阴气(物质)和阳气(功能),是同一类物质,如《黄帝内经》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又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同类,是同一类物质。同一类物质才能顺接。若认为(阴)血是液态,(阳)气是气态,这样的认识就不符合《伤寒论》和《黄帝内经》的认知。因为气体和液体永远不可能顺接。解开阴阳气在认知上的瓶颈,才能看到调和阴阳的具体操作性。阳气如果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指标,就没有可操作性。
  阴阳气相顺接,手足厥冷就可以复温,应为静脉血和动脉血相顺接。静脉血和动脉血是同一类物质。这样认知,就有可操作性。比如阳虚手足厥,表现为脉虚(微、沉细),阳实手足厥,表现为脉实(滑、弦紧)。把阳气这个抽象概念变为具体指标,可测量,可操作,中医阴阳学说,就不会成为空论。如《黄帝内经》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静为阴,动为阳;慢为阴,快为阳。静脉血和动脉血相比:静脉血具有脉静和运行迟缓的阴性特征,动脉血具有脉动和运行快速的阳性特征,这就是从阴阳之要点上来区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7-5-24 19: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4 14:42
白虎汤证不是阳明证。阳明证是“胃家实”,治法是攻下。白虎汤不是用于胃家实,也不是攻下方。白虎汤解少 ...

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恶寒,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汲汲然者,是转属阳明也。一个是太阳转属阳明,一个是少阳转属阳明。太阳病自汗出应考虑桂枝汤,少阳病亦无汗出,没有波及三阴病,此汗出当考虑阳明戟然汗出,用白虎汤。阳明有经证与腑证,腑证才可攻下。
另外谈谈气体和液体永远不可能顺接的问题。春夏之季,气候温暖,万物生长,冬季寒冷,草木凋零,为什么,这不是气体与液体的顺接吗?阳提供条件,阴发挥作用,阴固时起亟最佳,生长最为旺盛。
阴阳气相顺接,手足厥冷就可以复温,应为静脉血和动脉血相顺接。静脉血和动脉血是同一类物质。古人应该不会知道动静脉之说,不赞成您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22: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4 23:02 编辑
llc 发表于 2017-5-24 19:20
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恶寒,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汲汲然者,是转 ...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188“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转属阳明之汗出的特点是“续自微汗出”,也就是“汗出濈濈然”。汗出濈濈然是连续不断的微汗出,也就是经曰“续自微汗出”。白虎汤证自汗出,不是濈然微汗出。《伤寒论》也没有阳明经证、腑证的说法。经证、腑证的说法,是经表证和腑里证。表证就是表证,里证就是里证。六病证都分出个经表证和腑里证,就表里不清,治法不明了。
古人可能不知道动静脉,但是古人知道表里气。阴阳气不相顺接,就是表里气不相顺接。表气是由动脉血管从心脏输送出来,里气是由静脉血管输送回心脏。表里气不相顺接,还能是什么不相顺接呢?阴阳是同一种物质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比如:“背为阳,腹为阴”是从一个人身体的表面分阴阳;“腑为阳,脏为阴”是从一个人身体的里面分阴阳。一种物质的阴阳两面,不是这种物质的两种物理变化。阴阳气之分,也不是血液蒸发为气体为阳。气体和液体不能同时运行在脉管中。液体变为气体,以液体为阴,以气体为阳,阴阳也就分割了。

另外,您说“阴阳达到一定状态时才会有功能表现出来”。怎么理解“阴阳达到一定状态时”呢?。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功能表现。比如心脏动,就有心跳;肺脏动,就有呼吸。即使全身不能动,但是有心动、有肺动,也都是有功能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7-5-25 08: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4 22:57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185“本太阳,初 ...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取其适用性广,打一个比方,如青蛙,春末及夏之际,其可以正常在池塘陆地正常运动生存,秋冬之际,起开始冬眠,把自己封藏起来,其不吃不动,但仍会保持微弱的心跳;如果把它放在北极,冬天的时候其基本就是九死一生。如您所说的动静脉,它的动静脉都有哇,也没有人为的破坏它,为什么表现不一样?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阳密只是阳强与阳衰竭之间的一种状态。(我自不量力的认为,固,对于生物体而言,就是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存活的生物体体内的有效阴津持续以相对充足的液体状态存在,密,就是能过维持固的状态。)对于青蛙来说,春夏之际,可达阳密状态,阳密可更好地固护其体内有效阴津不缺失,阴固,则起亟功能正常,其升降出入皆会正常,故可正常生存;其在冬眠时,其体内之阳由密的状态向着衰的状态转变(但未达到使之阳衰竭的状态),阳不密则阴不固,不固则有效阴津不足,起亟则弱已,起亟减弱,则各种功能减弱,借着大地的封藏之力,其仍能维持生的状态,即微弱的心跳,为以后的功能蓄积力量;真的到了北极的冬天,其阳就会衰竭,阳衰不能固护阴津,阴凝死矣。(人不能这么比喻,可能说的有些就极端了)
人也好,登上珠峰的运动员,为什么穿着保护服,登山成功之后,其体内的动静脉未变,此时如果其长时间脱去保护服后会怎样?同样,人在撒哈拉大沙漠生活时,也不会穿厚厚的衣物,这样的话机体的阳由密转强,阴津亦不固,阴竭矣。阳密的状态,则会“阴平阳秘,精神乃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7-5-25 08: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4 22:57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185“本太阳,初 ...

我主要是从外因说的,内因其实也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7-5-25 09: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4 22:57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
185“本太阳,初 ...

对于生来说,阴阳很主要,但我自认为阳密乃固及其衍生出的起亟作用最为重要。阳密乃为固,阴固恒起亟,生之本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1: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5 14:46 编辑
llc 发表于 2017-5-25 08:46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 ...

《伤寒论》是论说文体。疑书中10条以问答文体出现的条文不是《伤寒论》原文。因为论说文体和问答文体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如论说文体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29条可以充分读出论说文体“准确,平实,简明”的特点。“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是脉证,接下来,“反与桂枝”,明确指出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是用“反”了,是错误的。“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这是伤阳了,应当“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一环接一环。“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论说明确。“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之前反与桂枝,已经伤阳了,又重发汗,复加烧针,出现了阴阳俱伤的四逆汤证。句句准确,平实,简明。
问答文体30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30条语句混乱,语义不明确。如“附子温经,亡阳故也”,这是语义不明。再如“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怎么能更饮甘草干姜汤呢?这是语句混乱。还有“两胫拘急”、“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这是描述错误。芍药甘草汤是用于挛急,不是用于拘急。
论说文体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条同样准确,平实,简明。
问答文体179条:“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条不够简明,也不够准确。如“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脾约是不是胃家实呢?没有说明。太阳阳明者,后人有解读为是由太阳病发汗不当,转为阳明。这在论说文体185条已作论述:“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185条曰“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这还是胃家实。“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这是少阳柴胡证转属阳明,仍然是胃家实。论说文体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247条之脾约,也是胃家实,此条明确指出脾约证是胃气强。胃气强约束脾的输布功能,不能水精四布,因而津液偏渗膀胱,小便数,大便则硬。
有将太阳阳明解读为太阳阳明并病,似不妥。太阳阳明并病,与阳明证,不是同一类病证。
《伤寒论》是论说文,论说文的语言特点,是直接说明事理、阐发见解、宣示主张。论说文阐说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什么?即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二、为什么?即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三、怎么办?即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伤寒论》就是围绕这三类问题进行论说。如12条桂枝汤方证就是规范。对比《伤寒论》中论说文体的条文和问答文体的条文,可以明确看出,论说文体之条文是《伤寒论》原文,而问答文体之条文,不符合《伤寒论》的语言特点。所以怀疑问答文体的条文是后人所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652

积分

111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2
发表于 2017-5-25 14: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5 11:48
《伤寒论》是论说文体。疑书中10条以问答文体出现的条文不是《伤寒论》原文。因为论说文体和问答文体提出 ...

论说文阐说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什么?即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二、为什么?即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三、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
  《伤寒论》真是一本好书,得用一生细细品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6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7-6-12 09: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杂病论方证为中医药之方根,犹如英语之词根一样,掌握了方根则处方可千变万化而不离其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2:26 , Processed in 0.70661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