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045|回复: 22

警惕少阴证发热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7-5-27 10: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7 10:41 编辑

  《伤寒论》323条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为什么脉沉者就要急温之呢?因为脉浮为阳气强,为阳气升浮于外而戍卫;脉沉为阳气弱,为阳气沉降于里而护本。脉浮为阳热,必然手足热,脉沉为阴寒,必然手足冷。此条脉沉者急温之,必为手足冷,而且没有阳热证但头汗出,如148条。否则就没有急温之的道理。故此条急温之,就是148条所说的“悉入在里”的少阴证,其脉证表现应为:脉沉,手足冷,无头汗。
  少阴证首先是心阳虚,心功能衰弱,鼓动力弱,故脉沉;心功能衰弱,不能有力推动血液运行到手足,故手足冷。出现少阴证的初始表现,急须防止病情发展为少阴死证。如300条:“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既然少阴病证脉沉者就要急温之,那么少阴病证“脉微细、但欲寐者”,就更不能大意了。否则死神很快降临。例如:http://www.hhjfsl.com/bbs/thread-35340-1-1.html

  心阳虚衰,有阳热虚衰和阴寒虚衰两证。阳热虚衰为少阳,阴寒虚衰为少阴。阳热虚衰和阴寒虚衰的共同表现都是精神萎靡。阳热虚衰精神萎靡者多闹;阴寒虚衰精神萎靡者多静。现代医学不清楚阴寒虚衰发热的病理机制,见发热必清热。岂知阴寒虚衰者发热,是真寒假热,急当温里回阳,如若清热,加速阴阳离决,必死。故少阴证发热精神萎靡者送去医院,只能祈求病人好运了。






上一篇:伤寒论方证为常规方证
下一篇:韓人硏究 - 傷寒論code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7-5-27 15: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及链接,提到的应该都是一样的病例。不可大意。
非常宝贵的经验。谢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7 23: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少阴病,如果脉沉迟而反发热,恐是里寒外热,虚阳浮越,慎勿用凉药。
  少阴病也有里热的“黄连阿胶汤证”,需要用大剂量的黄连(四两);还有“心阳虚热饮郁膈”的“木防己汤证”,需要用超大剂量的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7 23: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7 23:59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27 23:34
  少阴病,如果脉沉迟而反发热,恐是里寒外热,虚阳浮越,慎勿用凉药。
  少阴病也有里热的“黄连阿胶 ...


黄连阿胶汤证属少阳,不属少阴。
少阴篇方证,不都是少阴证。如少阴病,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为太阳与少阴合证。少阴病,猪苓汤证属少阳。少阴病,大承气汤证属阳明。少阴证属虚寒,脉必沉虚,如《金匮要略》曰“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木防己汤证脉沉实(紧),不属少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8 00: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5-28 00:30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7 23:58
黄连阿胶汤证属少阳,不属少阴。
少阴篇方证,不都是少阴证。如少阴病,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为太阳与少阴合 ...
黄连阿胶汤证属少阳,不属少阴。
少阴篇方证,不都是少阴证。如少阴病,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为太阳与少阴合证。少阴病,猪苓汤证属少阳。少阴病,大承气汤证属阳明。少阴证属虚寒,脉必沉虚,如《金匮要略》曰“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木防己汤证脉沉实(紧),不属少阴

 非常感谢李老师指点,学习了。
  1、[黄连阿胶汤]我了解到的信息是属“少阴热化证”,热化出阳传半表半里,为“少阴少阳并病”;
  2、[木防己汤]黄煌教授认为主“慢性心肾功能衰竭”,我觉得心肾可能当属少阴,下面摘录一段黄师的论述:
木防己汤是一张易遭冷落之方,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太多重视。根据《金匮要略》的条文记载,结合支饮特点,可知木防己汤证实质是全身重度液潴留。这种情况,多见于慢性心肾功能的衰竭。但肾衰晚期多有呕呃等关格之证,而且“下之”后病情会有所缓解。故本方证侧重于心脏衰竭。“得之数十日”,可知非急性心衰;“其人喘满”即是心源性哮喘;“心下痞坚”是回心血流减少造成的肝瘀血;“面色黧黑”,慢性缺氧面容,如为肾衰,当为黄胖浮肿貌。“实者三日复发”,心衰每遇诱因极易复发。脉沉紧也是用方重要参考。脉不浮,可知非越婢汤证;沉而非弦,不是十枣汤证;沉紧,在此处提示血管顺应性差,心脏泵血的外周阻力大。而急性心衰则多脉微欲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00: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8 00:59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28 00:27
 非常感谢李老师指点,学习了。
  1、[黄连阿胶汤]我了解到的信息是属“少阴热化证”,热化出阳传半 ...

感谢交流!
心肾虚、寒属少阴;心肾实、热属少阳。脉紧(实)为阳郁,不是阳虚。阳虚者必脉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8 13: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8 00:43
感谢交流!
心肾虚、寒属少阴;心肾实、热属少阳。脉紧(实)为阳郁,不是阳虚。阳虚者必脉虚。
  少阴病,如果脉沉迟而反发热,恐是里寒外热,虚阳浮越,慎勿用凉药。
  少阴病也有里热的“黄连阿胶汤证”,需要用大剂量的黄连(四两);还有“心阳虚热饮郁膈”的“木防己汤证”,需要用超大剂量的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黄连阿胶汤证属少阳,不属少阴。
少阴篇方证,不都是少阴证。如少阴病,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为太阳与少阴合证。少阴病,猪苓汤证属少阳。少阴病,大承气汤证属阳明。少阴证属虚寒,脉必沉虚,如《金匮要略》曰“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木防己汤证脉沉实(紧),不属少阴

  我说的是{少阴病也有里热的“黄连阿胶汤证”}
  老师却说{黄连阿胶汤证属少阳,不属少阴。少阴篇方证,不都是少阴证}
  有几个概念,烦请老师解释一下:
    1、某个汤证“不属少阴”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少阴”是指“少阴证”还是“少阴病”
    2、伤寒金匮以“六病杂病”为纲,“方证药证”为目,应当“辨六病”还是“辨六证”
    3、不少经方是主合病、并病的,比如[麻黄细辛附子汤]主“少阴与太阳合病(太少两感)”,“发热、头痛”是太阳证,“脉沉”是少阴证,这样的经方能说它只属于六经中的某一经吗?
      
“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可与麻黄细辛附子汤,)若不瘥,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还是第一次听到“麻黄细辛附子汤证为太阳与少阴合证”这种定义。
    在网上精确匹配搜索也未见何处有此说法:http://cn.bing.com/search?setmkt=zh-CN&q="太阳与少阴合证"

  如果“少阴证属虚寒,脉必沉虚”,那少阴病以不发热为常,“发热”怎么会属少阴证呢,老师此帖的标题“警惕少阴证发热”好像有点自相矛盾吧?或可改为《警惕脉证不符的发热》。
  老师说{《金匮要略》曰“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木防己汤证脉沉实(紧),不属少阴},如果脉实(紧)即判定为“不属少阴”,那么《伤寒论》第283条:“病患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这一条“脉阴阳俱紧”为何又属少阴呢?

  王付、尚炽昌主编的《经方配伍用药指南》将[木防己汤]定为“膈间阳郁热饮证”用方。
  个人认为此方的证机除了“膈间阳郁”,还有“心阳虚”,所以自行起了“心阳虚热饮郁膈证”的名称。
  因为此方中用了桂枝和人参:桂枝既通阳郁也扶心阳;人参主虚,更是扶助正气的药,若只是阳郁且有留饮,则不宜用人参。
  此方重用人参(四两,13.8*4=55.2克),为经方所有汤剂(丸剂除外)中的次大量(最大量为[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楼根汤]方,四两半),可见其正气虚损的程度。一个单纯的阳郁症,需要用这么大剂量的人参吗?
  不知我的分析是否合理,请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8 16: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8 16:39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28 13:41
  我说的是{少阴病也有里热的“黄连阿胶汤证”}
  老师却说{黄连阿胶汤证属少阳,不属少阴。少 ...

辨脉只是辨证的一种方法,辨证不只是辨脉。脉紧者法不当有汗,脉紧有汗是反常的,所以经曰“(脉紧)反汗出者属少阴”。脉紧汗出者属少阴。脉紧不汗出者不属少阴。木防己汤证必无汗,所以其证脉紧不属少阴。木防己汤方有人参,是因为其证有心下痞坚。就像三泻心汤证都有人参一样,是因为三泻心汤证都有心下痞硬。心下痞坚和心下痞硬含义相同。心下痞坚(硬)是心下的问题,方中人参是用于心下痞坚,扶正祛邪,不是用于心阳虚。桂枝也不是用于心阳虚,而是用于心气实。心阳虚者法不当脉紧。桂枝不是扶阳药,若是扶阳药,29条就不会“得之便厥”,而“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
少阴为(半)里寒,少阳为(半)里热。所谓“少阴热化证”不就是少阳证吗?
脉沉微者属少阴,少阴脉沉微者法当下利,脉沉微反不下利,却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其人发狂者就不属少阴。
合证是两种以上的病证相合。比如柴胡桂枝汤证,就是少阳与太阳合证。
“观其脉证”就是辨别六证,“随证治之”就是随着变化了的证候(六证)治之。
六病的范围广泛,比如少阴病有虚寒四逆汤证,也有实热大承气汤证。六证的范围集中,少阴证绝无实热证。所以,辨六病还是要系到辨六证上。
少阴证发热,必为里寒外热。如317、225条,其病机是阴盛格阳,如果说是脉证不符,恐也不妥。
感谢老师交流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8 22: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5-28 22:37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8 16:00
辨脉只是辨证的一种方法,辨证不只是辨脉。脉紧者法不当有汗,脉紧有汗是反常的,所以经曰“(脉紧)反汗 ...
心肾虚、寒属少阴;心肾实、热属少阳脉紧(实)为阳郁,不是阳虚。阳虚者必脉虚

 感谢老师详解、交流。

  判断一个脉证属少阴证还是少阳证,恐怕不是看其“表里寒热虚实”,
  若以“表里寒热虚实”而论,那就是辨八纲的“阴阳”,而非辨六经了。

  个人认为所谓六证,即为六病“各自共有”且“彼此独有”的一组脉证:
  一、太阳证 ->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二、阳明证 -> 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三、少阳证 -> 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四、太阴证 ->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五、少阴证 -> 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六、厥阴证 -> 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有些经方的证机不是单一的,区分它们属于主何病之方,要看它们的主要证机。
  比如[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证机为“胆热+脾寒”,既属少阳,也属太阴,但以和解少阳为主,自然属于少阳病方。

少阴为(半)里寒,少阳为(半)里热。所谓“少阴热化证”不就是少阳证吗?

 “少阴为(半)里寒”的说法在下前所未闻,且与老师主帖中所言的{323条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故此条急温之,就是148条所说的“悉入在里”的少阴证,其脉证表现应为:脉沉,手足冷,无头汗}自相矛盾。
  个人以为“黄连阿胶汤证”既有少阴证(脉细->血虚->阿胶、芍药),又有厥阴证(心中疼热->厥阴热化->黄连、芍药),还有少阳证(咽干目眩->胆热上扰->黄芩)

  桂枝除了扶阳、通阳,还是解表药。
  第29条明言:“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可见是个“阴阳两虚”且兼“表虚”之证,桂枝不能扶其阳的原因是“欲攻其表”,再发汗岂不更亡其阳吗?何况,这里说的“反与桂枝”恐怕不是单用桂枝一味,而是指含有生姜(发汗)的[桂枝汤]。

  人参主心下痞,黄连也主心下痞。但人参主的是“虚痞”,证机为正气虚(气属阳);而黄连主的是“实痞”,证机为邪气实(湿热至痞)。
  说“人参不是用于心阳虚”恐怕就不符合临床事实了。
  如果人参真的不能扶心阳,那李可老先生的[破格救心汤]为何要用“高丽参”?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中医学概要》(1996年第二版)中[生脉饮]的<临床参考>:一、抗心源性休克(升压、强心、促进微循环);二、用于心肌炎、心率紊乱、慢性心力衰竭(人参补心气,气属阳,可视为扶心阳,但其力度显然不及桂枝附子)。

  “木防己汤证”的条文是:“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怎么会没有心阳虚。一个“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的病,不可能属“纯实纯热”,必是“寒热虚实错杂”、“邪实正虚”之证,只是虚实的偏向有所不同而已,仲师也有明言:“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  人参所能消除的心下痞一定是虚痞。既然膈间有热饮,如果“心下痞坚”主要为邪实所致,那为什么要用人参来消痞呢,人参又能够去除湿热之邪所致的心下痞吗,如果真是这样何不用陷胸汤之类的方子呢?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木防己汤证”条文之前,仲师就明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木防己汤证”饮郁日久热化且心阳已虚,故温补与清逐之法并用。
  
  少阴证“脉微细,但欲寐”,法当“不发热”,却出现了发热之证,这不是“脉证不符”吗,这样说有何不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9 00:19 编辑

少阴脉微,阴盛格阳则外热,说脉证不符,这合适吗?“警惕脉证不符的发热”,这样立题目,是想警惕什么问题呢?如脉微而沉、瘀热在里的抵当汤证,也是脉证不符吧?
少阴为“悉入在里”,这是《伤寒论》148条所说。“三部六病”学说认为:心肝肾等部位为悉入在里。胃系消化道,有食道和肛门与外界相通,不能说悉入在里。肺脏有呼吸道与外界相通,也不能说悉入在里。脾与胃不分家,如398条曰“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所以说,“悉入在里”为心(心包)、肝(胆)、肾(膀胱)所在部位。心肝肾为阴寒者属少阴,心肝肾为阳热者属少阳。
黄连阿胶汤证的表现是“心中烦、不得卧”,没有“心中疼热”。
少阳为半表半里,是现代中医学通用说法。少阳为半表半里,那么少阴也是半表半里。实际上少阳、少阴应为中部,即非表部也非里部。因为阳明和太阴定为里,所以“悉入在里”则为中部。说少阴为半里,是和太阴为里相区别。
反与桂枝,桂枝是主药,伤阳也主要是桂枝。生姜主要是和胃止呕,不是主要解表。如麻黄汤方有桂枝解表,没有生姜。
人参不是用于虚痞。虚痞是按之濡,人参所用之痞是按之硬。说心阳虚是要有根据的。心阳虚的根据,《伤寒论》有手足寒、脉沉、脉微、背恶寒等。木防己汤证之脉紧无汗,就能否定心阳虚。心阳虚不会脉紧无汗,心阳虚也不能重用石膏。
感谢老师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07: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28 22:03
 感谢老师详解、交流。

  判断一个脉证属少阴证还是少阳证,恐怕不是看其“表里寒热虚实”,

生脉饮是扶心阳还是扶心阴?破格救心汤是附子救心阳还是高丽参救心阳?
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加人参是救亡血还是救亡阳?
欢迎老师交流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9 09: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5-29 09:53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9 07:10
生脉饮是扶心阳还是扶心阴?破格救心汤是附子救心阳还是高丽参救心阳?
385条“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 ...
谢谢老师交流讨论。
  人参是气血双补的药,观现行高校《中药学》教材的分类,还是将它归于“补气药”之下,可见其主要的特性偏向于阳。
  人参能补气,气属阳,它就能扶阳。“木防己汤证”有“喘满”的症状,除了热饮实邪,在正虚方面有没有“阳气虚”呢?
  其它方药用可以通过恰当的配伍来利用人参补阴血的功能,这并不能改变它药性偏阳的特质。

  看问题要宏观、整体、全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生脉饮是扶心阳还是扶心阴?”、“破格救心汤是附子救心阳还是高丽参救心阳?”,这样不黑即白、非此即彼问题,有违于中医的辨证思维。
  [生脉饮]公认的方效是:“气阴双补”,如果用人参不是主要为了补气,其它两味药(麦冬、五味子)哪味有补气的功效?
  [破格救心汤]救心阳附子为何要配高丽参,配西洋参好不好?
  [四逆加人参汤]救亡血为何要加人参,如果只是单纯的补血,阿胶速效还是人参速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2: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29 09:47
谢谢老师交流讨论。
  人参是气血双补的药,观现行高校《中药学》教材的分类,还是将它归于“补气药”之 ...

中医辨证思维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虽然阴阳异名而同类,但是阳气有余则热,阴气有余则寒。流在动脉中的血液多则热,流在静脉中的血液多则寒。四逆汤证就是阴证,不是阳证;白虎汤证就是阳证,不是阴证。要按你说的“不黑即白、非此即彼,有违于中医的辨证思维”,那还能辨别阴证阳证吗?人参就是补血药。太阴证下利不止,有伤阴气,用理中汤治之,理中汤之人参就是补阴血。太阴证如果没有下利,没有伤阴气,则可用四君子汤,不用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证烦渴,是热伤阴气,加人参也是补阴气。《伤寒论》凡加人参方,都是补阴气。木防己汤证邪热留饮,必为阴气受伤。
感谢老师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9 14: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9 00:18
少阴脉微,阴盛格阳则外热,说脉证不符,这合适吗?“警惕脉证不符的发热”,这样立题目,是想警惕什么问题 ...
少阳为半表半里,是现代中医学通用说法。少阳为半表半里,那么少阴也是半表半里。实际上少阳、少阴应为中部,即非表部也非里部。因为阳明和太阴定为里,所以“悉入在里”则为中部。说少阴为半里,是和太阴为里相区别。

  原来“少阴为半里”是老师自己的“相对论”,学习了。
  少阳为半表半里,确实是现代中医学的通常说法。
  听说胡希恕、冯世纶一派伤寒大家的观点是少阴属表、少阳和厥阴属半表半里:“病位在表的阴证为少阴病,为表阴虚寒证”、“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阴证则为厥阴病,为半表半里阴虚寒证”。
  病位在表的阳证为太阳病,(用八纲分析之)则为表阳实热证;病位在表的阴证为少阴病,为表阴虚寒证;病位在里的阳证为阳明病,为里阳实热证;病位在里的阴证为太阴病,为里阴虚寒证;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阳证为少阳病,为半表半里阳实热证;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阴证则为厥阴病,为半表半里阴虚寒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9 14: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5-29 16:19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9 00:18
少阴脉微,阴盛格阳则外热,说脉证不符,这合适吗?“警惕脉证不符的发热”,这样立题目,是想警惕什么问题 ...
反与桂枝,桂枝是主药,伤阳也主要是桂枝。生姜主要是和胃止呕,不是主要解表。如麻黄汤方有桂枝解表,没有生姜。

  发汗(伤阳),生姜是否会起较大的作用,记得江西中医药大学陈瑞春教授曾说“桂枝汤不可缺生姜”。
  老师如有兴趣,不妨参阅一下他所著的《伤寒实践论》中记载的一个医案:
《伤寒实践论》(陈瑞春)第319页:“曾治一老教授,因终日畏寒,经常感冒,于某年夏天来诊,自谓背部怕冷,既不能洗冷水,也不能睡凉席。据其脉症,拟桂枝汤原方合玉屏风散,服5剂后身暖如日浴,嘱其再服上方。适逢生姜用完,遂煎无生姜的桂枝汤服。不料,服了没有生姜的枝枝汤,全身瘙痒难忍,且不得汗出,皮下郁郁不畅,十分不舒适。又来与我面商,问有何变故?当即与其测血压,诊脉察舌,听心脏,未见何特殊体征。诸身一如常人,料无妨碍,不必易方,嘱其觅生姜置药中再煎服。当日又进上方一剂,因诸药齐备,药后身痒止,仍如前述,身暖如热浴温煦。病者惊叹不已,生姜一味,居然如此重要,可见中医之奥秘,还真是神秘莫测,博大精深!”

关于标题,我前面的想法确实考虑不周,也许可用“警惕少阴病危象:脉证不符的发热”。

谢谢老师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9 14: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5-29 14:36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9 00:18
少阴脉微,阴盛格阳则外热,说脉证不符,这合适吗?“警惕脉证不符的发热”,这样立题目,是想警惕什么问题 ...
人参不是用于虚痞。虚痞是按之濡,人参所用之痞是按之硬。
一、按之自濡不能说明就是“虚痞”,只能说明是“气痞”: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1、气痞实证->热气阻滞->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2、气痞虚实夹杂证->湿热阻(黄连)+中气虚(人参)->149.……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这不难看出人参是用于虚痞的。

  二、“心下痞硬”,先要搞清楚“硬”的病机是什么?硬是有水结,要用大剂量的温药、阳药来化水散结。
    方证中有“心下痞硬”的经方:
    1、[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大枣)(此方逐水)
    2、[生姜泻心汤]->“胁下有水气”->水气在上->偏于呕噫->生姜四两+干姜一两+人参三两
    3、[甘草泻心汤]->肠胃有水气(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水气在下->偏于下利->正虚偏重->干姜三两+炙甘草四两+人参三两(人参仅见于《金匮》{狐惑病}方中)
    4、[旋复代赭汤]->肝气横逆+中虚湿阻->生姜五两+人参二两
    5、[桂枝人参汤]->表里俱寒、表里不解->干姜三两+桂枝四两+人参三两
    6、[大半夏汤]->半夏二升+人参三两
    分析以上6方至少可以说明三个问题:
      1、“心下痞硬”的“硬”,是因为水气重,结聚于心下而形成的;
      2、须主要依靠大剂量的温药、阳药,才能化水气、除“痞硬”:水气偏上偏表的重用生姜桂枝半夏;水气偏里偏下的重用干姜;正气偏虚的人参炙甘草;
      3、人参的药性是偏于补阳气的,不然怎么可以用于水气结聚而形成的“痞硬”之证呢?

  三、[木防己汤]的方证有“心下痞坚”,痞已不是“硬”,而是到“坚”的程度了,可见饮结有多重。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明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这样严重的郁饮所致的“心下痞坚”,能用一个不能扶阳气的药来除吗,平性或者偏阴性的药又能除得掉“心下痞坚”吗?
    可见人参的药性是偏阳的。从扶正气的角度看,只有益心阳,助中阳,才能化掉“心下痞坚”的郁饮水结。

  明晰脉证和理法固然重要,但最终疗效是由方药来实现的,经方如何配伍、加减何药、药各何量、用何剂型,怎样煎服,都有其简明而精确的规律。

  感谢老师详解、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9 14: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梦回杏林 于 2017-5-29 14:38 编辑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9 12:33
中医辨证思维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虽然阴阳异名而同类,但是阳气有余则热,阴气有余则寒。流在动脉 ...
中医辨证思维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虽然阴阳异名而同类,但是阳气有余则热,阴气有余则寒。流在动脉中的血液多则热,流在静脉中的血液多则寒。四逆汤证就是阴证,不是阳证;白虎汤证就是阳证,不是阴证。要按你说的“不黑即白、非此即彼,有违于中医的辨证思维”,那还能辨别阴证阳证吗?人参就是补血药。太阴证下利不止,有伤阴气,用理中汤治之,理中汤之人参就是补阴血。太阴证如果没有下利,没有伤阴气,则可用四君子汤,不用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证烦渴,是热伤阴气,加人参也是补阴气。《伤寒论》凡加人参方,都是补阴气。木防己汤证邪热留饮,必为阴气受伤。
感谢老师交流!

 [四君子汤]中没有人参吗?
  好像人参是此方的君药吧,作用是“甘温补气、健脾益胃”(引自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中医学概要》(1996年第二版)

  感谢老师详解、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7-5-29 16: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本帖最后由 李国栋 于 2017-5-29 16:55 编辑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7-5-29 14:35
 [四君子汤]中没有人参吗?
  好像人参是此方的君药吧,作用是“甘温补气、健脾益胃”(引自全国中 ...

四君子汤,有人参。那句话是我说错了,惭愧!应改为:太阴证胃中寒,若没有下利,没有阴气受伤者,可与理中汤去人参加茯苓。
“虚痞”,我是根据“虚烦”而意会的。如375条“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虚痞是气痞。不过,痞的表现是不痛。如经曰“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三泻心汤证心下痞硬,是吐利伤阴气了。木防己汤证“医吐下之不愈”,也是吐下伤阴,发生了心下痞坚。痞坚和痞硬,是一个意思。坚就是硬。如《伤寒论》曰“若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金匮要略》曰“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痞坚”并不是比“痞硬”程度重。程度重就要痛了。桂枝汤合玉屏风,出现全身瘙痒,没有黄芪的问题吗?不加生姜,去黄芪,是不是还会有全身瘙痒呢?
一网友服黄芪建中汤,桂枝9g、黄芪12g,吃了头眼胀痛,黄芪改成7g就没有头眼胀痛了。
综上各自看法,我们总是各说各的,这样下去,永远也说不清。我很佩服您的博学多识。不过理论上的东西,不同的看法就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有不少学者厌烦理论,我也能理解他们厌烦理论的心情,因为永远说不清楚。
那么我们各自保留己见好吧?祝杏林老师愉快!感谢您的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9 16: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9 12:33
中医辨证思维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虽然阴阳异名而同类,但是阳气有余则热,阴气有余则寒。流在动脉 ...

  
中医辨证思维是“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虽然阴阳异名而同类,但是阳气有余则热,阴气有余则寒。流在动脉中的血液多则热,流在静脉中的血液多则寒。四逆汤证就是阴证,不是阳证;白虎汤证就是阳证,不是阴证。要按你说的“不黑即白、非此即彼,有违于中医的辨证思维”,那还能辨别阴证阳证吗?

  临证确实须辨明阴证阳证、虚证实证,看清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可忽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虚实之间的彼此消长,扶阳还需护阴,祛邪不忘顾正。
  病证没有绝对的纯阴纯阳、纯虚纯实,阴阳虚实之间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调和阴阳为上。
  “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是整部伤寒论贯穿始终的精神。

  谢谢老师交流、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1540
发表于 2017-5-29 17: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 警惕少阴证发热

李国栋 发表于 2017-5-29 16:44
四君子汤,有人参。那句话是我说错了,惭愧!应改为:太阴证胃中寒,若没有下利,没有阴气受伤者,可与理 ...

  非常感谢李老师耐心的详解、引导和指正,您不少独到的见解让我开阔了眼界、受益良多。
  横看成岭侧成峰,或许我们的视角不同,所以观点出入较大。好的,暂且求同存异,以后有机会再向老师讨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5-29 2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5-29 21: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理越争越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50

积分

59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50
发表于 2017-5-29 21: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1:11 , Processed in 0.09300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