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寒实积滞
原文15、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附子三枚(炮),细辛二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参考量:大黄30,炮附子30,细辛20。
水1000ml,煮取400ml,分温三服,若强壮人煮取500ml,分温三服,服后约1小时,再服1次。
原文解读:论述寒实内结的证治。
这里的胁下偏痛,应为脐腹旁疼痛及一侧胁痛。以寒邪郁闭痛为应用指征。
并不限于单侧疼,也有左右两侧同时疼痛者,对下肢疼,腰痛均可用。
由文中“宜温药下之”可知本证必有寒结之大便不通之证。
紧弦是本条之主脉。
脉:紧——主寒
弦——主痛。
脉既弦且紧,属寒实内结。
症:胁腹一侧疼痛————寒邪痹阻经脉
发热(也可无发热)—阳郁营卫失调
便秘————————大肠传导失常
可伴有恶寒肢冷,舌苔黏腻等症。
辩证要点及方证指征:有三:1、脐腹旁或偏侧胁痛,阵发性发作,疼痛剧烈、拒按、便秘;2、精神萎糜、面色晦滞无华、汗出恶寒、或伴有发热、手足冷;3、脉沉弦紧,舌苔白而黏腻、舌面比较干,舌质坚老。
黄煌教授指出:本证属阴寒痼结疼痛、便秘。其特点是:自觉恶寒、便秘、手足厥冷,并以某一侧疼痛更为剧烈。舌苔多水滑、满布灰色之痰涎;脉沉弦有力或紧弦;触按其腹则多见腹肌拘挛、腹皮张力不太强或中度稍软一些。
病机:寒实内结。属太阴、阳明合病夹瘀证。
治法:温阳散寒,下其结实。用大黄附子汤。
方解:大黄——泻热通便,
附子——温阳祛寒
细辛——散寒止痛。
寒邪深伏阴分,仲景喜附子与细辛同用。
名医解方:胡希恕教授说,“本方不仅治胁下偏痛,无论哪一部位,凡偏于一侧痛者,大多属于久寒结聚之证,用之均验。寒疝腹痛,有宜下者,用之亦验”。
本方是大黄、附子、细辛,我据这条悟出这么个规律。古人说凡是沉寒,它是偏重一侧,用附子、大黄这类药才能祛这个寒,这是中医辩证的看法。骨质增生并不是沉寒之疾,但若也是一侧疼,须用附子、细辛时,就必须配合大黄才有效,尤其是关节疼。这是我自己摸索的,还没遇到过别人这么说,书上也找不到。例如上述桂枝加术附汤证,病人一侧疼,加上大黄6g,好使得很,我治过好多这样的病人。[31]
黄煌教授说:大黄附子汤多见于体质虚弱者的肠梗阻、胆囊炎胆石证、胆道蛔虫证、泌尿道结石、阑尾脓肿、咽喉肿痛等。近代宁波名医范文虎擅用本方加味治疗扁桃体肿大,药用大黄9g,细辛1g,附子3g,玄明粉9g,姜半夏9g,生甘草3g。凡扁桃体肿大见舌苔白,舌质微红及有其它“寒包火”征象者,用之常一服热解而肿痛愈。[75]
日本人吉益南涯将本方合芍药甘草汤,治疗类似坐骨神经痛的下肢痛有良效。大冢敬节用本方治胆石症、尿路结石、坐骨神经痛见脉弦紧、沉小、沉紧者。
临床应用:用于以一侧躯体疼痛为特征的疾病,如肩周炎、肋间神经痛(包括带状疱疹性疼痛)、胆道疾患、泌尿系结石、肠梗阻、腹股沟疝等及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外伤性睾丸炎、附睾结核等或寒实性牙痛、扁桃体炎、等。
附:刘志杰先生《金匮要略增补》载《千金方》治小儿三虫(即蛔虫、蛲虫、赤虫)之雷丸川芎散,可治脐部或脐周疼痛,久治不愈者。
雷丸、川芎各等份,研为粉,每服一钱匕,日三服,数天即愈。
蛲虫用米醋外洗或涂抹,一周即好。
病案举例49——大黄附子汤,疗病真妙方
冷妇,伏暑天晚饭饱食油煎之茄盒,临睡又食冰镇西瓜若干,半夜脐周疼痛,呈阵发性绞痛,用解痉剂不减,不呕不泻,肠鸣音亢进,喜温而拒按,至次日清晨身发低热(37.8度),疼痛加重,脉弦。素畏针药,思之原是饱食油腻难消之品后又食寒凉,寒性凝滞而收引,寒热错杂故不泻不吐而腹痛作,酷暑难耐之时寒敛气孔故身热。处方:生大黄15,附片10,细辛10,生姜15,1剂,水煎20分钟后即空腹服,忌茶、生冷、油腻。服后半小时绞痛即失,六小时后大便一次而疼痛若失,汗出热退,遂停后服。 ——医海一粟
关于本证的预后:
本证属阳虚阴盛之侯,温下后大便得通,阴结得下可转危为安,若不通而更增呕吐肢冷,脉细,乃阴寒痼结,阳光欲熄之危兆,预后多不良。
|
上一篇:腹满——寒饮腹痛下一篇:寒疝——阴寒痼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