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788|回复: 1

黄芪类方

[复制链接]

84

主题

1977

积分

23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1977
QQ
发表于 2016-11-4 10: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黄芪类方
1.玉屏风散
表虚内饮证治剂,有固表止汗、健胃利尿的功效。
【方证要点】恶风汗出、渴而小便不利者。
【方证细辨】㈠主证:时时汗出,稍活动后尤甚,恶风。㈡或然证:打喷嚏,咳喘,鼻塞,身痒,身痛,头痛。㈢审证:不发热,想饮热水,但喝不多,或仅漱口而已,小便不利,大便溏薄。㈣体征:面色黄,缺乏光泽,浮肿貌;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食欲好但依然乏力;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脉细弱。
【组成用法】黄芪15g,白术20g,防风10g。水煎两次,分两次温服。也可研为散剂。
【方药巧记】玉屏风,驱百风。联想:玉屏风,芪白风。
【方义大意】黄芪甘而微温,补虚固表止汗;白术苦温,健胃祛湿利尿;防风甘温,解表、祛湿而止痒。故本方主治表虚内饮而见恶风汗出、渴而小便不利者。
【适证加减】儿童、老人体质虚弱,易自汗恶风,稍感风寒便鼻塞流涕者,合桂枝汤;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年老浮肿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身重体胖、易汗出、下肢浮肿,合防己黄芪汤;肝肾功能不全,精神萎靡,腹胀、腹水者,合真武汤。
【适用病症】自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泄泻、手脚掌皮肤皲裂等。
【注意事项】用量过大可以导致胸闷腹胀,食欲减退,并可出现头昏潮热等。尤其是肌肉坚紧,大便秘结者少用或慎用;外邪尚盛,不可轻用本方,以免助长邪势或致邪恋难去。
2. 黄芪桂枝五物汤
表里俱虚证治剂,是治疗血痹病的专方,有补气行血,温阳除痹的功效。
【方证要点】表里俱虚而见肢体麻木,脉虚弱者。
【方证细辨】㈠主证: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㈡或然证: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活动不灵,肌肉萎缩,周身疼痛而游走不定。㈢审证:口不渴,不喜冷饮食,小便清白;常因劳累而诱发或加重。㈣体征:中老年人居多。面色黄暗或暗红,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而不耐劳。舌质淡红或淡胖、或紫暗,脉虚弱。
【组成用法】生黄芪60g,桂枝10g,肉桂10g,白芍10g,赤芍10g,生姜30g或干姜10g,大枣20g。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
【方经巧记】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去草加芪姜。
【方义大意】本方于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并增加生姜用量而组成。生姜辛温,增加用量则加强散寒作用;甘草甘缓,去之有利于阳气外发。因此本方适用用于荣卫外虚,风寒内侵而致血痹、身体不仁者。
【适证加减】高血压、脑梗死、头昏头痛者,加葛根20g、川芎10g;胸闷痛、舌暗者,加丹参15g、川芎10g;下肢疼痛麻木者,合四味健步汤;易感冒、易咳喘打喷嚏,多汗者,合玉屏风散;糖尿病肾病等见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口渴、多汗、腹泻、浮肿者,合五苓散;眩晕、小便不利或高脂血症者,合泽泻汤;精神萎靡、极度疲倦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下肢浮肿、关节疼痛者,合防己黄芪汤。
【适用病症】血痹、痿证、中风后遗症、无脉症、肩痛、低热、盗汗、汗出偏沮、癫痫、失眠、心悸、咳喘、慢性鼻炎、胃脘痛、泄泻、膨胀、水肿、淋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溃疡、肌衄、风隐疹、月经后期、痛经、白带、妊娠恶阻、转胞、产后自汗、产后痉证、产后腰腿痛、产后癃闭等。
【注意事项】体瘦、腹胀者慎用。
3. 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芪芍桂酒汤)
表虚里热证治剂,有益气固表,泄热利湿的功效。
【方证要点】黄汗,汗出恶风而口渴者。
【方证细辨】㈠主证:汗出色黄而粘,恶风。㈡或然证:发热、头痛,胸中满闷。㈢审证:口渴,汗出虽黄,但并无黄疸的征候。㈣体征:面色黄暗或暗红而有浮肿貌;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或沉细。
【组成用法】黄芪30g,桂枝10g,芍药10g,米醋50g。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米醋酸敛阻止汗出,初服药后,邪气暂无出路,故出现心烦,可不必顾虑,待服至六七日后,水湿得去,心烦自解。
【方义大意】桂枝、芍药调和营卫,黄芪补虚实表,苦酒(米醋)敛汗救液,故本方治黄汗表虚汗多以致于渴者。本方与桂枝加黄芪汤证皆可用于风湿痹痛,如见黄汗且渴者,用本方。
【适证加减】黄汗者,加薏苡仁20g、黄柏10g、茵陈25g增强泄热利湿效果。
【适用病症】黄汗、黄肿、风湿痹痛等。
【注意事项】本方证黄汗并不伴有黄疸,宜注意。本方中有苦酒(即米醋),煎服时有两种方法,可将醋与水按1比6的量相馄合,煎煮其他三味药,取汁服用,也可以先煎三味药,滤出,将醋倒入药汁中,再放火上沸腾后服用。
4. 补中益气汤
里虚证治剂,有益气、除热的功效。
【方证要点】胃虚而致久泻、脏器下垂且身有热者。
【方证细辨】㈠主证:内脏下垂、或脱肛、或子宫下垂,腹泻日久不止。㈡或然证:身痛恶风,轻微的胸胁苦满,腹痛,头昏沉重。㈢审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小便不利。㈣体征:面色萎黄呈贫血貌,体型瘦长或昔肥今瘦,神情虚弱憔悴,舌质淡红而嫩、苔薄白,脉虚软无力。
【组成用法】黄芪30g,人参10g,当归10g,白术10g,甘草15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0g。水煎两次,分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奇人陈叔当炒柴妈。联想:芪人陈术当草柴麻。
【方义大意】黄芪甘而微温,补益肌肉,恢复松弛肌肉之张力;人参、白术、甘草理中健胃;当归养血;陈皮理气以防补益气血之品壅滞气机;柴胡、升麻疏气行滞而解郁热;故本方主治胃虚而致久泻、脏器下垂且身有热者。
【适证加减】头痛者,加白芍15g、细辛6g、川芎10g;形寒肢冷者,加肉桂6g、附了10g、干姜10g;腹泻不止或汗出不止,加乌梅10g、诃子10g;脱肛、子宫下垂者,加枳壳15g。
【适用病症】慢性肠炎、痢疾、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妇女月经过多、乳糜尿等。
【注意事项】本方黄芪宜重用,升麻、柴胡用量宜轻。虚火上炎而致的面赤、口苦、眩晕、口咽干燥及气机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胃脘膨胀等病症,均不宜使用本方。
5. 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瘀证治剂,是清代王清任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专方,有补气活血的作用。
【方证要点】气虚血瘀而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者。
【方证细辨】㈠主证:一侧肢体痿软无力,弛缓不能活动,口眼歪斜。㈡或然证:四肢麻木,语言不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失禁,大便干燥。㈢审证:口不苦,心不烦,面目不见红赤。㈣体征:面色萎黄,舌质淡紫、苔白,脉细涩无力。
【组成用法】黄芪60g,当归1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5g,地龙5g。水煎两次,分2-3次温服。
【方药巧记】桃红骑龙归赤川。联想:桃红芪龙归赤川。
【方义大意】黄芪补气,当归、赤芍、川芎、地龙、红花、桃仁活血化瘀,故本方主治气虚血瘀证而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者。本方虽然以半身不遂为主要适用病症,但临床应用不必拘泥于此,凡见气虚血瘀证均可使用。
【适证加减】言语不利,舌体强硬者,加菖蒲、远志各10g;瘫痪而手足发冷者,加附子、桂枝各10g;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者,加党参、白术各10g。
【适用病症】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糖尿病、神经炎、坐骨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等。
【注意事项】黄芪用量可从3060g开始,无不良反应或效果不明显时再增加剂量,或日服二剂。初用本方时效果多显著,后来进展逐渐减慢,但仍应守方续服,不一定要再增加黄芪用量。症状基本痊愈后,也不宜突然断药。可一、二日或三、五日服一剂,以巩固疗效。




上一篇:通脉四逆加人尿猪胆汁汤
下一篇:学习经方需要研究原理

6

主题

5883

积分

323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883
发表于 2016-11-4 16: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詳細實用,周到明白。〜[s:1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4:12 , Processed in 0.17209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