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900|回复: 1

从阴阳五行到六经辩证

[复制链接]

8

主题

927

积分

140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27
发表于 2015-11-20 17: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阴阳五行到六经辩证
         图发不出去,就不发图了
中医的经典理论是如何给疾病分类的?人生病后,病在人体内是如何传变的?怎样辩证才是较为合理的?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有没有联系?说实话,我没有能力去论证,只是想整理下自己的思路,看看这些中医的经典理论会把我引向何方,是不是可以更加合理地去辩证。
一、阴阳理论把人体的疾病分成了两大类。
生命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中医学就是调整人体的动态平衡的科学,从阴阳互根,阴阳转化的阴阳理论来研究人体的动态平衡已经被一代代的中医前辈们证明是合理的。从阴化阳,从阳化阴,循环无端,生命才得以生生不息,阴阳的互化与循环都依赖的是阴阳的平衡也反映的是阴阳的平衡,阴阳的动态平衡才是生命的真谛。阴不化阳会影响到阳的化阴,是为病;阳不化阴也会影响到阴的化阳,也是病。从阴阴平衡的角度,可以看出疾病就只有这两种情况。
二、把阴阳虚实结合起来,可以看到人体的四种病态,分别为阳实、阳虚、阴实、阴虚。从人体的动态平衡的角度,仍然可以分为两类。看下面的图表:

如果要是从静止的事物来看,确实会出现阳实、阳虚、阴实、阴虚四种情况,而要从动态平衡的角度来看阳实和阴虚是阳不能化阴的表现,是一体两面的说法;阳虚和阴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人的生病只有两种情况,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把它们称为阳病和阴病。阳病和阴病也一定不是独立出现的,它们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当然对于确定的一种比如阴病,对阳病可以能影响很小也可能很重,这就出现了阴为主的阴阳杂合的病,在处理时,既要考虑到阴为主的两个面即阳虚和阴实,又要考虑到它可能影响到的阳实和阴虚的另两个面。是有点复杂,我也有点头大。但阴阳杂合以阳或阴为主因的病是存在的。把上面的图表再推广一下,研究一脏或一腑(比如脾或是胃)或是一种病证,也是合理的。对于一脏或一腑也只会有两种病,阳病或是阴病,虚证或实证。对于一种证(比如说咳嗽),也只有两种情况不是实咳,就是虚咳,不是热咳就是寒咳。病邪也可以分为两类,阳邪和阴邪。
三、用五行理论来分析这两类病的四种状态,可以清楚的看到它们的传变有特定的规律。完全可用下面的五行分图来表达:
把人体的四种状态,代入到五行理论中,会有阳实则正生,阳虚则正克,阴实则逆生,阴虚则逆克。这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也就是生克乘侮四种关系,五行理论也就这四种关系。可以看到生克乘侮是有条件的,不是无原则的。如果说人体的四种状态,病态情况下可以分为两组的话,如阳实和阴虚为阳不化阴的两个面,那么阳实则正生和阴虚则逆克就会有一个不成立,一种病不可以有两种传法。再细分析一下,所有的说法都是对的,阳实和阴虚只是病的轻重程度不同,它们的传法只是表达上的不同,没有实质上的不同,从阳实到阴虚是病在逐步加深的过程,病因在阳实,病仍都在阳,阳不化阴的病(阳病)可以用阳实则正生来表达;同样阴不化阳的阴病可以用阳虚则正克来表达。我不会证明,阴阳五行理论本就是哲学理论,就把它交给哲学家吧。
人体中负责阳化阴这个过程的为六腑,通过六腑的动能把各类食物(包括水)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阴化阳这个过程是由五脏来完成的,人的各种功能都是由五脏来完成的,把精微物质运输、转化为各种功能,包括人的心理活动及六腑的动能都是由五脏来提供的。到这里,上面的图基本上就已经完成了。
六腑的疾病相传是因为阳实,五脏的疾病相传是因为阳虚。和阴就没有一点关系吗还是古人在强调阳的重要性?不知道可能是后者。阳为功能,阴为物质。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阳比阴重要。阳不化阴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阳实,阴不化阳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因为阳虚。不是说作为物质的阴不重要,不管是阴虚还是阴实只要不影响人的正常功能,不一定会对人造成太多的伤害。这也就是许多的中医前辈们一直坚持的癌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带癌生存的原因。这个图解释的好像有点附会,有点离题了,还是回到正题,从《内经》中可以看到这些人体的生理学原理的合理性。另外,《金匮要略》中有“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可用之.余脏准此。”,可以清晰的看到上图中的右半部分。我能找到的较为合理的解释也就这两点。
这图是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图吗?是的又不完全是,因为它是有严格的条件限制的。如果把这两个图合到一起我是一点也看不懂这说的是什么,这就是它的严密之处。只有分开来看,才是很清晰的。虽然,我看到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把六腑间的和五脏间的这种传变关系简化了,但也不知道医圣为什么连五行理论也只字不提?难道在疾病的分析与论治时这个图是可代替的,是可以忽略的吗?这不是我想说的主题。
这个图就是六经辩证的雏形,它给出了疾病在六腑之间、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六腑之间的传变规律,也严格限定了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可以说六经辩证就是从这个图来的。
四、医圣的六经辩证,把病分成了两大类六种,分别为阳病:太阳、少阳、阳明;阴病:太阴、少阴、厥阴。再看一图:
倪海厦先生说它是对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好像也有的东西没有涉及到。我还是认为他想到了,只是治病出方的过程没必要提。《伤寒杂病论》就是按这种规律完成的。
阳不化阴会传成阴不化阳,也就是说三阳病或者说其有一阳病,就可能会传成三阴病,反过来阴不化阳的三阴病,也可能会影响到三阳病,这就是六经病的传变规律。说了半天,还是一个阴阳的转化问题,只不过是更加细化了,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病的部位与传变规律,是阴阳五行理论在指导着六经病的传变规律。再细看看三阳病,它们之间可以相互传而不出这个圈子。我知道的太阳可以传少阳也可以传阳明,少阳可以传阳明也可以传太阳,可以二阳合病也可以三阳合病。三阴病也是基本上是大同小意,只是传变的方向不同。所以,我不认为六经辩证是独立的系统,它一定是八纲辩证和五行理论的升华,也只有六经辩证理论才是中医辩证体系的精华。疾病的传变最精华的部分就在这里,但还想系统的全面梳理一下。
五、疾病最正常的,最合理的传变方式是由表传里,先由经传腑,再由腑传脏;当然由里也可以传表,先从脏传腑,再由腑传经。简单吧,其实一点也不简单,真的用语言无法表达。用图来表达效果会更好。
十二经和各自对应脏腑之间是可以相互传的,在《伤寒杂病论》可以明确的看到。十二经之间以及经络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图中没有画出,有点太复杂了,交给针灸学家吧。从这个图中也可以看到中医的针灸不仅只是治表病的,也可以治里病,甚至可以治大病,真的是太神奇了。
从六腑(比如说胃)是可以通过脏腑的表里关系直接传到五脏的(比如脾)。反过来也可以,图中没有画出。
六、理论的东西总是太枯澡,举个例子会较好。
几天前,在CCTV10的健康之路中看到的,是位医生说的,她的一个病人牙痛,经各种检查后,说是得了卵巢癌。虽没说结果如何,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定不好。听了这个案例,我真的是思绪万千,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治疗这个病人吗?我们的中医是怎样辩证,又是如何治疗的?如果听不到这个案例。我是不会想到厥阴病也会传到阳明的,对这就是一个厥阴传阳明的例子。肝经经过子宫、卵巢,肝木克于脾土,脾土通过脏腑的表里关系传至阳明胃经,或者说太阴逆传阳明,从而导致牙痛。卵巢癌为厥阴病,阴病有两个面:一为阳虚,可用乌梅丸,二为阴实,可用桂苓丸,阴病影响到阳的两个面,阳实和阴虚可首选半夏泻心类或是柴胡类方。如脾有证状表现可适当加点太阴方。合方可以试一试。卵巢癌就那么可怕吗?不一定,我不是医生,但我相信中医一定是能行的。
回到正题,我想说的是牙痛的辩证。上牙痛是手阳明大肠经,下牙痛是足阳明胃经,针灸有多种方法可治。我不会,也不想说。看上面的疾病流传图:牙痛为经病,可以分为虚实两种情况,如果虚实可以确定的话,问题就简单了一半,当然虚实可分,但有时是分得不太清楚的。先说实证可能的情况:1、阳明经自病,2、由阳明腑传来。3、可由太阳病传来。4、由少阳病传来。5、如果有太阳、少阳、阳明的二阳或三阳合病或变证也会传到阳明经。只能说实证就大概这么几种情况,再说虚证:6、从太阴传来的。7、从少阴传来的,没见过,理论上是可以的。8、厥阴病传来的。9、二阴或三阴合病传到阳明经的。就这几种情况,这就是严格的六经辩证。
中医的辩证学是一套非常完整与严谨的哲理。我不仅惊叹这种辩证理论的严密与神奇,更加惊奇的是两千年前华夏儿女的伟大智慧。




上一篇:正题:引火归元是错误的(三)
下一篇:不用一个方子治疗到底的原因

13

主题

638

积分

49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38
发表于 2015-11-20 18: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有道理。另外我想说一句话不好听,那就是,人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的。很多病你越学越觉得无能为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3:21 , Processed in 0.06406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