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567|回复: 0

经方医学体系之发展:伊尹汤液

[复制链接]

15

主题

0

积分

31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1-20 08: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aragraph]
经方医学体系之发展:伊尹汤液经方十一家,为西汉时期经方家的代表,虽皆已亡失,但从书名中亦可窥其端倪。其中,前九家皆以方为名,重点在“某病用某方”,并未脱离经验医学的泛畴。只有汤液经法和神农黄帝食禁例外。
在此时期,经方家并没有一个核心的理论体系。从此十一家的书名可以看出,经方的内容包括内科单病脏腑辨证(如《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五藏六府疸十二病方》)、外感治验(如《风寒热十六病方》)、外科治验(如《金创疭瘛方》)、妇科儿科治验(如《妇人婴儿方》)以及诸如《神农黄帝食禁》一类上已述及的本草食疗相关内容等。经方家十一家或自成体系,或还处于经验医学、专病治验的层面,理论体系并不成熟、统一,这在汤液经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汤液经法与辅行诀
《汤液经法》,以“经”、“法”为名,并非单纯的专科方药,而更多的是经方的方剂汇总。其有方有法,是经方家十一家中的代表性著作。正因其是当时经方的集成,故也并未形成完善的一套理论体系,此时期经方医学正处在由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度时期。《汤液经法》虽已遗失,但是可以从其节略本《辅行诀》之中一探究竟。
《辅行诀》一书的流传,颇具传奇色彩,其为陶弘景收集《汤液经法》书中的内容而成,后即失传,一直藏于敦煌,直到20世纪初敦煌文卷出土,辗转藏于河北张大昌手中,原本在文革中被毁,现仅存抄本。此书真实性在网络以及民间虽有一定争议,但主流学界仍公认其非伪作。
(二)西汉时期经方医学之理论
从辅行诀即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经方医学体系主要包括两部份:以二旦四神升降为核心的外感热病理法,和以五藏苦欲补泻为核心的内伤杂病理法。
1.以阴阳表里虚实为核心的外感热病理法
西汉经方家,对于外感热病,多以阴阳二旦及大小四神方治疗。如《辅行诀》载:
“弘景曰: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
“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即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
此时,经方家对于外感天行热病之治疗,多从阴阳二旦为核心方剂,在此基础上演化出了偏阳、偏升的青龙、玄武方,及偏阴、偏降的白虎、朱鸟方。然后虽有方剂,其亦未离以方对病的范畴,并没有完整辨证论治的体系,而只是简单地从阴阳表里寒热来进行归类。二旦,即是基于阴阳而分的;而阴阳二旦中,又以表里、虚寒来分大小。《辅行诀·八、二旦六神大小汤》:
小阳旦汤:治天行[病]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
小阴旦汤:治天行[病]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者。
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不止,气息惙惙,身劳力怯,恶风凉,腹中拘急,不欲饮食,皆宜此方。若脉虚大者,为更切证也。
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咽中干,每喜干呕,食不下,心中烦满,胸胁支痛,往来寒热方。
比较小阳旦汤与小阴旦汤:小阳旦汤,治疗的是天行病中以“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这一组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小阴旦汤,治疗的是天行病中以“身热,汗出,头目痛,腹中痛,干呕,下利”这一组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西汉经方家,将天行病中,偏于寒的一类症候群以阳旦汤治疗,以偏于热的一类症候群以阴旦汤治疗。此为阴阳二纲。
比较大小阳旦汤:二者皆治疗天行热病中偏阴者,皆有恶风、自汗出,然后小阳旦汤,治疗的是以其中偏于表、偏于实者,故见身热、伴鼻鸣干呕,而大阳旦汤,治疗的是其中偏于里、偏于虚者,大阳旦汤证的“汗出不止”较小阳旦汤证的“自汗出”更虚,“恶风凉”较其“恶风”更寒,“腹中拘急、不欲食”较其“鼻鸣干呕”更里。
西汉时期的经方家,正是以阴阳表里这总极为朴素的分类法,对外感热病进行了较为简单的归类,并以相应的方剂治疗的。这是辨证论治的初始状态,后世将之总结归类为“两纲六变”说或“八纲”说。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记载四神为“六神”,然实际上原书只有青龙、白虎、朱鸟、玄武四神方,至于书中的勾陈、腾蛇汤为张大昌所加,并非原书内容,第二段引文亦为左证。详细考证见后文。
2.以五藏苦欲补泻为核心的内伤杂病理法
在内伤寒杂病中,西汉经方家参考经医派的“五藏苦欲”说,以五藏五行为核心,予以治疗。如《辅行诀·七、救五脏诸劳损病方》: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
陶氏所说的“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其理论源于《素问·脏气法时论》的五脏苦欲补泻学说。而《辅行诀》中收录了《汤液经法》的大小五脏补泻方,以及养生补肝汤、调中补心汤、建中补脾汤、宁气补肺汤、固元补肾汤,都是基于此学说而生的。
可见,此时期经方的医学体系,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以阴阳二旦、四象升降为核心的外感天行治法,以及以五脏五行体系为核心的内伤劳损治法。






上一篇:经方的起源:神农本草
下一篇:经方医学体系的成熟:仲景伤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01 , Processed in 0.06874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