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晓冬 于 2022-10-25 12:51 编辑
好久没来了,自2010年第一次发帖,距今也有12年了。 论坛最热闹的光景可能是在06年到17年这段时光,那时大家感觉找到了组织、心灵家园,进入了中医界这座黄埔军校。在这里高手辈出,激扬文字畅所欲言,无保留地分享医案或探讨,或有来自真实的思考与困惑。像那时高格非还在案例讨论,蓝莲花先生还在书写《药证新探》,gugu版主、李小荣老师、汤一笑版主都在积极回复问题,不少新秀才俊也在崭露头角。当然不可避免地,论坛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杂音。 这些年,自己也在忙着自己的学业、工作、生活,辗转了几个城市,从南国到蓉城又到雾都,高光过也低谷过沉寂过。看了不少书,也思考实践过,很久没说话了,又想说几句话了。 经方医学一直强调方证鉴别,从症状、病机、病人体质等诸多因素考虑,尤其是不同方证的特异点决定单用、加减或合方。但对于疾病每年的西医指南和专家共识,除了叙述用哪种药物,还会叙述用几天达到哪种程度(如症状或指标改变),下一步需要更换哪种药物,疗程大概几天。总体有效率、治愈率大概又是多少,这样全疗程精准管控又能迅速推广,自然能快速提升整体医疗界的水平。然后等过了几年,经过反馈或有新的药物疗法能提升疗效标准,这样又修改指南或专家共识,推广全球。 所以说,对于疾病全疗程的整体把控体系化方面,中医学或经方医学的精准提升就存在这个问题不足。因为这个工程太大了,国家也没有专门的课题组去归纳研究这个。像我们说中医治疗发热很有优势,合格的中医对于外感发热大多快的能在24小时内退热,慢的在48小时。随着这几年来,也有一些数据支撑。但是退热后,是否遗留一些咳嗽、咽喉不适等其他症状,然后又用什么方药治疗几天呢?而发热或遗留不适症状的方证类型各自占的百分比又是多少呢? 如果疗效疗程评估标准确立了,那么就出现另一个问题,各医师的水平排名评估数字客观化展示也能确立。大家都知道梅奥诊所全球排名靠前,有效率数字客观可查。国内每年各地医院或各专科排名具体数字分数也是公布出来的,对各种疾病不同级别医院的有效率、生存率数字也都是有的。但其实中医对于各种疾病的有效率,与现代医学的对比评估(包括疗程、花费、有效率)以及自身内部个人水平排名是可以做出来的。方药量效也研究地较多,现在缺乏的是疾病应用对证中药方剂的疗程时效研究和水平数值排名。 《金匮要略》里“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温服一升,下咽即愈”。桂枝汤原文中的根据病情的连续给药法,银翘散原文中“二时一服”保持血药浓度。所以说古人已有疗程观察管理的做法,现代的条件更加具备。从各家医案和临床实践中看,小青龙治疗外寒里饮几副药,善后会用苓桂竹甘合二陈,再进一步善后会用六君子。张文选在温病方证那本书里提到,杏苏散,减小青龙一等,赵绍琴版杏苏散又介于杏苏散与桑菊饮之间。不同程度增减用药,如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而对于水平评估排名,围棋有九段,跆拳道有黑带,抗击打力、爆发力也能测出具体数字。苏炳添也更换起跑脚,节奏把控到毫秒级。作为客观的医学,在不同的专科疾病或综合水平上,中医肯定是可以和现代医学一样做出数字排名对比,哪怕是大致上毛估估。除非一直认为中医特殊化,医者意也,极度主观。 从个人医术提升上,平常有意识地总结归纳,而不是像传统那样总结个验案,这样心里的底气也会更足,对疾病整体阶段掌握更精准。 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于潜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