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277|回复: 1

经方医学体系的成熟:仲景伤寒

[复制链接]

15

主题

0

积分

31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1-20 08: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aragraph]东汉末年,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要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伤寒杂病论》(后简称《伤寒》)的诞生,标志着经方医学正式完成了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所谓的经典经方,是以张仲景所创立的三阴三阳为理论基础,以经方原方进行临床实践的经方医学体系,生理上以仲景所论之津血、营卫、胃气为核心,病理上以表里、寒热、虚实为纲领,治法上以津液输布离合为眼目,处方上以经方原方原量为特点。
1.《伤寒杂病论》的三阴三阳理论来源
《伤寒》一书,是在《汤液经》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谓:
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林亿等在整理《伤寒论》时亦谓:
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如此,《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这一经方的传承主线就十分明晰了。皇甫谧与林亿所谓的“伊尹汤液”一书,早已散佚,而与《汉书·艺文志》之《汤液经法》名称相类似,加之古人著述托名成风,以《汤液》一书托伊尹之名,为自然之事,如“神农本草”、“黄帝内经”等,究竟是否是其著作已不可考。
与仲景同时代的人,都从《汤液经法》中发展自己的学术,如《辅行诀·七、救五藏诸劳损病方》谓:
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可见,在魏晋时期,经方家们都从汤液经法中“增减”,各有发挥,并且有了新的创见、甚至是理论体系。张仲景正是其中的代表。
而除了仲景之著述,其余如华佗、吴普、范将军等皆已散佚。诸家之书,皆饱经战乱的洗礼,只有部分文献保留在千金与外台之中,而只有仲景之作,虽历经千难,却仍然保存了下来,可以说这是历史的选择。
2.三阴三阳是经典经方医学体系的核心
《辅行诀》所引的《汤液经法》的经方理论,以阴阳二旦为基点,一扶阴、一升阳,大小四神方则是围绕阴阳二旦的“扶阴”、“升阳”这两大原则而设的治法之大纲——宣发(升阳)、收重(扶阴)、温渗(升阳)、清滋(扶阴)。
而张仲景则将阴阳二旦拆解,避小阳旦汤之名,更名为桂枝汤(即陶氏所谓“避道家之称,但以某药名之”),以此作为其经方理论体系的唯一支点,因为桂枝汤是正真的阴阳合一之方。
而阴阳又有可分,仲景引入在医经家中盛行的三阴三阳之概念,将之用于病机病理上阴阳之概括,将青龙宣发之力,结合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法,而成太阳病理法。以正阳旦汤结合大阳旦汤加芍药的用药法,分别更名为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而成太阴病法则,并以此为内伤杂病的根基,使得《杂病论》保留了与其“伤寒”体系的联系纽带——桂枝汤。将小阴旦汤中辛温助火之生姜去掉,更名黄芩汤,结合大小白虎汤与部分朱鸟汤的法则,而成阳明病理法。将玄武汤法则,以阴之表里为纲,化为少阴病与部分太阴病理法。这即是阴阳表里之四大组成部分。然仲景经过临床观察与总结,发现又有一大类病证,横跨表里之间、纵横三焦上下,认为“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根据其偏于阴与偏于阳之不同,引入少阳与厥阴的概念:将大阴旦汤之芍药去掉,化名小柴胡汤,而成少阳病理法;将大朱鸟汤之寒热并用之法则引入《伤寒论》之中而化为厥阴病理法。
《金匮要略》中,亦以三阴三阳的表里阴阳为核心。开篇的《藏府经络先后病》,特别是其中论藏府五行的条文,并非《金匮》原书之理论基石,这些从其后各篇章的证治都可以看出。而在洪武钞本《金匮要略》中,从“问曰:上共治未病何也”……“皮肤藏府之文理也”,并非如现通行的邓珍本将其放入“藏府经络先后病第一”之中,而是放在全书之首,作为“总论”的形式存在。然《金匮》本就不是单独之书,而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部分,在外感部份的《伤寒论》中都无相似的总论内容(《辨脉法》与《平脉法》非总论性质之文,而《伤寒例》则为叔和所加),杂病部份自不应该有单独的“总论”存在。可见这其中的如“见肝之病,知肝传病,当先实脾”,以及“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等五藏五行生克的内容,并不是仲景原本的内容,而是在此书从《伤寒杂病论》中脱出而单独流传之时,由书籍的保存者及整理者所加的。
而《金匮》在正式讲疾病论治的第一篇,“痉湿暍”即是典形的三阴三阳辨治的内容,将外感与内伤通过此篇相联系,阐明其三阴三阳的普适性。而其后诸病,以三阴三阳之表里虚寒为核心,以津液的辅布离合,营卫之循行交合,胃气之盛衰强弱,详论内伤杂病之病理机转。
至于《金匮·五藏风寒积聚病》篇的内容中,从名字上看,当与《汉书·艺文志》中所载经方十一家中的《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五藏六府疸十二病方》、《客疾五藏狂颠病方》相似。《五藏风寒积聚病》五藏中风和五藏中寒的方药已不可见,然《千金要方·诸风》中引用五藏中风,其方药皆用小续命汤,可知其经典经方之理法流传到唐代时,此处之因机证治与五藏已无明显关系。而从《金匮》将脾约丸改名为麻子仁丸、肾着汤改名为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等,可知当时的疾病谱中占据很大比重的的五藏之寒风积聚病,包括脾约、肝着、肾着等病,在仲景之意中,皆从三阴三阴认识(如脾约之属阳明,肾着之属太阴),由此摒弃了此前经方家们因无成熟的临床体系而生套医经家对五藏之生理病理的认识所形成的理法。
可以说,张仲景作空了以《汤液经法》为代表的前代经方家之理法,引入医经家用于解释经络、四季、运气等理论的三阴三阳这一概念,用于病证病机的归类。换句话说,仲景之三阴三阳,与《黄帝内经》中的三阴三阳并非一个体系,只是借用其概念而已。
三阴三阳理论的建立,标志着经典的经方医学体系正式形成。






上一篇:经方医学体系之发展:伊尹汤液
下一篇:谦川学术讲坛——《经方营卫理论的冤假错案》

0

主题

0

积分

2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1-20 11: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5:10 , Processed in 0.06511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