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7614|回复: 22

正题:引火归元理论是错误的(二)

[复制链接]

13

主题

638

积分

49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38
发表于 2015-11-19 15: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自学中医两年多,学经方也有一年多了。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父母不睦,我自己身体多病,十二三岁开始就身体不好。且多被庸医误治。于是26岁开始愤而学医,中专农村医学专业,学的是西医,中医乃是自学。2013年开始看黄帝内经和本科的中医教材这些,到14年八九月份还始终不得入门。后来改学伤寒论,到现在一年多点,应用经方也算颇为得心应手。
    从太阳到少阴都算是很熟练了,金贵要略还不太熟悉,厥阴也搞的不太懂。我本身属于少阴的体质,更主要的是:我很会得病。就从自己身上练手,一层层的向外打,到现在身体比之以前好了好几倍,少阴太阴是从我、我母亲身上练习且学会,太阳阳明是从孩子身上学会。少阳家里几个大人都吃过柴胡剂。至于温病,伤寒论学会之后就自己随手开方,效果也令人满意。主要是现在卫气营血,到营血的病人除非在医院,平常很难见到,一般也顶多到气分初期的多。父母孩子家人现在也基本没去看过别的医生。很有成就感。
感谢医圣,感谢伤寒论。
说正题:引火归元是错误的。
引火归元的说法最早是来自张景岳,网上这么说的,若是错了姑且原谅。以前也许没这种说法,我是从西医和现在的物理学入手理解的中医,高中的物理学知识足矣。在此说一下,西医也很有用,生理,生理病理,解剖,局部解剖,内科,外科,药理。尤其生理、病理、药理、解剖这些基础学科对我理解中医帮助极大。西医心血管系统我非常爱看,学的也非常熟悉。
    大家老是说中医靠悟性,我看了一年黄帝内经和本科的中医教材,最后发现,中医的原理是比较简单的。用初中的物理学,甚至就身边的现象就可以解释的很清楚。
     火曰炎上,水曰润下。八卦里有泰卦,否卦,中医爱说上热下寒。西医生理学说的是:站立时候,由于地心引力的原因,下肢压力会比上肢高,而且头部比双足温度要高。
     至于原理,随便弄个比较高的杯子,先倒热水,后倒冷水,热在下,冷水在上。等一两分钟,再喝,上边依然是热水,下边是冷水。为什么会这样,我不知道,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物理学规律,人体也同样一定遵守。
温度高的东西永远是向上的。打燃一个火机,不管怎么改变位置,火苗永远是向上。水永远是向下流。这是由于地心引力的原因,地心引力是本质是什么我们迄今依然不知道。
航天员有个训练,平躺倒立30°适应脑充血,因为到了太空中,由于地心引力的消失,本来沉积在下肢静脉的血液会平均分布,从而导致脑部充血颅脑压力升高。如果脑血管没有充分扩张过,弹性不好,很容易就会导致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
我们为什么会上热下寒?因为人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组成。由于引力原因体液向下去,由于温度原因,热的体液会向上,寒湿的会向下。永远是这样,起码在地球这是不会错的,不敢说全宇宙。
大量的人上热下寒,上边上火,下边腿凉如冰,上边阳,下边阴。这就是否卦,我们这个小环境跟天地大环境一样就是否卦。反过来泰卦:上边阴,下边阳。这样证明生命还能逆天,保持自己的状态和稳态。倪海厦说一手摸头一手摸脚,只要双足比额头温度高,随便怎么治疗就行。我家一双儿女,脚都比头热。果然活泼健康,狡猾可喜,没有好好走过路,都是用跑的。
随便举几个医案:男,20.眼睛干涩不舒服,西医诊断角膜炎、眼干症。我问其双脚热否,答曰天冷从未热过。随赠其几根艾条,令其艾灸关元、涌泉两穴,少用眼睛。注意下肢保暖,睡前散步然后热水泡脚,几日后追问,答曰好许多。
曾经李东垣治一人眼睛发炎或是上火?我忘了,开的就是附子干姜肉桂,很快就好了。
这些热药都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循环,通常认为附子干姜肉桂专门暖下焦,下肢温度一提高 ,沉积在身体下部的冷水自然上来,冷热水一中和,温度刚刚好。上边变凉,下边变热。
所以,泰卦否卦,上热下寒,西医生理学,物理学,说的根本就是同一个东西,哪至于搞那么复杂。
在《素问•解精微论》里最后一段有这么一句话:“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看,说的还是一个问题。下边的水上不来,就眼睛瞎了。
黄帝内经果然不愧是一本伟大的书。我常常怀疑古中医根本不是我们地球的文明。
哪里有什么引火归元。

我不想吐槽百分之九十八的中医生看见上火就寒凉药,看见上火就阳亢,决然不去弯下腰摸摸病人腿脚凉不凉?或者问一句也行啊?庸医何其多,何其多!中医,真的能振兴么?在我们市里中医院,副主任级别的中医生,少阴证给人输双黄连消炎的比比皆是,寒热都辨不明。若是能辨出寒热,不开错药,随手一二十味药,动辄吃上半个月才能有点效果的医生,就已然被病人称作“好中医”,常常门庭若市了。唉。
若是懂上热下寒的道理,什么眼干,嘴干,眼睛烂嘴巴烂,喉咙痛,喉咙烂,只要问一句腿脚常热否?再触诊其下肢肌肤,脉诊是否沉细微弱即可。只要下肢烧热,上下对流,所有症状自然迎刃而解。
医案一例:女59岁,受寒感冒头疼,喉咙痛。畏寒较轻,身重无力,神态疲倦,脉沉细弱。此乃少阴病,因初起恶寒轻,且咽喉痛,故与麻附甘。麻黄10细辛10 炮附子15,水煎半小时,先饮半碗,无不良反应后睡前再饮半碗。第二日基本痊愈。
医案二例:女59岁,劳累后无受凉感冒,发低热,头较痛,身重无力咽喉不太痛。脉有力略偏浮,舌苔不黄。触其额头有浮热。此时正当秋燥之时,气温度高且湿度低,又干又燥,此乃温病,桂枝不中与也。疏方:(小柴胡化简)柴胡40黄芩15甘草15栀子5枚,中午一服后睡觉,黄昏时候醒来体温升至38.5度,此乃气分初起,加生石膏50,续饮大半碗。第二日退烧基本痊愈,可下地干活。未再发。
此二医案都是我母亲,前后只差十几天。第一个是天气下雨受凉时候得,第二是秋天天干物燥时候劳累得来的,我温病学得极烂,且家中药物不全。所以就伤寒里面的药物随便拿来用。严格遵守温病的治疗原则。


通阳不在温 而在利小便
这句话我拿来借用一下,本意与我观点可能不一样,我读书少,不喜勿喷。
人体百分之70是水,具体百分之多少反正差不多吧。既然在体内这么大比重,就先把水的重要性质搞清楚。
第一,水具有很大的比热容,就是加热一公斤的水提高一摄氏度,要比加热其他的物质消耗更多能量。
第二,水不具有压缩性,压缩性很小。反过来说,水也不容易膨胀。一立方米的水温升高一度,也就膨胀250毫升左右。
人体的发热是氧化产生的,本质上跟烧木材发出光和热是没有区别的,只不过人体的氧化是被严格控制,其实人也会发光,只要高于绝对零度都会发光。只不过肉眼不可见。所以有些人气色很明亮,红润,唇红齿白,这都说明身体温度比较高,新陈代谢很快。健康的小孩子最能看出,嘴唇红红的,脸上有淡淡的红晕,眼睛黑白分明,水润动人,超级可爱。
这都是生物化学上的东西,生化上还说,温度每提高一度,身体的活性则增加五倍。
水与温度的关系,水无时无刻都在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所以人体要维持一定的温度,水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若是一个人身体有大量的废水代谢不出,滞留体内,就会造成身体温度整体降低,导致这样或那样的不舒服。尿毒症也有类似表现,大量液体潴留,会导致体温下降。西医内科学肾病那一章里说的很清楚。中医来说就是真武汤证。
因为人体是很渺小的,产生的热量很少。类似一根火柴想烧开一锅水,根本不可能。此时正确的方法就是利水。苓桂的强心利水,真武的强肾利水都很好用。锅里的水太多,我们把它倒掉,这样人体的热量就足以把剩下的水提高的合适的温度。
中医有利水剂,也有补水剂,代表组合是芍药甘草汤。
甘草干姜汤那几条超级精彩,根本就是一个脱水导致有点休克早期的人,用重量的甘草,甘草具有抗利尿作用,甘草补水,加上干姜就是补热水,好了一点之后接着才是芍药甘草汤。
阴虚的人就是身体水太少,人体产热还正常,结果轻松的就烧过头了。就是烧干锅。等到身体这个容器烧坏以后,就变成阳虚了。
因此缺水导致身体内部有热说胡话时,用调胃承气汤,少少与之。补水兼泄内热。
等到连锅也烧坏了,阳虚,此时就用四逆汤了。
我以前读到这里的时候,心想,真正利水剂,一定没甘草。翻到后来一看,真武,五苓散,泽泻汤,猪苓汤,果真没有。所以我看到有的医案,真武合芍药甘草汤,心中想,这写得什么玩意儿,补水还是利水?
四逆有甘草是因为通常伴随下利脱水的情况,所以要抗利尿。还有就是通常的说法,加了甘草可以烧慢一点,就像炭火上面盖了灰。
伤寒论里一个甘草就这么多的玩法。补水是四两。发汗药则一般用二两,发汗时候体液都被药物推到体表去了,当然要限制小便防止水分流失。还有二两一般使此方变成胃部吸收剂,限制整个方剂在人体的化学反应速度,化学上叫抑制剂,使化学反应更充分。发汗嘛,当然上半身出汗多。使其在胃部吸收后直接作用于上半身。苓桂术甘里的甘草就是起这个作用,而不是限制小便。
通阳不在温 而在利小便
病人水多就先利水,否则一个真武汤证的人直接用四逆,或者是附子理中来烧,这当然不算错,结果就会造成金贵要略里面说的,不先利水,直接吃这些热药可能会拉肚子。总之,只要该利水利水,身体水分减少,温度提高,新陈代谢加快,“阳”自然就来了。
伤寒里面每个方剂都玩到极致,白虎汤汗出高热,甘草的作用就是限制小便(抗利尿),然后使药物充分吸收并与身体化合(缓释剂),并大多作用于上半身。
至于粳米,我个人倾向于是旱稻的米,我家当年种过,产量不怎么样,吃起来也一般,但是不利水。通常水稻中医认为偏凉啊,利小水啊,补胃补肺啊。但是白虎汤证的人已经大汗出,当然不能再利小便。所以具有大米的特性但是不利水的就只有粳米了。
看伤寒,常常令我佩服到五体投地。每个方子都完美到令人感动。桂枝汤更是完美的令人发指。什么样的祖先有此大智慧?此生有伤寒论看,有中药吃,超级幸福。

医案:学驾照时候,有个车友孩子常年咳嗽,三四岁吧,怎么输液激素都不好,夜里尤甚,领来一看,肤白,肌肤润冷,舌头有齿痕,大便不成形。此乃身体水太多了,也就是轻微的肺水肿嘛,应该吃轻剂真武汤利水就好了。可是附子这味药,药店买的我是从来不信的。我自己的附子就是在淘宝买了几家生的,自己炮制后一家家我自己吃,最后才选出一家比较好的。当然价格也很贵。那效果也是杠杠滴。所以第一我的附子也很少,我备用一点好的留着救命用。第二附子也有毒。不靠谱的人你给他不定吃出啥事。最后就让他孩子吃理中丸,或者比较烂的附子理中丸,(好的和坏的药效大概差50-100倍,毫不夸张)然后苓桂术甘汤慢慢的喝。另外告诫孩子父母不要让孩子喝牛奶。不要乱吃生冷,不要乱吃零食,不要熬夜吧里吧里吧,罗嗦一大堆,后来问起来好很多了。个人觉得没吃附子还是不行,或者说有人体质天生的,像我,怎么都彻底好不了。
    我最烦的就是一说别喝牛奶,所有父母都理解瞪圆了眼睛说:可我孩子缺啥啥啥,牛奶咋好咋好,到后来我就懒得解释。一般我就威严地说:你家孩子体质特殊,不能喝就是不能喝!还有就是补钙补铁补锌,天天没事领孩子查血,然后就补补补的,看见这样的我就再次呼吁一下:不管吃什么,所有的营养物质都是从肠胃吸收的,肠胃功能不调好,你把孩子埋恐龙肉里他还是长不过小明!!唉!




上一篇:正题:引火归元是错误的(一)
下一篇:终于见效了

0

主题

0

积分

3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1-19 17: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我认识的很像。 除过外星人那段我基本认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38

积分

49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3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9: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wushqian 的帖子

wushqian:和我认识的很像。 除过外星人那段我基本认同 (2015-11-19 17:23) 
外星文明只当开玩笑。现在不让宣扬封建迷信,扯个鬼神不妥,扯到外星文明身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0

积分

26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40
发表于 2015-11-19 23: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手在民间,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019

积分

999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19
发表于 2015-11-20 03: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自学主要靠勤奋多实践和悟性,每前进一步都很不容易。向楼主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6301

积分

9534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6301
发表于 2015-11-20 07: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有意思,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440

积分

32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440
发表于 2015-11-20 09: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真好,但有点商榷,引火归原可不可以理解为改变人体上热下寒的状况,把上部的热对流循环到下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55

积分

28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55
发表于 2015-11-20 10: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55

积分

28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55
发表于 2015-11-20 10: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微旨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38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1-20 1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是错误的,但有相当多的医案证明这个理论是成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38

积分

49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3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1: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青山斜阳 的帖子

青山斜阳:写得真好,但有点商榷,引火归原可不可以理解为改变人体上热下寒的状况,把上部的热对流循环到下部。 (2015-11-20 09:29) 
热的东西基本不会向下走,人体我不敢说绝对没有,有的话比例也不会很高,还是下部的往上走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38

积分

49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3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1: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酣高楼 的帖子

酣高楼:六微旨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2015-11-20 10:13) 
这就是中医界的黑话,咱们自己懂,但与病人或是普通人沟通的话说这些就听着有点悬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638

积分

49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3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0 12: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chm8818 的帖子

chm8818:你说是错误的,但有相当多的医案证明这个理论是成立的。 (2015-11-20 10:33) 
我自己以前是个上热下寒,没事就艾灸关元啊涌泉啊,艾灸之后早晨起来眼睛就不干了。怎么理解也是加热下部。下边湿寒上去中和上边的热,头为诸阳之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5-12-4 22: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方理通俗化,利于我等初学理解.妙哉!望楼主再解<<伤寒论〉〉其他类方。我将跟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44

积分

39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44
发表于 2015-12-11 22: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我自学五年了,没楼主的悟性,自已开方保家人小毛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0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6-1-2 22: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开生面,我非常佩服楼主,感悟中医,请继续
xinxq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3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6-1-20 12: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通俗易懂,对新手真的很好理解,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64

积分

88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64
发表于 2016-8-23 10: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通常的说法,加了甘草可以烧慢一点,就像炭火上面盖了灰。
这个感觉对一点,甘则缓。
希望老师有空发点伤寒论的帖子,很有启发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923

积分

19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23
发表于 2016-8-23 11: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启发,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30

积分

1761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30
发表于 2019-6-22 23: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水是四两。发汗药则一般用二两,这甘草一两到底要用多少克有3克的,有5克的,有10克的,有15克的,多少克才l补水?多少克才发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22

积分

154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22
发表于 2019-6-26 16: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生有伤寒论看,有中药吃,超级幸福。”这句话是愚生掏心窝子的话。

这也是一篇真正的优秀文章,生命体验后的真情实感,复制下载了,要再品味再消化再吸收。

再给一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00

积分

48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00
发表于 2019-6-26 17: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呀,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我也是先天不足,虽然体检一切正常,但就是常生病,不得已注重养生16年,近两年业余自学中医。
家里建了个小药库。

文章很长,通俗有些道理,
就最后讲这个附子,我一直去批发市场买的,水煎1~2小时,感觉有效啊,不知道质量如何,好附子又是怎么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300

积分

480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00
发表于 2019-6-27 09: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人体是很渺小的,产生的热量很少。类似一根火柴想烧开一锅水,根本不可能。此时正确的方法就是利水。苓桂的强心利水,真武的强肾利水都很好用。锅里的水太多,我们把它倒掉,这样人体的热量就足以把剩下的水提高的合适的温度。


很赞同,很有体会,半年前全国名老中医老给我用参苓白术,其中薏苡仁用到了30g,我感觉不行,于是就减了15g,效果也就不同了,这真能体会出来啊,薏苡仁量大反而可升阳,也许就是楼主这个意思,
当时我就悟过,起初脉微滑,应该是水利了阳就升出来了,不是一定要用姜附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3:24 , Processed in 0.09228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