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835|回复: 8

[推荐] 升降散的知识

[复制链接]

292

主题

8446

积分

2031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经方研究无止境

Rank: 6Rank: 6

积分
8446
QQ
发表于 2008-12-21 14: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升降散
  【来源】《伤寒温疫条辨》卷四。
  【组成】白僵蚕(酒炒)6克 全蝉蜕(去土)3克 姜黄(去皮)9克 川大黄(生)12克
  【用法】共研细末,和匀。据病之轻重,分2~4次服,用黄酒,蜂蜜调匀冷服。中病即止。
方中以僵蚕为君,僵蚕辛苦气薄,性轻浮可生阳中之阳,清热解郁为主,“能辟一切拂郁之气”;蝉衣气寒,以清热解毒;姜黄气味辛苦,以行气解郁为主;大黄大寒大苦可降浊阴。书中谓此方"升阳中之清阳,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故名升降
  【功用】升清降浊,散风清热。
  【主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
升降散又名太极丸,为清代温病名家杨栗山所创,杨栗山升降散原治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诸症,根据诸多老中医、特别是北京赵绍琴老先生的经验,只要见有气机郁滞诸证升降散加减用之,均有良效。 赵绍琴先生80年代用升降散恒为白僵蚕10g 蝉蜕10g 片姜黄6g 酒制大黄3g,笔者应用该方加味治疗寒热如疟、口渴不已、咽喉肿痛、阳萎盗汗、狂乱躁烦、神经质症、盆腔炎症、斑疹搔痒等症,也取得很好的疗效。兹简述于下:
一.热郁少阳 寒热不已
袁XX :男,51岁,农民。恶寒发热间作,头痛泛恶不已,延绵已十月有余,中西药治疗不断。身热38度,颈背筋脉拘紧,两手无名指、小指发麻,纳眠尚调,大便不畅,苔薄黄腻,脉弦细滑带数。热郁少阳,三焦气机不畅。治宜清疏肝胆,调畅气机。方拟柴胡、黄芩、法半夏、片姜黄、白僵蚕各10克,蝉衣、片姜黄、薄荷各6克,竹茹、枳壳、蔓荆子各12克,大黄、甘草各5克。服5剂,寒热除,头痛、手指麻木不作。一周后午后略有低热,腰背肩胛酸滞,舌红苔薄,脉细弦。少阳郁热已解,阴血也见亏损。续清余邪,佐以养阴退虚热。银柴胡、地骨皮、白僵蚕、秦艽各10克,蝉衣、片姜黄各6克,生首乌、制女贞、枸杞子、川楝子各12克,生甘草5克,红枣10枚。7剂,未再来诊。
外感失治,邪留不去,缠绵少阳,枢机受阻,以致寒热间作,头痛泛恶,太少阳经气不利,则项背肩胛拘紧,两手无名、小指麻木不适;苔薄黄腻,脉细弦滑带数,此少阳郁热、痰浊内滞之征。治用小柴胡汤清疏少阳,合升降散疏理气机,加薄荷、蔓荆子疏风散热,竹茹、枳壳利痰下气。肝胆气机流畅,表里营卫协和,外邪无滞留之地。然郁热延绵数月,营阴暗灼于里,寒热除而午后微热,腰背酸滞,郁热伤阴,肝肾已亏。复诊于升降散疏调气机的基础上加滋补肝肾、养阴退虚热之品,邪去阴复,肝肾得以充养,诸症消除。

二.痰热壅滞 咽喉肿痛    

    钱XX:男,43岁,农民。咽喉梗塞,如有物阻,吞吐不去,甚于半年前淋雨感冒,西药消炎滴注、中成药润喉利咽,用之无数,终无大效。诊见咽喉红肿,漏泡壅塞,咯痰白沫,纳少便解不畅,苔白滑腻,脉来细缓。此湿郁气阻,酿痰成浊。治宜疏调气机、芳化痰湿。蝉衣、姜黄、陈皮、木蝴蝶6克,白僵蚕、杏仁、苦桔梗、苏梗、茯苓、苍术、厚朴、牛蒡子各10克,甘草各5克。服7剂,咽喉稍感爽利,但局部红肿、漏泡未平,苔腻,脉细、重按弦数。湿滞见松,郁热已现,当清疏并进。山豆根、白僵蚕、黄芩、茯苓、竹茹、黛蛤散(包)、桔梗、牛蒡子各10克,蝉衣、姜黄、木蝴蝶、苏梗各6克,甘草5克。再14剂,咽喉红肿见退,梗阻不适轻减;原方去姜黄,加玄参,咽喉不适缓解;前方再去山豆根、蝉衣,加生谷麦芽、炙枇杷叶各12克以巩固。

慢性咽炎因雨湿外袭而甚,咽喉梗塞不适,杨氏升降散也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滴水不能下咽者”。该患痰湿气阻,郁热内伏,先拟升降散去大黄疏调气机、升阳散火、祛风胜湿,合四七汤理气化痰、平胃散芳香化湿,加杏仁、木蝴蝶肃肺平肝,桔梗、甘草宣肺利咽。气机一转,脾运有权,湿痰渐化,而郁热未清,症势未减。复诊再以山豆根、黄芩、黛蛤散、木蝴蝶清肝肺伏火,茯苓、竹茹渗湿涤痰,升降散升清降浊、疏利气机,获效甚速。后二诊酌加润肺助脾之品,意在固护湿火戕伤之气阴。
三.流行性腮腺炎
      孙某某,7岁      初诊
      初春患感,身热,微有恶寒,两侧耳下腮肿作痛,舌红苔白根厚,大便略千,小便短黄,口渴心烦,脉象浮滑且数,按之滑数有力。此温邪毒热内蕴,痄腮初起,当以轻宣清解,火郁当发也,宜外用热敷法。忌荤腥油腻,宜静卧休息。
      薄荷2克(后下),杏仁10克,蝉衣6克,僵蚕10克,前胡6克,片姜黄6克,浙贝12克,茅芦根各24克,焦山楂12克,二付
      连服两剂,药后得小汗而身热已退,大便已通,腮肿亦退,原方加元参24克,赤芍10克又三付而愈。
      [按]:痄腮多见于儿童,颌下肿硬作痛,伴发热恶寒,此为温毒之一种,必素体蕴热,复感温邪,热毒上攻,结于少阳之分,少阳乃枢机所在,枢机不利,则邪结不散澈治之以升降散疏调气机,运转枢机,合杏仁、前胡、薄荷宣肺散邪,浙贝母消肿散结,茅芦根泄热利水道,焦山楂和胃助消化。药合病机,故能两剂而愈。其外用热敷之法乃先生独到经验,取“温则消而去之”之意,亦《内经》“火郁发之”之一法也
四. 病历摘要
例1,男,52岁,2000年10月24日初诊。患者诉5天前不慎受凉,而出现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全身酸痛;自服感冒冲剂后,症状好转,后出现发热、口干、咽痛、咳嗽、咯白黄痰,故来求治。就诊时患者恶寒发热,测T38.9℃,汗出,口干舌燥,咽喉疼痛,全身酸痛,咳嗽,咯白黄痰,纳呆,小便黄,大便3日未解,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查血常规:白细胞7.4×10 9 /L;咽部充血,双侧扁桃腺Ⅰ°大。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感冒,辨证为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治以:疏风清热,宣肺降火,方用升降散加味:蝉衣10g,僵蚕10g,片姜黄10g,生大黄(后下)6g,荆芥10g,防风10g,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杏仁12g,桔梗12g,板蓝根3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口干咽痛、咳嗽、全身酸痛明显减轻,大便已通。二诊,原方去生石膏、知母,加陈皮12g、炒麦芽15g,改生大黄(后下)3g,续服3剂后咳嗽、咽痛、全身酸痛症状均消失,纳食、大便、舌脉均恢复如常。
本例患者为外感风寒,治不彻底,风寒入里化热,热毒袭咽致口干咽痛;热郁于肺,出现咳嗽、咯黄痰;而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出现大便干结。治疗时用升降散加味疏风清肺、泻热通腑,宣上与清下并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2,女,30岁,2000年11月17日初诊。患者因咳喘反复发作5年,加重1周来就诊,就诊时患者咳嗽频作伴喘憋,咯黄痰,口干舌燥,咽痒,气短乏力,纳呆,大便干燥,排出不畅,舌质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滑数;查血常规正常;胸部X线片示两肺纹理增粗,紊乱。中医诊断:喘证,辨证为痰热蕴肺,兼  气阴不足。治以清肺化痰为主兼益气养阴,方用升降散合生脉散加味。方药:僵蚕10g,片姜黄10g,生大黄(后下)6g,蝉衣6g,黄芩12g,桑白皮12g,鱼腥草15g,炙麻黄5g,太子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桔梗10g,杏仁10g,生
甘草5g。服7剂后咳喘明显改善。二诊:原方续服7剂,患者喘憋咳嗽消失,饮食、大便、舌脉恢复正常。
升降散治疗咳喘,既能止咳平喘,祛风解痉,又能调畅肺气,行气活血,对于咳喘属于痰热内郁,气血失调,气机不畅者疗效颇佳;尤其是伴有咽痒、胸闷、憋气等气道高反应状态或过敏性咳嗽,更是效如桴鼓。
例3,女,63岁,2002年6月5日初诊。主诉:间断性眩晕、耳鸣2年余,复发1月。诊见:头晕、胀痛,眼胀视物模糊,耳鸣,口干苦,失眠多梦,腰酸腿软,纳食欠佳,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测血压165/113mmHg(1mmHg≈0.133kPa),眼科测双侧眼压正常。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治以平肝潜阳、清肝火为主,辅以滋补肝肾,方用升降散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蝉衣6g,片姜黄10g,生大黄(后下)6g,僵蚕10g,天麻10g,钩藤(后下)15g,菊花10g,生地30g,寄生15g,牛膝15g,石决明(先煎)30g,川芎15g,甘草5g。服药7剂后,头晕头胀痛、口干苦、耳鸣明显好转,大便已通,测血压135/90mmHg,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二诊以原方去生大黄加夜交藤30g,连服14剂,除时有耳鸣、视物模糊、腰酸外其余症状消失。后改用杞菊地黄丸进行调理。
本病例眩晕,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用升降散散郁热,升清阳,降浊邪,升降气机,行气活血,合天麻钩藤饮加减,以清肝火,平肝阳,滋肝肾,标本兼顾、补虚泻实而收效。
例4,男,62岁,2002年4月19日就诊。主诉:排尿不畅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1周。诊见:排尿不尽,点滴而下,尿量少,少腹痛,会阴部不适,夜尿4~5次,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前列腺增生;中医诊断:癃,辨证为气滞血瘀;治以活血行气,通瘀利水,方用:升降散合沉香散加减。处方:酒大黄6g,蝉衣12g,僵蚕10g,姜黄10g,沉香面(冲服)3g,王不留行12g,当归12g,茯苓皮15g,土茯苓12g,冬葵子12g,猪苓12g,香附12g,泽兰15g,炙甘草5g。服7剂后,小便通,夜尿次数为2次,其余症状改善。二诊:原方加牛膝15g,续服14剂,小腹及会阴部不适症状消失,余症悉除。
本病例证属气滞血瘀,水道不利。方中蝉衣、僵蚕辛散肺气,宣肺利水,以通调水道起到提壶揭盖作用;姜黄、酒大黄破血活血,散结止痛;配以茯苓皮、冬葵子、沉香、泽兰等活血利水,行气止痛,以达气机升降有序,气血得行,水道得通。
例5 高热  张某某,男,9岁,1997年8月5日初诊。
  高热6天,体温波动于39~40℃,无汗,面红,目赤,手足凉而手足心及胸腹灼热,口干喜饮,大便2日未行,小便黄,舌红、苔黄少津,脉沉弦数。
  证属卫气郁遏,火郁于里。处方:蝉衣8g,僵蚕10g,菊花10g,连翘12g,大黄3g(后下),片姜黄1g,竹叶10g,银花15g,石膏15g。每日1剂,水煎服。患儿服1剂后遍体微汗出,体温由39.7℃降至37.1℃。2剂尽即热退身凉。
  按:本例患儿虽有高热、面红、目赤、口干、喜饮、便干、尿赤等一派热在气分之象,但同时伴无汗,手足凉,胸腹灼热等火郁于里的症状,故治疗上不宜单用寒凉之品,而宜用轻宣之品,导邪外出。方中蝉衣、僵蚕、连翘、菊花轻清宣透,导邪外出;片姜黄行气散郁,通达全身,以助邪气外出,但本例热象较重,故片姜黄仅用1g,以防其性燥,反助火势;大黄通腑,竹叶清心利尿,二药均导热自下而出;石膏清内热。诸药合用,宣畅气机,给邪以出路,使郁火外达而热退身凉。
  例6. 头痛  肖某某,女,47岁,1997年9月8日初诊。
  半月前因心情不畅出现全头胀痛,午后加重,伴头晕目憋,心烦不寐,口干苦喜饮,大便3日未行,舌红、苔白厚,脉沉细。证属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处方:僵蚕10g,蝉衣10g,片姜黄3g,大黄3g(后下),柴胡10g,郁金10g,菊花10g,薄荷6g(后下),丹皮10g,栀子10g,川芎15g,白芍20g。每日1剂,水煎服。服2剂后,诸症大减,后继服3剂,头痛已失
  按:本例由情志不畅引起,气滞日久,郁而化火,上扰清窍,故头痛、头晕、目憋;扰乱心神则心烦不寐;热灼津伤则口干、喜饮、便干、尿赤。舌红、口苦为肝火盛之表现。脉沉为气机郁滞之象。综观其证,皆由气郁而起,故以升降散调畅三焦气机。方中片姜黄、蝉衣、僵蚕、菊花、薄荷调畅气机,宣泄郁火;柴胡、郁金、川芎、白芍舒肝解郁,条达气机;丹皮、栀子以增清肝之力;大黄通腑,使火自下泄。诸药合用,使气血畅达,通则不痛。
  例7 五心烦热  赵某某,女,60岁,1997年7月22日初诊。
  五心烦热1月余。现症:手足心及左胸自觉灼热,心烦懊浓少寐,胸以上烘热汗出,口苦,胸胁胀满,喜叹息,大便3~5日一行,小便黄热,舌红、苔黄厚少津,脉沉弦数。证属木郁化火。处方:僵蚕10g,蝉衣10g,大黄3g(后下),片姜黄4g,柴胡10g,黄芩10g,郁金10g,栀子10g,生地15g。每日1剂,水煎服。2剂尽诸症减轻,继服3剂而愈。
  按:患者情志不遂,肝郁气滞则胸胁胀满叹息;郁久化火,火热内郁则五心烦热、口苦,郁火扰心则心烦不寐;两脉沉弦,主气机阻滞;数乃郁火内逼之象。故方以蝉衣、僵蚕、片姜黄宣畅气机,疏解郁火;生地清热养阴;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大黄清泄郁热,黄芩、栀子以泄火。诸药合用,气机得畅,郁火外达,故愈。
2 体会
升降散由4味药物组成。方中僵蚕味辛气薄,能升阳中之清阳,既可祛风除湿,清热解郁,又可化痰散结、解痉;蝉衣甘咸能疏风清热,通散郁热,是祛 风解痉、宣肺止咳良药;姜黄辛苦温,能行气散结,活血通络,宣通气血,用于气血不畅的全身酸痛效佳;大黄苦寒,能解毒祛火,攻里通下,活血化瘀,使热去毒解瘀化。总之升降散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气分血分药物并用,能宣畅卫、气、营、血,调理三焦;既能升清阳又能降浊邪,既宣肺气又散郁火,使邪热去,腑气通。该方泻热通腑,升降同施,气血并治,调节人体气机出入,使人体气血调和,升降畅通。临床运用该方以外有表邪,里有郁热,以口干、便干、脉数为辨证要点,在辨证的基础上,配以其他方药,以求标本同治,虚实兼治,收效更速。现代药理也认为,僵蚕有镇静、抗惊厥,抗凝血,降脂之作用;蝉衣有解热、抗惊厥、镇静、抗过敏作用;姜黄有抗炎、利胆、降脂等作用;大黄有导泻、利胆、抗炎止血、活血等作用,说明升降散用于以上临床诸证有一定的药理依据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20 收起 理由
刘西强 + 20 优秀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学习驾轻汤和蚕矢汤
下一篇:张仲景何时出任长沙太守?【ZT】

35

主题

295

积分

14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95
发表于 2008-12-21 17: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贴!觉得wangqixian的"温病"功底扎实,经验丰富,欢迎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3502

积分

59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Rank: 5Rank: 5

积分
3502
发表于 2008-12-22 16: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科名方,如意金黄散,按照《医宗金鉴》,药味多达十几味。据太老师张大昌先生经验,大黄、姜黄、白芷三味即可。我曾试用过多次,外敷痈肿,疗效确切。看来大黄、姜黄这二味药是不可分隔的一对。
陈言难尽真如理,相会只留一笑缘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390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390
发表于 2008-12-22 2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王其先哥哥 为我解答 [s:95]
我的博客http://www.gltcm.cn/28791/spacelist-blog.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0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经方与时方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2-23 21: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老手,令人佩服
中医的生命在疗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4

积分

4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4
QQ
发表于 2009-3-28 17: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深涛在《中医临证修养》中也提到了 真准备找资料看看那呢 这不有了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6-5-20 17: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可忽视的升降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6-6-2 19: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感觉加味这么多,还是升降散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625

积分

334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25
发表于 2016-8-3 11: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科名方,如意金黄散:姜黄、大黄、黄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据张大昌先生经验,大黄、姜黄、白芷三味即可。我曾试用过多次,外敷痈肿,疗效确切。看来大黄、姜黄这二味药是不可分隔的一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6 08:08 , Processed in 0.30524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