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672|回复: 3

中医百问第二十一至二十二问试答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11-28 20: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1.我们的理论当中有多少是事后追认式的解释(好比对历史),而不是事先的理论指导?
    答:比如说真武汤附片用量大小的问题,各方均有解释,但却不能解释为何对方也有效验,而且一验再验。比如一些经方家认为经方量不可易,那么如何解释许多用其方者以常量亦有验经方家认为时方不好,那么中医的历史就残缺了,让时方大家情可以堪?这就是双方理论的缺陷。没有“平”,无法衡量太过不及。“平”也是“评”,理论不平也难评。我们理解一种学术多“代古人立言”,少针对理论的建构(这是从儒家的解释经学的方法学来的,毕竟自古就是主流学术,中医的发展也一直尾随这种主流的变迁):仲景有何深意,某某名家如此想如何独辟蹊径……各秉私意,只是观点,缺少整体理论的支持,只能解释自己想要解释的东西,却解释不了别人的东西。是用一些理论言辞片段来充作修饰,却不能放到整个理论大厦中提升理论实质,所以今人可以各种解法对先人,后人亦可各种解法对今人,所以“解法”只是“师心自用”,“浮光掠影”,与中医的理未必相干。医学毕竟不是哲学或者文学,没有或说不需要那么多浪漫。助人理解的说法是需要,但是理论“骨架”本身其实极其朴素,极其简单,极其稳固和有效中医之所以能愈病的理(规则)一直就在那等人接近,它就是它,不需多言,“自性真如”。我们理解评价中医理论的很多问题时爱犯几个错误:一是把个体中医面临的问题混淆于整体中医面临的问题,把专业问题混淆于组织问题,把自我认知问题混淆于外界认知问题,把复杂的中医问题限制于对某些观念的态度,限制了中医队伍的范围,令人想起某种“纯洁性”;二是爱用两分法把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划分做对立的部分,割裂了认识过程的完整性,只看到一些理论和临床(及使用者)对立的表象,却不管具体的问题出在哪,不去调查研究、具体分析,人为的制造对立(包括经方和时方的对立),就好像当年知识和工农实践的对立一般;第三,对于历史认识不清,比如经方医学的对立面“医经医学”真的存在吗?实际上时方的理论归宿是明代医家们归纳出来的一套系统,八纲脏腑对应系统,这不是医经理论的体现,而是时代思维和礼法文化的体现,明代中期以前都是某种形态的“方证”辨证(只是与三阴三阳不同而已),医者引医经数言为己治之佐证更加不是医经医学,只是为提高可信度的手段(见后文所述)。在中医理论未能达到统一性的时候不存在医经医学,这种对立的简单化如同阶级对立的简单化一样不够严谨,反而蒙蔽历史真实;第四、一些人因为鄙视中医而反对中医的理论工具“阴阳五行,一些人因为鄙视僵化的医疗思维而反对“阴阳五行”,二者达成了一致。就好像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右派认为西方政治体制问题才是解药,却忽略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在形成这些问题中起到的发源作用。而左派也批评社会现象,但给出回到过去的极端处方,但是缺少理论,竟然也沿用右派的一些理论与解释。俱不立足现实、世界、历史,俱是私心重重。而“阴阳五行”这种工具何辜,要来承担价值观判断的攻击以及使用者的错误?第五、极度保守,心态不开放,眼界欠开阔。对于历史难题采取自己不愿搞,也见不得别人搞,为努力拓展临床效果和追求中医的说得清楚设置障碍;对于其它领域的新变化、新手段、新成果不屑一顾,呈现弱者心态;对于中医的生存“各人自扫门前雪”,呈现“末世”心态。这些难道不会形成一些新的“知见障”吗?

22.在人类社会中,面对复杂的社会变化,在决策和判断上,人有一种追求简便快捷的模式的内在心理需要,这种需要对医学的影响是什么?
    答:追求“定式”、“口诀”,追求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和问题前把握住一种简捷的判断处理方法,能很快找到诀窍,很快见效。所以,权威的、经典的、确定的、普遍的、一致的、漂亮的、昂贵的、主流的都是好的、吸引人的、影响力大的,所以教条、静止、孤立、直接、功利的东西是人的本性中最容易接受的。中医人、西医人都这样,这符合人的本性,只是看各自在文化思维的后天培养上付出多少努力,能洞察多少身边的思维“陷阱”,方产生出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再一次从属于这种本性,落在了人选择的“下风”。所以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定式”形成越久,束缚越大。西谚说“智者创造箴言,愚者重复之”,“血浓于水”和“亲兄弟明算账”,“人多手杂”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和“三思而后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和“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些智言的矛盾,和处于其时的选择冲突,如何解决?如果没有智慧和理论分析,那就只有“赌”,我们看病是在赌吗?赌用何方可以效,赌用何家经验可以得。所以大部分人是“鄙视”理论的,这是人的本性(中医还有在现实困难和历史难题双重压迫下的防御式的心理逆反),奈何身处于一个体系当中又是需要理论解释的。“辨证分型”是一个为了解释各种不同治效的“大发明”,是中医统一各家各派的历史趋势下的一种伟大进步,可惜它抓住了“分”,却没能抓住“合”,没有深化到理论基础中建立“关联”,只在“表象”、“结果”中寻,最后难免变成新条件下的“教条”。这也是人的本性所致。




上一篇:中医百问第十八至二十问试答
下一篇:一看就懂——最简单的中医入门书

1

主题

2158

积分

6911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58
发表于 2014-11-29 10: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 -- 杨振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4901

积分

365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901
发表于 2014-11-29 19: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叹为观止,作者真象当年的诸葛亮,摆出了以思维逻辑为脉络的学术“八卦阵”。此阵不可入,入则不能出,必死而后已。

如果我们都接受了作者的思路,我们将获得什么?我们将一无所获。被捆绑在老虎凳上受刑,却要承担研究老虎凳作用的重任!

中医,不过是先辈留给我们遗产。我们的子孙,却在为如何为这些遗产定价而争吵。我甚至推想,将来会不会有人担心我们中国人拿筷子吃饭会渐渐失去优势,而一股脑儿改用刀叉?只要工厂不生产筷子,看你怎么办!繁华的闹市,只有刀叉可以买到。你住着摩天大厦,也不会自己去削竹为筷。

百姓,从来不去考虑如何安邦治国,平定天下。天下政治,如过眼烟云,历史一页页翻过,只有百姓不会“下台”。

中医的问题,你要想烦恼,那就无尽的烦恼。你要不想烦恼,那就时时可见阳光。三界都是唯心所造,万法终归一空。中医既然还没有死,你就不必过分担心它死,死了也是人类的自愿选择。你认为它好,你就守护它,这才是你的使命。你就是最终没有能够护住它,你也不辱使命!人生的价值,不过是义无反顾地守护自己的真心而已。与其繁复地描绘疾病之严重和危险,不如施出妙手以济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楼主| 发表于 2014-12-5 10: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高山 的帖子

高山:叹为观止,作者真象当年的诸葛亮,摆出了以思维逻辑为脉络的学术“八卦阵”。此阵不可入,入则不能出,必死而后已。

如果我们都接受了作者的思路,我们将获得什么?我们将一无所获。被 .. (2014-11-29 19:49) 
“只有百姓不会“下台”,”不如施出妙手以济之“,所以,老百姓可能会让中医下台,所以中医的病要治。兄台还是没有能够明白中医个体中医和中医组织的区别,没有能够理解中医分工的现实,需要不同的方向的支持,各尽本分。兄台这样做莫非是想剥夺别人的本分?孤家寡人的坚持固然可以使人钦佩,但是稍显愚蠢。中医近代以来,要么自大,要么自卑,就没有踏踏实实的研究问题,不是附庸就是抱残守缺,这都是虚的。一个一个问题,一步一步的前进,才是实的。兄台反感我的想法没有问题,您尽自己的本分也很好,但是不要认为这些不应该讲,大家也不必要成为临床以外的专门家,只要知道中医的问题不仅仅是看病的问题则善莫大焉。我们看病时能在心底留一点空间给其他 的中医同道不同业者,能够用自己的实践支持他们那就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21:50 , Processed in 0.07666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