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2473|回复: 0

中医百问第十八至二十问试答

[复制链接]

4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11-28 20: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8.乔治·莱考夫的“框架”理论(《别想那只大象》)如果是正确的,那么中医人一贯追求疗效来说话以吸引患者,以求得发展就是一厢情愿的,不可能成功。那么中医界自身以交流经验为发展的想法是不是也同样幼稚?经验事实只会造成纷争和分散,形不成组织力,构不成价值观,怎么办?无所适从的患者怎么从中领会中医的价值与理念?
    答:乔治·莱考夫与语言学泰斗乔姆斯基齐名,是圣塔菲研究所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认知语言协会主席,美国左翼智库洛克里奇研究所主要研究员之一,其作品被民主党作为竞选指南。他提出控制语言就是控制思想,语言承载的就是观念、价值判断(也就是说我们传递、接受的理念背后实际上就是“价值观”的判断与选择)。美国的进步派因为关注的方面过多,彼此分歧明显,虽然以自由民主作为共同纲领,但是其中分出了社会经济、身份政治、环保、公民自由、精神自由、反独裁等等派别,经常为之不成共识。而保守派也有诸多派别,但他们却是把各派领袖召集到一起,“探求不同的保守派群体有哪些共同点,讨论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保守派事业”,所以他们共同开办杂志。成立智囊团,在大学设立机构资助“向年轻人灌输正确的思考方式”的教授,电视上80%的脱口秀名嘴来自保守派智囊团,最后他们获得了“框架”。而进步派虽然强调“事实真相”,但如果这个事实与框架不符,那么真相会被框架弹开,“人们不会把事实当成事实来倾听,来接受,只会叫我们困惑:怎么会这么说?之后就把事实标上不合理或者愚蠢的标签(就像人们确信9.11的幕后主使是萨达姆,就像德国人民相信希特勒,韩国人相信自己的发明世界第一,日本人不相信大屠杀)。另一方面,进步派认为人不会做违背自身利益的事,一定会根据自身的利益投票,现代的经济学理论和外交政策都建立在这个假设之上。但选举结果证明人们投票时投出的是认同(好像中国百姓在问卷时表示喜爱中医,但是就医实际时却选择西医),是经过平时的语言框架“洗脑”之后的价值判断。第三,进步派以营销来对待选民,按照选民口味和需要来划分地区专门议题,找出可以吸引不同利益取向的群体,但是保守派却只说自己在意识形态上信奉的东西,他们依照的是培育的“基础选民”,强调“道德”高度,他们必然支持自己(长期抹黑对手,创造诸如恐怖主义横行、环境破坏严重、世界危机严重等的的印象)。第四,保守派投资是投资于可以建立框架,促进沟通联系,形成共识的领域,不加附加条件,积极招揽知识分子,大笔投资集中的使用。而自由派却是小笔小笔的分散投资,短期聘请知识分子,而且要求受助人要做和别人不同的事,受助人没有使用自由,并且不投资基础设施和自己领域以外的事,从而使投资点“隔离”,形不成框架。右翼的框架就是更好的控制,是放长线钓大鱼,左翼的帮助是帮助需要的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越来越散。保守党展现了强大的战略性、主动性、宏观性。所以称之为“框架”,就是因为它是可以构建的(通过占有媒体的范围和话说遍的强化),而不像原来的“话语权”(静态)等概念。他提出的补救措施是:一、找出保守派的框架,找出他们的优势和自己的缺失;二、别用他们的语言和框架去反对他们,因为再一次帮助他们巩固了框架;三、光有真相不行;四、要随时记得表现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丢掉专业术语;五、了解对方框架的根源和议题的出发点;六、宏观战略性的思考,跨议题思考,不要从具体议题方案思考;七、防止陷阱,不要被对方的提议迷惑;八、影响选民的价值观和思维,不要想当然的只想契合他们的利益;九、团结合作;十、要主动攻击不要被动防御,积极建立自己的框架,打破对方的框架;十一、不要摇摆不定,不断退让,控制基础选民,经常对他们讲话。大致如此。两院选举今年不是又赢了?比较之下,中医人应该可以从中看出我们生存和思考中的许多致命缺陷:分散、内斗、乡愿、讲究中西医一团和气、小器、不注重整体长期的效应、无序竞争、经验化、语言丧失、不注重理论、缺乏构建自己价值观和文化的自觉……可为一鉴。

19.人都会找借口,诿过他人,不承认某事实,目的就是使自己的自我评价不垮,这是心理保护机制,同样证实了乔治·莱考夫的“框架”稳定说,即不会接受与框架不相符合的事实。如果我们的理论语言(表述)和经验事实不相应,我们如何举措?导致信仰垮塌怎么办?哪些人更容易认知迷茫?哪些人更坚持不愿意更改?
    答:中医不等于中医理论,中医理论不等于中医理论表述,如果与事实不相应,决不能以调整、删改、忽略事实以求符合理论,只能看是不是原有的理论表述有问题,甚至是理论有问题,要有这种勇气,否则和历代阻碍变革的旧官僚旧文人有什么区别?那样才会导致腐败垮塌。中医的信仰危机出现不是一天两天了,只要有新的符合认知的理论表述出现,有更好的指导评价选择的理论出现,乃至有更优异的效验出现,信仰是可以重建的。我们经过正规教育的学生是最容易迷茫的,虽然这几年有了“国学热”,但是只是狭隘的以《论语》为主,更流行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之类,搞不好还会出现《女诫》之流,这可不是中国文化和国学的全部,与中国人的社会规范密切相关,和中国特有的思维却关系不大。早些年不是还流行明清禁毁小说和各种权谋学、观人术么?也是“国学”但都与建立中国的价值观和新文化评价体系无关,更与中医的思维来源无关。这在中国文化转型当中应该逐渐纠正,否则这第一关过不了,就谈不上什么中医框架建立了。至于坚持固有观念,不论是坚持中医这个组织或者模式无需变化,还是中西医现状不需变化,或者是中医西化正确不需变化的,只要不是出于私心和利益纠葛,那么就留待历史评判。中医是中国文化转型和建设的主体之一;中国是社会主义主体不动摇;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难以以西医模式支撑全国医疗福利;中医可以承载中国价值观和理念进行世界文明发展模式的竞争,这几样我觉得是历史大势,必然需要改变,也会带来改变。

20.中医理论到底是一个解释体系,还是一个临床体系?如果是解释体系,崩溃了就代表精神世界没有了支持;而如果是临床体系,那么崩溃就代表着无法看病。那么这两个体系的发展出现了不均衡,甚至是分裂吗?
答:从目前看,没有中医理论确实还可以看病,所以有些同道认为中医理论不需要也是情有可原的。这进一步也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医理论解释性更强,指导性更弱,这是解释本身的问题,以及解释与诊治关联度低,或者说是不能很好解释治疗效验的问题。只能做到聊备一格,不能做到使人明其理,广其用,先验于治前。但是又不能任此解释体系崩溃,解释的存在是认知的根基,解释和运用不能分离,只能改进、改良,新陈代谢。而有效先于解释,解释使有效长久。有两人宣称自己治某类病有相当大的把握(比如半夏泻心汤、小建中汤之于众多的胃病时方),但方药差异颇大,此时有人质问二者:为什么是不同的治法?治法交换治疗彼此患者的病有效吗?如果有效那么方药区别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无效为何不指出哪些无效、为何无效?为什么你们有效的患者都是符合你们彼此的治法的,难道就没有漏网的患者吗?如果有漏网的话你们如何总结的?你们古代同时有儿科医生一人用温一人用寒皆有效,为何出现此“现象”?难道是不同证型的患者准确的选择了正确的医者吗?你们如何解释彼此?你们如果能解释对方,为什么不能使用对方的方法?你们两者间谁更有效,更值得使用推广?你们的治法怎样可以使人正确选择?如果一方是经方家一方是时方家,或者一方是温补派一方是攻下派,或者一方是脏腑派一方是吉益东洞派又如何?古人看病不讲什么证型,如果没有理论框架即无法解释差异,无法准确的找到、把握到选择的“度”(师传以及“真传一张纸”等,不过就是前辈的试验排除的积累以及破除后学者一些思维定式的成药),所以不明其度,遇到虚弱之象直以补之,不知水饮痰湿积滞虫瘀之患;遇到虚寒之症径以温补,不知辛寒通气降泻即效;无所谓神奇,只是找准“节点”得其“度”而已(不得其度就是滥补派和胡万林之流)。一患者颈椎病先服药后加推拿,症状缓解,曰推拿有效;一患者先推拿后服药曰中药真好;一患者先输液再服药,一患者先服药后输液,得效者何?同时采用多样治疗效者为何?一病中医治之,西医会诊后反示此病非西药如此这般不效,无数例验证,世界同此;一病西医治之,中医谓此治有害无益,必须改途易辙,经验如此,勿谓不信;当此“中间阶段”,结果难测,如何采信?要论经验病例中医有西医多吗?没有评价模式就断难以总结。所以理论解释是临床的屏障和开路先锋。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5 收起 理由
李小荣 + 15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中医百问第十五至十七问试答
下一篇:中医百问第二十一至二十二问试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7:22 , Processed in 0.157926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