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病例十三 李辛:杨姓女士,38岁,本地人,2013年3月22日初诊。两手沉洪,心率是84,舌红,苔白腻。 主诉是长期的胃反酸,口臭,伴有头痛,有十几年,逐年加重,反复发作。 发作时胃胀、反酸、呕吐,食辛辣加重,空腹也加重。每次发作时伴有头一侧,一般是同侧的眼睛和鼻子痛,或者是同侧的眼睛、鼻子先痛,然后出现胃不适。经医院检查为疣状溃疡,治疗较差,还是容易反复。 胃口是想吃,但是吃了以后不舒服,总的来说吃的比较少,喝的也比较少。大便成形,头干,两三天一行,还通畅。小便在喝水以后稍频,冬天手脚冷,夏天手脚特别热。 经行七天,量正,色暗,有血块。经行前渴,偶然有腹冷、腹痛、寐差、多梦。午后时觉疲乏,清晨时候精神很好。手心潮热,唇红。 处方:半夏10g,橘红10g,茯苓10g,枳实10g,川连2g,杏仁10g,紫苏10g,羌活3克,独活3克,川芎5克,防风5克,桑叶10克,5副。 2013年4月3日复诊,脉双手小弦软,原来是洪,舌正、红,苔薄白润。孙老师摸出来双手还是沉洪(孙曼之:摸脉往往是不一致的,有时间的关系,也许有误差、轻重。),心率是76,舌红,苔白腻。 最近胃不适未犯,偶有轻微胃胀;头痛未犯;多食腹胀,纳食不香。舌上有异物感,发酸,口微苦;饮少,饮后小便,小便微黄,频;大便日一次,不利,黏。寐前梦多,热时手足心热,出汗。近觉面色差。 处方:上方去黄连、羌活、独活、川芎、防风、桑叶,加胡黄连2g。另冲。 2013年4月11日,两手脉弦、软、滑,舌淡红、苔白腻。服上药感觉比较好。两腿怕冷,口唇干,鼻起痘,瘀血,寐差多梦,纳好,小便黄而不利,大便正,胃痛大减,偶然微痛,口干不欲饮水,晨起刷牙恶心,小便频急而少。 处方: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川连2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木通3克,山栀10克,羌活3克,独活3克,防风3克,茵陈10克,七副。 孙曼之:这个也是“茯苓饮”,是因为她是胃病。反胃,反酸,呕吐,头疼,那呕吐和反胃它起码是符合阳明不降这样一个判断。反酸,他没有用辛热的药,治酸的药。没用治酸的药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反酸应该判断一下虚实、寒热。像她这个很显然是热,从总体来判断她是热,那么就不考虑用什么丁香呀,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考虑热那是因为手心潮红,形体来看她唇红。再一个她脉沉洪,而且心率还84,所以她这个热是无疑问的。 我们知道“叶氏茯苓饮”是用于湿热的,或者他的本意是用于通降阳明,但是你通降了阳明又有黄连,它自然也就清热,湿热也就化了。 这个方的应用为什么广泛?就是因为我们一见湿热的时候,往往把它作为基本方,然后再加药,因为它刚好方向是一致的。 这个方里面,因为胀,反酸,只加了个紫苏。意思就是让它阳明一降,那个酸不往上走了,自然就好了,阳明一降应该就好了。然后,因为大便头干,加了桑叶;又因为午后倦乏,清晨神健,加了风药,第一次。为什么倦乏就要加风药?当时的想法是,用风药来升阳,它又不能用黄芪又不能用人参,他用风药,给她吹一下,阳气就升起来。它午后又为阴嘛,午后身倦,她应该是阳气下陷的原因。 第二次呢,已经隔了十几天了,胃没疼,但是大便不利,黏,这又成了主要矛盾了。把这个问了以后,这既然是主要矛盾,就黄连改为胡连,这样湿热就下得就快一点;她大便不利湿热在下焦,应该用胡连;然后呢,再改为去湿热为主,特别是去下焦湿热的时候,把那些风药去了。 因为风药在我们的使用过程中,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你清化湿热,不就是湿热分家了,分离了嘛!温病他们都说,分消分消,湿热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分消。因为分消它就自然从大便移走,小便移走,把湿移走,她自然就好了。 那分消的结果呢,就是湿往下行,火性炎上,原来浮着的那些湿热,那火就往上走了。所以一般来说,清了那个湿热以后,就表现为上火了,头脑不清晰,口干、口苦呀,这些症状就加重了。 这个症状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就是分消以后,火性炎上,这必然有这么一个过程。 李辛:或者是阳气通达起来了。 孙曼之:对,其实也是好事,但是我们不希望反应过于强烈。去年那个湿热清了后,有的人牙疼,有的人口干舌燥。他回头又找来,说药吃错了吗?怎么成这样了? 这个看法还不是我的,因为我开始并不注意这些事,我觉得清了就是治好了嘛。后来咱们有一个学员,陈盈霖,他是聪明好学的人,很快地就总结了。他把那些案拍照下来以后做了对照,提出了他的解释,在清湿热的时候,尽量地避免用风药,万一要用风药,他建议把木通和山栀加上,这样显然可以减少这个问题。从这以后,如果考虑加风药就加这两样。这里面没有加,是因为药太多了,所以就特地把这去了,先让她下焦的湿热下去再说。 这一诊,是湿热继续往下行,表现就是,原来小便不烧灼,现在小便烧灼,原来肛门不烧灼,现在烧灼,原来阴囊不潮湿,现在阴囊潮湿,这个可以理解。原来没有白带或者白带少,对于妇女来说,马上白带就多了。这是个正常的过程,但是我们加利尿药,加速痊愈的过程。 所以最后一诊,按照前面的原理把山栀和风药同时用了,然后又加了茵陈,阴药。茵陈,放到那个“茵陈蒿汤”上,它就是湿热。古人有选择,同样的很多的利尿药,为什么要用茵陈?湿热里面,尿黄、小便少,茵陈是首选药物。 至于后来又用上风药,是因为调整以后,药味没有那么多了,风药可以加进去了,因为风药牵涉到她身倦不身倦的一个问题。 现在我再说一下就关于身倦,咱们中医学的那个教材,都说身倦是气血不足,这个说法是基本上对,但是不完全符合传统的说法。 因为传统的说法里面,你气不升当然就身倦,对吧?但血不升不一定就身倦,这从道理上是这样讲。血不升未必是身倦,但是气不升就,所以它不很确切。再一个,从身倦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临床观察,就是人体都有一个平衡功能,自我调节功能,中医西医都要承认这一点。 比方说,气虚不见得就不能上班,不见得就整天头昏脑胀。到那个程度当然要治,没到那个程度,那还是有很多人有气虚。那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自我调节了,他适应了他的工作,他的环境,也不一定就是很身倦。 所以,身倦未必也是第一个症状。所以简单的就说,气血不足就身倦,这个程式化的解释就不太确切,和过去人的理解也不太符合。过去人怎么理解呢?过去人是这样理解,身倦就是气升不上来,如果气不光升不上来,而且还给拽下去,还不上来,连本位都不守了,还要往下拽,那这就叫阳陷于阴。 阳陷于阴,才是真正的身倦,这是身倦里面最大的一项,也是我们临床里面最常见的一项。所以在叶氏医案里面经常这样批“身倦欲寐,非阳陷而何?” 那下面就不说了,光看见这个人糊里糊涂,神识提不起来,欲寐。但欲寐不等于嗜睡,欲寐就是老想睡觉,可是真正让他躺下来又未必睡得了,这就是阳陷的一个表现。为什么因为阳是热嘛,你陷在下面以后它就不光是个身倦了,它还有一个阳热,所以他就睡不着。阳热,你这个热还是…… 林杰:劳神。 孙曼之:对嘛,所以他就睡不着,终究还是睡不着。 这种人在我们经常常见的,这才是身倦主要的大宗。至于阳陷于阴,它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这个范围也很宽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拉肚子当然是最常见的。有的人一辈子都是溏便,他经常坐到那眼睛都不想睁。仔细问他什么病都没有,吃喝都没事,就是经常溏便而已。长期的溏便,在《黄帝内经》上说:“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在大小便上就牵扯到守与不守,长期慢慢地不守对人影响很大。另外,男的遗精,女的带下,都会慢慢引起阳气往下陷。再一个劳动过度,劳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连续作战,都会引起这个问题,这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在古代来说也应该是很常见的,因为我看他治的那么多的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