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八 李辛:姓徐,44岁,渭南,本地人,第一诊是2013年4月10号,两手沉滑,舌红、苔薄。主诉是胃痛,十余年,受风的时候就会明显发作。不可食,不能吃太多,也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平时多食水果。知饥。前两日在十点到十二点的时候胃痛发作,伴有口苦口干、口有异味十来年;不喜饮水,大便两到三次,头干;小便正常;月经是28天,每次4天,有血块,量正常;白带比较多,黄,而且有异味;睡眠尚可,精神差。 处方:半夏10g,杏仁10g,川连2g,橘红10g,茯苓10g,枳壳10g,桑叶10g,吴茱萸5粒,紫苏20g,七副。 孙曼之:她是胃疼十来年,受风就明显,不能吃甜食,喜欢吃水果,前两天胃疼都是在十点八点,这应该是白天的事;口苦口干,口有异味,不欲饮水,大便两三天才一次。 如果从她的主诉上来说,纳正,口干、口苦,这就是胃还是偏热,和那个相似,这一点是可以判断她是偏热。但是呢,她吃了甜食就不舒服,那就说明胃还是有痰,可是她能吃水果,因为水果偏湿,但是吃得多了胃也就凉了,可是她当时来说初食可以少食。 所以就用“茯苓饮”,半杏陈皮茯苓枳壳川连,通降胃气。“茯苓饮”的作用就在于通降阳明,它就是叶天士说的:阳明以通为补。这里面有几个加减法,大便两三天一次,头干所以是肺偏热,为什么?因为大便的上端它不是就是代表了小肠的里面,它是远血,那大便血就是远血;那下面就是近血,近血就是大肠的了。所以下面的这一段它代表了肺,大肠和肺。所以它头干,后头不干,这个判断一般都是肺热,这一类人都是肺热。 肺热,所以呢就用了桑叶,因为她胃疼你又不能用石膏,也不宜用别的药。所以呢你就用加个桑叶,这是常规的用法。大便头干只要不是很严重加一点桑叶,因为桑叶就是通便的。过去的验方就是桑叶做成面,治习惯性便秘,每天冲服一点。因为胀,加紫苏,紫苏消胀是常规的用法,辨证用药的是常规。 她受风引起,又不能吃甜食,说明有饮。这个不能应该叫寒,为什么?你分析她如果是寒她不会纳正,她就会纳差、纳呆,她如果是寒她不应该吃水果,她吃水果会不舒服的,她不叫寒,是饮。那么为什么痛呢,饮结住了,结住不通。结与不结就很不一样,要结的话她就疼,要疼你就必须解结,把那个结散开,散开就不疼,你不能简单的光治本,你治本她就慢慢疼,叫她慢慢疼着吧,那不行。 怎么办?这个就“左金(丸)”,“左金(丸)”就在这方面,你一看,她不是不能吃,受风明显,风是凉的,一吹就凉了,里面是饮嘛,同气相求的道理,所以她就疼。不能吃甜食是有饮,她结住了那么用吴萸的辛、苦就可以破开,这样破开以后,就不影响她的通降胃气,因为吴萸只是5粒,它那个黄连是2克,这样的比例是六分之一。 吴萸5粒是称的,过去没称,糊里糊涂的,老是开1克,开0.5克,称的时候等值就不太准确,有的人胃疼,有的人胃不疼,那远路的人他胃疼还没办法,我也弄得莫名其妙,后来就感觉没办法咱们数吧,数了一克,数了好几次,进了好几次的药都证明1克就是40粒,按这个比例算下来的,所以就是4粒5粒,这样就避免太轻了不好称。我们就笑,李东垣当初不知道他咋弄的,咋称的,都是一分半分的,咋弄? 这个下来以后它不影响它通降胃气,总体来说还是寒,吴萸这一点辛热,它就起了一个反佐的作用。有的书上它经常说这是泻肝火的,其实我觉得那说的是印象仿佛之谈,它在临床上体会不深。其实就是泻火,泻火你反佐一点你是为了解结,如果不解结的话你为什么要放它,难道放了它泻火就更好了,那道理还是不通对吧?它就是当它疼的时候就这样用。 胁下疼、剑(突)下疼都可以这样用。甚至于小腹痛,小腹痛的时候我有时候就加到十粒,今天有一个我就加到0.5克,也就是20粒,这是因为小腹为阴物,稍微重点不要紧。但是胃呢绝对不能重,胃放的十粒我就得另包,要是喝了以后口干舌燥你就减一点。 因为黄连只有两克,吴萸稍微重点就不行,这就是“左金(丸)”的用法。 这个“左金(丸)”是经常用到,一疼就要用,疼光通降阳明那不行,降不下去,还结着一块。 病例九 李辛:女性,姓李,23岁,西安人。2013年4月10号初诊,双手小滑软,舌淡红,苔薄白。主诉是痛经三年余,一般是经讯前,到经讯的第一天第二天坠重而痛,时发。是三年前出现痛经,每次月经会提前三天,量偏少,色暗红,血块多。睡眠正常,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末次月经是三月十八日,也提前三天,经行是三天。今天是四月十号,是痛发的第三天,月经还没有来。平素月经量偏多,就这一年来月经量减少,尤其是第一天觉得不是很通畅。舌红苔薄白,形瘦、白,唇红。 处方:川楝子3克,吴茱萸0.5克,木香3克,小茴香10克,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肉桂5克,黄附片一片,川芎5克,炮姜10克,七副。 孙曼之:这个是痛经,我们对这个病机应该这样理解,小腹为阴位,它本身就是厥阴嘛,就是阴经,所以这个是个大前提。为什么会痛经呢?应该说凉是主要的原因,寒凉。这是因为它的位置决定的,就和胃是热是多数,阳明不降多半都是热,但是小腹的病多半都是寒。这是因为它的位置不一样,阳明偏阳明经嘛它是热,厥阴它就是寒。 所以痛经总的原则,从病机上的认识它就寒。寒从何来?它就是小孩的时候爱吃凉的、喝饮料这些造成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这样的。很少有热,热郁是百不见一,这是个总的看法。 咱们现在的教科书把它分为几型,它就没有这个问题,它就看不出来哪一种病机是最多的,那个道理都没有了,看不出来了。其实你这样认识问题的话,这个病就看得快。不然的话你仔细辨别它是六型的哪一型,费脑子,还弄不准,你有了这个观点就清楚了。 这个痛经是比较严重的,疼得严重的时候疼晕了,几乎要急救似的,我说你这就厉害了,她说今年以来还能稍微轻一点。她月经每次提前三天,就从日期上来说,基本上正常;量偏少,色黯黑,块多。色黯黑是偏寒,量偏少是因为寒凝的原因,应该这样理解,凝了就有块。 再一个,她提前三天,她当时说三天四天五天都有可能,都开始肚子疼,今天她说,按说还有五六天但今天已经疼了,提前就疼了。提前为实,但这是寒实,应该这样理解。不能都认为这是血瘀什么的,那样就偏离主题了,偏离病机的道理了,既然明白这个病机,就好治了,道理就好说了。 她这个人呢是形瘦、白、唇红,这种体质的人都是血虚、气虚。血虚呢为什么唇红呢?血虚就是有点虚热。血虚的人如果纯粹的气虚的话,他口唇不会太红。口唇浓红就是气虚里面还有血虚,血虚里面还有点风热,她这个人就符合这个情况,她体现三点说明了这个问题。 所以她的治法是,第一是用导气汤,导气汤是四味药组成。导气汤也是个古方,也是个最常用的方,导气汤用于厥阴的疼,它的那个构造呢就和那个乌梅丸很相似,但是没有乌梅丸的那种辛窜,它是厥阴,是寒热并存的,对吧? 所以它用川楝子,清热止疼;用那个吴萸宣通,相当于乌梅丸的细辛;然后呢用木香消胀;用小茴香温肾行气。小茴香行气作用是很强的,我们这儿人都知道谁要是腰闪了胸疼啊肚子疼啊,或者岔气了,拿点小茴香吧,你把那擀面杖一擀,放一点盐冲着一喝,马上就好,它就治那个岔气,农村人都有这种习惯。可想而知它的行气力量有多强了,它主要是因为小籽嘛,它直接能入肾,它上面有那黑道,有黑色,而且它是两头尖,它是肾形,所以它就有那个功能。 这个药呢吴萸用的比较重一点,用0.5克,20粒。在这个寒病里面,寒不敌热,三克的川楝比吴萸还是寒得多。因为你肚子本来就寒,所以呢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加炮姜,而且她说她疼得死去活来,所以就要加炮姜;进入血分去血分的寒,要加肉桂。炮姜经过炮了以后黑了它也入血分,再一个宣通止疼,她说疼的时候手脚都凉了,常规应该用附片。 因为这种附片是比较生的,所以我就不称,就一片,撂进去就行。就撂进一片,万一熬上五分钟都不要紧。那你要是称得多,熬的时间少的话,那个麻烦事儿啊。有的人挺糊涂的,他熬几分钟喝了中毒,你会有麻烦。所以我就老用这种比较生一点的,只给它撂一片,这个就好用一点。 川芎是行血,当归、归芎说的是“佛手散”,都是行血嘛。她有寒凝嘛,有块,归芎用上是紧扣它的血块。然后呢,她面白唇红,是血虚体质,所以必须用黄芪升提。因为不用黄芪升提,气陷于下焦,放到那儿老疼。因为升它脱离接触,对吧?它下焦纠结的气血双方脱离接触,脱离她马上就不疼了。这和腰痛是一个道理。腰痛为什么老是要用黄芪也是这个道理,一提就不疼了。这个就是这个方子的思路。 林杰:老师,黄附片和黑附片是怎么讲? 孙曼之:黑附片,那个药农把它弄得都没劲儿了,那叫黑顺片,没光泽嘛,还不是传统的黑附片,传统的黑附片是光亮的。现在那个附片都没光泽,那叫顺片,顺片是最没劲的。我因为比较操心这个东西中毒,我过去进药,每进一次,换一个地方。进的药,我都要自己先喝一下,看那个反应怎么样。那个黄附片是我指定他们药材公司订的,从周至进的,当地就种这个附片。 他们村种那个附片,农村人都有那种习惯,下稀饭。有一年,一家伙几十个人都中毒了。他们说是补药,农村的人不懂,他们长期都是那样,下个稀饭喝晕了就睡一觉,起来就好了,呵呵,就是那种习惯。不过他们那个药,劲儿就好,他们因为不懂那些,也不会把那个炮制得过份,所以挺好的。 因为找不到好附片,我们就给药材公司问,你知道周至那个……他说他知道。我说你从那儿进,别从别处进。后来他们就从那儿进,进了以后我试了一下,我抓了10克,熬了10分钟,结果把我喝晕了。我喝了马上就后悔了,我刚一喝就不能看病了,口唇麻的,头晕了,最后都晕了三天。后来我就知道这家伙利害,呵呵,我说你这次进的真好。后来我就只敢用一克,如果病重的话,用三五克,但是要给人家说,一定要熬够时间,不能熬的时间太短。黑附片的话,有个好处,一般的病需要用的话就抓十克,也没事,它也起作用,不过它效果差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