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711|回复: 18

习医录验——咳嗽三例

[复制链接]

27

主题

0

积分

37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5-10 15: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案一            
     女,46岁,宿管员               2013.3.30
    一月前感冒,现遗留咽干痒、咳嗽,常在早上5点多发作(有时醒来即咳,有时因咳而醒),咳甚时伴少量遗溺;无痰,白天说话稍多则咽喉干痒而咳;每天饮水约1L;经期常提前,质稠;其余正常。每次感冒皆以咳嗽为主症,上次感冒期间咳嗽伴有呕恶感(其言‘咳得反胃’)。
    舌体薄,质淡红。
    双脉缓,左寸关沉弦微,尺伏弱;
    右三部皆沉实(浮中取不见,沉取有顶指感)。
    处方:猪苓汤(原方,1两按15g计),1剂。
    服药第二天早上,其高兴地竖起左手食指和中指,言‘今天早上只咳嗽两声’;第二天凌晨4点多被吵醒,又发咳嗽,嘱再进一剂,告愈。忘记查脉。

    分析:
   (1)经详细诊查记录四诊信息后,回到寝室仔细思考:此症仅以咳嗽突出,其余症状不显,反复翻阅《伤寒杂病论》与咳嗽相关的原文,找不到与此吻合的条文,欲推脱不治,又于心不忍,最后只能凭脉(六部皆沉)勉强给出泽漆汤(“咳而脉沉者,泽漆汤主之”)。下午在公交车上继续思考,脉象甚为特异:左尺伏弱——“尺脉分经以侯阴”——表明阴亏;右三部皆沉实——提示热结;左寸关弦微——“脉偏弦者,饮也”,结合脉缓和右三部沉实之脉——当为湿热。合之,病机应属热、湿、阴亏,治法当清热、利湿、滋阴。开始想到六味地黄丸,茯苓、泽泻利湿,丹皮清热,熟地、山药、山茱萸滋阴。再思之,觉得不妥,此方不是《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并且熟地过于滋腻,反而容易增加湿热。接着考虑承气汤,以下热为主,余症自除,又顾忌到“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且大便正常,无可下之症,遂放弃。最后联想到猪苓汤,猪苓、泽泻、茯苓利湿,滑石清热,阿胶滋阴,原文:“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晚上回到学校,阿姨还未买药,于是将早上的泽漆汤方换成猪苓汤。
   (2 此证当为热结轻症,若热结加重,是否会转化为大承气汤证,翻阅原文,少阴病篇紧跟猪苓汤条之后即是三条大承气汤证。
   (3)若进一步定位该案咳嗽的病位,当是膀胱湿热所致,有原文为证——肾咳不已,则流于膀胱,脉与肾同,其状则咳而遗溺也。


    案二
    男,23岁,学生                      2013.5.7
    一周前咽喉疼痛,服用西药咽痛缓解,后出现咳嗽,有少量灰白痰,偶尔胃脘不舒(无痛无胀),其余正常。
    舌淡胖、表湿滑、边齿痕。
    双脉缓,右寸略短、关弦、尺沉弦;
    左寸弦稍紧短,关弦,尺弦小。
    处方:真武汤加姜辛味(原方,1两按5g计,2付)
        515号随访,剩一袋药液未服,咳止;脉常。

    分析:
   (1)双寸脉皆有短象——“寸脉分经以侯阳”——提示阳气不足;双关弦——提示有水饮;左寸稍紧——提示上焦有寒。合之:阳气不足,水饮,寒气。治法:温阳、利水、散寒,故选用真武汤,原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其人或咳……真武汤主之。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2)我和此人认识,对其有一定了解,从其偶尔头晕、手脚易凉判断其为偏虚寒体质,诊治时结合脉象,选用真武加姜辛味以温阳化饮。

        案三
    女,43                                2014.4.8   初诊
    前几天感冒,现遗留咳嗽,受冷则加重,有黄痰,平素怕冷,余常。
    右脉沉小弱,略急;
    左脉沉细弱,尺部细弱甚。
    处方:黄芪建中汤
       黄芪12g  桂枝23g  白芍45g  生姜23g  炙甘草15g  大枣6  饴糖100 g     1

     4.15      二诊
    药后咳嗽减少,怕冷减轻。
    右寸沉小稍弦,关沉小,尺沉小弱;
    左寸沉小涩,关沉小,尺沉细。
    守方1剂。
    咳愈。

    分析:此案依法王雨三的《平脉辨证》,双脉皆弱,此无实邪,为体虚致咳,用黄芪建中汤。

    总结:
   (1)《伤寒杂病论 卷第一》:“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上三案表现症状皆是咳嗽为主,余症不明显,用药却完全不同,故脉象可作为诊治的主要依据。
   (2)案一和案三中,无一味药具有止咳作用,中医治病是辨‘证’论治,不是辨‘症’论治。
  
    PS:以上分析未必正确,尤其是脉象,因为在自己其它很多败案中不知道该如何去平脉用药,仅仅是此三例有效,故用反证法来尝试分析,与各位同仁分享,望斧正。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25 收起 理由
zhiban + 15
传说 + 10 优秀文章,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仲景学术:我的学习之路(转载)
下一篇:李冠杰医案55
悟道中医

10

主题

60

积分

278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一个宅人

Rank: 1

积分
60
QQ
发表于 2014-5-10 15: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耳目一新!多谢分享!
前两案有启发,后一例存疑问。
向大家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9: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感谢分享!另外请教案三有黄痰,当时为何还会考虑用黄芪建中汤呢?仅仅因为脉弱吗?当时病人的舌质舌苔又如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729

积分

79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君若问我何妙招,全靠

Rank: 3Rank: 3

积分
729
QQ
发表于 2014-5-10 19: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治病思维,希望楼主能坚持这样训练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9: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请教,王雨三的《平脉辩证》与《治病法轨》有何不同?

点评

应该是同一本书  发表于 2016-10-11 19:43
应该是同一本书  发表于 2016-10-11 19: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0 19: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清扬居世 的帖子

清扬居世:
另外请教,王雨三的《平脉辩证》与《治病法轨》有何不同?
另外请教,王雨三的《平脉辩证》与《治病法轨》有何不同?是同一本书吗?《治病法轨》有好几个版本,请问哪个版本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5-10 20: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受教,思路清晰,思维缜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积分

8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8
QQ
发表于 2014-5-10 21: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脉象的分析,很受益。谢谢楼主。
学无止境,乐在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30

积分

4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30
发表于 2014-5-10 22: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学习了,对脉象的分析挺有特点,如果能把体质状态也描述一下就更好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4-5-11 09: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方证对应就是这样。
案一,咳甚时伴少量遗溺,伴呕基本要考虑五苓散。
案三,用黄芪建中汤需要水平。
上段时间发过一个春温的自医案,后来没写完。
那天合上小陷胸后,发现胸闷,咳紧加重 .. (2014-05-10 19:47) 
女,31岁,音乐老师。曾人流2次,之后变得体弱。鼻塞、喷嚏遇冷则发,怕冷,天热或室内暖和则鼻通,减轻。有汗。月经暗,常先来一一点点,然后几天后才来。舌暗红苔白。面白,体型适中。(前几天发的鼻炎贴)。本应是桂枝汤体质,之前用桂枝汤打过底的,但没想到加黄芪。
应该用黃芪建中汤?或归芪建中汤加五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0

积分

59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4-5-11 14: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仲景脈法的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01

积分

1130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01
发表于 2014-5-11 20: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三颇费思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0

积分

37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4-5-11 20: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清扬居世 的帖子

清扬居世:精彩!感谢分享!另外请教案三有黄痰,当时为何还会考虑用黄芪建中汤呢?仅仅因为脉弱吗?当时病人的舌质舌苔又如何呢? (2014-05-10 19:00) 
对,因为脉弱,所以不因有黄痰而考虑有邪气,只考虑气血虚弱;不过现在回过来看黄芪建中汤原文加减法中,有“肺气虚损者,加半夏三两”之语,估计加半夏效果会更好些。初诊时是傍晚,未察舌象;二诊时因初诊方有效,也没察舌象。
悟道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0

积分

37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楼主| 发表于 2014-5-11 20: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清扬居世 的帖子

清扬居世:另外请教,王雨三的《平脉辩证》与《治病法轨》有何不同?是同一本书吗?《治病法轨》有好几个版本,请问哪个版本更好? (2014-05-10 19:30) 
我买的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书名全名为《治病法轨 平脉辨证第一书》。
悟道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2 15: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回复!我前天也买了一本那个版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35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5-16 17: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98

积分

81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98
QQ
发表于 2014-11-4 00: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案给我震撼,好!
学无止境,乐在医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7 13:33 , Processed in 0.173929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