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从以上数条可以看出,仲景为病命名,从来以身体所现之证为准。
温病家一反仲景之规矩准绳,为病命名不再以患者身体表现为指征,而以所感之气、所居之地、所在之时等为凭,全不知“感邪虽一,发病则异”之理。同样一证,发于春天,称为春温,发于冬天称为冬温,论及治疗全无区别,另立数名,有何必要?
若以病变性质将温病分为温热病与湿热病两大类,确是执简驭繁之法,指导临床较为实用。以我之见,温热病就是阳明病,湿热病即是阳明病系在太阴。《伤寒论》第187条与278条即是论述湿温病。
1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这两条,仲景明言“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即是说“湿温病若小便不利,身发黄,小便利不发黄”。
论及治法,归为阳明病的温热病,自当清、下,归为阳明病系在太阴的湿温病,自当除湿热。若问:“阳明病身热而渴不恶寒,而风温发热微恶风寒或有口不渴者,何称阳明病乎”?答曰:此太阳风寒末疾兼阳明轻证也。此证若纯用麻、桂则碍乎阳明之热,只需稍稍辛凉发散,其表即解亦不碍乎阳明。
至于赵绍琴所言“寒则涩而不流”,轻者湿阻、凉遏,重者寒凝、冰伏。此言阳明轻证或湿温证过用寒凉伤及脾胃,致成太阴湿重而气机郁滞之证。气机郁滞,热不得出,故身热不除。并非温热证与湿热证更有与《伤寒论》所不同之治法也。
《伤寒论》详于伤寒略于温病,此事实也。于伤寒轻证,仲景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亦有桂枝二越婢一汤,而于属阳明病的温病,仅白虎汤、三黄泻心汤、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三承气,诸方皆治重证,临床百难一见。对于阳明轻证,实未有方,着实较略。对于属阳明病系在太阴的湿温,仲景仅有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诸黄剂,亦太粗太粗。在仲景方剂未备、理未精详处,摘取温病家言与温病诸方以补之,为善之善者也。
如银翘散、桑菊饮、藿朴夏苓汤、升降散、六一散、清瘟败毒败毒饮、十全苦寒救补汤等一切对证之温病方,用之得当,亦效如桴鼓。
在外有六淫疫疠,在内有七情劳伤,若论病因,全无定论。且病因致病,全非病因一个作怪,而是病因与身体相抗争的结果。邪正交争即会现出六经病这六种类型,六种类型各有不同治法。要在,仲景辨证以所现之证为准,治病亦以所现之证为准,此“随证治之”之义。“证”,身体表现特征,有太阳证即为太阳病,有阳明证即为阳明病,既有阳明病又有太阴病称为阳明病系在太阴,以法治之即可,全不出六经理法。至于理法,于仲景未精详处,摘取后世医家以补之,始算完备。诸病皆然。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孙子与伤寒论的关系下一篇:《普济本事方》里川独活,熟地黄等药用到秤字,不知何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