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伤寒论》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一作寒)是也。”宋本《伤寒论》,是根据搜集到的多种版本的《伤寒论》,经过对比、整理而成文的。此条“一作寒”,就是保留了某版本“阳明之为病,胃家寒是也”的原貌,反映出《伤寒论》有“胃家实”和“胃家寒”的不同版本。这是宋本尊重历史原本的态度。有人猜测说宋本作了很多修改,但是从宋本原文看,很多条文都保留了“一作汗出”、“一作紧”、“一作目眶痛”等反映多种版本的原文,证明宋本是尊重原文的。
中医理论之阴阳的基本定义为:阳属实、属热,阴属虚、属寒。从阴阳基本定义出发,阳明之为病,应为胃家实,而不应为胃家寒。
《伤寒论》有阳明证和阳明病的不同概念。阳明证属于实热证,必为胃家实。如第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实者当攻,虚者当补,可见阳病为实。
“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转属阳明则渴、则汗出,而渴为热、汗出亦为热,故阳明主热。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吴茱萸汤证之食谷欲呕属阳明,是病位属阳明,而不是病性属阳明。如果是病性虚寒属阳明,那《伤寒论》就不能看了,因为像这样自相矛盾的条文太多了。
阳明主胃肠实热,与之相反,太阴就主胃肠虚寒。如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这个属太阴,就是其病位和病性都属太阴。太阴虚寒,故下利而不渴。如果不是虚寒,则下利者必渴。
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这个属太阴,是病位属太阴,而不是病性属太阴,太阴是脏有寒,脏有寒者当温之,不应当加芍药。
阳明证必为实热证,而阳明病却有虚寒证,如第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第194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为什么阳明病和阳明证会有病性截然不同的条文呢?这是因为阳明病有得病的时间因素,而阳明证没有时间因素。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间出现胃肠实热证,都属阳明证。而在阳明时得病者,就可以称为阳明病,无论是实热证还是虚寒证。如下列条文:
“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阳明病,为什么会有外证恶寒未解呢?
“225.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阳明病,为什么会有四逆汤证呢?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35.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第225条,不要以为是王叔和弄错了,误把四逆汤证的条文,编排到阳明篇了。王叔和再怎么误编,也不会把四逆汤证和承气汤证弄错。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王叔和是尊重《伤寒论》原文的,并没有在条文编排顺序上作过移动。当然不排除对原简散乱所作的整理,但是并没有谁发现王叔和有根据自己的见解而调整《伤寒论》原文的证据。
如果说阳明病有经病和腑病的不同,那么阳明病小柴胡汤证、阳明病桂枝汤证、阳明病麻黄汤证是阳明经病吗?所以,如果不从时间的角度考虑问题,《伤寒论》的很多条文都难以理解,不只是阳明病的问题。 |
上一篇:汗下之法不唯脉浮沉实虚下一篇:伤寒论117条和55期的两组症状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