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3-9-2 12: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包识生(1874-1934) 字德逮,名一虚。福建上杭胜运里(今庐丰畲族乡包屋村)人。清同治十三年生于名医世家。其父包育华为本县名医、兄弟究生、仰山、德崇均为行医为业。识生幼承家学,潜心钻研医学,尤其对张仲景所创六经辩证论治的理论研究较深。经过10年临床实践,深得医治伤寒等症的精髓,写成《伤寒论章节》一书问世,纠正了以前一些医家的谬误,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后到潮州、汕头行医,名声渐著。
民国元年(1912年),识生赴上海,目睹西方帝国主义借传教、行医,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以及北洋政府极力催残祖国医学的事实,立志振兴祖国的医学。3年,北洋政府提出废止中医中药,不准成立中医、中药学校之议案,引起全国中医药界的强烈反对。识生与神州医学会会长余伯陶等联络全国各省中医团体,组织医药救亡请愿团赴京递交呈文,坚决反对歧视中医中药政策,迫使北洋政府撤销该案。4年,与中医界余伯陶等同行在沪成立神州医学总会,创办神州医药专门学校,自任教务长,主讲《伤寒论》等课程,编有《伤寒病讲义》、《诊断学》等教材。还创办神州医院,作为学生实习场所。12年,又主编《神州医药学报》,大力弘扬祖国医学。
他在沪20余年,一面行医济世,一面培养造就中医人才。其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一批人后来成了著名医家,如上海浦东人秦伯未,解放后曾任卫生部中医顾问;江苏镇江人章次公,解放后曾任北京医院中医科主任;江西婺源人程门雪等皆受其教。解放后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等职,其学术宗仲景,尚经方,严遵成法,善治伤寒、杂病,为发展祖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他一生勤于学术研究,著述不辍,有《包氏医宗》3集传世,得到中医界好评和重视。民国22年,病逝于上海,享年60岁。其子包天白继其业。
包天白(1902 一1986), 名贞浮, 字天白。早年就读于江苏公学中学部。同时从父包识生学医。1918 年入神州医药专门学校, 为首届毕业生。1927 年前后, 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中国医学院任教; 同时任上海市国医公会执委。1930 年1月一1931年12月, 其父任上海中国医学院院长期间, 任院长秘书。19 35年, 从朱小南父子创建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任首期教务长, 在新中国医学院期间担任伤寒(1935 一1940)、诊断(1935 一1937)、杂病(1939)等课。1935一1939年间, 创办“ 新中医研究社” 。天白戴眼镜, 穿长衫, 温文尔雅, 询询然有儒者之风。每次学生编辑出版毕业纪念刊, 他均给予指导, 而且责无旁贷地撰写发刊词, 文采飞扬, 深受学生的敬爱。1941年第4、第5届毕业纪念合刊《医林俊秀》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