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935|回复: 37

[行业弊端] 尊重理论认识就是尊重经典

[复制链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发表于 2013-8-12 14: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有的人一听到有关经方理论的认识,就说是空头。经方没有基本理论能行吗?比如外为阳,热为阳,数为阳,这是基本理论。比如发汗伤阳,这也是基本理论。没有基本理论,怎么区分阳证和阴证?只知道《伤寒论》讲方证,讲“随证治之”,不知道《伤寒论》讲理法,讲“以法治之”。非要把《伤寒论》这部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医经典,说成是只讲方证,不讲理论的书。没有理论的书,怎么能把疾病划分为三阴三阳?怎么能说“其表不解,不可攻里”?怎么能认识到“热入因作结胸”?怎么能知道“热结”,“冷结”?怎么能知道“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怎么知道“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呢?……
        说《伤寒论》没有理论,是对《伤寒论》的歪曲。如果把《伤寒论》降低为一本验方集,抹杀《伤寒论》的理论境界,那就不会认识《伤寒论》“以法治之”的原则。原则就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理法,不成经方。尊重《伤寒论》的理论认识,就是尊重经典。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10 收起 理由
黄煌 + 10 李老师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人类同疾病的斗争永无止境(转)
下一篇:在当今时代,对于中医的发展前途,最紧要的是什么?

62

主题

1387

积分

50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针药并用,内外合治,

Rank: 4

积分
1387
QQ
发表于 2013-8-12 14: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伤寒论》没有理论,是对《伤寒论》的歪曲。如果把《伤寒论》降低为一本验方集,抹杀《伤寒论》的理论境界,那就不会认识《伤寒论》“以法治之”的原则。原则就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理法,不成经方。尊重《伤寒论》的理论认识,就是尊重经典。


完全支持楼主意见!
方证相对并非仲景门径。
大愿力成就人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4df4b0100dlbb.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6

积分

48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6
发表于 2013-8-12 15: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相应最大的问题是只看症状,不看病机,而且会缩小经方的使用范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9

积分

3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13-8-12 15: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镜湖 的帖子

镜湖:方证相应最大的问题是只看症状,不看病机,而且会缩小经方的使用范围。 (2013-08-12 15:00)
我在其他帖子跟人讨论过,方证派不是不讲理论,而是将方药拆开后用西医的微观理论和方法论来解释方药,早已经把仲景阴阳六病证的理论抛于脑后,自以为抓住了根本,其实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为什么不用仲景自己的理论来解读他自己的方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17

积分

454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曲洪波

Rank: 5Rank: 5

积分
3217
发表于 2013-8-12 15: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是实是求是评价伤寒论的精典话,什么伤寒论的最高境界是方证对应该休也。
曲洪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9

积分

39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Rank: 2

积分
129
发表于 2013-8-12 15: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在原文上下苦工夫了,像李师这样的学者,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89

积分

16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89
发表于 2013-8-12 15: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对“证”的定义。
什么是“证”?“证”是客观指征,是指可以通过眼、耳、鼻、舌、身(触觉)、这五感客观感知的病人的表征。除此之外的东西,都是主观的东西。例如:五心烦热而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上述证候是可以通过五感得知的东西,是客观的,是“证”。从上述证候总结出来的阴虚,却不是“证”,因为这个“阴虚”,不是客观的东西,是主观的东西。你是通过看还是听还是触摸得知的“阴虚”?“阴虚”是大夫的判断,是主观的。这个“阴虚”是“机”或“理”,而不是“证”。所有的病,其直观表现,均为一系列的“证”。同时,这个“机”,不是仲景的“机”,仲景的“机”,我认为,就是六经。

回到主题:从证到方,可以经过“机”,也可以不经过“机”。
证--机--方 ,这是一个单线套路。

           
证--机(六经) --方
证----------方

这是一个双线套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89

积分

168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89
发表于 2013-8-12 15: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说,辩六经,也是辩“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7

主题

4040

积分

458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040
发表于 2013-8-12 15: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證非方症
證中便含機,若連方症都不熟,更不用談證
不然你望、問、腹診都去掉,就可以不重視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16

积分

48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6
发表于 2013-8-12 15: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Zero 的帖子

Zero:我在其他帖子跟人讨论过,方证派不是不讲理论,而是将方药拆开后用西医的微观理论和方法论来解释方药,早已经把仲景阴阳六病证的理论抛于脑后,自以为抓住了根本,其实看到的只是冰山一 .. (2013-08-12 15:09)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伤寒论背后“一以贯之”的又是什么?我对后人能不能揭示出伤寒论的奥秘持悲观态度。一千七百多年了,能揭示早揭示出来了。孙真人都明说看不懂啊 “寻思旨趣,莫测其致”

究其原因,汉朝的医书失传太多了。汉朝是中医发展的最高峰,以后就一真在走下坡路。汉之医书能流传下来的基本上都成了经典,而大量医书的失传造成理论断层,这个断层就只有靠后世医家的臆想和推测来填补。

后世医家的“理论发展”反倒成了理解伤寒论的障碍。但抛弃理论,只讲方证,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13-8-12 15: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诸位,目前哪家只讲这种方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3-8-12 16: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这理论”“那理论”比较而言,我还是希望看到实用而有效(效佳)的病例。拿出实战之病例来印证你的理论会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人信服。你的理论有临床意义吗?请拿出实在的病例出来吧。这样就能够让那些认为理论不重要不能指导临床的人而信服,就不会老在这里打口水战了。
请宽恕我的语气比较生硬,但本意绝不是针对哪个“人”,而只是就“事”而言。
我不会在这里过多地回复“争论”,我只想看到有“你的理论”说服力的实际病例。
谢谢!但愿不要曲解我这段话的本意。当然,也可以推荐“这书”“那书”,但我最想看到的是“自己的实实在在的有说服力的病例”。

加:纯理论也可以讲,讲得好也有益,也可以指导临床,而绝非“没有用”。只要是“中医看病”就离不开“中医思维”,而“中医思维”能够离开“中医理论”吗?
我觉得有些争论可能实质上并非“讲不讲理论”的问题,而是“怎样讲?怎样选择?怎样看待?怎样思考?”的问题。
但我更愿意看到有实战病例印证的理论。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个愿望。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46

积分

91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346
发表于 2013-8-12 16: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辨方证已经包含了辨病机,这个思辨的过程其实就是用伤寒论的理论(不是其他所谓的理论)寻找用药用方的证据。
李老师说的很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988

积分

1792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88
发表于 2013-8-12 16: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方证对应其实包含病机和理论。只是这个说法容易引起误会。
非常期待李老师能出一本逐条解伤寒论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3-8-12 17: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niyunjiu 的帖子

niyunjiu:真正的方证对应其实包含病机和理论。只是这个说法容易引起误会。
非常期待李老师能出一本逐条解伤寒论的书!! (2013-08-12 16:36)
“方证对应”不可能不包含“病机”和“理论”。个人觉得只是你怎样表述和怎样汲取的问题。
我觉得关于这点(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病案)(第46页讲得很好。鲍艳举主编)

非常期待李老师能出一本逐条解伤寒论的书!!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3-8-12 17: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267

积分

892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67
发表于 2013-8-12 18: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辩方证不是包涵了辨六经吗?
不是说“先辨六经,再辩方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213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3-8-12 19: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的方证后面隐含着病机,什么叫病机?王冰谓:病之机要也,用少而功大,动浅而功深。一个临床医生,要在一大堆纷繁复杂的症状中识别到方证。委实不容易,尤幸经方的方证相对固定。
        除了”识证”之外,更要透过方证认识病机。这叫”知机”。知机则知道疾病的预后,知道疾病的发展趋势,知道用药的轻重缓急,先后进退。不过理解这个”机”,就有愚、智、贤、不肖之别。至有”一本有一本的伤寒、一家有一家之仲景。”所谓见仁见智了。甚至今日你理解了,随着学验的增长,明日的理解又会截然不同。这大概就是中医经典的魅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19

积分

159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继承仲景,学习锡纯

Rank: 2

积分
419
QQ
发表于 2013-8-12 21: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要把《伤寒论》这部理法方药俱全的中医经典,说成是只讲方证,不讲理论的书。
我很佩服李老师的伤寒功底!
这句话说的是一部分人,真正懂的方证内涵的人其实是在运用着仲景的或说中医的理论的,不然的话,恐怕永远没有胡希恕排众家言治疗单玉堂那则案例,也没有胡老那么多活灵或现的伤寒“方症“之外的“方证”
可以这么说,讲究方证治病是强调的病人的这个病点,而讲究理法更多的是追究这个病的发展路线或说来龙去脉,前者不是舍弃理,而重在方,后者不是舍弃方,而重在法,二者需“相濡以沫”,病人才可相安无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22: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黄煌老师关注!感谢各位老师和网友的关注!
《伤寒论》方证条文,其实就是医案,是非常严谨的医案。六病证从初得病时的表现,到得病一二日,二三日,三四日,四五日,五六日,六七日,七八日,八九日,十余日时的表现,叙述的详实而清楚,不仅讲病证,而且讲病理。可以说,能读懂“伤寒”方证,就能读懂“温病”方证。如果读不懂“温病”方证,那就需要再读“伤寒”方证。《伤寒论》是中医方证基本功。没有基本功的扎实训练,所谓的博学多识也只能是个花架子。比如有的老师反复研读叶天士著作20年,也没能看懂多少,却说叶天士的书达到了顶峰造极的水平。试问,没能看懂多少,又怎么知道其水平呢?并说叶天士的书远没有仲景的书好懂,真是这样吗?叶天士称张仲景是仲圣,可见《伤寒论》在叶天士心中的地位。
我于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用了一年的时间,初步完成了对伤寒论条文的逐条注释,目的是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欲寻得老师帮助。四年来,反复修改了不知道多少次。我体会到,注解条文,也是学习伤寒论的有效方法。遗憾的是,至今没有寻得老师。当然临证也是老师。学习离不开临证,离开临证,连《伤寒论》的皮毛也学不到,更不要说学习《伤寒论》的经旨了。《伤寒论》方证条文,就是对临证的具体写照,有的条文写的活灵活现,比如第12条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把病人畏恶风寒,龇牙咧嘴,面热如醉状的形象写活了。第64条“其人叉手自冒心”,也是对病人实际表现的描写,是叉手按住自冒的心脏。有网友认为“冒”是按揉的意思。自冒心是病人自己按揉心脏。这是不对的。冒是冒尖、冒出的意思,不可能是按揉的意思。如第93条“其人因致冒”,第174条“其人如冒状”,都是眩冒的意思,不是按揉的意思。头冒是头眩之甚,眩冒就是头晕眼黑,眼冒金星。第297条“头眩,时时自冒”,这个自冒,就是自发头冒,而不是自己按揉。自冒心,也是自发冒心,是心悸剧烈的表现。叉手自冒心,是病人叉手按在自冒的心上。第96条“嘿嘿不欲饮食”,嘿嘿是不想说话,嘿嘿二字,把病人心情郁闷的面部表情形象的写出来了。
只要是在临证中学习《伤寒论》,学会应用,就会对《伤寒论》无比敬仰,对张仲景肃然起敬。对条文的注释,如果发表出来,我不知道是利多还是弊多。十世遗风鼓励我发表。只是我还不满意现在的注解。如果要发表的话,最快也要到明年了。也许发表出来,能够得到更多的业内人士的指教,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13-8-12 22:4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感谢黄煌老师关注!感谢各位老师和网友的关注!
《伤寒论》方证条文,其实就是医案,是非常严谨的医案。六病证从初得病时的表现,到得病一二日,二三日,三四日,四五日,五六日,六七日 .. (2013-08-12 22:29) 
刘老当年的注释呢?您觉得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2 22: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感谢黄煌老师关注!感谢各位老师和网友的关注!
《伤寒论》方证条文,其实就是医案,是非常严谨的医案。六病证从初得病时的表现,到得病一二日,二三日,三四日,四五日,五六日,六七日 .. (2013-08-12 22:29) 
期待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93

积分

68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93
发表于 2013-8-12 23: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李老师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93

积分

93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93
发表于 2013-8-12 23: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确实不讲理论,只讲症状鉴别诊断处以方药,因其只讲症状不讲理论所以很多理论都可以解释的通它。伤寒论就是块没有形状的象皮泥,随便你用什么理论捏它都行,只要你捏的自圆其说,捏的符合临床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23: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顾志君 的帖子

顾志君:刘老当年的注释呢?您觉得如何? (2013-08-12 22:47) 
顾老师好!很惭愧,我没有读过刘绍武老师的注释。只读过1985年内部交流版的“三部六病”。如果顾老师读过刘绍武老师的注释,还望不吝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2 23: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岐黄门生 的帖子

岐黄门生:伤寒论确实不讲理论,只讲症状鉴别诊断处以方药,因其只讲症状不讲理论所以很多理论都可以解释的通它。伤寒论就是块没有形状的象皮泥,随便你用什么理论捏它都行,只要你捏的自圆其说, .. (2013-08-12 23:30) 
那您能捏一捏“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也”这块橡皮泥吗?试试能捏出“荣气、卫气”以外的什么理论来呢?把“荣气”捏成“营气”可不算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00: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师,书还得出,是非让后世去点评。
现代临床医喜欢看医案,马上学会一招可以运用。但一个病不是一个方能解决的,比如胡老抢救单案,李师点评是腹满而喘。但临床也可胸满而喘。
伤寒就是医案,能明伤寒理,佳案会层出不穷。
很多人误解李师,觉得李师只能看发热,觉得发热简单,搞瓶盐水加点激素就搞定。真正能搞懂发热机理,才是看百病的基础。
我支持李师观点,如果叶天士是伤寒大家,为何用方很少经方?
我也支持黄师观点,与其看叶案不懂,不如学习经方有重复性。
我深受李师理论恩惠,不敢自私,希望李师早日出版专著。书不可能十全十美,也让后世去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06:2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十世遗风 的帖子

十世遗风:李师,书还得出,是非让后世去点评。
现代临床医喜欢看医案,马上学会一招可以运用。但一个病不是一个方能解决的,比如胡老抢救单案,李师点评是腹满而喘。但临床也可胸满而喘。
伤寒就 .. (2013-08-13 00:30)
喘而胸满者,如果是上焦壅滞,或表实迫肺者,则应宣通解表,不可攻下。如果是里实过甚,上壅胸肺,则当下之。黄煌老师披露冯世纶先生的话,“胡老用的方是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合方中柴胡桂枝都能宣通,枳实除胸痹,大黄芒硝泻实热,符合喘而胸满的病理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69

积分

1788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宁静致远,学贵沉潜。

Rank: 3Rank: 3

积分
969
发表于 2013-8-13 08: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s:188] 正在加紧学习基础,期待李师出书后可以看得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3-8-13 09: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今再来 的帖子

今再来:伤寒论本身就是一本医案,讨论条文就是在解读医案。
正因为大家都认可张仲景的医案100%的正确无误,因此才依样画葫芦的学。
张仲景的医案比任何经方家的医案都有价值,如果书中的药物加减 .. (2013-08-12 22:21)
如果说《伤寒论》本身就是一本医案,那也是张仲景或他前人的医案,是他在看病不是你在看病。你总不能来了病人要张仲景去看吧?你如果学到了张仲景是怎样看病的,最好能分享下你自己的医案,用你的医案验证你的所学,也好让我们学习下。这是我的意思。

你即便把“
肝阴虚,小柴胡汤该如何增减?”文字上增减得天花乱坠,没有自己的实际医案作验证,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你赞成么?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831

积分

19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31
发表于 2013-8-13 10: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与“这理论”“那理论”比较而言,我还是希望看到实用而有效(效佳)的病例。拿出实战之病例来印证你的理论会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人信服。你的理论有临床意义吗?请拿出实在的病例出 .. (2013-08-12 16:01) 
实战的病例,并不能直接产生理论,也不能证明理论。你如何区分必然与偶然?有效就能说明问题吗?我以为未必。只有在处方之前,先有了理论指导,然后这种病例才有证明的意义。

实战也好,实践也好,只是一些行为。理论是透过实践行为深入内部的领悟。从来没有独立于实践之外的理论。只有书呆子,才会但从书本谈理论。大凡从实践而来的大家,没有不谈理论的,但可能他不会直接举出多少病例来向你证明,是行家,一听就明白的。

外行谈理论,一套一套的,说的是梦话。内行谈理论,不要长篇大论,一针见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3-8-13 1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感谢黄煌老师关注!感谢各位老师和网友的关注!
《伤寒论》方证条文,其实就是医案,是非常严谨的医案。六病证从初得病时的表现,到得病一二日,二三日,三四日,四五日,五六日,六七日 .. (2013-08-12 22:29) 
期待着李老师的书。李老师花费大量心血注解的伤寒论,一定会有许多能够给我们帮助和启发的内容!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3 14: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一定要有医案呢?
李师教我伤寒几年,几乎不给我讲他的医案。
但不明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等的理论鉴别,发一百个医案都是蒙和猜的。不妨谁发个医案,我给他挑挑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6: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凤凰台主人 的帖子

凤凰台主人:实战的病例,并不能直接产生理论,也不能证明理论。你如何区分必然与偶然?有效就能说明问题吗?我以为未必。只有在处方之前,先有了理论指导,然后这种病例才有证明的意义。

实战也好 .. (2013-08-13 10:25) 
说得对,理论是一种领悟。有效并不能证明无误,要看综合状态和远期效果。比如感冒发烧,也有大泻一通有效热退的,可是这个有效并不能证明正确。再如原文“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太阳病下之,邪热入内,里气上冲抗邪,使邪气停在胸中,不能入里进入胃肠,也不能出外退回肌表,所以必作结胸。脉促,是气上冲。气上冲而不结胸者,是外邪不敌里气,外邪被里气冲的无处停留,必然会被代谢出体外,故为欲解。这是误下,却下之有效,出现了欲解的局面。虽然下之有效,却不能说下的对。下之有效是侥幸有效。现在病人感冒发热,经常是吃药打针输液,一连几天,最后好了。怎么好的?就是如《伤寒论》所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主题

3649

积分

141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呼吸顺畅,是我努力要

Rank: 5Rank: 5

积分
3649
发表于 2013-8-13 16: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学问就是做功夫,是实践中的真知,不是闭门造车,不是玩概念符号,更不是玩嘴皮、拼权势。十分期待先生的心血的奉献!如琢如磨,说不定几十年后,成为后人的经典。
呼吸顺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6

主题

5727

积分

4736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5727
 楼主| 发表于 2013-8-13 16: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期待着李老师的书。李老师花费大量心血注解的伤寒论,一定会有许多能够给我们帮助和启发的内容! (2013-08-13 10:30) 
我的注解没有五行,没有运气,一般人都看得懂。除了“桂枝损津液就是损阳气”,“桂枝宣郁必损阳气”的说法,有人反对,但并不是看不懂。作为我的学习作业,交付业界批评。如果能对初学者理解条文有一些帮助,我会感到宽慰。您是老师,欢迎多提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3-8-13 18: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李国栋 的帖子

李国栋:我的注解没有五行,没有运气,一般人都看得懂。除了“桂枝损津液就是损阳气”,“桂枝宣郁必损阳气”的说法,有人反对,但并不是看不懂。作为我的学习作业,交付业界批评。如果能对初学 .. (2013-08-13 16:36) 
个人感觉《伤寒论》最难也最重要的是前后贯通,相互对应着学习。李老师对伤寒论的研究许多都是这样。学习《伤寒论》需要平时零碎的学习、理解,更需要整体的集中精力前后融会贯通的学习。
期待着李老师的著作早日面世,可以完整地好好学习李老师的研究心得。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5502

积分

1667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治外感如将,疗内伤如

Rank: 6Rank: 6

积分
5502
发表于 2013-8-14 12: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2:42 , Processed in 0.270548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