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196|回复: 1

矢数道明:明治以来汉方医学的变迁及其展望

[复制链接]

25

主题

1219

积分

114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219
发表于 2013-7-26 2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明治以来汉方医学的变迁及其展望
一、前言
明治初年就开始中断了的汉方医学,近年来竟又声望高涨起来。这是为什么呢?是历史之必然?还是一时之风行?作者等曾多次受到请求,希望对汉方医衰亡的理由、复兴的原因及其变迁、现状等课题给以清楚的说明。今年(1968)恰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汉方医界呼吁众多的医学工作者,应该把明治初年汉方医学的悲剧以及经过漫长的黑暗时代发展到今天的历史变迁作为一门学问,来进行重新研究。而且在国际上亦广泛地出现了汉方医复兴的兆头和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作者就上述诸问题的梗概谈了他的见解。
二、汉方医学何以衰亡?
日本的汉方医学是怎样衰亡的?因顾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第一是明治政府当时所采取的国策。
德川幕府二百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破产了,诞生了一个崭新的日本。由于旨在学习欧美先进国家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决定了当时必须推行的国策是富国强兵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
当时,对于军队、学校、工厂及集体生活单位来说,建立相应的军事医学,团体预防和治疗医学以及防疫学等这样的现代医学是非常必要的。封建时代的日本军事医学是极为幼稚简单的,产业方面亦只有一些少量的小规模的家庭手工业,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发展团体的预防和治疗医学。
汉方医学,说到底是作为一种个体开业医学,以内科治疗为主而发展起来的。正因为如此,汉方医学也就不大符合明治政府当时的国策。于是政府便取德国医学为医范,而企图一举灭绝汉方医学。
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时代潮流.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大凡某个民族在接受某个新的其他民族的文化的时候,总是抱有一种惊异和崇敬的观念。特别是刚刚打开锁国之门的日本民族,其大多数皆对当时欧美的物质机器文明表示惊叹,崇拜外国的空气笼罩着整个日本,大有全盘模仿欧美之势。因此,才输入了德国医学,对传统的汉方医学则是弃之如弊履,亳不可惜。
原因之三是汉方医本身所存在的缺点。
在佛教、儒教合一的室町、江户时代,医学上是禁止解剖的。所以《素问》以来的解剖学与现代医学的精密的解剖学是无法比拟的。杉田玄白氏经过仔细地观察解剖,对荷兰解剖的精密程度大为吃惊,遂在其所著的《兰学事始》一书中概叹道:“古人诸说皆虚言也,实难置信。”于是,据此便妄下结论,称汉方医学一切都不可信。
第四条原因是决定的因素,即政府从法律上粗暴地禁止汉方医学。
明治8年2月(1875),政府决定采取西洋七科制,西洋七科的考试不及格者不能当医师。所以,当医生就必须全部是西医医生,从此汉方医学就被根绝了。
三、温知社的成立与和汉医家的保存运动
面对着非法的压迫,当时的汉方医家们都积极起来为挽救汉方医学而到处奔走,日夜奋斗,不借粉身碎骨。现按时间顺序叙述一下这一时期汉方医家们所进行的保存运动。
明治12年3月11日(1879),第一个为抗争而起的是东京温知社。由山田业广、浅田宗伯,森立之,饭田隆安、高桥宗翰、山本高明等人,联合同道成立了温知社,山田业广任第一任社长。同时出版机关杂志《温知医谈》,以保存汉方医术为宗旨,并制订了培养指导青年一代的计划。
明治13年4月(1880),义浅井国干获得官方许可,在名古屋建立了汉方医专门学校,以村濑豆洲为校长,由此汉方医保存运动开始付诸实行。
同年10月,浅井国干向各府县的温知社社员发出了一份充满赤诚的檄文,呼吁应以东京温知社为核心,团结一致、共同制订汉方医学的百年大计,从而激发社员们奋起斗争。该檄文的开头是这样写的;“道之兴衰,虽在天意,亦在人为。故倘尽人为之力,虽衰可自兴。况有贯天地之至诚,透金石之精神,兴衰复何足论哉!”此乃浅井国干之一代名文也。
明治14年5月15日(1881),温知社第二次全国大会召开。浅井国干被选为主席,并审议了“肯定汉方医,继续实验”的请愿文件。但是这一请愿,三次申请竟三次被无情地驳回。同年3月1日,第一代社长山田业广逝世,浅田宗伯继任第二届社长。
紧接着在明治15年5月15日(1882),第三次温知社全国大会召开,各府县代表200多名参加,决定建立和汉医学讲习所(后改称温知医校)。浅田宗伯和森立之即席题词,以祝贺本届盛会的举行。他们二人的题词成了后来温知社遗物4件中的两件。5月18日又举行子亲睦大会。浅田宗伯不久出仕皇宫,任明官、滋宫的司药,很受官中信赖。
明治15年11月(1882)由于浅井国干的努力奔走,积极工作,东京温知社和明治14年4月(1881)成立的熊本春雨社(社长村井云台)以及明治13年9月(1880)成立的京都赞育社(社长田中歌永),这中西三大学派成立了联合会,团结愈来愈巩固,使保存运动更加向前推进了一步。
明治16年3月11日(1883),用全国温知社社员的捐款,使和汉医学讲习所建筑落成。馆主浅井国干,副馆主山田业广之子山田业精。国干由于众望所归,于明治14年(1881)从名古屋移居东京,他成了温知社的强有力的核心人物。
在和汉医学讲习所的开讲典礼上,祭典了福富元璘惠赠的纲吉将军的神农图,于礼堂的正面悬挂着浅田宗伯斋戒沐浴后亲自书写的“温知医黉记”。此“神农图”和“温知医黉记”是温知社的另两件遗物。
这次明治15年的第三届温知社全国盛会和明治16年的和汉医学讲习所的落成,应当说是明治初期温知社运动的顶点。但是好景不长,转瞬之间社会形势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明治16年10月23日(1883),政府不顾温知社的继续请愿,终于公布了太政官布告第34号和第35号医师许可规则,从而杜绝了汉方医保存运动的前进道路。因此,在理论斗争中失败了的汉方医家,就开始转移到治疗斗争上去了。
首先,于明治17年3月15日(1884),在东京建立了温知医院,希图以临床实践来赢得舆论。院长是浅田宗伯,副院长是清川玄道和冈田昌春。在此之前,于明治11年6月(1878)在神田建立了一所国立的脚气病医院。其中有西医代表佐佐木东洋、小林恒,汉方医代表今村了庵和远田澄庵;双方展开了治疗成绩的竞争。当时人们称之为“汉洋脚气相扑”(相扑即角力--译者注。),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据传该医院还曾酝酿过二个阴谋,当时正为治疗明治天皇的脚气病而感到棘手的政府当局者以及西医方面,曾千方百计试图把远田澄庵的治疗脚气病的秘方偷出来。在脚气病的治疗上,当时自然是汉方医占着优越地位。
由于治疗斗争的展开,汉方医家所建立的医院,除温知医院以及东京、乌山,须贺川等地的分院而外,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济生医院、博爱医院、博济医院和集诚医院等近30所医院,推动治疗斗争继续蓬勃开展。
四、汉方医保存运动一败涂地
由于森立之(明治18年,1885)和清川玄道(明治19年,1886)等主要干部相继去世,使请愿运动处于不利的形势,所以脱离温知社的人与日俱增,温知社的危机迫在眉睫。
明治20年1月10日(1887),浅井国干尽管东奔西走,但还是努力落空,温知社终于不得不解散。然而却从此又出现了一条新的唯一的道路,这就是由于明治宪法的公布,议会的召开,使汉方医保存运动又找到了突破口,从而得以展开议会斗争。
明治23年4月15日(1890),汉方医家在议会上看到了自已的最后希望,于是在浅草的鸥游馆,同志二千大会后,重新组织起来,结成了帝国医会,并得到了十万业外者的援助,至此真正地开展了议会战。
曾经一度偃旗息鼓的回天医会,于明治26年11月(1893),又开始发刊《继兴医报》,熊本春雨社亦于明治25年10月(1892),发行了《医心》杂志,士气十分高涨。
但是,不幸的是汉方医界的实力人物浅田宗伯于明治27年3月16日(1894),与世长辞了。浅井国干以及冈正吉等人的努力亦皆无效,在明治28年1月(1895)的第8次议会上,汉方医提出的改正法案仅以27票之差被否决,经过长达5年的议会斗争而进行的汉医保存运动,又归一败涂地。
积极投身于汉医保存运动,舍家奋斗前后有20年之久的浅井国干,悲剧担于一身,于明治33年11月5日(1900),只身返回名古屋故里。作为德川时代的尾州藩医,相传十代,被誉为中京名门的浅井家族,到浅井国干便最后断绝了医门之传统。
国干整理了他多年来不得已而奋斗的真实记录,告罪于世代先祖之墓前。他从怀中取出吐露了他胸怀长恨真情的《告墓文》,凄凄捧读,最后以这样的话结束了全文:“十世祖传医术,今将绝绪。
忧心烦乱,不知所云。十世家嗣,顽钝浅井,正典至诚,惶惶泣血,再拜谨白。”至此,汉方医保存运动全部告终。
浅井国干遂将前述浅田宗伯亲书的“温知医黉记”、温知社年大会上的题词、森立之的祝词一轴以及纲吉将军的神农图此4件文物,定为温知社遗物。也正是这4件遗物集中体现了当时汉方医家们的灵魂。
明治35年1月15日(1902),浅井国干先生寂然逝去,享年56岁。晚年的国干,时常念起往事,多次取出4件遗物,洒下悲愤的眼泪。并且对家人留下了这样的遗嘱:“这四件文物是温知社的遗物,不是私有财产。以后汉方医学必定会复兴起来,到那时再移交给复兴起来的汉方医团体。”
现在这4件东西,除神农图而外,其他3件已由东亚医学协会于昭和16年2月11日(1941),从国干翁之子新太郎氏那里正式受理,承受了保管祭祀的重任。
史家把历时20年的汉方医保存运动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为理论斗争,中期为治疗斗争,后期是议会斗争。
五、中西医的特征及其比较
观察医学发展的历史,可以了解到医学发展的过程是这样的:
由原始医疗发展到民间医学,然后经过魔法医学和宗教医学,再从职业医学进展到学校医学,最后发展到今天的科学医学。原始医学、古代医学以及中世医学都是属于唯心论的,被称为科学以前的医学;而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代医学和现代医学则被称为实证的科学医学。
但是,在中国汉代发展起来的古代医莩,却集中体现出古代东方人的聪明才智,可以说是古代东方人智慧的结晶和科学经验的总结,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把现代西医和传统的中医作一比较,可以看出西方医学的
确作为现代的科学医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东方医学则仍然基本保持着其特有的东方古代的哲学色彩。西方医学进行极细微地分析,极缜密地局部研究;而东方医学则不然,它是试图完整地综合地来把握人的肌体。西医擅长外科处置,长于理论,在预防医学和社会医学上显示出它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东方医学则在内科治疗上占据优势,它重视临床经验,把焦点放在个人卫生上,是作为个体医学发展起来的。西医根据细菌学的发展,专门重视以细菌为对象的预防;而中医则采取改善个人体质来达到预防目的的方法。前者重视他觉所见,以精密的第一手检查资料为依据,重视病名;而后者则重视患者的自觉症状,通过仔细地诊察患者的病症,然后辨证施治。此外,现代医学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而中医则采用天然生药,这一点也是一个鲜明的对照。经过对中西医的详细分析比较,了解到中西两大医各有长短,恰成对照,此之长恰为彼之短,彼之长恰为此之短也。明瞭中西医之不同特征之后,就自然会清楚,东方医学的再兴是必然的,并非一时之时髦热。
现把中西两医的特征及长短列对照表如下:
东方医学    哲学    的    综合的    整体的    内科的    对证的    经验的
西方医学    科学    的    分析的    局部的    外科的    对症的    理论的
                           
卫生医学    个人医学        人体经验    液体病理学    体质预防    自觉症重视    天然生药
预防医学    社会医学        动物实验    细胞病理学    细菌医学,    他觉症重视    化学药品
六、    汉方医学何以复兴?
在战前,昭和初期,随着复古思想和国粹主义的勃兴,曾经呐喊过中医的复兴,而战后的复兴却与此大不相同。战后有众多医学者们的支持以及国际舆论的加入,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战后致使东方医学复兴的相关因素有很多,现仅归纳几条有代表性的列举如
下:
其一是美国医学的输入。
战前的日本是清一色的德国医学,是由细胞病理学作指导的偏重物质的医学;而随着美国医学的传入,就带来了精神身体医学的思想,从此,精神和肉体的密切关系才第一次作为医学问题被提出来了。进而塞里埃的stress学说(stress意即:当人的身体受到对本身有害的各种肉体和精神的刺激时所作出的反应--译者注。)等被介绍到日本,其思维方法,对疾病的处理方法等皆与东方医学的传统做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当人们了解到,新时代所要求的医学思想和医学内容,实际上就在巳经灭亡了的传统医学中存在着的时候,这才出现了对中国医学的重新评价。
其二是法国和德国对东方医学的研究。
从30多年前开始,在法国首先开始了对东方医学针灸术的研究。战后,德国亦非常热心地开始学习针灸术。赴法赴德的日本医学者们,肯定被询问过关于东方医学的事情。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对法德学习东方医学一事,日本的现代医学者们首先感到震惊就不足为怪了。也正是通迓这些医学者们,才逐渐使东方医学得以被重新认识。
第三个原因,是中医时故乡--新中国对中医的新的研究态度。
革命成功后的中国政府当局,制订了发扬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方针;而且,在中西医互相理解,互相学习的基础上,制定统一计划,进行合作研究,接连不断地发表了许多辉煌的治疗成果。这就大大加速了在日本对中医的再认识。
原因之四是,对现代医学的新药、化学药品副作用的失望和反省。
人们对于过分偏重科学的、分析的、理论的、动物实验的,而不重视人体本身的现代医学产生了不满,从而自发地把眼光转到东方民学方面来了。
东方医学是把天然生药组成复合处方来使用。根据长期的经验,只要随证用药,就几乎没有化学药品那样的副作用。医药学界感到必须寻求能够缓搜见效、逐渐改善体质的综合治疗的药物。而中药当中就存在着实现这些希望的素材。过去认为是东方医学的短处,而今重新认识到这不是短处而恰恰是长处:它能够弥补现代医学之不足。正是由于东方医学所固有的特点,才得以在现时代重新振兴。
七、重新研究东方医学的国际条件
最早认识到东方医学长处的是法国。据称,在法国的大学里,其古代治疗医学讲座中就纳入了中医《伤寒论》的思想。德国就是从法国那里学到的中医针疗术。曾经在日本驱逐了汉方医学的德国医学,竟然重新着眼于东方医学的治疗,想从中摄取营养。
在法国从事中医针疗的医师有3000人之多,德国也有1500人左右在热心地进行着中医针疗术的研究。法国掌握着领导权的国际针灸医学会在20多个国家里有它的会员,巳经召开过十几次国际会议。
苏联曾经派遣留学生到中国,把中国的中药和针灸疗法传入国内,成立国家研究所进行研究,并在对中药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发表了许多临床成果。在去年(1967)的太平洋学术会议和药用植物的讨论会上,苏联发表了关于朝鲜人参的研究。结果曰本的研究和苏联的研究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展开了一场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对此至今仍记忆犹新。
新中国的中医研究的国策是制定得非常好的。中药的药理学研究,革命后仅14年的时间使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远远超过了日本明治以来近百年的研究业缋。而且各项研究都在有计划地、全面地、步调一致地、高效率地进行着。中医研究院曾批评日本百年来的中药药理研究一点也没有统一。
中国、朝鲜、韩国、台湾都不曾施加日本实行过的法律压迫,完好地保存着传统医学的精华、并站在新的视野髙度进一步使它向前发展。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在台湾建有中国医药学院。在韩国,汉城庆熙大学办有中医医科大学。据悉,最近一所全国第一流的包括大学校舍、研究所和附属医院的17层建筑正在建设中。
战后,美国从日本买走了大量的古医书,其中就有很多是中医古医书。
八、汉方医在日本的现状
瀕临灭绝的汉方医学的一缕命脉,是由经过明治、大正和昭和仅存的数名汉方医家继承下来的。战前的过程从略,战后从昭和25年3月(1950)开始,成立了日本东洋医学会,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发表机关。该机关发行权威性的机关杂志(已发至67号),已成为日本汉方医学界的中心,现已召开总会19次。昭和29年9月(1954)又成立了东亚医学协会,发行月刊杂志《汉方临床》今年是15周年,巳发行172号。上述两个团体已获学术会议的公认,并作为准学会享有学术会议会员的选举权。
会员人数,东洋医学会约850名,东亚医学协会是1100名、而医师尚不及总人数的一半。和法国德国相比,很是惭愧。
几年前,新日本医师协会采纳东洋医学,召开讲习会、研究会,认真地报告了关于“农村地带汉方医诊疗所的开设及其活动”的情况。
近年来,医药大学的学生们当中I在各地结成了不少立志研究汉方医的小组。全日本学生汉方研究会也诞生了,以新的学习进修方式开始了真正的研究工作。但是这些年轻的研究家们,毕业之后便都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而另行求职,与此同时在他们当中进发出来的研究汉方医的热情也就完全被冲淡了,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假使各大学皆设有汉方医讲座、研究所和附属医院的话、那么这些年轻的学生们就会竞相前来就职,研究工作也就会不间靳地继续下去。
日本东洋医学会曾经两次申请加入日本医学会分会,但是两次都以绝对多数被否决。分析被否决的原因,乃由汉方医只是孤立地在日本东洋医学会进行研究发表;虽应充分肯定历来学会活动的实际成缋,但医师数量太少;大学里没有开设讲座;没有独立的国立研究机关;很少有国际交流的实际成果等等因素所致。所以,今后的首要问题是,必须在国立大学开设汉方医讲座,必须建立国立研究所。
如果明治初期不从法律上禁止汉方医学,而是象中国、朝鲜、韩国、台湾那样,把传统医学的长处继承和发扬起来的话,那么日本医学一定会对世界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石馆守三博士从美国考察归来曾作过一次报告,他谈到:从美国的制药事业和药学研究非常先进。无论是研究费用,还是研究人数,都不象我们这样贫弱。尽管日本人从技术上,从努力程度上,从头脑的聪明上,都不比他们差,但是如果在同一个方向上总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走,那么对于世界文化,日本是终归不会达到积极主动地作出贡献的地步的。我们无论如何一定要在以独特的体质医学、体质预防为基本方钎的汉方医举的基础上,通过对中药生药的研究来创造我们的新医学,以对世界医学作岀贡献。”对于石馆先生所发的这一段感慨,作者认为煞是应该仔细倾听。然而就日本现在的情况看来,不管你想如何努力,单靠一个方面的力量是绝对办不到的。要复兴和发展被一度毁灭了的汉方医是有很多困难的。目前日本汉方医学的现状,只是刚刚被纳入发掘日本庞大的文化遗产,的议事日程。
要复兴和发展汉方医学,从政治上解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正如泽泻久敬教授所言:“亟盼从事政治的人们,为了发展优秀的汉方医学,能制定出稳固的政策并坚决付诸实施。”
汉方医学,在明治初年可以说是从政治上被扑灭的。那么要使
它复苏也必要有政治的苏醒。幸而日本的汉方医尚未绝种,似乎还命存一线。东大的大岛良雄教授说得好:“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才是历史賦予日本医学者们的使命
明治医制改革首当其冲的政府里的代表人物有三:一是当时的卫生局长长与专斋,二是军医总监石黑忠惪,三是创建济生学舍的长谷川泰。读长与专斋翁的《松香私志》有曰:“今后全国医生须辨明医术之本意,中医宜丰富理论,剔除臆想;西医当积累经验,更切实际。如此,皇国可创无与伦比之医术,迟早定会造福于大众看来专斋当时并不认为中医已近衰亡。然而他所说的独一无二的医术,在明治时代没有出现。这正是在昭和的今天乃至以后需要重新创造出来的东西。
石黑忠惪翁亦曾在昭和9年(1934),发表过他的感想,“明治初年,全国医制改革,我自己首当其冲,迫于形势我曾经召集汉方医医生,宣扬过西医的好处,也责骂过汉方医。现在我认识到,一味地扑灭汉方医是错误的,应该重新认识汉方医的治疗效果。有一首俳句,大意是‘回头看雪路上的足迹,是歪斜的、弯曲的、这正是我现在的心境。”石黑翁以上所谈不是虚伪的,是实实在在的。
眼下,在日本的医学界,逐渐出现了新的动向和形势。在国立富山大学药学系,五年前设立了和汉药研究机构,对汉方医所用的生药用现代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并巳取得了很多成果。昭和42年9月(1967),在这所和汉药研究机构负责人木村康一教授的倡导下,在现代医科大学的内科教室(东京大学、大阪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东医牙科大学等的内科),有对汉方医表示关心的教授、讲师们,汉方医的临床家们,以及从事生药研究的大学的药学、药理学教授们,大家聚集一堂,举行了第一次和汉药讨论会。以“代谢异常”为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备自都发表了意见。对中西医结合迈出的这第一步,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同年11月,在国立千叶医院里,中西医合作创办了临床研究班,并受领厚生省科学研究补助金,开始了“关于对长期疗养者投予生药意义的研究。”
上述两项计划的实现,标志着中西医合作的开始,人们正期待着它将来的发展。
九、结语
作者在文尾指出:4年前我曾在《汉方临床》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日本的汉方白皮书”的文章,其中描绘了日本的汉方医学将来发展的远景。
世界各国的中医研究都在扎扎实实地进行着。日本也决不能落后。现在有很多事情必须要做。初步考虑大致有如下各条:
(1)确定汉方医学的综合性的基础研究。
(2)制定汉方医学有关出版刊物的统一计划。
(3)整理日本有关汉方医的古代文献。
(4)集中整理日本的汉方医治疗法。
(5)组织汉方医讲师团。
(6)成立汉方医各团体代表会议。
(7)设立国际交流机构。
(8)解决汉方医治疗和健康保险问题。
(9)参加日本医学会分会。
(10)在各大学进行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11)建立国立或公立的汉方医研究所和附属医院。
(12)在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中开设汉方医学讲座。
(13)建立汉方医振兴财团。
其中(3)、(7)、(11)、(12)、(13)这5条是最紧急的。作者曾试制了一份日本汉方医振兴财团的计划,倘能实现,那么汉方医研究所和附属医院的建立、有关汉方医的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建设以及加入分会问题、健康保险问题、专门学科各种问题等皆可迎刃而解。日本的汉方医历来只是那些民间慈善家的事.现在要把它放在国家的视野之下,使它登上医学的正式舞台。通过上述各条的实现,定会由年轻的新的一代研究家们使全国沉睡着的日本特有的文化遗产以及汉方医的古代文献焕发出青春,获得新的生命力!(参见《汉方治疗百话》第三集)




上一篇:汉方处方系统图(转载)
下一篇:矢数道明:钩藤散治验四例

2

主题

0

积分

23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经方中医以疗效取胜!

积分
0
发表于 2013-7-27 09: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章太炎先生曾经替医圣张仲景慨叹过“吾道东矣”,日本对经方的研究确实一度超越了中国很多,中国的很多经方家都受日本的汉方医影响,如:陆渊雷、胡希恕,黄煌等三代经方家。日本研究经方注重疗效,不枉听虚言,值得我们借鉴。中国中医研究者,尤其是宋、明时代,总是喜欢把自己对中医某一方面的一点感悟,夸大到一派学说,牵强附会一些臆想的理论著书立说,贻误后人。
学好经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1:39 , Processed in 0.06646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