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其反射中枢包括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和大脑皮层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该病患者有一个共同表现就是夜间深度睡眠,困睡不醒,呼之不应,尿遗而不觉。由于大脑皮层过度抑制,对低位中枢上传的信息没有反应,致使骶部低位排尿中枢的活动得不到高位中枢的控制,于是发生尿床。
中医认为,“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上述的表现从中医角度看,其实就是“主不明”的一种“象”,原因是心阳不振(可以理解为脑阳不振)。
肾与膀胱相表里,阳气有“推动、温煦、固摄、防御、气化”五大功能。肾阳不足,对尿液的固摄和对膀胱的控制能力必然下降,所以传统中医治疗本病多是补肾、缩尿,但是有效有不效,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
后来看到有同道用麻黄治疗本病效果很好,开始觉得匪夷所思,思考了很久才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对本病的认识遗漏了一个重要环节。
我认为,“心(脑)阳不振、膀胱失约、肾阳(气)不足”是本病的主导病机,用药紧扣“心、膀胱、肾”三个靶点,思路清晰而不乱。
针对“心(脑)阳不振”环节,我常用麻黄、石菖蒲,严重的我用小剂量的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减轻睡眠深度,当患儿受到膀胱充盈刺激时容易自醒或易被唤醒,从而有效的避免尿床发生。
同时,再看兼证,有的会兼见胆腑郁热或胃腑壅滞或肠腑不通或脾气虚等等,我们适当兼顾即可。无论病情如何繁杂,只要我们紧紧抓住主导病机,就不会迷失方向。
进一步思考,老年人的小便失禁,在应证方中加入少量麻黄附子细辛汤,促进气的上升运动,是不是可以增效?大家一起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