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657|回复: 5

药证新探——甘草

[复制链接]

28

主题

1150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50
发表于 2008-8-22 16: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药证新探——甘草
甘草是中医处方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中药。我们有理由追问,为什么甘草应用如此广泛呢?结合现代药理学来看,是因为甘草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这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抗炎作用。就临床疾病谱来看,炎症是临床碰到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它是以组织器官的“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为表现特征。在古代,还是以感染性因素引起的炎症为多。《神农本草经》谓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金疮肿,解毒”,其中大都是感染性炎症。许多治疗感染性炎症的方剂都含有甘草,并非偶然。鉴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卓越的抗炎作用,现代临床医学对于感染性炎症也广泛地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能否认,抗炎作用是甘草的广泛应用不可或缺的原因。同时可见,甘草的抗炎作用也是非特异性的。
二是有补充水分与抗利尿作用,即水钠潴留作用。也是盐皮质激素样作用。临床也证实大剂量使用或长期使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说明甘草的“保水”作用。张仲景每于汗、吐、下之后使用含有甘草的方剂,是有道理的。至少,那时人们应该认识到甘草有助于恢复人体体液。在不能静脉补液的时代,热性病的脱水伤津治疗中,甘草无疑起到相当重要作用。对于低血压来说,甘草可补充水分以扩张血容量,从而提升血压。对于直立性低血压,临床有用甘草配伍肉桂、党参、五味子的报道。甘草的这一特点,被应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即阿狄森氏病。也有人利用甘草的抗利尿作用而用于尿崩症。而对于水分潴留欲驱除过多水分的逐水剂,通常是不使用甘草的。十枣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不用甘草,不仅仅是出于所谓的“十八反”。
三是有应激作用,“甘以缓之”,甘草有“缓急”作用,即是应激作用。当人体面临外来巨大刺激时,常常靠分泌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来应激。吉益东洞说甘草“主治急迫也。故治里急、急痛、挛急。而旁治厥冷、烦躁、冲逆之等诸般迫急之毒也。” 说的就是甘草的应激作用。经方中那几个应激时使用的小方,诸如芍药甘草汤、大黄甘草汤、桂枝甘草汤、甘草麻黄汤、甘麦大枣汤等都离不开甘草。为什么不配伍其他药?抑或不单独用麻黄、桂枝、大黄等一味药?甘草的缓急应激作用由此可见!至于甘草的非特异性解毒作用,诸如用于附子乌头毒蕈半夏等中毒时,也可以视为它应激作用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甘草在经方中有很大一部分作用类似于西药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调和诸药”、“国老”等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这些仅仅从方的角度从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来认识甘草,没有从甘草治疗的具体疾病来看待甘草,无疑是片面的。今天对甘草的解释应当赋予新的内容,更趋于具体化和客观化。




上一篇:药证新探——桂枝
下一篇:药证新探——大枣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0-15 12: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的是我在别的论坛看到的,和楼主的有点不一样,发上来大家学习学习:
甘草 临床应用
近年来经临床及药理研究,甘草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有良好的作用,并具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及对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lensis)的根及茎,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泻火解毒之功,为常用中药之一。近年来经临床及药理学研究,拓宽了它的应用领域。

    1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甘草流浸膏口服,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从而达到镇咳作用。在临床上如以甘草配桔梗、麦冬、马勃、射干等药治疗咽炎、喉炎等,均能取得满意效果。由甘草、黄芩、丹皮、桂枝组成的抗敏合剂,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甘草中含甘草次酸的苷元糖蛋白(LX)成分,对鼠过敏性休克有保护效应,抑制IgE和组织胺合成,甘草多糖(GPS)和甘草甜素(GL)亦有上述作用,用大剂量甘草配方治疗过敏性紫癜环形血斑、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过敏性疾病,有良好效果。以小青龙汤(含麻黄、甘草)治疗过敏性鼻炎10例,3周治疗后自觉症状改善者占73%。在使用本方后血清IgE、组织胺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由此可见,甘草治疗的疾病与中医理论中的“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脾胃之门户”,“肺合皮毛”等观点和“甘草归肺经”相一致。

    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常配人参、茯苓、白术等补气健脾药使用,使以治疗脾胃虚弱诸症。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是胃炎及溃疡,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寻求临床高效、低毒、低不良反应的药物已成为医药工作者的课题。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病率高,治疗较为困难,含主要成分为甘草次酸的生胃酮,可促使胃液分泌增加,胃黏膜上皮细胞生命延长,其与胃蛋白酶结合沉淀,破坏或抑制胃蛋白酶活力。甘草有缓急止痛的功效,对于急性腹痛疗效显著,但需大剂量应用。甘草煎剂注入动物胃中,少量时对胃仅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量大的抑制作用增强,甘草解痉止痛作用是作用于末梢神经,使其弛缓,消除挛急痛,而芍药则是作用于疼痛中枢和骨髓反射方向,故在临床上甘草配以白芍则效果更好,它们不仅对浅层平滑肌,而且对深层平滑肌性脏器,如胃肠、胆囊、输卵管、膀胱、尿道或血管也能缓解其挛急,制止其疼痛,近年来实验证明甘草的解痉镇痛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

    3  对肝病的治疗作用

    3.1  乙型肝炎  乙肝在临床上发病率高,症状重,病程长,病毒标志物转阴率低,预后不良,是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中药甘草对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方法是:先用甘草甜素(GL,1支20 ml,含生药40 mg)1个疗程,120 mg GL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中静滴,每日1次,30日为1个疗程后,接着用阿糖腺苷(1支200 mg粉剂)400 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中静滴,每日1次,28日为1个疗程,两药合并使用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有明显提高。治疗前进行肺穿刺活检,可见桥样坏死,腺泡样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治疗后4个月复查,见炎性细胞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范围明显缩小。其治疗机制为:先用GL使体内干扰素增加,从而阻止病毒在肝细胞内增殖,提高以后阿糖腺苷的作用。

    3.2  非甲非乙型肝炎  本药是治疗慢性肝病的有效药物,它有可靠的降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作用,对肝炎炎症有相应改善,临床有效病例实现e抗原/e抗体转换较对照组多,对慢性活动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效果显著,GL和小柴胡汤与激素一样能抑制磷酸酯酶A的活性,诱导类似脂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和膜保护作用亦为其降酶机制之一。

    4  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作用

    艾滋病是由性传播的免疫缺陷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病例逐渐上升,迅速蔓延,它以发热,盗汗疲倦,食欲不振,腹胀,淋巴结肿胀,肝脾肿大为主要症状,直到目前,还没有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日本的伊藤正彦教授在体外实验中表明:GL对艾滋病毒(HIV)的增殖及细胞变性有抑制作用,他认为GL除阻止HIV增殖作用外,还能激活网状内皮系统,使血中产生干扰素,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使免疫力增强。在国内研究报告表明,甘草多糖(GPS)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应,对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腺病毒Ⅲ(AdV-Ⅲ)的抑制对数可达2.5~3.0,经定量试验证明GPS 1∶32稀释对VSV仍有抑制作用,而且对多数病毒有效。

    5  对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芍药甘草汤对治疗高雄激素的女性不孕症有作用,它可降低血清睾酮,促其妊娠。动物实验证明:甘草酸治疗明显抑制了大鼠间质细胞产生睾酮的作用,也抑制雄甾二酮转化为睾酮的过程,可降低血睾酮浓度及睾丸间质细胞刺激反应性。芍药甘草汤中芍药和甘草均有减轻卵巢、肾上腺重量的作用。用甘草次酸处理大鼠4天,低剂量无影响,高剂量[500 mg/(kg·d)]可明显减轻日体重增长和胸腺重量,而肾上腺却呈肥大倾向,有人参皂苷样作用。

    甘草有效成分的研究表明:它对人体多脏器、系统的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应用上有十分广阔的前景,但也必须注意甘草的一些不良反应,并在临床使用时加以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150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15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5 19: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水灵秀网友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经方沙龙在热心网友的参与下会办得越来越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959

积分

201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59
发表于 2009-7-27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二位朋友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218

积分

50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18
QQ
发表于 2014-9-13 18: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利水类的方子一加甘草就失效了,整个方子就没用了,有心衰伴水肿的就要慎用
医本仁数,不能私藏,愿天下无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0

积分

46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4-9-14 15: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为何多用甘草,背后有其道理!今用西医理论做一解释更加直白、客观,实为一种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7:39 , Processed in 0.074000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