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伤寒论》阳明发黄之方,原文为:“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我在临床上观察到本方有极大的应用空间,先举数案如下。
一、梗阻性黄疸合并肺炎案
黎某,男,61岁。2011年6月21日初诊。因“腹胀4天”入院。
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发热恶寒,体温39度,便秘,咳嗽无痰。入院后发现身目黄染,前医予银翘散加枳、厚等及左氧氟沙星,并两次灌肠。前日灌肠后结出干硬大便,昨日灌肠后解稀水样便两次。今日无发热恶寒,仍咳嗽无痰,身目轻度黄染。舌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数。辅查:总胆红素81.6umol/L,直胆54.581.6umol/L,间胆27.181.6umol/L;ALT 142IU/L,AST 65IU/L
太阳表证入里,少阳阳明并病。
处方:麻黄10,连翘10,赤小豆30,杏仁10,桑白皮12,炙甘草5,虎杖20,当归7,田基黄15,法半夏10,柴胡15,黄芩6 2剂
6月23日 二诊:黄疸消退,咳嗽、腹胀消失,大便正常,自诉无特殊不适。CT示肝内胆管及胆囊结石。舌红苔腻微黄,较初诊时薄,脉滑数。
阳明郁热已除,少阳湿热仍显,改以柴胡法。
处方:柴胡16,黄芩9,竹茹10,姜半夏12,郁金15,内金15,茵陈25,栀子10,枳壳7,香附7,白芍15 2剂
6月25日三诊:复查肝功能已基本恢复,但ALT及胆红素仍有轻微升高。舌淡红,苔薄腻,较前又薄,脉滑数。
守上方,三剂病愈出院
二、鼻渊案
陆某,男,30岁。2012年10月28日初诊。鼻渊、口疮反复发作数年。1周前再发,鼻塞极甚,夜难入寐,清涕,今晨起变黄稠。咽干,音哑,扁桃体充血略肿,咳嗽剧烈。纳呆,便溏,耳鸣声大如蝉,偶有轻微头晕头痛。畏寒肢冷,下肢尤甚。舌尖红,苔薄白,略少津。脉细略沉滑,左关、尺铉,寸短;右紧,关、尺铉,寸短。
少阴元阳素虚,风寒外袭太阳,引动寒饮上泛,久则阳明经气郁热。
处方:麻黄6,连翘15,赤小豆25,桑白皮12,干姜6,细辛6,五味子15,制附片(先煎)15,蜀椒6,法夏12,炙甘草5 7剂
二诊:2剂后咳嗽大减,鼻窍大通。7剂后鼻塞、咳嗽、音哑、畏寒均除。仍手足冷冰,下肢为甚;纳呆,饥不欲食;便溏,色偏黑绿,小便略黄;耳鸣如蝉。舌淡,边尖略红,苔薄白,微泛黄。脉细,左尺弦,关弱,寸浮;右寸关短。以温补太阴、少阴之法善后,处茯苓四逆汤加味。
三、感冒咳嗽反复伴荨麻疹案
林某,女,25岁。2012年11月4日初诊
一周前外感,服用清热解毒诸药,现咳嗽,痰多色黄,微有口干,鼻音重。
太阳表气未开,阳明燥热未除。
麻黄6,连翘15,赤小豆25,杏仁9,桑白皮12,化橘红12,姜半夏9,紫菀12,甘草5 4剂
上药2天内服完,咳减痰少,痰仍黄、较前易咳出,鼻音消。成药桑菊片善后。
二诊:痰嗽少减,停药后又作。痰多色黄,予复方鲜竹沥液。后咳嗽仍在,痰少难出,无咽痛咽痒,口略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桑叶10,苏叶10,杷叶10,杏仁(打)8,桔梗8,枳壳7,百合20,芦根15,紫菀12,丝瓜络8,甘草5 5剂
三诊:上药2剂后咳嗽已去八九,然吃零食姜片,第二日上身及四肢头面遍发红疹风团,微有搔痒,面部为甚,苔腻微滑。处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
麻黄9,连翘15,赤小豆30,杏仁12,桑白皮18,茯苓30,生苡仁30,浮萍12,赤芍30,丹皮9,炒苍术30,姜半夏9 3剂而痊愈
讨论
吴鞠通说:“太阳不开,则阳明不阖。开太阳,正所以守阳明也。“
太阳为开与阳明为阖相反相成,太阳得开,则阳明之气通达;太阳郁闭,则阳明之气随之闭结,此太阳之寒传属阳明燥热之机。而太阳表未开,阳明燥热已成之阶段,则为太阳病传阳明之关键。或表邪已入八九,而三阳之气仍未畅达;或表邪仍在,阳明之燥热初成,均宜少宣太阳,清肃燥金,以决内外表里之壅滞,故我称之为“宣以决壅”之法。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宣肺清里、疏利三焦,苦泻佐辛温之法。其正以太阳之开,守阳明之阖。文中冠以“伤寒”,正是示人此方即以麻黄以开伤人之寒,助阳明之阖,而里之瘀热可解。历代家医于本证是否兼表证之争,若从这个角度去看待,似乎可以停止了。
方中麻黄开太阳之寒,连翘清阳明之热,赤豆利三焦之湿。太阳表寒得开,则阳明里气得降,三焦水道得以通调。梓皮清肺以降阳明,杏仁开肺以助太阳。生姜宣表助麻黄之开,合大枣、甘草调中以和营卫。
其实,“开太阳以守阳明”有上中下三法之分,本方只是上焦之法。还有中焦之法的厚朴七物汤,及下焦之法的桃核承气汤。故我称之为“宣以决壅”三法。思考还不成熟,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求助:《中国药用植物志》与《祁州药志》下一篇:经方絮语之四--------三家中医兼及名医与明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