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287|回复: 17

[药证] 漫话栀子及栀子豉汤

[复制链接]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发表于 2012-8-11 19: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栀子这味药,总得来说,位置比较尴尬,或者说,比较难以把握,不知该怎么用。
         与栀子比较接近的,当属连翘,毕竟两者都是果实嘛,性质也都是苦寒类。比较而言,清热达表,栀子比不上连翘。治火性疮疡之类,我们总会选择连翘的。风热感冒,连翘入选的机会也很多,很少见到栀子的踪影。泻火清热,栀子比不上黄连、黄芩、黄柏。清脏腑内热、血热,我们会选这些苦寒药。虽然有些方子中,既有黄连、黄芩、黄柏,也有栀子,但总体感觉,大概觉得这样的配伍,栀子只是来凑数的,不大起啥作用。与攻积清热的大黄,更是没法比。
         伤寒论中的栀子豉汤及其系列,似乎也很难把握,不知道属于哪个经: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合病?并病?
         仲景只是说:汗下后,病的主要证候没了,但却有些心烦。心烦的另外描述是:烦热、胸中窒,或者身热、心中结痛,或者心中懊恼。总而言之是两个症状:心有点烦,身感觉有些热。究竟是心烦导致身热,还是身热导致心烦?这个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总之,身有些热,心比较烦。仲景说,此时,便是栀子的出场时机了。
          中医所谓的病,关注的是患者之所苦,就是说主观感觉。如此,心烦,也就是病了。这到底是个心病,还是个身病?这就不那么容易区别了。狡猾的说法是,心身互为因果吧,真实的答案,也许正是如此。
          当然,现实中,这种“心有点烦,身有些热”的病症,并非都是在汗下之后,甚至,某些身体一贯强壮的人,也会偶尔得这种病。开始,人们会将这个病当做微末之疾,不大予以关注,诸如吃几口西瓜,喝几口冰水,扇扇风,洗个凉水澡之类,条件反射似的,对付对付。有时,也的确就消失了。但有时,对付不过去,并且这个微末之疾会发展出两个令人害怕的症状:心烦到懊恼失眠,或者胸中窒、心中结痛到确实的感觉,这个胸中、心中,其确切的位置就是食道的梗塞感、烧灼感,影响吃饭。发展到这两种症状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惶惑了,以为得了大病(人生至大莫过于吃饭睡觉,如今这两样干不成了,当然感觉是大病),赶快请医生治疗。
          为什么偏偏是食道?按照常识,假设心烦是心中有火,那么,这火也应该去烧那个肺吧。有人说,这个栀子啊,能够清肺。比如《本经疏证》的作者就持此观点。徐灵胎说,栀子形开似肺,肺主皮毛等。个人认为,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本经思辨录》的作者说,栀子基本与肺无涉。此说可从。药书,不少是糊涂账,读后令人难以适从,因此,药书,应该多读几本,仅仅读一本药书,将其奉为圭臬,是无论如何不行的。
          仲景从栀子豉汤中,发展出一系列的栀子方剂:
           心烦身热的基础上,如少气的,加甘草;呕者,加生姜;以丸药下后的,豆豉改干姜;腹满的,豆豉改厚朴枳壳;差后劳复的,加枳壳,豆豉增加到2.5倍;此外,还有治发黄的:身热发黄的,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甘草);治酒疸发黄,而心中懊恼的栀子大黄汤(栀子豉枳壳大黄);黄疸腹满的大黄硝石汤(大黄黄柏硝石栀子);发黄口渴、但头汗出而又小便不利的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比起心烦来,发黄就相对比较实了,属于实证。对此,仲景说:“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热,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浆者,此为淤热在里,身必发黄。”对于这等实热,与栀子配伍的就不是豆豉姜枳壳厚朴之类的啦,而是黄柏、大黄这些比较霸道的攻邪悍药了。然而,这些悍药又为啥要配伍似乎无足轻重而有些不着调的栀子呢?
           待续。[s:178]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方币 +5 收起 理由
黎小裕 + 5 优秀文章,支持!n神马都是浮云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桂枝体质
下一篇:樊天徒:对伤寒论用药意义的探讨 (转帖)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20: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黄的本质,仲景说是:淤热在里。热感,是阳明病的主要外证。比如自汗出的,但却是热多寒微的,属阳明病,治以桂枝汤解表。若是发展到大汗出的壮热,治以白虎汤,兼口渴的,白虎加参。若是腑结实的热,治以诸承气汤。这里是另外的一种热——淤热。其治法,若是有表证的,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发汗,若完全是里证,就用栀子大黄汤之类的。
             后人从这里归纳出,栀子这个东西,对于淤热有特别的作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推出,无论是虚烦的栀子豉汤,还是实热的栀子大黄汤,病的所在主要是肠胃系统。淤热的轻微,就是栀子豉汤系,淤热的严重,就是栀子大黄汤系。栀子豉汤,基本属于阳明病。至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虽然病因为淤热(表现为发黄),但机体将病邪发越于表,有自表而出的机会,不用栀子,而用连翘达表。
            由此,我们可归纳出,栀子的作用区块主要在肠胃,对肠胃中的淤热,有特别的作用。作用的方向是向下。


            进一步,我们还可明了,为什么,栀子豉汤的症状是:心烦身热。
            淤热在肠胃,说明肠胃的功能欠缺。这种欠缺,也许治病治的,也许是自然发生的。不管原因来自何方,一旦发生了功能的欠缺,那么,一方面是自身运行不畅带来的淤热,另一方面,肠胃负担很重,功能欠缺后,某些食物残留不能及时消化,也带来淤热。而淤热,让肠胃的功能更加糟糕。这样,一方面,肠胃着了星星点点的小火,另一方面内脏没有供养,有点阴虚,两方面综合起来就是有点心烦,身热了。严重点的就心中懊恼,或者火逆而食道梗塞了。
          至于栀子豉汤中的豆豉,既能减轻这种情况下肠胃的负担,又能润养内脏,解决其阴虚心烦问题。不少方书中说啥豆豉能够宣散热邪等说法,个人认为,基本属于臆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2676

积分

3363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676
发表于 2012-8-11 21: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s:1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34

积分

3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34
发表于 2012-8-11 21: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望先生继续,栀子的确是不容易用得适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3539

积分

87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539
发表于 2012-8-11 22: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假栀子也很多。
济舟堂主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0

积分

54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2 09: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栀子色红入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3

积分

117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12-8-12 15: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有续。。。。
君子致中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6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2 16: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2 17: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栀子主治因充血充水所致的发炎、烦热、疼痛等证,有利尿、清热消炎的作用;此点与麻黄、黄柏的功效甚为相似,而麻黄作用范围为表部,栀子作用范围为半表半里的胸咽部,黄柏作用范围为半表半里的腹部和下腹部,黄柏兼有止下利的作用而栀子则无此作用,麻黄能发汗而栀子、黄柏皆无此功用,这是这几味药的主要区别。淡豆豉有开郁散结的作用,但其作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胸咽部这个区域,归属于半表半里,其功用有似于杏仁,但杏仁作用主要在表,这是它们部位上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8-12 17: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虽然病因为淤热(表现为发黄),但机体将病邪发越于表,有自表而出的机会,不用栀子,而用连翘达表。
            由此,我们可归纳出,栀子的作用区块主要在肠胃,对肠胃中的淤热,有特别的作用。作用的方向是向下。”

多谢楼主分享!受益了。我一直有个疑问,正好请教下楼主:保和丸中连翘起何作用呢?为什么不用栀子而要用连翘啊? 谢谢先!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一个宅人 的帖子

一个宅人:“至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虽然病因为淤热(表现为发黄),但机体将病邪发越于表,有自表而出的机会,不用栀子,而用连翘达表。
            由此, .. (2012-08-12 17:51)
          这个啊,……俺只是爱好者,对此臆想如下:
       丹溪是高手中的高手,于医及药自然是十分精熟。我查阅栀子的资料时,看到丹溪说:栀子,大能降火。并说,屈曲下降,从小便泄出。又说栀子能消痞块中火。并且强调说,病久则成郁,郁则必有火。这说法自是来自他的经验之谈。令人印象深刻。
        保和丸中用连翘,应该说就是消除食积带来的郁火的。那为啥丹溪不用栀子而用连翘呢?这个,我只能臆想的推断说:大概是个人用药习惯问题。假设一个人只关注伤寒金匮,对于这类食积,小儿的话,大概能用枳实栀子豉汤吧。仲景也说,此方治大病劳复,自然也比较平和。再加点橘皮啥的。有些食积也确实有发烧的证候,小儿晚上哭闹不休,有点烧。这几乎就是在说栀子豉汤的证候了:心烦身热,失眠。呵呵。
       丹溪对栀子的说法,有一点,我不大认同,就是他说,从小便泄去。很多资料也说,泄小肠火。这不一定对,仲景明说,服栀子汤,大便溏者,不可用。这说明,栀子跟大黄比较接近,胃大小肠火都能泄,跟黄芩黄连黄柏反倒距离远。只是,性质比较平和而已。我看郝万山讲的故事,以及胡希恕讲的案例,有患者服栀子豉两三个月,治好了病。说明,栀子这东西,平和的很,天天吃也不至于寒中。
       我的看病经验少,以上差不多只是想的。供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2 20: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临床上处方,第一个服一剂明显起效的就是栀子豉汤,但我们医院中药房淡豆豉无药,按黄教授的指导以连翘代替。刚好那时学习了鲍艳举整理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按照胡老的指导用了这个方子。患者是一个慢性胃炎、食道憩室,伴明显焦虑症状的病人,大便偏硬。她自己描述就正如经文所言:心中懊憹,虚烦不得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8-12 20: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猜想栀子豉汤类方对慢性胃炎、食道憩室,伴广泛焦虑症状(烦热、虚烦不得眠,胸中窒、不可名状)的病人应该有效,临床上这样的病人很多,有待进一步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3713

积分

196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71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2: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s:178]
         上面的那种说法——通过分析仲景的文章,来学习药物性质的办法,这当然是一种办法。是一种取巧的办法。我有时想啊,这些个学习中医药的人,那些在大学教学中医药的人,也多是通过药书,以及分析有效方剂来学习认识中药的,然后再在病人身上实践修正。但如此学习,不免有时觉得惶惑。比如我们问下,这个栀子豉汤,当初是怎么搞出来的?
          有人说,这是某个人偶然通过实验搞出来的。比方说,某个人得了心烦身热的病,或者食道梗塞的病,找医生去看,医生配伍黄连、黄芩啥的,或者知母石膏啥的,发现没啥效果。这医生开始尝试其他的药,比如连翘啦,桑叶啦,秦艽啦,黄柏啦,等等,发现还是没啥效果。之后,这病人换了医生,这位新郎中问了病情,以及以前的种种药物,他也没啥好办法,只好自己瞎凑药,甘草啊,菊花啊,薄荷啊,杏仁啊,大黄啊,等等。也许这时病人好了。这到底是啥药物治好的?后来,又有人得了这样的病,然后再以上面的过程尝试,病人可能是新得的,不过医生可能见过这样的病,只是以前没治好,这次再碰到,从头开始分析,尝试其他的药物。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在某些个有心的医生那里积攒,慢慢地,有位医生碰对了,终于凑出了栀子豉这个方剂。然后发现,这个方剂果然有效,后来的病人,相同症状的,一服这方,都有效,见好,有重复性。于是,栀子豉汤就发明了。然后,慢慢地,这个方子传开了,渐渐医生们都学会了这个方子。于是,一种病症的有效方剂就发明并被大家确认了。然后,人们在文字上总结记录一下。有时,一个方剂,按这个过程也许要经历几代人,师傅传徒弟,告诉徒弟说这个病啊,多见,但尝试了很多方案,都没搞定,传个几代,忽然碰对了。
         果真药方,都是这样实践中,碰巧搞出来的? 也许吧。《神农本草经》是多少代人,搞的单方实验?比如某个神农派的医生,见到了栀子这种植物,尝尝了果实,煮了煮根、茎、叶、果等,都尝了尝,根据味道,大致判断这东西属于泄火的。跟他相熟的医生说了说,然后,有机会遇着病人的时候,实验实验,慢慢帅选这药物的适应症。要认识栀子这药,实验时当然就不能胡乱服其他的,只能单服栀子,不然谁能知晓,到底是啥起的作用?这样慢慢尝试,最后总结出《本经》记录的文字: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赤癞,白癞,疮疡。是这样的吗?
         如果说,单味药还能这样搞的话,那复方,比如小柴胡的七味药,越婢汤的五味药,要如何实践才能搞出?不只是药味,还有每味具体的量。想想这个事,委实非常困难。
          然而,如此之多的方剂,确实有效的方剂,竟然被搞出来了,有时想想,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啊。
         对此,大家有啥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961

积分

28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向大家学习。

Rank: 5Rank: 5

积分
3961
QQ
发表于 2012-8-13 07: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大千世界 的帖子

大千世界:          这个啊,……俺只是爱好者,对此臆想如下:
       丹溪是高手中的高手,于医及药自然是十分精熟。我查阅栀子的资料时,看 .. (2012-08-12 19:11) 
多谢大千先生认真回复!受益了。
刘为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548

积分

123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8
发表于 2012-9-7 19: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栀子比较接近的,当属连翘,毕竟两者都是果实嘛,性质也都是苦寒类。比较而言,清热达表,栀子比不上连翘。治火性疮疡之类,我们总会选择连翘的。”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虽然病因为淤热(表现为发黄),但机体将病邪发越于表,有自表而出的机会,不用栀子,而用连翘达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9

积分

44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仁心仁术

Rank: 1

积分
19
QQ
发表于 2013-11-16 16: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2

主题

4237

积分

1938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237
发表于 2013-11-28 22: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栀子类方剂乃是少阳,只是少阳有多种层次
有栀子少阳;白虎少阳;柴胡少阳,膜原少阳(达原饮);香附少阳(香附旋复花汤)我才疏学浅,还希望各位同仁多多补充
少阳之理在乎阳性之枢机
不是有形的存在
方舟子曾经洋洋得意的说,说他现在的知识比古代的智者高明的多了。我只能说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人,就是另外一类白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1 22:04 , Processed in 0.084853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