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甘草泻心汤方
方剂组成: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干姜三两 黄连一两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原文: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狐;蚀于阴为惑。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色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阴肿,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散薰之。
药证分析:
《伤寒论158条》药证分析: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胃气伤)=====甘草证。干呕,谷不化,腹中雷鸣====干姜证。心下痞硬======人参证,半夏证。参考桂枝加人参汤。人参疗心下痞硬。心下痞硬而满=====半夏证。《本》: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此处取其治“心下坚,胸胀,肠鸣”之功。心烦不得安=====黄芩证。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津液伤)======大枣证。《本》: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此处取其“补津液”之功。其上有热====黄连证。黄芩证。《本》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上热也可导致目赤,目痛。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药证分析: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甘草证。《本》: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金疮肿毒。此处取其“解金疮肿毒”之功。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心烦)====黄芩证。不欲饮食====人参证。《本》: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此处取其“补五脏”之功。兼安精神。蚀于喉为惑(咽喉肿痛)=====半夏证。《本》: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此处取其“喉咽肿痛”之功。参考半夏散(汤)。少阴病,咽中痛。蚀于喉为惑====黄芩证。《本》:苦寒,无毒,主诸热黄瘅,肠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此处取其“治恶疮疽,蚀火疡”之功。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精神不安)=====黄连证。《本》:味苦寒。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脏冷热,久下泄、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肠,益胆,治口疮。此处取其“大惊,治口疮”之功。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大枣证。《本》: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此处取其“通九窍,大惊”之功。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为上下两窍,卧起不安(心烦)也是大枣所治。干姜不可解。存疑。
甘草泻心汤医案的另一类药证分析:
《皇汉医学》记载:《生生堂治验》曰:「某人来见先生,屏人窃语云:『小女年方十六,已许配矣,然其证无所闻也。每夜待家人熟睡后,窃起跳舞。其舞也,俏妙闲雅。天将明,罢而就寝。余间窥之。每夜异曲,从曲之变而奇也,不可名状。日中动止,无异于常,亦不自知其故。告之,则愕然,竟怪而不信。不知是鬼所凭耶,抑狐所惑耶?若他人闻之,恐害其婚,是以阴祝祈祷,但无效果。闻先生善治奇疾,幸来诊之。』先生应曰:『此证盖有之,所谓狐惑病也。』诊之,果然。与甘草泻心汤,不数日,夜舞自止。遂嫁某子。」
妇人不知猫在柜中,误盖之。二三日后,开之,猫饥甚,瞋目吓且走。妇人大惊,遂以成疾,号呼卧起,其状如猫。清水某者,师友也,乃效先生方,与甘草泻心汤以治之。
药证主要分析:总体看,属于精神不安之类。从药证也可得出结论,治疗精神不安的药证有:黄芩(心烦不安)。人参(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本》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条文明言“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此功不可没。可惜的是,当今用人参治疗此类疾患的用法很少。大惊(大枣)证。。《本》: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肋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条文也明言治“大惊”。
以上两案有效,与此类药所治不无关系,神农本草还需要深刻挖掘才能发挥其真正的功效! |
上一篇:头痛案下一篇: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瓜蒂散(第六十八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