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780|回复: 8

药证直解经方小品片段!(原创)

[复制链接]

70

主题

732

积分

2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2
发表于 2012-4-15 15: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治胸痹诸方
1,橘皮汤,治胸痹方。胸痹之候,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呕沫是也。
橘皮(一升)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药证分析:唾燥呕沫====生姜证,橘皮证。 胸中 如满===枳实证。《本》:除寒热结。呕沫,非痰结致满,故用枳实,不用瓜蒌,薤白。

2,栝蒌子汤,治胸痹方。
栝蒌子(一枚)  枳实(三两)  半夏(四两,洗)  薤白(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药证分析:胸满===瓜蒌证。薤白证。因痰结而用瓜蒌子。胸满====枳实证。《本》:除寒热结。胸满(心下坚,胸胀)====半夏证。《本》:心下坚,胸胀。此处去以上二功。(喉咽肿痛,参考半夏散)。可知,此汤所治无气上冲,若有气上冲,当加吴茱萸,生姜之类。

3,治胸胁痰冷气满诸方
通气汤,主胸胁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洗)  生姜(六两)  桂肉(三两)  吴茱萸(三十枚)。凡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胁满气噎====半夏证。《本》:心下坚,下气,胸胀。此处去以上三功。气噎====生姜证,半夏证,桂枝证。气噎====吴茱萸证。《本》:温中下气。可知,此汤所治寒甚,因寒而致胸肋满。本方辩证眼目:胸肋满,气噎。

4,半夏麦门冬汤,治胸满短气方。
半夏(一升,洗)  麦门冬(一升)  生姜(八两)  桂肉(二两)  葱白(一虎口)  白蜜(二合)  淡竹叶(一虎口)  甘草(一两)
凡八物,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满(因心下坚,或胸胀)====半夏证。《本》:心下坚,胸胀。此处去以上二功。(喉咽肿痛,参考半夏散)。胸满(因心下坚,或胸胀)=====麦门冬证。《本》:心腹结气。短气====生姜证,桂枝证。短气====竹叶证。《本》:咳逆上气。胸满短气(急迫)===甘草证。(缓急)。葱白??????润燥===白蜜证。可知本方乃热性病。

5,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下痰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欲痛方。
生姜(五两)  人参(一两)  半夏(三两,洗)  桂肉(三两)  吴茱萸(三两)  大枣(三十枚)  甘草(一两,炙)
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纳白蜜五合,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中积冷====人参证。《别》: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心下痰水,烦满汪汪====半夏证。《本》:心下坚,胸胀。痰水上冲=====生姜证,半夏证,吴茱萸证。胸中积冷,心下痰水(属心腹邪气)====大枣证。《本》:主心腹邪气。可知,大枣此功不可没。若虚性心下满闷不适,则当弃之不用。
6,生姜汤,治中冷失声,及服诸冷物食冷,心下强痛,或上气方治中冷失声,及服诸冷物食冷,心下强痛,或上气方。
生姜(一升)  半夏(五两,洗)  附子(二两,炮)  吴茱萸(三百枚)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药证分析:心下强痛===半夏证。《本》:心下坚。上气===生姜证,半夏证,吴茱萸证。
因寒咳逆上气====附子证。《本》:首言,主寒咳逆上气。可知,此方主治在中上焦。

7,半夏橘皮汤,治胸中冷痰气满,不欲食饮方。
半夏(五两,洗)  橘皮(二两)  桂肉(四两)  茯苓(三两)  人参(一两)  白术(三两)  生姜(五两)  细辛(一两)  甘草(二两,炙)
凡九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药证分析:胸中冷痰气满===半夏证,橘皮证,人参证,生姜证,桂枝证。心下(胃)因痰饮而满====半夏证。气满上逆====橘皮证,桂枝证。胸满(胸胀互词)===人参证。《别》: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胸中冷痰气满(胸肋逆气)===茯苓证。《本》:首言,主胸肋逆气(因痰饮,寒饮所致)。冷痰(湿亦甚)===白术证。气满(兼寒,咳逆)===细辛证。胸中冷痰气满(病急迫)=====甘草证(缓急)。

8,半夏茯苓汤,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气,心下汪洋漕烦,或水鸣多吐,口清水自出,心胁弦急胀痛,不欲食,此皆胃气受冷故也,其脉喜沉弦细迟,方悉主之。若宜取利者,加大黄;须微调者,用干地黄佳。
半夏(五两,洗)  生姜(五两)  茯苓(三两)  旋复花(一两)  细辛(二两)  橘皮(二两)  桂肉(二两)  人参(二两)  桔梗(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凡十一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病者先时喜有水下者,用术三两,除旋复花,去下便调瘥也。
药证分析:心下汪洋漕烦(胸胀,因后文有“心胁弦急胀痛”)====半夏证。《本》:主胸胀。可知半夏:一除心下坚,二降逆气,三除胸胀,四除喉咙痛。皆因为寒而导致。水鸣多吐,口清水自出====生姜证。主治尽显无疑。心下汪洋===茯苓证。心下汪洋,心胁弦急胀痛====旋复花证。《本》: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可知:旋复花所治,乃水饮溢至两肋而导致肋下满。与少阳证柴胡主治肋下满截然不同。痰水冷气上逆====橘皮证,桂枝证,细辛证。《本》:细辛,主寒,咳逆上气。心胁弦急胀痛====人参证。《别》: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人参又一主治,尽显无疑。心胁弦急胀痛====桔梗证。《本》:主胸肋痛如刀割,腹满肠鸣幽幽。此处心胁弦急胀痛,正是因为痰饮溢至肋部导致。正是桔梗主治。可知,桔梗,旋复花所治,乃寒引起的痰饮水饮所致之胸肋满痛,或痛如刀割。与少阳证柴胡证所致胸肋满不同。芍药,甘草之用,想必是有腹痛之类。
,
9,半夏茯苓汤,治冷热久癖,实不能饮食,心下虚满,状如水气方。
半夏(四两,洗)  枳实(五枚)  术(三两)  桂肉(二两)  前胡(四两)  生姜(四两)  茯苓(二两)  甘草(二两)
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实不能饮食,心下虚满(心下满,心下坚互词)===半夏证。枳实证。状如水气(有呕)====生姜证,同时,半夏也有此功。气上逆====桂枝证。前胡除心下痞气。冷热久癖====茯苓证。《本》:主寒热烦满咳逆。此处正是其所治,而非水饮类。因条文曰:冷热久癖,当知此处非水饮。可知:茯苓,一除水饮。二除寒热烦满咳逆。冷热久癖===寒热邪气的互词。甘草证。可知:甘草,一可缓急迫。二可治寒热邪气。

10,茱萸汤,治胃脘有寒病,烦满不受饮食,饮食呕逆方。
吴茱萸(五两)  蜀椒(一合)  桂肉(一两)  大枣(二十枚)  半夏(一升,洗)  人参(一两)  小麦(一升)
凡七物,以水一斗,煮小麦令熟,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胃脘有寒病,呕逆=====吴茱萸证。《本》:主温中下气。胃脘有寒病,烦满===心下坚满,半夏证。《本》:主心下坚,下气,胸胀。呕逆(气上逆互词)===桂枝证,半夏证。胃脘有寒病,呕逆====蜀椒证。《本》:主邪气咳逆(乃寒邪),温中。不受饮食===人参证。胃脘有寒病====心腹邪气的互词,大枣证。当知,心下满闷不适,因虚可不用大枣。因实则可用。烦===小麦证。可参考甘麦大枣汤证。

11,茱萸汤,治胃中冷,胸中逆满方。
吴茱萸(一两)  甘草(一两)  桂肉(一两)  栀子(七枚)  生姜(三两)  当归(一两)  生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两)  芍药(一两)
凡九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二合,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中逆满=====气上逆,吴茱萸证。《本》:温中下气。气逆====桂枝证。吐饮或呕(胃中冷)====生姜证。咳逆上气=====竹叶证。《本》,竹叶,苦寒,无毒,主咳逆上气。虚烦,烦热====生栀子证。《本》: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心下满闷====麦门冬证。《本》:气味甘平,主心腹邪气。以方测证,当有腹痛,故此有芍药,甘草二味。咳逆上气====当归证。《本》: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从药证看,此方寒热并用,颇为费解。条文曰:治胃中冷,胸中逆满。并无热象表现。姑且存疑。

12,茱萸汤,治胸中少气,昼日少瘥,夜卧欲绝,腰背喜痛,手足逆冷,食不得味,时时呕吐,阴不足阳有余方。
吴茱萸(一升)  甘草(一两)  五味子(一两)  人参(三分,一方一两)  生姜(二两)   凡五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再服。
药证分析:时时呕吐====吴茱萸证,生姜证。《本》:吴茱萸,温中下气。气上逆(吴茱萸),呕吐(生姜)。食不得味====人参证。食不得味,时时呕吐====寒所致。人参证。《别》:微温,无毒。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此处取其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之功。阴不足阳有余===阴不足可以理解。阳有余不可理解。纵观此汤,乃一寒症,想必是错简。然五味子在本经中倒是有“补不足,强阴”。而且还治咳逆上气。故此,此处的“咳逆上气,阴不足”是=====五味子证。甘草也有此功。仲景小青龙汤中的五味子主“咳逆上气”。从剂量看,生姜二两,五味子一两。可知“时时呕吐”症状较为严重。

13,游气汤,治五脏有余寒虚气、劳气、惊忧气,其人喜悸,胸中热,上下无常,多悲伤,气流四肢常肿,齐四边核赤肿,小便不利方。
厚朴(四两)  桂肉(五两)  人参(二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二两,洗)  黄芩(二两)  生姜(八两)  陈枳实(五枚)  甘草(二两)
凡九物,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中热=====黄芩证。也是心烦的互词。仲景小柴胡汤中的黄芩正是治疗心烦的。“心烦”====黄芩证。《本》:主诸热,意思就是因热而烦。呕或心下痞,心下坚======半夏证。《本》: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此处取其“心下坚,下气”之功。喉咽肿痛,参考“半夏散”。 惊忧气,其人喜悸====厚朴证。《本》: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此处取其“惊悸”之功。仲景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厚朴主治腹胀满。
此处主治“惊忧气,其人喜悸”。悸,非心悸,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表现。心下痞硬====人参证,枳实证。仲景“桂枝人参汤”中,人参主心下痞硬。心下痞硬====寒热结的互词。枳实证。《本》: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此处取其“除寒热结”之功。气流四肢常肿,小便不利=====茯苓证。《本》: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但同时,“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也可能会出现。“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因水饮,痰饮所致,故可用茯苓。呕或吐涎======生姜证。从剂量看,生姜八两,最多。其次,桂枝五两,茯苓四两,厚朴四两。可知,本方剂,呕吐甚,小便不利甚,因水饮所致的惊悸也甚。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分 30 收起 理由
黄煌 + 30 小品方也属经方范畴,应当研究。从药证分析是很好的办法。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药证直解伤寒杂病论片段,供大家斧正!(原创)
下一篇:建议汇总一下药解的症状,很多人对发烧或一些药解的加重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2-4-15 16: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品方也属经方范畴,应当研究。从药证分析是很好的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781

积分

4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781
发表于 2012-4-15 17: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组方精练!使用起来感觉一定效果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732

积分

2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2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14,半夏汤方,治胸胁不利,腹中胀,气急妨闷。
半夏(一升,洗去滑)  生姜(一斤,合皮切)  桂心(六两)  槟榔仁(二两,末。)
上四味,细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快利为度。忌羊肉、饧、生葱、油腻。
药证分析:胸胁不利====心下坚,胸胀的互词,半夏证。《本》: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此处取其“心下坚,下气,胸胀”之功。气上逆====桂枝证。参考仲景“桂枝甘草汤”等方剂。恶心或呕吐====生姜证。胸胁不利,腹中胀====从胸至腹。槟榔证。若单是腹部胀满,则是厚朴主治区域。

15,治心痛腹胀满冷痛诸方
治腹气满,厚朴汤方。
厚朴(八两)  陈枳实子(五枚)  甘草(三两)  桂肉(二两)  大黄(三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枚)
凡七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腹气满===厚朴证,枳实证。气上逆===桂枝证。便结===大黄证。呕吐===生姜证。腹气满====心腹邪气互词,大枣证。《本》:主心腹邪气。

16,温脾汤方,治除冷实,肠胃中实,始作滞下,腹痛自下佳。
干姜(三两)  附子(三两)  人参(三两)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
凡五物,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除冷====干姜证。便结=====大黄证。冷实===附子证。心下痞硬(肠胃中实)====人参证。参考桂枝人参汤。

17,温胃汤,治胃气不平,时胀满,或呕,不能饮食方。
附子(一两,炮)  当归(一两)  干姜(五分)  椒(三合)  厚朴(半两)  人参(一两)  橘皮(一两)  芍药(一两)  甘草(一两)
凡九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胃寒甚====附子证,蜀椒证。时胀满====厚朴证。或呕====橘皮证,若吐甚,加生姜。腹痛,拘急======芍药,甘草证。胃气不平,时胀满====心下痞硬互词,人参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732

积分

2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20: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18,当归大黄汤,治冷气牵腰背胁内痛,少腹坚,小便难且不禁,尺脉牢实者方。
当归(三两)  干姜(一两)  吴茱萸(五合)  桂肉(三两)  芍药(二两)  人参(一两)  大黄(二两)  甘草(二两)
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没弄懂!

19,芍药汤,治虚羸腹中痛,补益气力方。
芍药(三两)  茯苓(二两半)  当归(二两)  生姜(二两)  麦门冬(二两)  桂肉(一两)  大枣(二十枚)  甘草(一两)
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腹中痛====芍药,甘草证。补益气力====桂枝证。《本》:补中益气。虚羸=====麦门冬证。《本》: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此处取“羸瘦短气”之功。生姜,大枣,甘草皆有补益脾胃之功。或失眠====茯苓证。《本》: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20,治寒疝心腹疼方。夫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疼痛,灸刺诸药所不治者,桂枝汤加乌头汤主之。
桂肉(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乌头(五枚,破之,以蜜一升,煎取五合,汤成纳之)
凡六物,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纳蜜煎,分服五合,日三。
要证分析:寒疝,逆冷====乌头证。拘急===芍药甘草证。其他兼桂枝汤证。

21,解急蜀椒汤,主寒疝心痛如刺,绕脐绞痛,腹中尽痛,白汗自出,欲绝方。
蜀椒(三百枚,一方二百枚)  附子(一枚)  粳米(半升)  干姜(半两)  半夏(十二枚)  大枣(三十枚)  甘草(一两)
凡七物,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汤成热服一升,不瘥复服一升,数用治心痛最良。一说寒气心腹痛,槎搅困急欲死,解结逐寒下气止痛方良。
药证分析:寒疝====附子,蜀椒,干姜证。寒痛,或咳逆上气===干姜证。咳逆上气,或胸胀,或因寒肠鸣====半夏证。心痛如刺,绕脐绞痛,腹中尽痛====粳米证。参考“附子粳米汤”。 《日华子本草》记载:粳米,煮汁,主心痛。”《肘后方》〔2〕中则单独应用粳米治疗疼痛,“卒心气痛,粳米2升,水六升,煮六七沸服。另外,粳米还有:止烦渴,参考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止泄:《别》云:止泄。”。《日华子本草》 〔2〕 记载其可“断热毒下痢”。《食医心镜》 〔5〕 记载其可“断下利”。此方若兼抽筋拘急,加“芍药甘草”。

22,芎汤,治卒寒,腹中拘急痛方。
芎(一两)  当归(一两)  桂肉(一两)  黄芩(半两)  芍药(一两)  干姜(半两)  杏仁(三十枚)  甘草(一两)
凡八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药证分析:拘急====芍药甘草证。寒痛(或咳逆上气,因寒肠鸣)====干姜证。拘急====川芎证。《本》云: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此处取其“寒痹,筋挛缓急”之功。提示:因寒拘急痉挛,用川芎。咳逆上气===当归证。《本》云: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别》云:味辛,大温,无毒。主温中,止痛,除客血内塞,中风 ,汗不出,湿痹,中恶,客虚冷,补五脏,生肌肉。咳逆上气====桂枝证。咳逆上气====杏仁证。腹中拘急痛(可有腹痛雷鸣)====杏仁证。《本》云:气味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杏仁治“雷鸣”。肠鸣(没有雷鸣甚,丹参证,桔梗证)。另外:杏仁还治疗“形肿”。《金匮》曰:“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黄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732

积分

2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20: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23,当归汤,主心腹绞痛,诸虚冷气满方。
当归(三两)  干姜(四两)  甘草(二两)  芍药(三两)  厚朴(三两)  黄芪(二两)  蜀椒(一两)  半夏(三两,洗)  桂心(三两)  人参(二两)
凡十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强人服一升,羸人服八合,大冷者加附子一枚。
药证分析:心腹绞痛=====寒(干姜,蜀椒)。腹胀====厚朴证。腹部拘急====芍药甘草证。气上逆====桂枝证。同时,半夏,厚朴也下气。胸胀,或肠鸣====半夏证。腹痛===当归证。《别》温中,腹痛。

24,治寒冷腹痛,茱萸汤方。
茱萸(二升)  甘草(一两)  人参(一两)  桂肉(一两)  生姜(一斤)  半夏(一两,洗)  小麦(一斤)  当归(二两)
凡八物,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三升,服一升,日三。
药证分析:寒冷腹痛=====吴茱萸证。《本》:温中,下气。气上逆=====吴茱萸,桂枝证。呕吐====生姜证。因寒肠鸣,或气上逆=====半夏证。《本》心下坚,胸胀,肠鸣。腹痛,或咳逆上气=====当归证。《别》:温中,腹痛。心下痞硬=====人参证。小麦======??????

25,治久寒坚,数吐下之,止痛温中,七物当归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干地黄(二两)  干姜(二两)  人参(二两)  阿胶(一两)  黄芪(三两)
凡七物,以劳水一斗,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
药证分析:止痛温中====干姜,当归证。止痛====芍药证。寒坚(心下痞硬互词)====人参证。寒坚====干地黄证。《本》:气味甘寒,无毒。主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疗折跌绝筋。“除寒热积聚”。 止痛====阿胶证。《本》: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此处取其“腰腹痛,四肢酸疼”。《别》云:微温,无毒。主丈夫少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久寒坚,数吐下之(人较虚弱)=====黄芪证。《本》: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26,治寒疝腹中痛,及诸胁痛里急,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方。
当归(三两)  生姜(三两)  芍药(三两)  羊肉(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斗二升,煮肉令熟烂,出肉纳诸药,煎取三升,服七合,日三,试用验。
药证分析:寒疝腹中痛===当归证。《别》温中。痛====芍药。生姜散之。羊肉驱寒。

27,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此寒也,当以温药下其寒,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
凡三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药证分析:胁下偏痛====大黄证,《本》云: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此处取其“破症瘕积聚”之功。(麻黄亦有此功)。寒====附子证。寒痛===细辛证。《本》: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此处取其“风湿痹痛”之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651

积分

5505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51
发表于 2012-4-15 21: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请继续!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172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16 01: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732

积分

236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2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21: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14:55 , Processed in 0.63958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