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治胸痹诸方
1,橘皮汤,治胸痹方。胸痹之候,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呕沫是也。
橘皮(一升)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上三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药证分析:唾燥呕沫====生姜证,橘皮证。 胸中 如满===枳实证。《本》:除寒热结。呕沫,非痰结致满,故用枳实,不用瓜蒌,薤白。
2,栝蒌子汤,治胸痹方。
栝蒌子(一枚) 枳实(三两) 半夏(四两,洗) 薤白(三斤)
凡四物,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药证分析:胸满===瓜蒌证。薤白证。因痰结而用瓜蒌子。胸满====枳实证。《本》:除寒热结。胸满(心下坚,胸胀)====半夏证。《本》:心下坚,胸胀。此处去以上二功。(喉咽肿痛,参考半夏散)。可知,此汤所治无气上冲,若有气上冲,当加吴茱萸,生姜之类。
3,治胸胁痰冷气满诸方
通气汤,主胸胁满气噎方。
半夏(八两,洗) 生姜(六两) 桂肉(三两) 吴茱萸(三十枚)。凡四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胁满气噎====半夏证。《本》:心下坚,下气,胸胀。此处去以上三功。气噎====生姜证,半夏证,桂枝证。气噎====吴茱萸证。《本》:温中下气。可知,此汤所治寒甚,因寒而致胸肋满。本方辩证眼目:胸肋满,气噎。
4,半夏麦门冬汤,治胸满短气方。
半夏(一升,洗) 麦门冬(一升) 生姜(八两) 桂肉(二两) 葱白(一虎口) 白蜜(二合) 淡竹叶(一虎口) 甘草(一两)
凡八物,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满(因心下坚,或胸胀)====半夏证。《本》:心下坚,胸胀。此处去以上二功。(喉咽肿痛,参考半夏散)。胸满(因心下坚,或胸胀)=====麦门冬证。《本》:心腹结气。短气====生姜证,桂枝证。短气====竹叶证。《本》:咳逆上气。胸满短气(急迫)===甘草证。(缓急)。葱白??????润燥===白蜜证。可知本方乃热性病。
5,茱萸汤,治胸中积冷,心下痰水,烦满汪汪,不下饮食,心胸应背欲痛方。
生姜(五两) 人参(一两) 半夏(三两,洗) 桂肉(三两) 吴茱萸(三两) 大枣(三十枚) 甘草(一两,炙)
凡七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纳白蜜五合,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中积冷====人参证。《别》: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心下痰水,烦满汪汪====半夏证。《本》:心下坚,胸胀。痰水上冲=====生姜证,半夏证,吴茱萸证。胸中积冷,心下痰水(属心腹邪气)====大枣证。《本》:主心腹邪气。可知,大枣此功不可没。若虚性心下满闷不适,则当弃之不用。
6,生姜汤,治中冷失声,及服诸冷物食冷,心下强痛,或上气方。治中冷失声,及服诸冷物食冷,心下强痛,或上气方。
生姜(一升) 半夏(五两,洗) 附子(二两,炮) 吴茱萸(三百枚)
凡四物,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药证分析:心下强痛===半夏证。《本》:心下坚。上气===生姜证,半夏证,吴茱萸证。
因寒咳逆上气====附子证。《本》:首言,主寒咳逆上气。可知,此方主治在中上焦。
7,半夏橘皮汤,治胸中冷痰气满,不欲食饮方。
半夏(五两,洗) 橘皮(二两) 桂肉(四两) 茯苓(三两) 人参(一两) 白术(三两) 生姜(五两) 细辛(一两) 甘草(二两,炙)
凡九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
药证分析:胸中冷痰气满===半夏证,橘皮证,人参证,生姜证,桂枝证。心下(胃)因痰饮而满====半夏证。气满上逆====橘皮证,桂枝证。胸满(胸胀互词)===人参证。《别》: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胸中冷痰气满(胸肋逆气)===茯苓证。《本》:首言,主胸肋逆气(因痰饮,寒饮所致)。冷痰(湿亦甚)===白术证。气满(兼寒,咳逆)===细辛证。胸中冷痰气满(病急迫)=====甘草证(缓急)。
8,半夏茯苓汤,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气,心下汪洋漕烦,或水鸣多吐,口清水自出,心胁弦急胀痛,不欲食,此皆胃气受冷故也,其脉喜沉弦细迟,方悉主之。若宜取利者,加大黄;须微调者,用干地黄佳。
半夏(五两,洗) 生姜(五两) 茯苓(三两) 旋复花(一两) 细辛(二两) 橘皮(二两) 桂肉(二两) 人参(二两) 桔梗(二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凡十一物,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病者先时喜有水下者,用术三两,除旋复花,去下便调瘥也。
药证分析:心下汪洋漕烦(胸胀,因后文有“心胁弦急胀痛”)====半夏证。《本》:主胸胀。可知半夏:一除心下坚,二降逆气,三除胸胀,四除喉咙痛。皆因为寒而导致。水鸣多吐,口清水自出====生姜证。主治尽显无疑。心下汪洋===茯苓证。心下汪洋,心胁弦急胀痛====旋复花证。《本》:主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可知:旋复花所治,乃水饮溢至两肋而导致肋下满。与少阳证柴胡主治肋下满截然不同。痰水冷气上逆====橘皮证,桂枝证,细辛证。《本》:细辛,主寒,咳逆上气。心胁弦急胀痛====人参证。《别》: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人参又一主治,尽显无疑。心胁弦急胀痛====桔梗证。《本》:主胸肋痛如刀割,腹满肠鸣幽幽。此处心胁弦急胀痛,正是因为痰饮溢至肋部导致。正是桔梗主治。可知,桔梗,旋复花所治,乃寒引起的痰饮水饮所致之胸肋满痛,或痛如刀割。与少阳证柴胡证所致胸肋满不同。芍药,甘草之用,想必是有腹痛之类。
,
9,半夏茯苓汤,治冷热久癖,实不能饮食,心下虚满,状如水气方。
半夏(四两,洗) 枳实(五枚) 术(三两) 桂肉(二两) 前胡(四两) 生姜(四两) 茯苓(二两) 甘草(二两)
凡八物,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实不能饮食,心下虚满(心下满,心下坚互词)===半夏证。枳实证。状如水气(有呕)====生姜证,同时,半夏也有此功。气上逆====桂枝证。前胡除心下痞气。冷热久癖====茯苓证。《本》:主寒热烦满咳逆。此处正是其所治,而非水饮类。因条文曰:冷热久癖,当知此处非水饮。可知:茯苓,一除水饮。二除寒热烦满咳逆。冷热久癖===寒热邪气的互词。甘草证。可知:甘草,一可缓急迫。二可治寒热邪气。
10,茱萸汤,治胃脘有寒病,烦满不受饮食,饮食呕逆方。
吴茱萸(五两) 蜀椒(一合) 桂肉(一两) 大枣(二十枚) 半夏(一升,洗) 人参(一两) 小麦(一升)
凡七物,以水一斗,煮小麦令熟,纳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胃脘有寒病,呕逆=====吴茱萸证。《本》:主温中下气。胃脘有寒病,烦满===心下坚满,半夏证。《本》:主心下坚,下气,胸胀。呕逆(气上逆互词)===桂枝证,半夏证。胃脘有寒病,呕逆====蜀椒证。《本》:主邪气咳逆(乃寒邪),温中。不受饮食===人参证。胃脘有寒病====心腹邪气的互词,大枣证。当知,心下满闷不适,因虚可不用大枣。因实则可用。烦===小麦证。可参考甘麦大枣汤证。
11,茱萸汤,治胃中冷,胸中逆满方。
吴茱萸(一两) 甘草(一两) 桂肉(一两) 栀子(七枚) 生姜(三两) 当归(一两) 生竹叶(一把) 麦门冬(一两) 芍药(一两)
凡九物,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二合,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中逆满=====气上逆,吴茱萸证。《本》:温中下气。气逆====桂枝证。吐饮或呕(胃中冷)====生姜证。咳逆上气=====竹叶证。《本》,竹叶,苦寒,无毒,主咳逆上气。虚烦,烦热====生栀子证。《本》: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心下满闷====麦门冬证。《本》:气味甘平,主心腹邪气。以方测证,当有腹痛,故此有芍药,甘草二味。咳逆上气====当归证。《本》: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疮疡,金创,煮饮之。从药证看,此方寒热并用,颇为费解。条文曰:治胃中冷,胸中逆满。并无热象表现。姑且存疑。
12,茱萸汤,治胸中少气,昼日少瘥,夜卧欲绝,腰背喜痛,手足逆冷,食不得味,时时呕吐,阴不足阳有余方。
吴茱萸(一升) 甘草(一两) 五味子(一两) 人参(三分,一方一两) 生姜(二两) 凡五物,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六合,分再服。
药证分析:时时呕吐====吴茱萸证,生姜证。《本》:吴茱萸,温中下气。气上逆(吴茱萸),呕吐(生姜)。食不得味====人参证。食不得味,时时呕吐====寒所致。人参证。《别》:微温,无毒。主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此处取其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之功。阴不足阳有余===阴不足可以理解。阳有余不可理解。纵观此汤,乃一寒症,想必是错简。然五味子在本经中倒是有“补不足,强阴”。而且还治咳逆上气。故此,此处的“咳逆上气,阴不足”是=====五味子证。甘草也有此功。仲景小青龙汤中的五味子主“咳逆上气”。从剂量看,生姜二两,五味子一两。可知“时时呕吐”症状较为严重。
13,游气汤,治五脏有余寒虚气、劳气、惊忧气,其人喜悸,胸中热,上下无常,多悲伤,气流四肢常肿,齐四边核赤肿,小便不利方。
厚朴(四两) 桂肉(五两) 人参(二两) 茯苓(四两) 半夏(二两,洗) 黄芩(二两) 生姜(八两) 陈枳实(五枚) 甘草(二两)
凡九物,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三服。
药证分析:胸中热=====黄芩证。也是心烦的互词。仲景小柴胡汤中的黄芩正是治疗心烦的。“心烦”====黄芩证。《本》:主诸热,意思就是因热而烦。呕或心下痞,心下坚======半夏证。《本》:味辛平。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此处取其“心下坚,下气”之功。喉咽肿痛,参考“半夏散”。 惊忧气,其人喜悸====厚朴证。《本》: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此处取其“惊悸”之功。仲景方“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中,厚朴主治腹胀满。
此处主治“惊忧气,其人喜悸”。悸,非心悸,是一种精神状态的表现。心下痞硬====人参证,枳实证。仲景“桂枝人参汤”中,人参主心下痞硬。心下痞硬====寒热结的互词。枳实证。《本》: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此处取其“除寒热结”之功。气流四肢常肿,小便不利=====茯苓证。《本》: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但同时,“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也可能会出现。“胸胁逆气,忧恚惊恐,心下结痛”,因水饮,痰饮所致,故可用茯苓。呕或吐涎======生姜证。从剂量看,生姜八两,最多。其次,桂枝五两,茯苓四两,厚朴四两。可知,本方剂,呕吐甚,小便不利甚,因水饮所致的惊悸也甚。 |
评分
-
参与人数 1 | 得分 30 |
收起
理由
|
黄煌
| + 30 |
小品方也属经方范畴,应当研究。从药证分析是很好的办法。 |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药证直解伤寒杂病论片段,供大家斧正!(原创)下一篇:建议汇总一下药解的症状,很多人对发烧或一些药解的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