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5632|回复: 7

[推荐] 何绍奇论温胆汤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895

积分

25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龙蟠橘井

Rank: 5Rank: 5

积分
1895
发表于 2012-2-22 1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温胆汤方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且指出其病因是“胆寒故也”。寒者温之,故方中生姜、陈皮用量独重。
  宋代陈无择《三因方》中温胆汤凡“三见”,其中,见于“虚烦”和“惊悸”的两方用药相同,即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生涎(痰),变生诸证”,主治也扩充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惑……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三因方》这一调整,遂使温胆之性由温而平,临床运用也更广泛了,后世所沿用温胆汤,也大都为《三因方》的温胆汤。
  历代医家由于未能搞清这一嬗变关系,所以不免曲为之说。如吴崑说,为什么叫温胆?是因为胆为甲木,阳中之少阳,少阳以温为常候,所以叫“温胆”。吴谦《医宗金鉴》说:命名温者,是温和的温,不是温凉之温。罗东逸甚至说,和就是温,因此“温之者实凉之也”。吴、罗所说的温胆汤,都是《三因方》的温胆汤。他们不知《三因方》虽沿用《千金》温胆之名,但已经部分地改变了原方性质,成为平调胆胃之剂,主治也由“胆寒”而移至“痰涎”和“气郁”变生的诸证上了。
  而正因为《三因方》的温胆汤不偏热,也不偏寒,中正平和,所以临床用它较多。如神经官能症、内耳眩晕症、胃炎、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尿毒症早期、妊娠剧吐等凡属七情所伤,气机紊乱,痰多呕逆而苔腻、脉滑者,投之辄效,而且可随寒热虚实等具体病情加减变化。如偏寒者可加大生姜、陈皮之量,即恢复《千金》方法;偏热者可加芩、连,即《医宗金鉴》中风门的清热化痰汤法;单加黄连则名黄连温胆汤,见《六因条辨》;虚则减竹茹,加熟地、人参、五味子、枣仁、远志,是为十味温胆汤,见《世医得效方》及《证治准绳》。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更收温胆汤减去姜、枣,加青蒿、黄芩、碧玉散,变为清泻胆火,和胃化痰之方,治疗伤寒病在少阳,胆火内炽,湿热阻遏三焦而见寒热如疟,胸痞作呕者。他干脆连方名也改了,这就是有名的蒿芩清胆汤。
  王孟英见温热病颇多邪热入里,重灼津液为痰,以至痰热留恋三焦,气机窒闭,而见寒热,胸闷,脘闷不食,眩晕,呕恶,二便不畅,苔黄白而腻者,此病已离表,无汗之之理;病在气分,但又非白虎、承气证,于是他针对上述邪留三焦的病理变化提出:“所谓清气者,但宜展气化以轻清的治法,师温胆汤之意而变通之。常用药如栝楼、薤白、旋覆花、杏仁、贝母、紫苑、竹茹、枳壳、桔梗、川楝子、淡豆豉、海蜇、芦松、苡仁、花粉、栀子、郁金、黛蛤散、滑石、通草之属,平淡而远温燥,转枢机而开痰路。肺不受痰热之扰,则肺气清宁,治节复矣,气化行矣。我们读王氏医案,有许多湿热重证及内科杂病之属痰热互结的患者,经用上述方药,每收良效。孟英心思灵动,不拘于方,他曾经讥笑过吴鞠通、章虚谷辈“拘守其迹,岂是心传!”从他的用药来看,就基本上找不到温胆汤的影子了。神化无迹,此之谓乎




上一篇:何绍奇论侯氏黑散
下一篇:灯下读书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2-2-22 12: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83

积分

21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83
发表于 2012-2-23 20: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平不够
没看懂
一介书生一己之见一无是处一笑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6

主题

8185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185
发表于 2012-2-23 22: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3-14 09: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不错, 温胆汤的来龙去脉讲的比较清晰!
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3-14 09: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连接29#楼有方子, 很详细.
http://www.hhjfsl.com/jfbbs/read.php?tid=11292

【溫膽湯】(南北朝.姚僧垣《集驗方》):
唐.王燾《外台秘要.病後不得眠方二首》
《病源》:大病之後,腑臟尚虛,榮衛未和,故生冷熱。陰氣虛,衛氣獨行于陽,不入于陰, 故不得眠。若心煩而不得睡者,心熱也;若但虛煩而不得臥者,膽冷也。(出第三卷中)
《集驗》溫膽湯:療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此湯方:生姜四兩,半夏二兩,洗,橘皮三兩,竹茹二兩,枳實二枚,炙,甘草一兩,炙。上六味切, 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海藻、菘菜、餳。(出第五卷中)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膽腑.膽虛實第二》
膽虛寒左手關上脈陽虛者,足少陽經也,病苦眩厥痿,足指不能搖,躄不能起,僵仆,目黃失精[目巟],名曰膽虛寒也
。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溫膽湯方: 半夏、竹筎、枳實各二兩,橘皮三兩,生薑四兩,甘草一兩。右六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宋、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九.虛煩證治》溫膽湯
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此藥主之。又治驚悸。

半夏湯洗七次、竹茹、枳實麩炒,去瓤,各二兩,陳皮三兩,甘草一兩,炙,茯苓一兩半,上為銼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宋.嚴用和《濟生方》
治心虛膽怯,觸事易驚,夢寐不祥,異象感惑,遂致心驚膽怯,氣鬱生涎,涎與氣搏,復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半夏湯泡七次、竹茹、枳實去皮,各二兩,陳皮去白,三兩,白茯苓去皮,一兩半,甘草炙,一兩上[口父]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3-14 0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要方: 半夏、枳实、竹茹各二两, 陈皮三两, 生姜四两, 甘草一两, 一共6味药方, 方中生姜、陈皮用量独重.

三因方: 半夏、枳实、竹茹各二两, 陈皮三两, 甘草一两, 茯苓一两, 生姜5片, 大枣1枚, 一共8味药, 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13202
发表于 2016-5-21 10: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熟知药性,可以无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21:01 , Processed in 0.22293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5 hhjfsl.com.